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学
  • 张绍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426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犯罪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1

目录1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3

第二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5

一 犯罪现象5

第三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6

一 观察法6

三 犯罪对策6

二 犯罪原因6

二 调查法7

三 实验法8

四 比较法8

五 统计法8

六 抽样分析法9

第四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9

一 犯罪学与刑法学9

二 犯罪学与社会学10

三 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10

五 犯罪学与犯罪侦查学11

四 犯罪学与监狱学11

第五节 犯罪学的体系12

一 导论12

二 犯罪现象12

三 犯罪原因论12

四 犯罪对策论13

结论13

问题与思考13

复习题14

阅读书目14

第二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15

第一节 犯罪学的思想渊源17

一 西方犯罪学思想的起源17

二 中国历史上关于犯罪的思想、观点18

第二节 犯罪学的产生20

一 古典学派的犯罪学观点20

二 犯罪人类学派的犯罪学理论23

三 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学观点25

第三节 犯罪学理论的发展30

一 犯罪生物学理论30

二 犯罪心理学理论33

三 犯罪精神病学理论35

四 犯罪社会学理论3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问题的基本观点45

一 西方犯罪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倾向45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46

三 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问题的基本观点47

结论50

问题与思考52

复习题52

阅读书目52

第三章 犯罪现象55

一 犯罪的法律定义57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57

二 犯罪的社会学定义5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犯罪状况61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状况62

二 现阶段我国犯罪状况的基本特点65

第三节 国外犯罪状况68

一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犯罪状况68

二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犯罪状况69

三 发展中国家的犯罪状况70

结论70

阅读书目71

问题与思考71

复习题71

第四章 犯罪人73

第一节 犯罪人的概念75

一 犯罪人的定义75

二 犯罪人研究的意义77

第二节 犯罪人的特征79

一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80

二 犯罪人特征的实证研究82

一 犯罪人分类的概念及意义87

第三节 犯罪人的分类87

二 犯罪人类型研究的一般情况88

三 我国犯罪学中的犯罪人分类90

结论92

问题与思考92

复习题93

阅读书目93

第五章 犯罪被害人95

第一节 被害人概述98

一 被害人的概念98

二 被害人的特征99

三 被害人研究的意义102

第二节 被害人与犯罪105

一 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刑事伙伴”关系105

二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模式106

三 被害人的责任类型108

第三节 被害人的类型111

一 被害人类型的概念及其划分意义111

二 被害人的分类112

第四节 被害预防114

一 被害预防概述114

三 被害预防的三个阶段115

二 被害预防的三个层次115

结论116

问题与思考116

复习题117

阅读书目117

第六章 犯罪类型119

第一节 犯罪类型的意义121

一 犯罪类型的概念121

二 研究犯罪类型的意义121

第二节 国外的犯罪类型理论123

一 依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划分犯罪类型123

三 依据犯罪主体情况划分犯罪类型124

二 依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划分犯罪类型124

四 依据犯罪形成的特点划分犯罪125

五 依据犯罪案件的公开程度划分犯罪类型125

六 依据犯罪模式划分犯罪类型126

第三节 我国犯罪类型的划分127

一 我国刑法学的犯罪类型划分127

二 我国犯罪学的犯罪类型划分128

结论133

问题与思考133

阅读书目134

复习题134

第七章 几种主要类型的犯罪135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138

一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138

二 青少年犯罪概况140

三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41

第二节 经济犯罪144

一 经济犯罪的概念144

二 经济犯罪的状况147

三 经济犯罪的特点148

一 暴力犯罪概述151

第三节 暴力犯罪151

二 暴力犯罪的特点152

三 暴力犯罪的主要类型154

第四节 计算机犯罪155

一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155

二 计算机犯罪的分类157

三 计算机犯罪的状况158

四 计算机犯罪的特点159

第五节 毒品犯罪161

一 毒品犯罪的状况与特点161

二 毒品犯罪的危害164

三 毒品犯罪的原因和条件165

第六节 女性犯罪167

一 女性犯罪概况167

二 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168

三 女性犯罪的特征171

第七节 重新犯罪172

一 重新犯罪的概念172

二 重新犯罪的状况173

三 重新犯罪的特点174

问题与思考176

结论176

复习题177

阅读书目177

第八章 犯罪原因概述179

第一节 犯罪原因的概念和特征181

一 犯罪原因的概念181

二 犯罪原因的特征182

第二节 犯罪原因系统的结构184

一 纵向结构185

二 横向结构186

一 因果学说188

第三节 犯罪原因研究的理论基础188

二 矛盾学说193

三 社会决定论194

结论196

问题与思考196

复习题197

阅读书目197

第九章 犯罪的社会原因199

第一节 概述202

一 犯罪社会原因的概念与意义202

二 犯罪社会原因的特性203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204

一 社会经济制度与犯罪205

二 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犯罪207

三 社会经济管理与犯罪208

四 分配制度与犯罪209

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209

一 阶级状况与犯罪210

二 社会制度与犯罪211

一 社区因素的意义215

二 街道环境与犯罪215

第四节 社区因素与犯罪215

三 村落环境与犯罪217

四 市镇环境与犯罪218

第五节 家庭学校因素与犯罪219

一 家庭因素与犯罪219

二 学校因素与犯罪224

第六节 文化因素与犯罪227

一 文化的概念227

二 传统文化对犯罪的影响228

三 现代文化的负效应对犯罪的影响229

四 亚文化与犯罪230

问题与思考231

结论231

复习题232

阅读书目232

第十章 犯罪的主体原因235

第一节 犯罪主体原因研究的意义237

一 通过分析犯罪主体原因概括一般犯罪产生的原因237

二 促进犯罪原因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237

三 可以使犯罪预防,尤其是特殊预防更具针对性238

第二节 意识因素与犯罪238

一 主观意识缺陷与犯罪239

二 价值观与犯罪240

第三节 心理因素与犯罪242

一 需要243

二 性格245

三 气质245

四 智力247

第四节 生理因素与犯罪248

一 遗传因素249

二 体型因素249

三 生物化学因素250

四 神经生理因素251

一 变态人格的特征及类型252

第五节 人格异常与犯罪252

二 变态人格犯罪的特点255

第六节 精神病与犯罪256

一 精神分裂症与犯罪256

二 躁郁症与犯罪256

三 偏执性精神病与犯罪257

四 短暂性意识障碍与犯罪257

五 精神发育不全与犯罪258

六 癫痫与犯罪258

结论259

阅读书目260

问题与思考260

复习题260

第十一章 自然环境因素与犯罪263

第一节 概述265

一 犯罪自然环境因素的概念265

二 犯罪自然环境因素的特性266

第二节 时间与犯罪268

一 昼夜时间与犯罪268

二 季节周期与犯罪269

三 自然周期与犯罪270

四 社会周期与犯罪271

五 自然灾害时期与犯罪273

第三节 地理环境与犯罪274

一 城市社区与犯罪274

二 农村地区与犯罪277

三 地域性地理环境与犯罪278

结论279

问题与思考280

复习题281

阅读书目281

第十二章 犯罪预测283

第一节 犯罪预测的概念和意义285

一 预测与犯罪预测285

二 犯罪预测的意义286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依据288

一 犯罪预测的科学性288

二 犯罪预测的理论依据289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种类和内容291

一 按照预测范围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291

二 按照预测时间长短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292

短期预测292

类型预测和新时期预测293

三 按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为综合预测、293

第四节 犯罪预测的方法和步骤294

一 犯罪预测的方法294

二 犯罪预测的步骤296

结论296

问题与思考297

复习题297

阅读书目298

第十三章 犯罪社会预防299

一 犯罪预防的概念和类型301

第一节 概述301

二 我国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方针303

三 犯罪社会预防的概念和特点306

四 犯罪社会预防的分类308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犯罪预防310

一 物质文明对犯罪预防的作用310

二 精神文明建设对犯罪预防的作用314

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319

第三节 社会政策犯罪预防320

一 社会政策的概念和特征320

二 社会政策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321

三 社会政策的完善324

一 道德控制326

第四节 社会控制与犯罪326

二 纪律控制327

三 行政控制328

四 法律控制329

第五节 犯罪微观社会预防331

一 犯罪微观社会预防的概念331

二 通过环境设计减少犯罪机会331

三 动员社区、群体和个人开展犯罪预防332

结论334

阅读书目335

问题与思考335

复习题335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预防337

第一节 概述339

一 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339

二 犯罪心理预防的原理和特点340

三 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341

四 犯罪心理预防的原则343

第二节 个体的社会化344

一 社会化的概念344

二 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345

第三节 自我修养与自我控制349

一 自我修养与自我控制的概念349

二 自我修养和自我控制在犯罪预防中的意义350

第四节 变态人格的矫治351

一 变态人格矫治的原则351

二 变态人格矫治的方法352

结论353

问题与思考354

复习题354

阅读书目354

第十五章 犯罪治安预防357

第一节 概述359

一 犯罪治安预防的概念和特点359

二 治安预防在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地位360

三 犯罪治安预防的分类361

第二节 犯罪宏观控制362

一 宏观控制的特点362

二 宏观控制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363

三 宏观控制的主要措施364

第三节 重要场所控制366

一 对相对固定公共场所的控制366

二 对流动性公共场所的控制367

三 对僻静型犯罪多发区的控制368

第四节 特殊行业控制369

一 特殊行业控制的概念和特点369

二 特殊行业的治安管理370

第五节 重点人员控制371

一 加强户口管理371

二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372

三 对有犯罪倾向人员的教育与管理373

四 对犯罪嫌疑人员的调查与控制373

五 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和在社会上服刑人员的考察与监督374

一 犯罪技术预防概述376

第六节 犯罪技术预防376

二 犯罪技术预防的手段377

结论378

问题与思考379

复习题379

阅读书目379

复习题解答提示381

术语索引389

参考文献399

后记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