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 何忠礼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6449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古代史-史料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主要史料介绍19

第一章 先秦史史料19

一、先秦史学概况和史料特点20

(一)史学概况20

(二)史料特点21

二、先秦史料介绍23

(一)甲骨文与金文中的史料23

(二)历史著作与官方用书中的史料29

(三)诸子之书和其他私家著作中的史料38

(四)汉代以后著作中有关先秦的史料43

(五)主要文物考古著作47

第二章 秦汉史史料49

一、秦汉史学概况和史料特点50

二、秦汉史料介绍53

(一)基本史料53

(二)其他史料55

(三)考古史料60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史料64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和史料特点65

(一)史学发展概况65

(二)史学发展的原因66

(三)史料特点67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史料介绍68

(一)基本史料68

(二)其他史料72

(三)文集中的史料75

第四章 隋唐五代十国史史料77

一、隋唐五代十国史学发展的原因和史料特点78

(一)史学发展的原因78

(二)史料特点79

二、隋唐五代十国史史料介绍82

(一)基本史料82

(二)其他史料89

(三)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93

第五章 宋史史料103

一、两宋史学发展的原因和史料特点104

(一)史学发展的原因104

(二)史料特点107

二、宋史史料介绍109

(一)基本史料109

(二)其他史料117

(三)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127

第六章 辽金西夏史史料153

一、辽史史料153

(一)基本史料和辽人杂作154

(二)正史和会要中的史料155

(三)宋人使辽报告155

(四)后人辑佚的辽史史料157

(五)外国史料157

(六)考古资料158

二、金史史料158

(一)基本史料159

(二)其他史料160

(三)宋人著作161

(四)文集162

(五)外国史料和考古资料163

三、西夏史史料163

(一)西夏文史料(包括汉文译本)164

(二)正史中的史料165

(三)宋人著作中的史料165

(四)金、元人著作中的史料166

(五)清以来所辑撰的史书166

(六)其他考古资料167

第七章 元史史料168

一、元史史料特点169

二、元史史料介绍171

(一)基本史料171

(二)其他史料174

(三)各类行记177

(四)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179

(五)外国史料187

第八章 明史史料190

一、明史史料特点191

二、明史史料介绍194

(一)基本史料194

(二)重要史料200

(三)档案和外国史料207

(四)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208

第九章 清史史料225

一、清史史料特点226

二、清史史料介绍230

(一)基本史料230

(二)重要史料235

(三)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240

第十章 各类地方志书中的史料252

一、方志的起源、性质和种类252

(一)方志的起源和性质252

(二)方志的种类253

二、方志的史料价值255

三、各类方志和地方杂记257

(一)全国性的总志257

(二)各省通志260

(三)府州县志263

(四)地方杂记267

第十一章 类书和《十通》中的史料273

一、类书273

(一)古类书及其史料价值273

(二)宋代类书大盛的原因276

(三)重要类书介绍277

二、《十通》289

(一)《十通》的形成及其史料价值289

(二)《十通》介绍290

第二编 史料的鉴别和利用297

第一章 鉴别史料,正其讹误297

一、史料错误的普遍性297

二、史料引用致误的几种主要原因304

(一)史料本身无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原意或者标点不正确而造成错误304

(二)史料本身无误,由于引用者推断不准确而造成失误308

(三)史料内容比较含蓄,由于引用者缺乏深入辨析而造成失误308

(四)没有直接引用原书,造成以讹传讹310

(五)因版本不善而造成史料的错误或脱漏310

(六)史料本身就有错误311

三、如何正确引用史料和鉴别史料314

(一)搞清史料的确切含义,尊重史料的客观性316

(二)引用他书所录史料,要核对原文,并尽可能引用第一手史料317

(三)要尽可能使用好的版本317

(四)要详细占有史料,才能去伪存真318

(五)要全面客观地运用事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功过好坏的史料319

(六)本证、旁证是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321

(七)正误与辨伪,贵在反证322

(八)正确采用理证的方法323

(九)借助考古发掘来核实史料325

(十)应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年代学、避讳学等各种知识进行鉴别326

第二章 应用版本学知识以正误327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版本学的产生327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327

(二)版本和版本学的萌芽331

(三)版本学的形成333

(四)版本学的发展和鼎盛335

二、古籍装订的演变338

(一)卷轴制度338

(二)折叠制度339

(三)册叶(页)制度341

三、古籍的版式、结构和字体344

(一)版式344

(二)结构346

(三)字体348

四、版本的时代和地区特征349

(一)宋版本(附辽、金版本)349

(二)元版本351

(三)明版本352

(四)清版本353

五、刻本分类353

(一)按刻主分类354

(二)按刻印先后分类355

(三)按刻印情况分类356

(四)按流传情况分类358

六、版本的鉴别358

(一)版本作伪的原因358

(二)版本作伪的手段359

(三)鉴别版本的方法360

第三章 应用校勘学知识以正误364

一、什么是校勘和校勘学364

二、校勘学的基本任务367

(一)整理错乱367

(二)删去衍羡369

(三)补上脱漏369

(四)改正讹误370

三、搞好校勘工作的基本条件372

(一)要尽可能多地收储各种版本372

(二)要广泛搜集与校勘内容有关的各种著述372

(三)校勘者本人必须具备的条件373

四、校勘古籍的几种方法376

(一)对校法377

(二)本校法378

(三)他校法379

(四)理校法379

五、校勘结果的处理和校记常规381

(一)校勘结果的处理381

(二)校记常规382

(三)校记出处382

第四章 应用训诂学、年代学知识以正误384

一、训诂学和它在鉴别史料中的作用384

(一)什么是训诂学384

(二)应用声韵通借以正误385

(三)应用音韵学知识以正误386

二、年代学和它在鉴别史料中的作用387

(一)年代学知识概述387

(二)应用年代学知识以正误389

第五章 应用避讳学知识以正误391

一、避讳和避讳学391

二、避讳的产生和变化392

(一)先秦避讳及其规定392

(二)秦汉以降避讳的逐渐严格化395

(三)常用的几种避讳方法398

(四)避讳的复杂性401

三、避讳学知识的应用405

(一)鉴别成书年代405

(二)鉴别伪撰伪作406

(三)鉴别史料讹误406

(四)鉴别史书有否后人增补改动407

(五)鉴别文物制作年代及真伪408

第六章 史料的检索和利用409

一、认真阅读史书,掌握寻找史料的方法410

(一)阅读史书是寻找史料的基础410

(二)介绍寻找史料的几种方法412

二、充分利用工具书检索史书寻找史料414

(一)书目工具书(包括数字化工具书)417

(二)各种辞典和索引423

三、如何引用史料439

(一)史料引用规范439

(二)注释规范442

附录:449

一、历代帝王世系名讳表449

二、书名索引461

三、主要参考书目492

后记4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