图书介绍
社会稳定的理论与实践 当代中国社会稳定机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丁水木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1496X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稳定的理论与实践 当代中国社会稳定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社会运行的两种状态2
二 机制和社会机制4
三 社会稳定和社会稳定机制7
第一章 回顾与思考——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制度兴衰的历史教训13
一 对前苏联的历史回顾与思考13
1.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13
2.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确立15
3.赫鲁晓夫时期的“解冻”17
4.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19
5.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21
二 对原东欧国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22
1.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停滞与经济改革22
2.政治稳定机制的基本特征及其改革29
三 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倾覆的基本原因37
1.社会控制系统强化的负效应38
2.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激励源的枯竭和消失42
四 简短的结论47
第二章 稳定——一个历史的概念51
一 稳定——社会分化和阶级统治的产物52
二 稳定——作为统治阶级的人为结果53
三 达到稳定统治的内容和构成55
1.政治制度55
2.经济制度及其结构59
3.法律制度61
4.文化制度62
四 稳定——阶级社会的政治奢侈品64
五 作为理性管理形态的资本主义稳定范式66
1.建立理性社会——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宗旨68
2.进行全面的社会管理——工业社会国家的首要职责72
六 简短的结论76
第三章 实现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基本思路78
一 步入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背景79
1.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实现中华民族的新生79
2.现代化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过程中的曲折80
3.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83
二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特征84
1.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85
2.政府职能由全面干预向管理、指导、服务转变86
3.社会运作由行政型向法制化转变88
4.分配由平均主义向有差别的共同富裕转化89
5.国家行政管理权力由中央高度集中向地方相对自治转化91
6.社会结构由乡村型向城市化转化92
7.社会利益群体结构由相对单纯变为相对复杂94
8.社会价值体系由单一变为多样95
9.社会保障制度从城乡二元型向涵盖全社会转化96
10.对外关系由闭关自守向全方位开放转化98
三 实现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基本思路99
1.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00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三者关系101
3.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政治领导集团和政府管理机构102
4.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04
5.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稳定机制107
四 简短的结论108
一 社会控制机制概述110
1.社会控制概念的提出110
第四章 社会控制机制(一)——硬控制系统110
2.社会控制理论的发展112
3.社会控制机制的构成119
二 社会硬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124
1.行政管理128
2.法律控制129
3.纪律控制130
三 我国社会硬控制机制的建设与发展过程131
1.建国初期重视法制建设131
4.国家机器的强力控制131
2.1957年以后开始忽视法制建设132
3.“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法制的恣意践踏134
4.新时期对法制建设的重视及其成果135
四 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分析136
1.社会治安出现的新问题136
2.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分析138
3.加强硬控制建设的几点意见142
五 社会腐败现象的蔓延及其治理对策145
1.腐败的实质与危害145
2.腐败的成因与特性147
3.当前社会腐败现象分析148
4.反腐败的若干对策150
六 简短的结论152
第五章 社会控制机制(二)——软控制系统155
一 社会软控制系统概述155
1.社会软控制的基本途径156
2.社会软控制的基本内容159
二 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控制体系164
1.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169
三 社会转型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控制169
2.道德价值体系重构是当前社会软控制的首要任务175
四 当前社会软控制机制运作的现实途径182
1.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培育182
2.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控制功能186
五 软控制系统中的大众文化问题189
六 简短的结论194
第六章 社会监督机制196
一 社会监督机制概述196
1.何谓社会监督机制?196
2.社会监督机制的产生和发展197
3.社会监督的类型200
二 我国社会监督状况的简要回顾202
1.建国初期202
2.1957—1966年203
3.“文化大革命”时期204
4.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5
三 现行社会监督机制的不足及建设方向212
1.改革开放需要强化社会监督212
2.当前社会监督机制的不足之处213
3.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方向214
四 简短的结论217
第七章 社会保障机制219
一 社会保障概述219
二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成就和弊端223
1.社会保险223
2.社会福利229
3.社会救助233
4.社会优抚236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237
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37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240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项目、重点与走向241
四 大力发展商业保险254
五 简短的结论257
第八章 社会宣泄机制260
一 社会宣泄机制概述260
1.何谓社会宣泄机制260
2.社会宣泄机制的产生和发展262
3.社会宣泄的表现方式263
二 社会宣泄的社会功能264
1.社会宣泄的正功能264
2.社会宣泄的负功能266
三 我国建立社会宣泄机制的历史和现状268
1.我国建立社会宣泄机制的历史过程268
2.我国社会宣泄机制的现状270
四 社会宣泄渠道的梳理与完善275
1.当前社会宣泄渠道存在的不足与问题275
2.社会宣泄渠道的梳理276
五 简短的结论280
第九章 社会预警机制282
一 社会预警机制概述283
1.地震预报的启示283
2.建立社会预警机制的可能性284
二 社会指标与社会预警指标286
1.社会指标的产生、发展与应用286
2.社会预警指标的产生及其应用287
三 我国社会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288
1.物价上涨指数290
2.失业率291
3.居民实际收入下降户占总户数的比例293
4.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294
5.经济犯罪案件涉案者中国家公务员的比重295
6.请愿、上访、学潮、工潮发生数296
四 社会心态研究及其预警功能298
1.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心态的变化299
2.社会心态研究的预警功能301
五 简短的结论304
后记306
热门推荐
- 1995806.html
- 1006976.html
- 558379.html
- 3775658.html
- 935093.html
- 2412201.html
- 744527.html
- 3727067.html
- 2390671.html
- 147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4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81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6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9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4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4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0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7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