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发展观词语解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文夫,刘月主编;宋屹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1751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63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178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发展观词语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5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5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5
2.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
3.重要战略机遇期6
4.三个“没有变”7
5.三个“世所罕见”7
6.四个“深刻变化”8
7.新科技革命9
8.国际金融危机9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10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
10.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1
1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1
12.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12
13.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12
(三)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2
14.马克思主义12
15.毛泽东思想13
16.邓小平理论13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
18.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14
1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更加自觉”14
20.“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15
21.“四个坚定不移”15
22.坚定“三个自信”16
23.“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17
24.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7
[二 发展理念]21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21
25.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1
26.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21
27.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22
2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23
(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23
2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3
30.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4
31.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25
32.人民主体地位26
33.人民首创精神27
34.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27
3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8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29
36.全面、协调、可持续29
37.“五位一体”总体布局30
38.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30
39.生态文明31
40.主体功能区31
4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32
42.“四化”同步发展32
43.建设“两型”社会33
(四)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33
44.统筹城乡发展33
45.统筹区域发展33
46.统筹经济社会发展34
47.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4
48.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5
49.东部地区率先发展35
50.西部大开发36
51.促进中部地区崛起36
5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7
5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8
54.“两个比重”、“两个公平”,“两个倍增”、“两个同步”38
(五)和平发展理念39
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9
56.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39
57.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0
58.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40
5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1
60.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41
61.推动两岸和平发展42
[三 发展目标]45
62.“两个一百年”45
6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5
64.“三步走”战略47
65.“两个翻一番”48
6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8
67.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有”目标49
68.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0
69.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1
70.共同富裕52
71.美丽中国53
[四 发展动力]57
7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57
73.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58
74.农村综合改革59
7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59
76.国有企业改革61
77.行政体制改革62
78.行政审批制度改革63
79.大部门体制64
80.事业单位分类改革65
81.顶层设计65
82.开放型经济66
[五 发展方式]71
(一)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71
83.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71
84.扩大内需72
85.消费模式72
86.新型工业主导型经济73
87.消费主导型经济73
88.完善收入分配制度74
89.实体经济75
(二)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76
90.产业结构优化升级76
91.现代产业体系77
92.现代农业77
9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78
94.征地制度79
95.新型工农、城乡关系80
96.经济增长极81
97.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82
98.高新技术产业83
99.战略性新兴产业83
100.小微企业84
101.现代市场体系85
102.城市群85
103.现代服务业86
(三)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87
10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87
105.国家知识产权战略87
106.科教兴国战略88
107.人才强国战略89
108.自主创新90
109.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90
110.技术含量和技术附加值91
111.节能减排92
112.生态环境补偿机制92
113.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93
114.生态修复工程94
115.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95
116.资源密集型产业95
117.技术密集型产业96
118.劳动密集型产业96
119.碳排放权97
120.现代海洋经济97
121.耕地保护红线98
[六 发展体制]103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3
122.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03
123.完善基本经济制度104
124.转变政府职能104
125.现代企业制度105
12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5
127.财税体制改革107
128.金融体制改革107
129.现代金融体系108
130.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08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09
1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09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10
13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0
1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10
135.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11
136.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12
137.依法治国112
13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3
13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13
140.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14
141.人权制度114
(三)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115
1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5
143.“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5
144.公民道德建设116
145.文化体制改革116
146.文化功能117
147.文化的“双重属性”117
148.文化的“两个效益”118
149.文化建设坚持“两手抓”118
150.文化自觉、自信119
151.文化生产力119
152.文化“惠民工程”119
15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20
154.文化品牌价值120
155.文化传播体系120
156.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121
157.现代文化产业体系121
(四)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122
158.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创新122
159.社会管理体制123
160.社会保障体系123
16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24
162.现代国民教育体系124
163.就业援助制度124
164.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25
165.经济适用房125
166.廉租住房制度125
167.规范收入分配秩序126
168.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26
169.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126
170.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126
171.网络社会管理127
[七 发展道路]131
17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1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31
17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31
175.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132
176.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132
177.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133
178.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133
179.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33
180.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134
181.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134
182.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134
[八 发展保障]139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39
183.党的建设主线139
184.党的建设要秉承“两个坚持”139
185.党的建设总体布局139
186.党要增强“四自能力”140
187.党要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40
188.党的建设要实现“一个目标”141
189.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种考验”和“四个危险”141
190.增强“四个意识”141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142
191.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142
192.坚定理想信念143
193.以人为本、执政为民143
194.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144
195.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145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145
196.执政骨干队伍145
197.党管干部原则146
198.党管人才原则147
199.基层党组织建设147
200.党内民主建设148
201.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49
20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49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50
203.理论联系实际150
204.密切联系群众151
205.求真务实151
206.艰苦奋斗152
207.批评与自我批评152
208.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153
209.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54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155
210.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155
211.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155
212.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156
213.坚决查处大案要案157
214.巡视制度157
215.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158
216.廉政文化建设159
(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160
217.民主集中制160
218.党委票决制161
219.党代表任期制161
220.党代表提案制162
221.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162
后记163
热门推荐
- 2294773.html
- 629081.html
- 1474436.html
- 185954.html
- 3492024.html
- 1966679.html
- 2071195.html
- 3302495.html
- 1736591.html
- 3576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4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1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4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8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7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3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41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1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1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