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分则要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法分则要论
  • 赵秉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1644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16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742页
  • 主题词:刑法-中国-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分则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危害公共安全罪3

第一章 恐怖活动犯罪研究3

第一节 恐怖活动犯罪的概念及其危害4

一、恐怖活动犯罪的概念界定4

二、恐怖活动犯罪的危害8

第二节 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域外立法10

一、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国际刑法规范10

二、若干国家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相关立法15

第三节 中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国内立法18

一、相关立法沿革18

二、《刑法修正案(三)》的进展18

第四节 中国国内立法对域外相关立法的回应与借鉴20

一、中国国内立法对国际刑法规范的回应20

二、中外立法比较及中国国内立法对外国相关立法的借鉴22

第五节 中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完善构想23

一、关于中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专门立法对策23

二、关于中国遏制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立法对策25

讨论案例26

阿不都热合曼·尔逊等实施恐怖活动案26

思考题27

参考文献28

第二章 交通肇事罪研究29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的定义和构成29

一、交通肇事罪的定义29

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30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的界限划分34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34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34

第三节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的处理34

一、使用非机动车辆肇事应如何处理34

二、偷开机动车辆肇事应如何处理36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37

四、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几点质疑41

讨论案例43

案例一:阚某交通肇事案43

案例二:沈某交通肇事案44

案例三:孙伟铭交通肇事案44

思考题45

参考文献46

第二编 经济犯罪49

第三章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疑难问题研究49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构成要件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认定49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犯罪对象的界定49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主观特征的认定60

三、“销售金额”的理解和认定66

四、危险犯的认定70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未完成形态及其与相关犯罪的关系和界限75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理解和认定75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和界限80

讨论案例83

案例一:周福棠等假冒注册商标案83

案例二:宋某等销售伪劣产品案85

思考题86

参考文献86

第四章 商业贿赂犯罪疑难问题研究87

第一节 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争议及其界定88

一、关于商业贿赂概念的争议88

二、关于商业贿赂概念的剖析89

三、商业贿赂与商业贿赂犯罪的区别95

第二节 医生收受病人红包或药商回扣行为的性质认定98

一、医生收受病人红包行为的定性98

二、国有医院医生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收受回扣或其他手续费行为的定性99

三、国有医院医生利用开具处方权收受药商回扣行为的定性100

四、非国有医院医生收受回扣的定性103

第三节 收受干股型受贿的界限认定104

一、收受干股型受贿的定罪界限105

二、收受干股型受贿既遂与未遂的界限108

第四节 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型受贿的认定110

一、“两高”《意见》针对第三人收财型受贿之规定的必要性110

二、“两高”《意见》中第三人收财型受贿的具体适用112

三、关于该问题的立法完善建议115

第五节 受贿罪刑事处罚方面的争议问题117

一、关于受贿罪设置绝对起刑数额规定的评析117

二、关于受贿罪与贪污罪同罚是否合理的分析119

讨论案例122

成克杰与李平共同受贿案122

思考题123

参考文献123

第五章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实务问题研究124

第一节 刑法第169条之一罪名辨析125

一、观点聚讼125

二、观点评析126

第二节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行为构造解析128

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或者其他资产128

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财产129

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129

四、为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或者无正当理由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129

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或者承担债务130

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130

第三节 违规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处理130

讨论案例133

程辉挪用资金案133

思考题137

参考文献137

第六章 货币犯罪研究138

第一节 货币犯罪的对象和目的139

一、货币犯罪的对象139

二、货币犯罪的特定目的143

第二节 伪造货币罪的疑难问题147

一、伪造行为147

二、犯罪停止形态151

第三节 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疑难问题153

一、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行为154

二、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与非罪的界限160

第四节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疑难问题162

一、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行为认定162

二、误收假币而持有、使用行为的性质165

三、共同犯罪问题166

四、犯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167

讨论案例169

案例一:王某伪造货币案169

案例二:杨某以假币换取货币案170

案例三:周某持有假币案171

思考题173

参考文献173

第七章 金融诈骗罪研究174

第一节 金融诈骗罪的刑法分类和主观目的175

一、金融诈骗罪的刑法分类评析175

二、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目的辨析180

第二节 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185

一、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定罪处罚185

二、事后故意不归还贷款行为的认定188

三、以骗取担保的形式骗取贷款行为的定性190

第三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192

一、盗窃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的定性192

二、拾得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的定性194

三、以欺骗、侵占等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的定性197

四、伪造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的定性198

五、“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行为的认定199

第四节 保险诈骗罪的司法认定202

一、对虚构保险标的的理解及相关行为的定性202

二、冒名骗赔行为的定性204

三、被保险人采用自损方式让他人获取保险金行为的定性206

四、故意扩大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行为的定性208

五、保险诈骗共同犯罪形态的认定209

讨论案例211

案例一:受托存款时窃取存款的行为应认定为何罪211

案例二:许霆恶意取款案212

思考题214

参考文献214

第八章 侵犯著作权犯罪立法完善问题研究216

第一节 侵犯著作权犯罪构成要件的立法完善218

一、取消侵犯著作权犯罪中“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218

二、增设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方式222

三、扩大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对象范围229

四、完善刑法中构成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情节标准230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犯罪责任承担的立法完善235

一、改抽象罚金制为倍比和限额罚金制235

二、重视对被侵权人的经济补偿238

讨论案例240

案例一:陈某复制、修改、发行珊瑚虫QQ软件侵犯著作权罪240

案例二:湖南大学财税远程教育中心等侵犯著作权案242

思考题244

参考文献244

第九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245

第一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概念246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定义之争论246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定义之确定246

第二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247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247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观方面248

三、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体260

四、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260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划分262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与非罪的界限262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263

讨论案例264

案例一:周德隆等侵犯商业秘密案264

案例二:裴国良侵犯商业秘密案266

思考题267

参考文献267

第十章 中介犯罪刑法规制研究268

第一节 中介犯罪概念的界定269

一、关于中介犯罪的表述269

二、中介犯罪概念的确定270

第二节 中介犯罪的构成特征271

一、客体特征271

二、客观特征272

三、主体特征272

四、主观特征274

第三节 中介犯罪的类型275

第四节 中介犯罪立法完善构想276

一、关于中介犯罪的立法方式277

二、关于中介犯罪的罪名设定277

三、关于中介犯罪的刑罚完善280

四、关于中介犯罪的举证规则281

五、相关建言:呼唤中介法282

讨论案例283

王某涉嫌出具重大证明文件失实案283

思考题286

参考文献287

第三编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291

第十一章 婚内强奸犯罪研究291

第一节 婚内强奸行为罪与非罪的理论之争293

一、强奸罪成立的肯定论293

二、强奸罪成立的否定论294

第二节 婚内强奸侵害的法益295

一、婚姻使性失去羞涩295

二、强奸罪法益不仅是妇女的性权利296

三、婚内强奸的刑法评价298

第三节 婚内强奸的变异形态及其刑法评价301

一、关于间接正犯和共同犯罪问题301

二、关于夫妻分居及离婚判决效力未定的问题302

三、事实婚姻中的强行性交问题303

讨论案例304

案例一:王某婚内强奸案304

案例二:靖某婚内强奸案305

思考题306

参考文献306

第十二章 绑架罪问题研究308

第一节 绑架罪的犯罪构成问题309

一、绑架罪的刑事责任年龄309

二、绑架罪的犯罪目的310

第二节 绑架罪的停止形态问题312

一、绑架罪的未遂形态312

二、绑架罪的中止形态316

第三节 绑架罪的加重构成和减轻构成问题318

一、绑架罪的加重构成318

二、绑架罪的减轻构成322

第四节 绑架罪的立法缺憾及完善324

一、绑架罪的立法缺憾324

二、绑架罪的立法完善327

讨论案例328

案例一:谢水林、陈建平、梁东绑架案328

案例二:杨光伟、商福胜绑架案330

思考题331

参考文献331

第十三章 诬告陷害罪研究333

第一节 诬告陷害罪的定义334

一、诬告陷害罪的定义之争论334

二、诬告陷害罪的定义之确定334

第二节 诬告陷害罪的客体和客观要件335

一、诬告陷害罪的客体335

二、诬告陷害罪的客观方面336

第三节 诬告陷害罪的界限辨析339

一、诬告陷害罪与非罪的界限339

二、诬告陷害罪的既遂与未遂340

三、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界限340

四、诬告陷害罪的罪数界限341

讨论案例343

案例一:于某诬告陷害案343

案例二:李玉广与赵斌诬告陷害案344

思考题344

参考文献345

第十四章 重婚罪研究346

第一节 民事法律语境中的事实婚姻346

第二节 刑事法律语境中的事实婚姻347

第三节 事实婚姻的刑法意义348

讨论案例353

案例一:陈世君、叶海秀、戴小美重婚案353

案例二:王权、陈丽重婚案354

思考题355

参考文献356

第四编 侵犯财产罪359

第十五章 财产罪宏观问题研究359

第一节 财产罪的范围与分类360

一、财产罪的范围360

二、财产罪的分类363

第二节 财产罪的保护法益367

一、德国刑法中财产罪的保护法益367

二、日本刑法中财产罪的保护法益368

三、英美法系中财产罪的保护法益368

第三节 财产罪的对象369

一、财物是否仅限于有体物369

二、财物是否仅限于动产371

三、财物是否仅限于有价值之物372

四、财物是否包括违禁品373

五、财物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374

讨论案例375

戚某等使用暴力、胁迫手段抢回欠款凭证案375

思考题376

参考文献376

第十六章 盗窃罪研究378

第一节 盗窃罪的犯罪客体378

一、盗窃罪犯罪客体的理论争议379

二、盗窃罪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制度382

第二节 盗窃罪的客观和主观方面384

一、盗窃罪的客观方面384

二、盗窃罪的主观方面392

第三节 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404

一、盗窃罪犯罪未遂的特征405

二、盗窃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的学说及批判406

三、盗窃罪既遂与未遂控制说的具体理解409

四、盗窃罪主观故意对既遂与未遂的影响414

五、盗窃所得数额对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影响415

六、对1998年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的理解417

讨论案例418

案例一:张某盗窃金表案418

案例二:胡某盗窃手机案419

思考题420

参考文献420

第十七章 侵犯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研究422

第一节 侵犯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之域外考察与借鉴424

一、侵犯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之域外考察424

二、侵犯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之域外启示425

第二节 侵犯虚拟财产的立法规制426

一、现行法律框架下侵犯虚拟财产的规制426

二、弥补立法疏漏以切实规制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433

第三节 侵犯虚拟财产的司法规制435

一、司法实践的分歧与困惑435

二、司法规制的出路437

讨论案例438

王某等抢劫虚拟财产案438

思考题439

参考文献439

第十八章 诉讼诈骗犯罪研究44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的分析441

第二节 诉讼诈骗是否构成诈骗罪的争论444

一、诉讼诈骗构成诈骗罪的肯定说444

二、诉讼诈骗构成诈骗罪的否定说446

第三节 诉讼诈骗行为的属性分析447

一、基本主张447

二、主要理由448

三、结论意见450

第四节 诉讼诈骗实然与应然的法律后果451

一、从实然的角度分析诉讼诈骗行为的分类451

二、从应然的角度分析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诉讼诈骗行为之定性452

三、诉讼诈骗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453

讨论案例454

案例一:蔡某、邓某诉讼诈骗案454

案例二:郭某诉讼诈骗案455

思考题456

参考文献457

第十九章 侵占罪研究458

第一节 侵占罪的对象458

一、侵占罪的对象是否包括公共财物459

二、何谓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461

三、遗失物是否为侵占罪的对象462

四、埋藏物的范围464

第二节 侵占罪的行为构成464

一、前提要件:持有465

二、核心要件:非法占为己有468

三、附加要件: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468

讨论案例471

案例一:罗某侵占财物案471

案例二:蔡某侵占财物案473

思考题474

参考文献474

第五编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477

第二十章 妨害公务罪研究477

第一节 妨害公务罪的构成特征479

一、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客体479

二、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481

三、妨害公务罪的客观特征484

四、妨害公务罪的主体和主观特征497

第二节 妨害公务罪的司法认定和刑罚适用499

一、妨害公务罪的司法认定499

二、妨害公务罪的刑罚适用510

讨论案例511

案例一:魏国等妨害公务案511

案例二:王某妨害公务案512

思考题512

参考文献513

第二十一章 网络犯罪研究514

第一节 网络犯罪的基本问题514

一、有关网络犯罪的争论515

二、网络犯罪的本质属性518

三、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类型519

四、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权522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531

一、网络犯罪的立法模式531

二、网络犯罪的现行刑法规范532

第三节 网络犯罪的特殊形态548

一、网络共同犯罪548

二、网络犯罪的停止形态556

讨论案例562

李俊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熊猫烧香”案)562

思考题564

参考文献564

第二十二章 黑社会性质犯罪疑难问题研究566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共性疑难问题567

一、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相关规范及其理解和适用567

二、跨越立法解释生效时间前后的案件的处理574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与近似犯罪组织的区别575

四、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数问题577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具体犯罪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578

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司法认定中的问题578

二、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司法认定中的问题580

三、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司法认定中的问题581

讨论案例583

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583

思考题586

参考文献586

第二十三章 伪证罪疑难问题研究588

第一节 关于伪证罪应然的发生范围589

一、关于各国刑法相关规范的考察589

二、关于我国刑法相关规范的分析592

第二节 关于伪证罪应然的主体范围594

一、刑事诉讼当事人595

二、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当事人598

三、当事人以外的诉讼参加人600

第三节 关于伪证罪的主客观特征问题601

一、关于伪证罪的“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601

二、关于伪证罪的“故意作虚假的记录”604

讨论案例607

案例一:民事诉讼中的“伪证罪”607

案例二:林某伪证案608

思考题609

参考文献609

第二十四章 律师刑事责任问题研究610

第一节 律师刑事责任的基本问题611

一、律师刑事责任的涵义612

二、律师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613

三、律师刑事责任的豁免问题615

第二节 律师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问题探讨619

一、律师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类型及分析619

二、对刑法典第306条第1款的法理分析628

讨论案例633

李奎生诈骗案633

思考题635

参考文献636

第六编 职务犯罪639

第二十五章 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研究639

第一节 从犯罪客体之视角看行为性质640

一、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640

二、对挪用公款罪犯罪客体的再认识642

第二节 挪用公款的使用用途应否作为构成要件646

一、基本主张646

二、主要理由647

第三节 挪用公款归单位使用应否排除在挪用公款罪之外656

一、刑事立法把挪用公款行为犯罪化的根据657

二、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与归单位使用社会危害性的衡量657

第四节 结论性建议660

讨论案例661

案例一:姜某挪用公款案661

案例二:肖某挪用公款案662

思考题663

参考文献664

第二十六章 受贿罪构成问题研究665

第一节 受贿罪的客体666

一、受贿罪的客体之争666

二、受贿罪客体之确定667

第二节 受贿罪的客观方面668

一、普通受贿行为668

二、经济受贿行为672

三、斡旋受贿行为674

第三节 受贿罪的主观方面675

一、受贿罪主观方面的基本内容675

二、受贿罪主观方面的疑难问题685

讨论案例690

案例一:赵某受贿案690

案例二:张某受贿案690

思考题691

参考文献691

第二十七章 滥用职权罪主客观特征研究692

第一节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693

一、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内涵的理论之争及评析694

二、“3+3”模式:三位一体的“新公务论”之提倡696

第二节 滥用职权罪的客观行为698

一、滥用职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698

二、滥用职权行为的基本类型700

三、认定滥用职权行为应当注意的问题706

四、滥用职权罪客观行为立法完善建议707

第三节 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708

一、理论之争708

二、观点评析709

三、笔者见解713

讨论案例714

案例一:李达昌滥用职权案714

案例二:钟以福、路绍宇、聂开政滥用职权案715

思考题716

参考文献7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