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需求管理 统一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Dean Leffingwell,(美)Don Widrig著;蒋慧,林东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9693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软件需求管理 统一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3
第1章 需求问题3
1.1 目标3
1.2 有关数据3
1.3 项目成功和失败的根本原因4
1.3.1 需求错误的频率5
1.3.2 需求错误的高昂代价6
1.3.3 结论7
第2章 需求管理简介9
2.1 定义9
2.1.1 什么是需求9
2.1.2 什么是需求管理9
2.2 需求管理技术的应用10
2.2.1 软件应用程序的类型10
2.2.2 系统应用程序10
2.3 路线图11
2.3.1 问题领域11
2.3.2 风险承担人的需要11
2.3.3 向解决方案领域前进12
2.3.4 系统的特征12
2.3.5 软件需求12
2.3.6 用例介绍12
2.4 小结13
第3章 软件团队14
3.1 把软件开发作为一种团队活动14
3.1.1 有效需求管理所需要的团队技能15
3.1.2 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技能15
3.1.3 软件团队的组织16
3.2 个例研究16
3.2.1 个例研究的背景16
3.2.2 HOLIS 软件开发团队17
3.3 小结17
第二部分 团队技能之一——分析问题21
第4章 问题分析的五个步骤21
4.1 第一步:在问题定义上达成共识22
4.2 第二步:理解根本理由——问题背后的问题23
4.3 第三步:确定风险承担人和用户25
4.4 第四步:定义解决方案系统的界限26
4.5 第五步:确定加在解决方案上的约束27
4.6 小结29
4.7 展望29
第5章 商业建模31
5.1 商业建模的目的31
5.2 利用软件工程技术进行商业建模32
5.2.1 选择正确的技术32
5.2.2 统一建模语言 UML32
5.2.3 利用 UML 的概念进行商业建模33
5.3 从商业模型到系统模型34
5.4 何时使用商业建模35
5.5 小结35
5.6 展望35
第6章 软件密集型系统的系统工程36
6.1 什么是系统工程36
6.1.1 系统工程的实用准则37
6.1.2 复杂系统的组合和分解37
6.2 系统工程中的需求分配38
6.2.1 关于派生的需求39
6.2.2 无声的演化39
6.2.3 冲突何时产生:资深系统工程师碰上年轻程序员40
6.2.4 避免“烟囱”系统问题41
6.2.5 当子系统是转包合同时41
6.2.6 使系统正确实现41
6.3 个例研究42
6.3.1 基本用户需要42
6.3.2 问题分析43
6.3.3 HOLIS:系统、参与者和风险承担人44
6.3.4 HOLIS 系统工程45
6.3.5 HOLIS 子系统46
团队技能之一小结47
第三部分 团队技能之二——理解用户的需要51
第7章 需求启发的挑战51
7.1 启发的障碍51
7.1.1 “是的,但是”综合症51
7.1.2 “尚未发现的遗址”综合症52
7.1.3 “用户和开发人员”综合症52
7.2 需求启发的技术53
第8章 产品或系统的特征54
8.1 风险承担人和用户的需要54
8.2 特征54
8.2.1 通过对抽象级别的选择来管理复杂度56
8.2.2 产品特征的属性56
第9章 面谈58
9.1 面谈的背景58
9.2 增值背景59
9.3 真实的时刻:面谈61
9.4 编辑需要数据62
9.4.1 分析人员的总结:10+10+10≠3062
9.4.2 个例研究62
9.5 对问卷调查的注解63
第10章 需求专题讨论会65
10.1 加速决策过程65
10.2 专题讨论会的准备65
10.2.1 推销概念66
10.2.2 确保真正的风险承担人的参与66
10.2.3 后勤保障66
10.2.4 “热身材料”66
10.3 联络员的作用68
10.4 安排日程68
10.5 举行专题讨论会69
10.5.1 折衷的问题与技巧69
10.5.2 自由讨论和意见精简70
10.5.3 成果和监督执行71
第11章 自由讨论和意见精简72
11.1 现场自由讨论72
11.2 意见精简74
11.2.1 修剪74
11.2.2 把意见归类74
11.2.3 特征定义75
11.2.4 确定优先次序75
11.3 基于万维网的自由讨论76
11.4 个例研究:HOLIS 2000需求专题讨论会77
11.4.1 参加人员77
11.4.2 专题讨论会77
11.4.3 会议77
11.5 结果分析79
第12章 情节串联板制作80
12.1 情节串联板的类型80
12.2 情节串联板做什么81
12.3 情节串联板制作的工具和技术82
12.4 情节串联板制作的几点提示82
12.5 小结83
第13章 应用用例86
13.1 构建用例模型86
13.2 应用用例启发需求87
13.3 个例研究:HOLIS 的用例88
13.4 小结89
第14章 角色扮演90
14.1 如何扮演角色90
14.2 与角色扮演类似的技术91
14.2.1 脚本预演91
14.2.2 CRC 卡91
14.3 小结92
第15章 原型开发93
15.1 原型的类型93
15.2 需求原型93
15.3 原型的对象95
15.4 构建原型95
15.5 评估结果95
15.6 小结96
团队技能之二小结96
第四部分 团队技能之三——定义系统99
第16章 组织需求信息99
16.1 组织复杂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需求100
16.2 组织产品系列的需求102
16.3 关于“未来”需求102
16.4 商业和市场需求与产品需求的比较103
16.5 个例研究103
16.6 小结104
第17章 前景文档105
17.1 前景文档的组件105
17.2 “δ前景”文档107
17.2.1 1.0版本的前景文档108
17.2.2 2.0版本的前景文档108
17.3 遗留系统环境中的δ前景文档110
第18章 负责人111
18.1 产品负责人的作用111
18.2 软件产品环境中的产品负责人112
18.3 IS/IT 商店里的产品负责人113
团队技能之三小结114
第五部分 团队技能之四——管理广度117
第19章 项目广度问题117
19.1 项目广度的组件117
19.2 难题119
第20章 建立项目广度120
20.1 需求基线120
20.2 设定优先级121
20.3 评估工作量121
20.4 加入风险因素122
20.5 缩小广度123
20.6 个例研究125
第21章 管理客户128
21.1 促使客户管理他们的项目广度128
21.2 交流结果128
21.3 与客户协商128
21.4 管理基线129
21.4.1 正式变更130
21.4.2 非正式变更130
第22章 广度管理和软件开发过程模型131
22.1 瀑布模型131
22.2 螺旋模型133
22.3 迭代方法134
22.3.1 生命周期阶段135
22.3.2 迭代135
22.3.3 工作流程136
22.4 做什么,做什么137
团队技能之四小结137
第六部分 团队技能之五——细化系统定义141
第23章 软件需求141
23.1 软件需求的定义142
23.2 特征和软件需求之间的关系143
23.3 需求的两难问题:做什么与如何做143
23.3.1 排除项目信息144
23.3.2 排除设计信息144
23.4 更多有关需求与设计的讨论145
23.5 需求的其他特性146
23.5.1 功能性软件需求147
23.5.2 非功能性软件需求147
23.5.3 设计约束150
23.5.4 设计约束是真正的需求吗151
23.6 采用父-子需求提高确切性152
23.7 展望153
第24章 细化用例154
24.1 要问的问题154
24.1.1 什么时候应该采用用例方法154
24.1.2 什么时候用例不是最佳选择154
24.1.3 冗余问题155
24.2 细化用例的规格说明155
24.2.1 用例是如何演变的156
24.2.2 用例的广度157
24.3 个例研究:一个简单用例的解剖157
24.3.1 定义参与者157
24.3.2 通过命名用例来定义用例157
24.3.3 写一个简明的描述158
24.3.4 定义事件流程158
24.3.5 确定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159
24.4 展望160
第25章 现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161
25.1 现代 SRS 包161
25.1.1 现代 SRS 包归谁所有163
25.1.2 组织现代 SRS 包163
25.2 为功能性需求建档165
25.3 展望166
第26章 歧义性和确切性167
26.1 找到“最佳击球点”167
26.2 玛丽有只小羊羔169
26.3 消除歧义的技术170
26.4 做什么171
第27章 软件需求的质量度量172
27.1 九个质量度量172
27.1.1 正确的需求172
27.1.2 无歧义的需求173
27.1.3 需求集的完备性173
27.1.4 需求集的一致性175
27.1.5 根据重要性和稳定性给需求分级175
27.1.6 可验证的需求176
27.1.7 可修改的需求集177
27.1.8 可跟踪的需求177
27.1.9 可理解的需求178
27.2 用例模型的质量度量178
27.2.1 用例规格说明178
27.2.2 用例的参与者179
27.3 现代 SRS 包的质量度量180
27.3.1 好的目录180
27.3.2 好的索引180
27.3.3 修正记录181
27.3.4 词汇表181
第28章 说明需求的技术性方法182
28.1 说明需求的技术性方法182
28.1.1 伪代码182
28.1.2 有限状态机183
28.1.3 决策树和决策表184
28.1.4 图形决策树185
28.1.5 活动图185
28.1.6 实体联系模型186
28.1.7 面向对象建模187
28.1.8 数据流图188
28.2 规格说明的维护189
28.3 个例研究189
团队技能之五小结189
第七部分 团队技能之六——构建正确系统193
第29章 正确地构建正确系统:概述193
29.1 不断证实开发沿着正确的方向193
29.1.1 软件验证的原则193
29.1.2 验证的耗费194
29.1.3 在所有层次上进行验证194
29.1.4 验证的原因195
29.2 证实开发结果是正确的195
29.3 学习处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变更196
29.4 展望196
第30章 从需求到实现197
30.1 把需求映射到设计和代码197
30.1.1 不相关问题197
30.1.2 面向对象198
30.1.3 把用例作为需求199
30.1.4 管理过渡199
30.1.5 软件系统建模199
30.1.6 用例模型在体系结构中的作用201
30.2 在设计模型中实现用例201
30.2.1 协作的结构方面和行为方面202
30.2.2 利用协作实现个体需求集203
30.3 从设计到实现203
30.4 小结204
30.5 展望204
第31章 利用可跟踪性支持验证205
31.1 需求验证中可跟踪性的作用205
31.1.1 隐式跟踪与显式跟踪206
31.1.2 其他要考虑的可跟踪选项207
31.2 使用跟踪工具207
31.3 在没有跟踪工具条件下进行210
31.3.1 被忽略的验证关系211
31.3.2 过度的验证关系211
31.4 有关验证和可跟踪性的思考213
31.5 展望213
第32章 确认系统214
32.1 确认214
32.1.1 验收测试214
32.1.2 确认测试215
32.1.3 确认跟踪215
32.1.4 基于需求的测试216
32.2 个例研究:测试用例216
32.2.1 测试实例1描述216
32.2.2 跟踪测试实例217
32.3 测试离散需求217
32.3.1 被忽略的确认关系218
32.3.2 过度的确认关系219
32.4 测试设计约束220
32.5 展望220
第33章 利用投资收益决定 V&V 工作量221
33.1 深度与覆盖221
33.1.1 V&V 深度221
33.1.2 V&V 覆盖222
33.2 验证和确认什么222
33.2.1 第1种选择:验证和确认一切222
33.2.2 第2种选择:利用冒险分析来决定 V&V 的必要性223
33.2.3 把冒险分析作为投资收益224
33.3 展望224
第34章 管理变更225
34.1 为什么需求会变更225
34.2 外部因素225
34.3 内部因素226
34.4 “我们已经遇到了敌人,而且敌人就是我们自己”226
34.5 管理变更的过程227
34.5.1 第1步:认识到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并为变更制定计划227
34.5.2 第2步:确定需求的基线228
34.5.3 第3步:建立控制变更的惟一渠道228
34.5.4 第4步:使用变更控制系统来捕获变更229
34.5.5 第5步:分层次地管理变更231
34.6 需求配置管理231
34.6.1 基于工具的变更管理233
34.6.2 变更所影响的元素234
34.6.3 变更记录的审计追踪235
34.6.4 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235
34.7 小结235
团队技能之六小结236
第八部分 开始240
第35章 开始240
35.1 致词240
35.2 已经学到的主要内容240
35.2.1 引言240
35.2.2 团队技能之一:分析问题241
35.2.3 团队技能之二:理解用户的需要241
35.2.4 团队技能之三:定义系统242
35.2.5 团队技能之四:管理广度242
35.2.6 团队技能之五:细化系统定义243
35.2.7 团队技能之六:构建正确系统243
35.3 需求管理的方案244
35.3.1 简化的假设244
35.3.2 方案244
35.4 现在开始下一个版本246
附录248
附录 A HOLIS 制品248
附录 B 前景文档模板272
附录 C 现代 SRS 包模板279
附录 D SEI-CMM 和 ISO 9000中的需求管理285
附录 E Rational 统一过程中的需求管理290
参考文献299
索引303
热门推荐
- 3881481.html
- 1150373.html
- 605714.html
- 3051076.html
- 838301.html
- 692562.html
- 215295.html
- 3498448.html
- 1849870.html
- 1215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8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3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2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5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83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5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1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9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42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