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家国征兆与理想寄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家国征兆与理想寄托
  • 曾永义主编;李孟芳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25492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6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1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家国征兆与理想寄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汉代背景概述3

一、研究背景介绍3

二、汉代背景概述5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10

一、文本范围10

二、方法与章节安排11

三、定义12

第二章 两汉梦喻的表述方式13

第一节 史传梦喻的表述方式15

一、从叙述者及视角分析:异叙述者、非聚焦型及内聚焦型15

二、梦时间叙述与情节:顺序、闪回(倒叙)、闪前(预叙)19

三、史传梦境叙写模式24

四、比象法:民族心理的积淀和约定俗成的民俗28

第二节 诸子散文梦喻的表述方式29

一、叙述者类型与视角呈现29

二、时间的表述与情节:非时序中的块状31

三、诸子散文梦叙写模式33

四、艺术手法:以彼喻此及设问法的运用35

第三节 诗、赋梦喻的表述方式37

一、叙述者类型与引言方式37

二、时间的表述与情节:顺时序、逆时序中的闪回(倒叙)38

三、诗、赋梦叙写模式39

四、艺术手法:以梦设譬,抽象表述41

本章小结45

第三章 梦喻之内容与表徵:公我与私我的关怀47

第一节 公我:家国意识的展现47

一、王、后:家国兴衰—吉凶梦徵,兆应国事48

二、臣:政事论说—藉史梦论述、说明道理56

三、臣之爱国情怀—夙夜梦寤,尽心所计59

第二节 私我:个人思维的呈现60

一、个人祸福—人事梦兆,死亡关怀60

二、陈述思想—阐扬思想、批判梦徵66

三、抒发情感—爱情、友情、亲情等73

本章小结77

第四章 梦喻叙述心理意图探析79

第一节 作梦者的心理80

一、内心期待,预期心理80

二、死亡的恐惧,忧虑败亡81

三、良心谴责82

第二节 解梦者的意向83

一、解梦者的身分83

二、吉、凶/真、假:解梦者的内心挣扎84

第三节 叙写者的观点88

一、作者的意图的完成程度:晋武王梦天赐位予虞88

二、强调梦徵验的必然性,既巩固亦抑制君权,使权力达到平衡89

三、叙写者委婉批评、评价90

四、展现人物精神特性、形象91

本章小结92

第五章 两汉梦喻的文化意涵95

第一节 梦魂观/天命思想/象徵意义95

一、梦魂观:人与灵魂的沟通管道/祭祀仪式96

二、天命思想与政权转移100

三、梦象徵:符象与梦徵之关联105

第二节 诸子劝谏与梦文化反省107

一、以梦为谏107

二、梦文化的反省:天命论等醒思109

三、自觉意识的提升113

第三节 意象沿袭:理想梦、神女梦114

本章小结118

第六章 两汉梦喻之传承与创发121

第一节 先秦梦之发展121

一、经、史中的徵兆梦121

二、子部寓言梦:散播思想之利器123

三、梦的本质探索:荀子、列子126

第二节 汉代梦喻之传承与创发128

一、史传梦功能及对象的渐移128

二、诸子散文改梦寓为论述,深入分析梦分类129

三、诗、赋梦发展出抽象意涵,由徵兆变成寄托、抒情130

第三节 对魏晋六朝以下之影响131

一、魏晋六朝记载史梦达到高峰,后渐没落131

二、梦魂/梦想、如梦词汇运用的发展132

三、梦渗透入各时代文学体裁,在文学中大放异彩133

四、梦分类继续发展:九梦、十五梦134

本章小结135

第七章 结论137

参考书目145

附录一 台湾地区「梦」研究学位论文一览表151

附录二 台湾地区「两汉」学位论文研究一览表1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