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者编辑实用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作者编辑实用手册
  • 蔡鸿程主编;朱象清,陈瑞藻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750663293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1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出版工作-手册;编辑工作-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作者编辑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1出版物基本知识1

1.1 出版物及其种类1

1.1.1 什么是出版物1

1.1.2 出版物的种类1

1.1.3 印刷品1

1.1.4 非法出版物1

1.1.5 图书1

1.1.6 书籍1

1.1.7 现代书籍的特点1

1.2.2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图法)2

1.2.1 图书的分类方法2

1.2 图书的分类与形式2

1.2.3 国际十进分类法3

1.2.4 图书的形式3

1.3音像制品(音像出版物)3

1.3.1 音像制品的概念3

1.3.2 音像制品的种类4

1.3.3 音像制品的特点9

1.4 电子出版物10

1.4.1 电子出版物的概念10

1.4.2 电子出版物的种类10

1.4.3 电子出版物的功能和特点14

1.4.4 电子出版物与音像制品(音像出版物)的区别15

1.5.1 网络出版的概念16

1.5 网络出版16

1.5.2 网络出版的特点17

1.5.3 网络出版技术17

1.5.4 网络出版面临的技术问题18

1.6 电子书(E-Book)18

1.6.1 E-Book的概念18

1.6.2 E-Book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19

1.6.3 E-Book的存储格式及其标准化问题19

1.7 电子期刊20

1.7.1 电子期刊的概念20

1.7.2 电子期刊的分类20

1.7.3 电子期刊的发展阶段21

1.7.4 电子期刊的特点21

1.8.1 中国标准书号简述22

1.8 中国标准书号、刊号及音像制品编码22

1.8.2 中国标准刊号简述23

1.8.3 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简述23

2著作与著作权24

2.1 著作及其种类24

2.1.1 什么是著作24

2.1.2 著作的种类24

2.1.3 著作形式24

2.2作者与著作权24

2.2.1 著作的作者24

2.4.1 著作权的人身权25

2.4 著作权的内容与限制25

2.3.2不受保护的著作25

2.3.1 受保护的著作25

2.2.4 著作权法25

2.2.3 著作权人25

2.2.2 著作权25

2.3 受保护与不受保护的著作25

2.4.2著作权的财产权26

2.4.3 著作权许可使用26

2.4.4 法定许可26

2.4.5 著作权的限制26

2.4.6 合理使用26

2.5 著作权的归属与转移27

2.5.2 职务作品27

2.5.1 著作权的归属27

2.4.8 著作权的地域限制27

2.4.7 权利的保护期27

2.5.3 委托作品28

2.5.4 汇编作品28

2.5.5 电影作品28

2.5.6 美术作品28

2.5.7 著作权的转移28

2.6 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28

2.6.1 出版者的权利28

2.6.2专有出版权28

2.7.4 版税29

2.7.3 稿酬29

2.7.1 出版合同29

2.7.2 出版合同范本29

2.7 出版合同与稿酬29

2.6.4 装帧设计权29

2.6.3版式设计权29

3出版管理30

3.1 出版管理30

3.1.1 出版管理体制30

3.1.2 出版方针30

3.1.3 出版社的性质与组建31

3.1.4 出版社的主管单位33

3.1.5 出版社的主办单位33

3.1.6 图书出版单位年检登记制度34

3.1.7 出版社的专业分工36

3.2.1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38

3.2 出版管理机构与社会团体38

3.2.2 国家版权局39

3.2.3 出版社的组织机构40

3.2.4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41

3.2.5 中国编辑学会42

3.2.6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43

3.2.7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44

3.3 优秀与良好出版社44

3.3.1 优秀出版社44

3.3.2 良好出版社45

3.3.3先进高校出版社46

3.4优秀出版工作者奖47

3.4.1 韬奋出版奖47

3.4.2 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47

3.5优秀图书奖49

3.5.1 国家图书奖49

3.4.3 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49

3.5.2 中国图书奖51

3.5.3“五个一工程”奖52

3.5.4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53

3.5.5 国家辞书奖55

3.5.6 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55

3.5.7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57

3.6 编辑的技术职务、基本素质与职业道德58

3.6.1 编辑的技术职务58

3.6.2编辑的基本素质65

3.6.3 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67

4.1.3编辑工作规范69

4.1.5编辑工作与读者69

4.1.4 编辑工作与作者69

4.1.1 编辑工作与出版69

4.1.2 编辑工作原则69

4.1 编辑工作与社会69

4编辑工作基本规程69

4.1.6 编辑劳动与社会70

4.1.7 编辑学70

4.2编辑工作概述70

4.2.1 编辑70

4.2.2 编辑过程70

4.2.3 图书生产流程71

4.3编辑信息工作71

4.3.1 信息工作概述71

4.3.4 作者信息72

4.3.2 出版信息72

4.3.3 读者信息72

4.3.5 学科信息73

4.3.6 市场信息73

4.4选题与组稿73

4.4.1 选题73

4.4.2 选题规划73

4.4.3年度出版计划74

4.4.4 选题策划74

4.4.5 选题优化74

4.4.6 选题审批74

4.5.1 审稿75

4.5 审稿工作75

4.4.9 书稿中耕75

4.4.8 组稿要求75

4.4.7 组稿75

4.5.2 审稿标准76

4.5.3 审稿方法76

4.5.4 审稿报告76

4.6 图书正文编辑加工77

4.6.1 图书正文77

4.6.2编辑加工77

4.6.3 消灭差错77

4.6.4 核对引文77

4.6.5 图表处理77

4.6.9 确定标题78

4.6.8统一体例78

4.6.7 校订译文78

4.6.6 查对资料78

4.6.10名词规范化79

4.7 图书辅文类别及排列顺序79

4.7.1 辅文概述79

4.7.2评介性辅文79

4.7.3识别性辅文79

4.7.4检索性辅文79

4.7.5辅文排列顺序80

4.8 辅文内容81

4.8.1 序与前言81

4.8.5 注释82

4.8.4 编者的话82

4.8.3 题解82

4.8.2凡例82

4.8.6后记83

4.8.7参考文献….83

4.8.8 索引83

4.8.9 出版说明83

4.8.10 附录84

4.8.11 内容提要84

4.9参考文献的标注85

4.9.1 常用的参考文献标注方法85

4.9.2顺序编码制85

4.9.3著者-出版年制85

4.11.2装帧设计的内容86

4.11.1 书籍整体设计的概念86

4.11 书籍装帧与版式86

4.10.2 整理书稿档案86

4.10 发稿与整理书稿档案86

4.10.1 发稿86

4.11.3开本设计87

4.11.4版式设计87

4.11.5封面设计88

4.11.6 装订形式88

4.12校对与看样89

4.12.1 校对概念89

4.12.2 校对职责89

4.12.3 校对方法89

4.12.4 核红90

4.12.8 出片看样91

4.13.1 样书检查91

4.13样书检查与改错91

4.12.7 编辑通读91

4.12.6 作者看校样91

4.12.5 编辑处理问题91

4.13.2 样书改错92

4.14 重印与再版92

4.14.1 重印92

4.14.2 再版92

4.14.3 版次与印次、印数92

5图书编辑技术94

5.1 图书书名页编排法94

5.1.1 主书名页94

5.1.2 附书名页95

5.2.4 章节编号与编排格式96

5.2.3 章节标题与章节划分96

5.2章节目编排法96

5.2.2 章节结构的基本类型96

5.2.1 划分章节结构层次的意义96

5.2.5 篇的编号与排版格式97

5.2.6 附录编号与编排格式97

5.3标题的版式97

5.3.1 标题的字级、字体98

5.3.2 标题位置98

5.3.3 标题字空98

5.3.4 标题占行98

5.3.5 标题转行98

5.6.1 页码99

5.6 页码与书眉99

5.5 书脊规则99

5.4作者栏的编排99

5.6.2 书眉100

5.7 图书的开本与版心100

5.7.1 选择开本的原则100

5.7.2选择版心的原则100

5.8字级与字体102

5.8.1 字级102

5.8.2 字体104

5.8.3 字级、字体的选用107

5.9 注释的编排法107

5.9.1 正文夹注107

5.9.3 文后注108

5.9.4 呼应注108

5.9.2脚注108

5.10 文后参考文献的编排109

5.10.1 著作图书的参考文献著录方法109

5.10.2 报刊、年鉴的参考文献著录方法110

5.10.3 论文集的参考文献著录方法110

5.11 汉字与汉语拼音规范化110

5.12 常用汉语字词的正误111

5.12.1 概述111

5.12.2 形似的字容易混淆错用112

5.12.3 音同的字容易混淆错用120

5.12.4 义近的字容易混淆错用129

5.12.5 成语中错用了同音字137

5.13.2标号141

5.13.1 点号141

5.13 标点符号用法规范141

5.14数字的规范用法142

5.15数学公式编排法144

5.15.1 教学公式编排法简述144

5.15.2 公式排版中应注意的问题145

5.15.3 数学公式的转行146

5.16 插图与表格147

5.16.1 插图147

5.16.2 表格148

5.17 化学名词术语编辑与化学符号书写方法149

5.17.1 化学名词术语149

5.17.2 化学式书写方法159

5.17.3 有机化合物结构武绘制方法164

5.18.1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174

5.18 国际单位制174

5.18.2 SI单位175

5.18.3 SI单位及其倍数单位的应用178

5.18.4 单位名称178

5.18.5 单位符号179

5.1 9 法定计量单位、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名称与符号180

5.19.1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180

5.19.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181

5.19.3 力学的量和单位183

5.19.4 热学的量和单位186

5.19.5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189

5.19.6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193

5.19.7 声学的量和单位196

5.19.8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201

5.19.9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205

5.19.10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209

5.20 常用数学符号214

5.20.1 几何符号214

5.20.2 集合论符号214

5.20.3 数理逻辑符号218

5.20.4 杂类符号218

5.20.5 运算符号220

5.20.6 函数符号222

5.20.7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符号225

5.20.8 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符号225

5.20.9 复数符号228

5.20.10矩阵符号229

5.20.11 坐标系符号230

5.20.12 矢量和张量符号231

5.20.13特殊函数符号233

5.21 量的量纲236

5.22特征数237

5.22.1 特征数:动量传递237

5.22.2特征数:热量传递238

5.22.3 特征数:双组分混合物中的质量传递239

5.22.4特征数:物性常数240

5.22.5 特征数:磁流体动力学241

5.23 外文字体及用法242

5.23.1 斜体字母的适用场合242

5.23.2 正体字母的适用场合242

5.24 图书版式的排版禁则244

5.23.3下角标字母用法244

6各类出版物的编辑工作245

6.1 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工作245

6.1.1 科技类图书的特点245

6.1.2 对科技类图书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245

6.1.3 科技类图书编辑工作的特点246

6.1.4 科技类图书营销策划概述252

6.2 社会科学类图书的编辑工作253

6.2.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意把握舆论导向253

6.2.2尊重理论创新256

6.2.3 善于鉴别真伪258

6.2.4 树立优良学风,恪守学术规范259

6.3.2 专业图书的编辑特点261

6.3 专业图书的出版编辑工作261

6.3.1 专业图书出版概述261

6.4 古籍整理类图书的编辑工作262

6.4.1 古籍整理类图书概述262

6.4.2 古籍校点稿的编辑工作263

6.4.3 古籍注释稿的编辑加工263

6.4.4 古籍今译稿的编辑加工264

6.4.5 影印古籍图书的编辑工作264

6.5辞书的编辑工作265

6.5.1 辞书概述265

6.5.2 辞书的分类及其特点265

6.5.3 辞书的交叉和延伸266

6.5.4 整体设计266

6.5.6审稿268

6.5.5 组稿268

6.5.7合拢269

6.6 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270

6.6.1百科全书概述270

6.6.2 百科全书的基本特征270

6.6.3整体设计273

6.6.4 组织和培训编纂队伍274

6.6.5组稿275

6.6.6 审稿276

6.6.7 合拢277

6.7年鉴的编辑工作278

6.7.1 概述278

6.7.2 年鉴的整体设计278

6.7.3 “创刊号”的编辑工作279

6.7.4 “续刊”的编辑工作282

6.8 科学普及类图书的编辑工作282

6.8.1 科学普及与科学普及类图书282

6.8.2 科普图书的特性283

6.8.3 科普图书的分类284

6.8.4 科普书稿的审读284

6.8.5科普书稿的加工285

6.9 少儿类图书的编辑工作287

6.9.1 少儿类图书定位和分类287

6.9.2 少儿类图书的特点288

6.9.3 少儿类图书的编辑加工291

6.10.1 高等学校教材概述296

6.10 高等学校教材的编辑工作296

6.10.2 高等学校教材的特点297

6.10.3 高等学校教材编辑工作特点298

6.11 翻译类图书的编辑工作300

6.11.1 翻译类图书与译者300

6.11.2 翻译类书稿的编辑加工特点300

6.12期刊编辑工作302

6.12.1 期刊的总体设计与基本构思302

6.12.2 期刊的选题策划与组稿集稿304

6.12.3 期刊的审稿与修改加工305

6.12.4 期刊的编排与规范要求307

6.13 音像制品(音像出版物)的编辑工作311

6.13.1 音像制品的制作过程311

6.13.2 音像制品编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315

6.13.3 音像制品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职责318

6.13.4 音像制品编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319

6.14 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工作与相关业务321

6.14.1 电子出版物编辑制作的相关知识321

6.14.2 编辑制作人员需具备的能力322

6.14.3 质量管理与版权保护322

6.14.4 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制作流程324

6.14.5 装帧设计及其质量审查329

6.14.6 电子出版物的复制330

6.14.7 电子出版物的发行331

7作者编辑应知的法律法规333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333

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344

7.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347

7.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出版工作相关的条款351

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与著作权相关的条款353

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354

7.7 广告管理条例360

7.8 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362

7.9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367

7.10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369

7.11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暂行规定370

7.12 出版管理条例373

7.13 标准出版管理办法383

7.14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385

7.15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389

7.16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394

7.17 印刷业管理条例404

7.18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413

7.19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426

7.20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435

7.21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440

7.22 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444

8作者编辑应知的国家标准与有关规定451

8.1 中国标准书号(摘编自GB/T 5795—2002)451

8.2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摘编自GB/T 9999—2001)453

8.3 中国标准书号条码(摘编自GB/T 12906—2001)459

8.4 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摘编自GB/T 13396—1 992)464

8.6 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468

(摘编自GB/T 18358—2001)468

8.7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摘编自GB/T 12451—2001)471

8.8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摘编自GB/T 14706—1993)475

8.9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摘编自GB/T 7714—1987)480

8.10 辞书编纂符号(摘编自GB/T 11617—2000)494

8.11 文摘编写规则(摘编自GB/T 6447—1986)504

8.12 电子出版物术语(摘编自GB/T 17933—1999)510

8.13 简化字总表520

8.14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539

8.15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560

8.16 第一批异型词整理表562

8.17 量和单位的符号及其中英文名称570

8.18 图书出版合同通用范本605

参考文献609

8.5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摘编自GB/T 788—19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