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
  • 杨海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7796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山地灾害-灾害防治-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山地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

1.1.1 山地灾害的定义1

1.1.2 山地灾害的种类1

1.2 山地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危害2

1.2.1 山地灾害的区域分布2

1.2.2 山地灾害的特征3

1.2.3 山地灾害的危害6

1.2.4 山地灾害及防治现状7

1.3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8

1.3.1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的主要内容8

1.3.2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的研究方法9

1.3.3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9

1.4 前景展望10

第2章 崩塌12

2.1 崩塌的分类及形成机理12

2.1.1 崩塌的作用方式12

2.1.2 崩塌的分类12

2.1.3 崩塌的形成机理14

2.1.4 崩塌的形成条件15

2.2 崩塌防治技术16

2.2.1 崩塌防治原则16

2.2.2 崩塌防治措施体系18

2.2.3 崩塌防治工程设计19

2.3 崩塌灾害主要监测内容、方法38

2.3.1 崩塌监测的目的38

2.3.2 监测内容39

2.3.3 监测项目和方法40

2.3.4 崩塌监测网点的布设45

2.4 崩塌的预测和预报48

2.4.1 崩塌的预测、预报48

2.4.2 崩塌危险性分析与灾情评估51

第3章 滑坡54

3.1 滑坡的分类及形成机理54

3.1.1 滑坡的分类和特征54

3.1.2 滑坡的形成机理59

3.2 滑坡防治技术70

3.2.1 滑坡防治原则70

3.2.2 滑坡防治措施体系72

3.2.3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73

3.3 滑坡灾害主要监测内容、方法84

3.3.1 滑坡监测的目的84

3.3.2 监测内容84

3.3.3 监测技术方法84

3.4 滑坡的预测和预报95

3.4.1 滑坡的预测95

3.4.2 滑坡预报97

3.4.3 滑坡的临报和警报100

第4章 山洪101

4.1 山洪的分类及影响因素101

4.1.1 山洪的分类和特征101

4.1.2 山洪的影响因素102

4.2 山洪防治技术103

4.2.1 山洪防治原则103

4.2.2 山洪防治措施体系103

4.2.3 山洪防治工程设计109

4.3 山洪灾害主要监测内容、方法130

4.3.1 监测内容130

4.3.2 监测方法131

4.4 山洪的预警预报136

4.4.1 山洪的预测136

4.4.2 山洪的预报137

4.4.3 山洪临报138

4.4.4 山洪预警138

4.4.5 山洪灾害通信系统143

第5章 泥石流146

5.1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和规律146

5.1.1 地形地貌宏观格局147

5.1.2 地质构造控制147

5.1.3 地层、岩性控制148

5.1.4 气候条件控制149

5.1.5 非地带性规律150

5.2 泥石流的分类、特征及形成机理150

5.2.1 泥石流的分类和成因150

5.2.2 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其灾害157

5.2.3 泥石流形成机理160

5.3 泥石流防治技术167

5.3.1 泥石流防治原则167

5.3.2 泥石流防治措施体系168

5.3.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170

5.4 泥石流灾害主要监测内容、方法184

5.4.1 形成条件监测184

5.4.2 泥石流运动特征监测185

5.5 泥石流预测预报186

5.5.1 泥石流预测186

5.5.2 泥石流预报190

5.5.3 泥石流临报192

5.5.4 泥石流警报193

第6章 山地灾害风险评估197

6.1 山地灾害风险评估体系198

6.1.1 山地灾害过程和灾情构成198

6.1.2 山地灾害灾情基本要素199

6.1.3 山地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200

6.1.4 山地灾害风险评估类型201

6.1.5 山地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202

6.2 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估204

6.2.1 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204

6.2.2 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206

6.3 山地灾害易损性评价211

6.3.1 易损性构成分析及评价内容211

6.3.2 山地灾害承灾体类型划分212

6.3.3 山地灾害承灾体价值分析213

6.4 山地灾害破坏损失评价217

6.4.1 山地灾害破坏损失构成217

6.4.2 山地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方法217

6.4.3 历史灾害破坏损失评价220

6.4.4 山地灾害期望损失评价220

6.5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效益评价220

6.5.1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效益评价的基本目的与内容220

6.5.2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评价与经济评价221

第7章 山地灾害防治规划225

7.1 规划的任务225

7.1.1 规划原则225

7.1.2 规划依据226

7.1.3 规划任务226

7.1.4 规划要求227

7.2 规划的目标227

7.3 规划的内容228

7.3.1 山洪防治规划228

7.3.2 滑坡防治规划246

7.3.3 泥石流防治规划249

7.4 典型区域防治规划251

7.4.1 基本要求251

7.4.2 典型区域山洪防治规划251

7.4.3 典型区域滑坡防治规划252

7.4.4 典型区域泥石流防治规划254

第8章 山地灾害管理257

8.1 国外山地灾害管理257

8.1.1 美国258

8.1.2 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国家261

8.1.3 日本265

8.2 中国山地灾害管理267

8.2.1 大陆地区268

8.2.2 香港特别行政区282

8.2.3 中国台湾地区285

8.3 山地灾害管理展望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