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创造性劳动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师创造性劳动引论
  • 叶泽滨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3341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师创造性劳动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创造基本关系面面观1

第一节 教育即创造2

第二节 教育中有创造3

一、教育中有发现类创造4

二、教育中有发明类创造6

三、教育中有创作、表现类的创造7

第三节 创造成果制约、改变教育9

一、创造成果是教育内容扩充的源泉,是课程、教材重组的强大动力和内在依据9

二、创造成果是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形式变革的重要条件14

三、创造成果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形成新的认识17

第四节 教育活动孕生、影响创造20

一、教育活动对创造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人的创造力实现20

二、教育具有促进创造和阻碍创造的两种作用24

三、教育是社会认可、积累和运用创造成果的重要机制27

第二章 教师与创造的凸显31

第一节 从四个方面提出教师与创造问题31

一、创造教育蓬勃开展31

二、创造力普遍具有和创造力多元的创造学观点启示34

三、教师专业化的兴起与推进35

四、教师职业倦怠和教改“瓶颈”问题的思考36

第二节 对教育创造的基本认识38

一、创造与创新的解析38

二、教育创造、教育创新的解析40

三、产生教育创造的领域47

第三节 对创造性劳动的基本认识51

一、创造性劳动是劳动过程(方式和手段)具有新颖性、范例性、有效性的劳动51

二、创造性劳动是与常规劳动、传习性劳动而对应的劳动53

三、创造性劳动是劳动者主动积极、全身心投入和超越自我的劳动54

第三章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可能性及其限制57

第一节 教师可以是一个创造者57

一、教师面对错综复杂的14个因素57

二、教师基本职业活动与创造61

三、教师拓展性职业活动与创造69

第二节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三个类型(层次)72

一、行的创造:情境创设、教育机智73

二、型的创造:物具研究、模式创建77

三、理的创造:观念提炼、学说创立79

第三节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限定性因素81

一、来自国家及社会的限定81

二、来自学生家长的限定82

三、来自学生的限定83

四、来自学校的限定84

五、教师工作特殊性质对创造的影响85

第四章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性及其价值87

第一节 教师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劳动者87

一、教师的创造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87

二、教师的创造和发掘一切学生的潜能90

三、教师的创造和赋予教育以适应变革面向未来的品质92

四、教师的创造和实现教师自己的人生价值93

第二节 教师创造性劳动价值再议95

一、功用价值95

二、道德价值98

三、审美价值100

四、文化价值103

第三节 富有创造性——中小学教师的努力目标105

一、创造性教师的内涵106

二、从合格教师到教育家型教师107

第五章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历史和现实考察111

第一节 古代教师创造性劳动管窥111

第二节 陶行知关于教师参与创造的论述114

第三节 制度化教育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制约作用117

一、制度化教育的由来和走向118

二、制度化教育给教师带来了什么120

三、教师对于创造性劳动复杂矛盾的心态扫描125

第四节 教师角色任务的历史性变化133

一、从世界范围看教师角色任务变化及其缘由134

二、新世纪:我国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大环境趋向宽松138

第六章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主体素质141

第一节 信念系统142

一、信念之一:教育真的美好142

二、信念之二:学生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144

三、信念之三:我能做得到146

第二节 思维特征148

一、批判思维:是否真的可取148

二、超前思维:走在变化前面150

三、多向思维:换个角度去想152

第三节 学习素质153

一、学习对于创造性教师的意义154

二、学习方法及其改进157

第四节 教师的年龄、教龄与创造160

一、教师发展阶段论述评160

二、不同教龄(年龄)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与心理165

第七章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取向问题171

第一节 基本的目标取向、价值取向、行为取向171

一、基本目标取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171

二、基本价值取向:真、善、美、捷174

三、基本行为取向:与学生互动177

第二节 当代教育理念关照下创造方向的把握179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180

二、认知、情感和谐发展理念182

三、主体性发展理念185

四、交往中发展、合作中学习理念186

第三节 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创造内容选择188

一、课程改革中的创造性劳动189

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中的创造性劳动193

三、德育和班级工作中的创造性劳动196

四、其他方面的创造性劳动200

第八章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方式、方法问题202

第一节 创造技法及其运用203

一、创造技法概述203

二、教师对创造技法的应用206

第二节 创造过程规律及其运用210

一、对创造过程的一般认识210

二、强化问题意识,建构创造阈212

第三节 行、型、理创造中各自的方式方法214

一、教育创新行为的产生214

二、教育模式的创建与超越222

三、教育理论的提炼与发展225

第九章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环境和管理229

第一节 管理者与创造性教师的关系229

一、关于“创造人”的人性假设229

二、促进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般条件231

三、发现、识别——促进发展——总结推广三步曲235

第二节 创造性教师的自我管理237

一、自我强化237

二、自我调节239

三、自我选择241

第三节 课题研究与非课题研究243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存在问题243

二、开展教育科研要破除唯课题论245

三、从中小学特点出发,多方面改进课题运作管理方式246

后记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