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地质与油藏分布规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4393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沉积构造-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油藏-分布规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地质与油藏分布规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盆地基本地质概况1
第一节 地层划分对比2
一、下三叠统2
二、中三叠统3
三、上三叠统3
第二节 盆地构造演化8
一、前中生代盆地构造背景9
二、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特征10
三、中新生代盆地改造阶段14
第三节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14
第四节 盆地区域构造基本属性16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及特征19
第一节 陆相层序地层研究现状19
第二节 区域层序地层格架21
一、盆地层序划分标志与层序地层格架21
二、盆地层序地层基本特征29
三、盆地层序地层模式37
第三节 高分辨层序地层特征39
一、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与特点40
二、延长组长10-长9油层组基准面旋回45
三、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基准面旋回47
四、延长组长6-长4+5油层组基准面旋回49
五、延长组长3-长1油层组基准面旋回51
第四节 层序充填的动力学机制及模式52
一、陆相层序充填动力学基本原理52
二、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层序充填动力学特点与模式56
第三章 沉积体系及地球动力背景65
第一节 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65
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67
二、河流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68
三、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72
四、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74
五、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76
六、湖泊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81
七、风暴沉积序列与特征85
八、浊积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86
第二节 大型三角洲构成湖盆内主要沉积体系89
一、湖盆三角洲的类型及构造背景89
二、不同类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条件和沉积特征90
三、湖盆大型三角洲发育为浊流沉积提供雄厚的物源91
第三节 湖盆长6厚层砂体成因分析92
一、长6厚层砂体特征92
二、长6厚层砂体形成的控制因素94
第四节 沉积演化特征及地球动力背景99
一、沉积演化特征99
二、地球动力背景对沉积充填的控制105
第四章 古地理特征及演化116
第一节 陆源区分析116
一、湖盆周边陆源区确定116
二、陆源区构造背景118
三、物源分析119
第二节 湖盆古地理分析133
一、湖盆边界确定133
二、湖盆古纬度确定153
三、湖盆水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分析154
四、湖盆底形恢复164
第三节 盆地延长组不同时期古地理景观180
一、延长组长10岩相古地理180
二、延长组长9岩相古地理182
三、延长组长8岩相古地理182
四、延长组长7岩相古地理186
五、延长组长6岩相古地理186
六、延长组长4+5岩相古地理190
七、延长组长3岩相古地理192
八、延长组长2岩相古地理193
九、延长组长1岩相古地理196
第四节 盆地古地理演化控制因素196
一、延长期古构造背景对古地理的控制196
二、延长期同生构造对古地理的控制198
第五章 湖盆事件沉积研究201
第一节 浊流事件201
一、浊积岩的形成机制及基本类型202
二、浊积岩的基本特征209
三、沉积序列及其展布特征215
四、相与模式221
五、实例分析与问题讨论224
第二节 地震事件233
一、震积岩识别标志233
二、震积岩分布与类型241
三、震积岩垂向序列特征242
四、问题讨论244
五、地质意义247
第三节 火山事件248
一、概述248
二、成因类型248
第六章 沉积层序充填演化过程的成藏效应250
第一节 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岩分布250
一、基准面旋回与烃源岩250
二、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岩253
三、基准面旋回与封盖岩257
第二节 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类型及分布规律257
一、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类型257
二、层序地层与生储盖分布规律259
第三节 沉积体系与生储盖岩及岩性圈闭260
一、沉积体系对烃源岩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260
二、沉积体系对储集岩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261
三、沉积体系对封盖岩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262
四、沉积体系与岩性圈闭的形成263
第四节 不同岩相古地理单元成藏的差异性263
第七章 油藏形成条件与油藏特征265
第一节 油藏形成地质条件265
一、丰富的烃源岩为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265
二、大型复合三角洲沉积砂体为油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场所269
三、生储盖组合的叠加发育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270
四、相带的变化是岩性油藏形成的重要条件273
五、延长组油气具有近源、运移方向恒定的特点273
六、延长组油气藏具有源内成藏特点276
第二节 油藏类型与特征276
一、上倾方向砂岩尖灭岩性油藏276
二、成岩圈闭(次生圈闭)油藏277
三、上倾岩性尖灭与次生成岩复合圈闭油藏277
四、构造(差异压实)-岩性油藏277
五、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278
六、延长组典型油藏解剖278
第三节 油藏控制因素283
一、优质烃源岩控制了延长组大型岩性油藏的分布283
二、三角洲前缘和重力流沉积控制了有利储集体的展布287
三、相对高渗区控制了石油高产富集区的分布289
四、过剩压力(差低值)区为油气运聚的有利地区298
第八章 含油系统与油藏分布规律303
第一节 含油系统303
一、概述303
二、延长组油气系统分析307
第二节 油藏分布规律316
第三节 勘探有利区带预测318
参考文献323
热门推荐
- 3795011.html
- 1104422.html
- 2713164.html
- 3279631.html
- 2076241.html
- 2948215.html
- 1925924.html
- 650478.html
- 3354106.html
- 878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2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5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8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5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89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0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13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5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63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