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哲学宗教研究系列 世界佛教通史 第3卷 中国汉传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6世纪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魏道儒主编;伟道儒,李利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025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哲学宗教研究系列 世界佛教通史 第3卷 中国汉传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6世纪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汉代佛教8
第一节 汉代社会与佛教8
一 经略西域与佛教入华9
二 独尊儒术与“三玄”10
三 生死观念与轮回解脱13
第二节 从西域到内地的初传16
一 龟兹和于阗佛教16
二 初传汉地的史实与意义18
三 汉明帝时期的佛教21
第三节 汉末佛教的快速发展27
一 汉桓帝与信仰格局的演变27
二 寺院与佛教社会普及31
三 汉代译经综览34
第四节 安世高的传教与译经38
一 传教事迹与意义38
二 译经概述42
三 《阴持入经》与小乘教义44
四 《安般守意经》及其影响47
第五节 支娄迦谶的大乘译籍53
一 译经概述53
二 《道行经》与大乘佛教的共性55
三 《般舟三昧经》与西方净土信仰59
四 《兜沙经》华严学说的基本特点60
第二章 三国时期佛教64
第一节 魏国佛教64
一 魏国社会与佛教64
二 佛经翻译概述67
三 朱士行西行求经71
第二节 吴国佛教73
一 《法句经》与翻译理论73
二 支谦传教与译经76
三 康僧会传教与译经85
第三章 西晋佛教94
第一节 西晋社会与佛教94
一 佛教多途径社会普及94
二 关于因果报应的讨论98
三 传教弘法名僧诸相101
第二节 西晋译经概述104
一 洛阳的安法钦、法力、法炬104
二 陈留的竺叔兰、无罗叉105
三 广州的彊梁娄至105
四 长安的帛法祖、支法度、若罗严、聂承远、聂道真106
第三节 竺法护的译经事业107
一 生平事迹与译经概述107
二 华严类译籍剖析110
第四章 东晋时期北方佛教118
第一节 东晋北方社会与佛教118
一 石虎与后赵佛教119
二 苻坚与前秦佛教122
三 姚兴与后秦佛教124
四 佛教艺术的初期发展126
第二节 佛图澄弘教及其成效131
一 佛图澄的灵异布道131
二 竺僧朗的福业兴教138
三 竺法雅以及“格义”略析140
第三节 道安弘法实践与多种贡献142
一 道安的行履思想143
二 道安的多方面贡献147
第四节 鸠摩罗什及其经典翻译160
一 生平事迹161
二 重要译籍简介166
第五节 鸠摩罗什主要弟子170
一 罗什弟子群概况170
二 僧肇及其《肇论》174
第五章 东晋时期南方佛教183
第一节 东晋社会与佛教183
一 皇室、贵族的奉佛事迹183
二 名僧行履与思想187
三 比丘尼及其传教活动200
第二节 士族名士的护佛奉法观203
一 孙绰的《喻道论》203
二 郗超的《奉法要》209
第三节 庐山慧远及其僧团213
一 慧远生平与寺院建设213
二 《沙门不敬王者论》217
三 慧远僧团群僧诸相221
第四节 佛陀跋陀罗与《华严经》224
一 佛陀跋陀罗及其译经224
二 晋译《华严经》的基本内容227
第五节 法显与晋宋之际的求法活动238
一 晋宋之际的求法活动238
二 法显及其西行求法241
第六章 北朝佛教250
第一节 北朝时期佛教的输入251
一 北朝社会的基本状况251
二 北朝时期的西域佛教253
三 北朝时期内地与域外的佛教交往258
四 北朝时期输入的主要佛教思想262
第二节 北朝官方对佛教态度的演变265
一 北魏初期的政教关系265
二 北魏太武帝灭佛268
三 北魏文成帝兴佛272
四 文成帝之后的北魏诸帝与佛教274
五 北齐诸帝与佛教278
六 北周武帝灭佛279
七 北周宣、静帝兴佛283
八 北朝佛教管理制度的演变283
第三节 北朝时期佛教在各阶层的传播289
一 僧尼队伍的不断壮大及其佛教活动的开展289
二 佛教在统治集团中的传播290
三 佛教在文人中的传播294
四 佛教在民众中的传播295
五 佛教在民间的非正统化与疑伪经的出现298
六 佛教在农民起义中的变异307
第四节 北朝佛教的社会化趋向311
一 僧团建设311
二 寺院经济的发达312
三 慈善事业的发展315
四 各种世俗佛教组织的建立317
第五节 北朝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涉319
一 佛教与道教的斗争320
二 北朝佛教与儒教的冲突322
三 三教关系的发展趋势324
第六节 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326
一 佛教文学建树326
二 佛教艺术创作327
三 佛教史学332
四 佛教翻译学334
第七章 南朝佛教337
第一节 域外佛教向南朝的输入337
一 南朝社会与文化337
二 南朝时期的古印度佛教347
三 南朝时期佛教向内地输入的基本途径352
四 南朝佛教的对外交往356
五 南朝时期输入南方的主要佛教思想360
六 南朝时期输入的佛教在华的变化364
第二节 南朝的政教关系369
一 南朝宋的政教关系369
二 南朝齐的政教关系374
三 南朝梁的政教关系378
四 南朝陈的政教关系383
第三节 梁武帝主导下的佛教变革385
一 《断酒肉文》385
二 制定忏法与创办法会387
三 创制佛教音乐388
第四节 南朝佛教在各阶层的传播391
一 佛教在统治集团中的传播391
二 佛教在文人中的传播395
三 佛教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397
四 疑伪经的出现399
第五节 南朝的三教关系400
一 佛教和儒家的关系400
二 佛教和道教的关系405
三 儒、道合流对佛教的影响413
第六节 南朝的佛教文化416
一 佛教语言观与文学416
二 佛教艺术421
三 佛教史学426
四 佛教的翻译学与目录学429
第七节 南朝佛教事务管理和社会化发展431
一 僧籍制、僧官与寺职431
二 寺院的经济概况436
三 佛教寺院文化事业的兴盛439
四 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442
五 世俗佛教组织:“社邑”与民营寺443
六 佛教的戒律、新规444
第八章 佛教的南北交流与广泛传播448
第一节 南北方的政治关系与文化交往448
一 南北方的政治关系448
二 南北方的交通452
三 南北方的经济往来454
四 南北方的文化交往457
第二节 南北方佛教的交往与不同发展趋向461
一 南北朝时期高僧的分布461
二 南北朝时期高僧游锡462
三 南北方佛教的不同发展趋向469
第三节 佛教义学的兴起及其传播473
一 涅槃学派473
二 毗昙学派478
三 成实学派485
四 俱舍学派496
五 地论学派501
六 摄论学派509
七 三论学派516
八 律学520
九 禅学527
第四节 佛教信仰的兴起与传播535
一 观音信仰的普及535
二 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起548
三 弥陀信仰的兴盛552
四 因果报应信仰的传播556
五 地狱信仰的流行557
六 神通信仰的流行560
参考文献564
后记&魏道儒573
热门推荐
- 736877.html
- 66610.html
- 710423.html
- 2370001.html
- 383513.html
- 2784771.html
- 1219068.html
- 3675954.html
- 2674258.html
- 1397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3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2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1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6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7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0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98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5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