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建筑场所的重生 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场所构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宇峤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24630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古建筑-保护-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建筑场所的重生 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场所构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1.1.1 研究的背景1
1.1.2 研究的意义2
1.2 相关研究动态5
1.2.1 国外相关发展动态5
1.2.2 我国相关保护法规6
第2章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概念及发展历程9
2.1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概念9
2.1.1 相关概念辨析9
2.1.2 定义及范围12
2.2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发展概况13
2.2.1 国外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发展概况13
2.2.2 我国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实践与现实问题19
2.3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价值再认识22
2.3.1 缓解三种危机22
2.3.2 解决三种矛盾26
第3章 场所理论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的内涵与作用29
3.1 场所理论的来源及其研究内容29
3.1.1 场所理论的来源30
3.1.2 主要研究内容32
3.2 场所精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35
3.2.1 场所精神的概念与价值36
3.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征39
3.3 在历史建筑再利用中的作用与运用模式41
3.3.1 作为其他科学方法的一种补充41
3.3.2 场所理论的运用模式42
3.2.3 场所精神的标尺作用43
第4章 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中对自然特征的利用与塑造45
4.1 对场所生态环境的分析与利用46
4.1.1 对场所自然生态条件的分析46
4.1.2 对自然特征的利用与塑造47
4.2 生态环境与人文特征的结合50
4.2.1 与场所人文特征的关系50
4.2.2 生态环境与人文特征的结合51
4.2.3 生态环境中的感知与认同53
4.3 实证研究一:丰图义仓的保护性再利用56
4.3.1 对自然特征的利用56
4.3.3 保护性再利用的措施58
4.4 实证研究二:峨眉山白龙洞景区中场所的利用与塑造60
4.4.1 对场所特征的利用与塑造60
4.4.2 场所精神的感知与认同62
4.4.3 白龙洞景区场所的建构64
4.4.4 白龙洞景区场所精神的营造66
第5章 城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延续与再生69
5.1 对城市场所精神的诠释69
5.1.1 城市变迁中的历史建筑再利用70
5.1.2 城市中场所精神的体验与感知70
5.1.3 对城市认知意象的延续72
5.2 历史建筑场所的塑造方式及手段75
5.2.1 历史建筑的修复与复原——场所精神的延续76
5.2.2 历史建筑改扩建——场所精神的复兴80
5.2.3 历史建筑内外部空间改造——场所精神的再生84
5.3 城市历史建筑的利用与塑造89
5.3.1 历史建筑再利用带来的场所启示89
5.3.2 历史建筑再利用中的场所与活动92
5.4 实证研究:如皋东大街历史街区市井文化的复兴93
5.4.1 场所现状及街区结构分析94
5.4.2 历史变迁与市井文化缺失的关系97
5.4.3 复兴市井文化的地方潜力与解决策略98
第6章 历史建筑场所构建的策略与原则105
6.1 历史建筑场所构建的策略105
6.1.1 场所现状调研105
6.1.2 场所精神的发现与创造107
6.1.3 场所质量的把握108
6.1.4 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109
6.1.5 公众参与和技术支持111
6.2 历史建筑场所构建的原则与程序113
6.2.1 场所构建的原则113
6.2.2 场所构建的程序116
6.3 场所理论在普陀山多宝塔复原研究中的运用116
6.3.1 历史沿革及现状调研117
6.3.2 场所特征的分析118
6.3.3 价值冲突的分析121
6.3.4 修缮保护的原则与措施122
6.3.5 场所重生的方式127
第7章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完善与发展129
7.1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加强与完善129
7.1.1 相关法规制度的加强与完善129
7.1.2 资金保障体系的加强与完善130
7.1.3 专业学科的加强与完善131
7.2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发展趋势132
结语135
图表索引137
附录A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20世纪重要实践年表141
附录B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144
参考文献146
后记151
热门推荐
- 1602577.html
- 3620452.html
- 1059515.html
- 2244142.html
- 1935359.html
- 2390139.html
- 159203.html
- 3749727.html
- 196673.html
- 3197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9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1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4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6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6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0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0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9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5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