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
  • 蒋宏,闫争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162890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14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136页
  • 主题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概述3

1生物多样性监测概述3

1.1监测的概念及意义3

1.2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分类4

1.2.1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的监测4

1.2.2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的监测4

1.2.3保护区监测5

1.2.4保护区以外的监测5

1.3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进展介绍5

1.3.1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5

1.3.2欧洲长期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ALTER-Net)7

1.3.3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8

1.3.4热带雨林多样性监测网络(CTFS network)9

1.3.5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9

2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12

2.1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意义12

2.1.1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的需要12

2.1.2保护区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13

2.1.3科学研究的需求13

2.2监测指标选择14

2.2.1指标选择原则15

2.2.2监测指标15

2.3监测对象选择16

2.4监测方法的选择16

2.4.1物种多样性监测16

2.4.2生态系统监测19

2.5监测技术19

2.5.1野外观测研究19

2.5.23S技术19

第2篇 监测技术规范25

3植物监测技术规范25

3.1相关术语26

3.2野生植物监测的原则27

3.3监测点的布设原则27

3.4监测对象的选择原则27

3.5监测指标28

3.5.1生境要素28

3.5.2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种群结构28

3.5.3种群动态和物候29

3.6仪器、用具及工具书30

3.6.1仪器与用具30

3.6.2植物鉴定工具书30

3.7监测样地的设置31

3.7.1监测样地选择的原则31

3.7.2设置的方法和规范31

3.7.3边界及地形图33

3.7.4定位和个体识别34

3.8监测样地调查35

3.8.1样地背景和生境描述35

3.8.2乔木层35

3.8.3灌木层38

3.8.4草本层38

3.8.5层间附(寄)生植物38

3.8.6层间藤本植物38

3.8.7种子雨及幼苗更新调查38

3.8.8物候观测39

3.9监测的步骤、周期和时间39

3.9.1监测步骤39

3.9.2监测周期39

3.9.3监测调查时间40

3.10监测样地的复测40

3.11监测成果40

3.11.1监测报告40

3.11.2调查数据40

3.11.3相关图表40

3.11.4照片40

4植被监测技术规范47

4.1相关术语47

4.2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48

4.2.1监测对象确定原则48

4.2.2监测内容48

4.3监测的时间及频率49

4.3.1监测时间49

4.3.2监测频率49

4.4监测指标49

4.4.1群落数量特征指标49

4.4.2群落结构特征指标52

4.4.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标52

4.4.4森林土壤指标54

4.4.5人为干扰指标54

4.4.6生长量55

4.5监测方法55

4.5.1永久样地监测55

4.5.2遥感及遥测监测57

4.5.3物候监测57

4.5.4人为干扰监测58

4.6监测的组织及实施58

4.7监测资料分析58

4.8监测报告撰写58

5两栖类监测技术规范64

5.1监测的基本原则64

5.2监测物种的筛选原则65

5.3监测方法65

5.3.1样带法65

5.3.2样方法66

5.3.3环境定点监测66

5.4仪器工具66

5.5两栖类种类及种群监测工作步骤67

5.6资料整理与统计69

5.7数据分析70

5.7.1阶段性数据分析70

5.7.2数据综合分析71

5.7.3异常数据分析71

5.8资料管理72

5.8.1照片及声像资料72

5.8.2调查数据74

5.9监测报告75

5.10监测对象75

5.10.1主要保护物种的辨别75

5.10.2主要监测物种的辨别76

6鸟类监测技术规范79

6.1鸟类监测的原则79

6.2鸟类监测的基本条件80

6.2.1设备与资料80

6.2.2业务人员80

6.2.3技术条件81

6.3鸟类监测的基本程序81

6.4监测对象81

6.5监测技术和方法82

6.5.1监测方法82

6.6日常巡护中的监测84

6.7监测报告85

6.7.1前言85

6.7.2调查时间与方法85

6.7.3结果与分析85

6.7.4讨论与结论86

7兽类监测技术规范92

7.1兽类监测的相关术语92

7.2兽类监测的基本原则94

7.2.1兽类监测的八定原则94

7.2.2兽类监测的五项条件95

7.3兽类监测的重点对象和优先物种95

7.4兽类监测的方案设计96

7.4.1兽类监测的抽样设定96

7.4.2兽类监测的方便原则96

7.5兽类监测的主要方法96

7.5.1野生兽类的监测方法96

7.5.2狩猎兽类的监测方法101

7.6数据统计分析101

7.6.1定宽样带内的绝对密度计算101

7.6.2不定宽样带的种群密度计算102

7.6.3小型兽类的样地数量统计102

7.6.4间接估计的粪堆法密度计算103

7.7兽类监测成果表达104

7.7.1监测报告104

7.7.2相关图表104

附录 生活型系统表109

致谢1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