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兰州市城关区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兰州市城关区志
  • 兰州市城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2192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102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11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兰州市城关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3

大事记11

第一编 建置区划第一章 建置53

第一节 建置沿革53

第二节 行政区划55

第二章 街乡61

第一节 街道61

张掖路街道62

贡元巷街道63

酒泉路街道65

广武门街道66

白银路街道68

鼓楼巷街道70

五泉街道71

铁路东村街道72

铁路西村街道73

皋兰路街道75

东岗西路街道76

渭源路街道78

火车站街道80

团结新村街道81

拱星墩街道82

东岗镇街道84

靖远路街道85

草场街街道86

伏龙坪街道88

临夏路街道89

第二节 乡90

城关乡92

皋兰山乡95

青白石乡97

雁滩乡99

拱星墩乡103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与地貌109

第一节 地质109

第二节 地貌112

第二章 气候115

第一节 气温115

第二节 地温和冻土117

第三节 降水118

第四节 云和日照120

第五节 大气压力和风121

第六节 湿度和蒸发122

第三章 水文124

第一节 河流124

第二节 地下水126

第四章 土壤128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128

第二节 土壤养分与改良131

第五章 自然资源133

第一节 土地资源133

第二节 水资源133

第三节 生物资源134

第四节 矿产资源135

第五节 旅游资源135

第六章 自然灾害136

第一节 旱灾136

第二节 水灾137

第三节 雹灾140

第四节 霜冻和低温冻害140

第五节 风灾141

第六节 地震142

第三编 城关区的地位第一章 政治中心147

第一节 明清政治机构147

第二节 国民党甘肃党政领导机关147

第三节 中共领导下的省、市党政机构148

第四节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城关区148

第二章 军事中心150

第一节 明清军事机构150

第二节 第八战区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150

第三节 西北军区和兰州军区151

第三章 金融、商贸中心152

第一节 金融152

第二节 商贸152

第四章 科技、教育、文化中心155

第一节 科技155

第二节 教育155

第三节 文化156

第四编 人口159

第一章 人口发展159

第一节 人口来源159

第二节 人口变动160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165

第二章 人口构成167

第一节 性别构成167

第二节 年龄构成169

第三节 文化构成172

第四节 民族构成172

第五节 职业构成172

第六节 婚姻状况173

第三章 计划生育174

第一节 概况174

第二节 政策与措施175

第三节 优生优育176

第四节 管理177

第五编 城市建设第一章 明、清城郭183

第一节 城郭建设183

第二节 修葺183

第二章 城市规划185

第一节 建市初期的城区规划185

第二节 兰州市总体规划对城关区的功能分区185

第三章 市政建设188

第一节 道路188

第二节 桥梁194

第三节 广场199

第四节 路灯201

第五节 排水202

第四章 公用事业208

第一节 供电208

第二节 供水210

第三节 供热212

第四节 供气212

第五节 公共交通213

第五章 环境卫生216

第一节 机构216

第二节 环卫工作216

第三节 机械设备219

第六章 土地管理220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220

第二节 土地管理222

第七章 房产管理225

第一节 房屋普查225

第二节 公房管理227

第三节 私房管理228

第四节 房产开发与拆迁安置230

第八章 建筑与设计233

第一节 施工队伍233

第二节 建筑设计237

第三节 建筑工程选介239

第九章 环境保护243

第一节 机构243

第二节 环境管理243

第三节 环境监测244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防治246

第十章 防汛249

第一节 汛情249

第二节 堤坝249

第三节 导洪250

第六编 两山绿化与园林建设第一章 南北两山绿化255

第一节 解放前的两山绿化255

第二节 解放后南北两山的绿化256

第二章 园林建设258

第一节 解放前的园林25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园林建设259

第三节 绿化264

第七编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269

第一节 概况269

第二节 交通建设270

第三节 交通运输276

第二章 邮政280

第一节 邮政机构及其分布281

第二节 邮路282

第三节 邮政设施287

第四节 邮政业务289

第三章 电信295

第一节 电报296

第二节 长途电话301

第三节 市内电话306

第八编 工业315

第一章 工业发展概况315

第一节 古代及近代工业31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工业315

第三节 解放后的工业317

第二章 区属工业319

第一节 机构319

第二节 区、街、乡镇工业的发展320

第三节 工业门类336

第三章 中央、省、市工业350

第一节 市属工业350

第二节 省、中央部属工业366

第九编 农业397

第一章 生产关系的变革397

第一节 封建的土地制度397

第二节 土地改革397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398

第四节 人民公社400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402

第二章 生产条件403

第一节 劳动力403

第二节 农田404

第三章 作物栽培408

第一节 粮食作物408

第二节 蔬菜415

第三节 瓜类422

第四节 果类426

第四章 畜牧430

第一节 畜牧业资源430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431

第三节 畜病防治432

第五章 水利435

第一节 自流灌溉435

第二节 机械提灌435

第三节 电力提灌438

第六章 农业学大寨439

第一节 学大寨活动439

第二节 改土造田439

第十编 商业452

第一章 机构452

第一节 城关区商业管理机构452

第二节 经营管理机构454

第二章 商品经营461

第一节 粮油461

第二节 百货与纺织品466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468

第四节 糖酒副食469

第五节 食品470

第六节 医药472

第七节 煤炭472

第八节 蔬菜473

第三章 饮食服务475

第一节 饮食业475

第二节 服务业477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483

第一节 区社直属商业企业483

第二节 购销业务484

第五章 名店选介487

第一节 饭店宾馆487

第二节 酒楼、饭庄489

第三节 百货商店491

第四节 服装、缝纫493

第五节 药店495

第十一编 财政 税收 金融第一章 财政499

第一节 机构499

第二节 财政收入500

第三节 财政支出500

第四节 代理债券501

第五节 财政管理503

第二章 税务510

第一节 机构510

第二节 税制510

第三节 税种、税率514

第三章 金融、保险532

第一节 金融532

第二节 保险535

第十二编 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539

第一节 机构539

第二节 计划的制订与检查539

第三节 计划管理体制541

第二章 统计543

第一节 机构543

第二节 统计调查543

第三节 统计服务544

第三章 物资5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5

第二节 物资计划分配545

第三节 市场调节550

第四章 物价管理552

第一节 管理体制552

第二节 物价检查553

第三节 物价指数554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556

第一节 机构556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556

第三节 集贸市场的发展与管理560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566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568

第六节 经济检查569

第七节 商标、广告管理571

第六章 标准计量573

第一节 机构573

第二节 标准化573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575

第四节 计量管理576

第五节 计量检定577

第七章 审计578

第一节 国家审计578

第二节 内部审计579

第三节 社会审计580

第十三编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585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兰州城关地区的组织585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587

第三节 国民党在兰州城关地区的特务组织58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591

第一节 解放前中共在城关地区的组织与活动591

第二节 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委员会594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599

第四节 党务工作604

第五节 重大工作613

第三章 民主党派623

第一节 组织623

第二节 工作626

第四章 群众团体628

第一节 工会628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31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636

第四节 贫下中农协会640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641

第十四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647

第一节 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47

第二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648

第三节 区人大常委会653

第二章 政府658

第一节 区级政权机构658

第二节 领导人员组成与工作机构661

第三节 历届政府的主要工作670

第三章 政协677

第一节 政协城关区委员会677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680

第三节 主要工作681

第十五编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685

第一节 机构685

第二节 户籍管理688

第三节 治安管理689

第四节 打击各类犯罪活动690

第五节 预审、看守691

第六节 戒毒692

第二章 检察693

第一节 机构693

第二节 刑事检察694

第三节 法纪检察696

第四节 经济检察697

第五节 监所检察69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700

第三章 审判703

第一节 刑事审判704

第二节 民事审判705

第三节 经济审判707

第四节 行政审判708

第四章 司法行政710

第一节 机构710

第二节 法制宣传710

第三节 律师711

第四节 公证713

第五节 人民调解与街、乡法律服务715

第十六编 军事721

第一章 兵事721

第一节 军事设施721

第二节 驻军723

第三节 战事727

第二章 人民武装730

第一节 区人民武装部730

第二节 民兵730

第三节 预备役高炮第三团733

第三章 兵役735

第一节 兵役制度735

第二节 兵役、预备役登记737

第四章 人民防空738

第一节 机构738

第二节 防空工程建设738

第三节 人防教育与组织训练740

第十七编 民政744

第一章 优抚744

第一节 抚恤744

第二节 拥军745

第三节 优属746

第二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748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办公室748

第二节 安置办法748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748

第三章 救济750

第一节 社会救济与救灾750

第二节 生产自救751

第三节 扶贫751

第四章 社会福利753

第一节 残疾人福利事业753

第二节 社区服务753

第五章 婚、葬管理755

第一节 婚姻登记755

第二节 殡葬管理755

第十八编 劳动 人事第一章 劳动759

第一节 劳动就业759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761

第三节 工资764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职工福利767

第二章 人事771

第一节 干部编制与来源771

第二节 干部任用772

第三节 干部管理774

第四节 干部培训775

第十九编 科技780

第一章 科技单位780

第一节 城关区科技机构780

第二节 驻区主要科研单位简介780

第二章 科技队伍784

第一节 区属单位的科技队伍784

第二节 驻区中央、省、市科研院所的科技队伍784

第三节 民办科研机构789

第三章 科技团体793

第一节 区科技协会、学会793

第二节 驻区中央、省、市科技学会794

第四章 科普活动800

第一节 科普宣传800

第二节 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800

第三节 科普活动场所801

第五章 科技成果及应用803

第一节 区属单位科技成果803

第二节 驻区科研单位科技成果804

第二十编 教育811

第一章 机构81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行政机构811

第二节 解放后教育行政机构811

第二章 幼儿教育81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幼儿教育81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幼儿教育813

第三章 小学教育817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817

第二节 学校的设置、管理与编制823

第三节 学制、课程与教材824

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827

第一节 发展概况827

第二节 区属中学830

第三节 管理体制832

第四节 学制与课程833

第五节 教学835

第五章 中等专业及职业技术教育837

第一节 中等专业技校的兴办837

第二节 中专和职业教育的发展837

第六章 高等教育840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高等教育84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840

第三节 解放后的高等教育841

第七章 特殊教育845

第一节 盲聋哑人教育845

第二节 弱智教育846

第八章 成人教育848

第一节 扫盲848

第二节 成人初等和中等业余教育849

第三节 成人高等业余教育852

第九章 民族教育854

第一节 回民义学854

第二节 回族教育组织和回民学校854

第三节 解放后民族教育的发展855

第十章 教师队伍856

第一节 清代学校教师8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学校教师856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教师队伍857

第二十一编 文化第一章 文化艺术861

第一节 文化单位861

第二节 群众文化865

第三节 戏曲872

第四节 文艺创作884

第五节 艺文选录887

第六节 文化市场914

第二章 图书档案916

第一节 图书916

第二节 档案920

第三章 广播、电影、电视923

第一节 广播923

第二节 电影924

第三节 电视928

第四章 新闻、出版930

第一节 新闻事业930

第二节 出版事业935

第五章 文物936

第一节 历史文物936

第二节 革命纪念建筑和革命战争遗址944

第三节 文物机构945

第二十二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951

第一节 医疗机构951

第二节 卫生防疫957

第三节 妇幼保健964

第四节 医疗制度966

第五节 卫生团体967

第二章 体育968

第一节 机构968

第二节 学校体育968

第三节 群众体育972

第四节 体育设施974

第五节 体育竞赛977

第六节 人才培养983

第二十三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民族989

第一节 回族989

第二节 蒙古族991

第三节 满族992

第四节 藏族992

第五节 维吾尔族993

第六节 东乡族993

第二章 宗教994

第一节 伊斯兰教994

第二节 佛教996

第三节 道教997

第四节 基督教998

第五节 天主教999

第二十四编 社会第一章 文明区建设1003

第一节 文明礼貌月活动1003

第二节 创建文明单位1004

第三节 文明街、乡建设1005

第四节 军民共建1005

第五节 学雷锋活动1006

第二章 人民生活1008

第一节 城市人民生活1008

第二节 农村人民生活1012

第三章 风俗习惯1016

第一节 岁时习俗1016

第二节 生活习俗1019

第三节 礼仪习俗1021

第二十五编 人物一、人物传1027

二、烈士英名录1055

三、英模名录1056

四、西路红军名录1059

附录1067

一、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1067

二、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人员名单(1990年~1999年)1090

编后10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