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贺善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243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高技术产业-社会功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 论 现代科技的社会化1
一 现代科技的社会化本性1
二 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功能7
三 现代科技的社会化价值16
第一章 推动社会经济22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2
一 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领域的五次革命22
二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4
三 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特征26
四 “信息化”概念界定28
第二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31
一 C.弗里曼等人的“技术经济模式”理论31
二 信息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36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42
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进社会经济结构演变中的具体表现42
二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48
第四节 对当代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53
一 关于我国信息化发展道路问题53
二 关于“数字鸿沟”问题55
三 关于全民信息意识问题56
第二章 拓展社会交往60
第一节 前信息社会科技发展与交往形式的历史演变60
一 人类交往形式历史演变的一般规律60
二 前信息社会人类交往形式的演变历程62
三 前信息社会的社会交往与科技的互动67
四 前信息社会科技影响交往发展的特征71
第二节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网络交往新形式72
一 现代信息技术促成网络交往形式的形成72
二 网络交往形式的新特点79
三 现代信息技术促成交往形式变革的新机制82
第三节 网络交往推进社会文明发展85
一 交往的社会功能85
二 网络交往的社会作用89
三 现代科技推进交往发展趋势展望91
第三章 推进法律更新93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法律理论和手段93
一 科学发展影响法律理论和观念93
二 现代技术发展影响法律手段97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法律更新表现种种98
一 推动立法的发展98
二 推动司法、执法的发展103
三 推动法律意识的进步106
四 推动法学研究方法的更新111
五 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法律的复杂性113
第四章 促进社会转型117
第一节 社会技术形态: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117
一 社会形态与社会转型117
二 技术发展与社会技术形态变迁120
三 社会技术形态变迁推动社会转型125
第二节 信息技术引发的社会转型130
一 信息技术促成信息化社会的形成130
二 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当代社会转型的内在机制142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技术形态转型145
一 当代中国的社会技术形态145
二 中国社会技术形态转型之路148
第五章 开阔认识领域153
第一节 基于经典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认识主客体关系论述153
一 古代哲学对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论述与古代科学153
二 近代哲学对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论述与近代科学157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论述与近现代科学发展164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对认识主客体关系的新揭示167
一 主体性原则的加强167
二 关注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173
三 主客体交互作用中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新揭示177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人类认识领域的新拓展180
一 认识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强化180
二 虚拟实践形式的出现183
三 知识共享思想平台的构建187
四 沟通“三个世界”快捷通道的形成189
第六章 提升决策水平192
第一节 理性决策的演进与困惑192
一 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192
二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195
三 理性决策优化条件分析198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决策的完善201
一 信息技术支持决策现状201
二 信息技术何以支撑决策205
三 信息技术的非完备性210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认知的拓展213
一 信息技术与主体认知213
二 信息技术与主体实践217
三 信息技术支持决策的未来展望223
第七章 强化人文关怀226
第一节 科技发展中人文忧患表现及其实质226
一 科技发展中人文忧患表现226
二 科技时代人文忧患成因及实质236
第二节 科技的本性:科技与人文的统一241
一 科技统一于人文241
二 人文离不开科技247
三 认识的误区:割裂科技与人文的缘由253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文忧患的现实途径257
一 确定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新视野257
二 确立协调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新途径261
余论 凸现科学家社会责任267
一 凸现科学家社会责任的缘由267
二 科学家应当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271
三 正确看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279
主要参考文献283
热门推荐
- 2008036.html
- 3038232.html
- 1400826.html
- 3833774.html
- 274180.html
- 1271104.html
- 2490610.html
- 2788097.html
- 2029852.html
- 2995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7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9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8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5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3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8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3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