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初编 第5册 清代《易》学八家研究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初编 第5册 清代《易》学八家研究 上
  • 林庆彰主编;康全诚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665777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初编 第5册 清代《易》学八家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自序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材料5

第二章 清代以前《易》学研究概况7

第一节 先秦之《易》学研究概况7

第二节 汉之《易》学研究概况13

一、孟喜14

二、京房17

三、郑玄21

四、虞翻21

第三节 魏晋隋唐《易》学研究概况22

一、王弼24

二、孔颖达29

第四节 宋代《易》学研究概况31

一、程颐33

二、朱熹35

第五节 元明《易》学研究概况39

第三章 清代《易》学之发展及其特色43

第一节 清代《易》学概说43

第二节 清代《易》学兴盛与发展之原因45

一、政治势力之影响45

二、对心学末流之反动46

三、通经致用之转变48

四、崇古复古风气之盛行49

第三节 顺康雍时期之《易》学51

一、孙奇逢51

二、刁包52

三、黄宗羲52

四、顾炎武53

五、黄宗炎54

六、王夫之55

七、毛奇龄55

八、胡渭56

九、李光地57

十、王心敬57

十一、程廷祚58

十二、牛运震58

十三、晏斯盛59

第四节 乾嘉时期之《易》学59

一、惠棟60

二、庄存与60

三、茹敦和61

四、孙星衍62

五、张惠言62

六、焦循63

七、李富孙63

八、端木国瑚64

九、方申64

十、姚配中64

十一、丁晏65

第五节 道咸以后时期之《易》学66

一、俞樾66

二、黄以周67

三、皮锡瑞68

四、王树柟68

五、纪磊69

六、马国翰69

第六节 清代《易》学之特色70

一、沿承宋《易》之发展,再衍为对宋图书学之反动71

二、朴学《易》成为主流75

(一)疏释76

(二)会通77

(三)辑佚77

第四章 王夫之《易》学研究81

第一节 王夫之之生平与学术著作81

一、生平81

二、学术著作83

第二节 王夫之《易》学之渊源87

一、汉代《易》学家(马融、陆绩)87

二、魏、晋、唐、宋义理派学者(王弼、韩康伯、孔颖达、程颐)88

三、朱熹89

四、张载90

五、方以智92

第三节 王夫之释《易》之方法94

一、〈彖〉〈爻〉一致、四圣同揆95

二、占学一理97

三、卦主100

第四节 王夫之之《易》学理论104

一、〈乾〉〈坤〉并建104

二、错综往来107

三、象理合一111

第五节 王夫之之《易》学特色112

一、研《易》提倡实学112

二、多引史事明《易》113

第五章 毛奇龄《易》学研究117

第一节 毛奇龄之生平与学术著作117

一、生平117

二、学术著作120

第二节 毛奇龄《易》学之渊源125

一、源于家学125

二、沿袭前人论说125

第三节 毛奇龄之《易》学思想127

一、推崇汉《易》128

二、考辨〈河图〉、〈洛书〉131

三、考证〈太极图〉源于佛家、道教140

第四节 毛奇龄、朱彞尊、胡渭之《易》学流衍关系151

第六章 李光地《易》学研究157

第一节 李光地之生平与学术著作157

一、生平157

二、学术著作163

第二节 李光地《易》学之渊源167

一、源于家学、师友之启迪167

二、源于前代诸家学派169

第三节 李光地释《易》之方法174

一、时175

二、位177

三、德180

四、应、比181

五、卦主184

第四节 李光地之《易》学思想188

一、博采众家、尊崇宋《易》、折中求本、自成一家188

二、以《易》学致用、融《易》理于政事以成实学191

三、相生相对之矛盾观——对待之阴阳(交易)与流行之阴阳(变易)193

第五节 李光地之《易》学识见196

一、处理经传分合问题、恢复朱子《本义》原貌196

二、探研《周易参同契》198

三、以性理说《易》202

下册207

第七章 程廷祚《易》学研究207

第一节 程廷祚之生平与学术著作207

一、生平207

二、学术著作212

第二节 程廷祚《易》学之渊源220

第三节 程廷祚之《易》学思想概观224

一、万物相感,生生不已224

二、动静之理227

第四节 程廷祚之《易》学识见230

第八章 惠棟《易》学研究237

第一节 惠棟之生平与学术著作237

一、生平237

二、学术著作239

第二节 惠棟《易》学之渊源243

一、源于家学243

二、沿袭前人论说244

第三节 惠棟治《易》之方法246

一、以群书解《易经》246

二、释《易》以「卦气」、「取象」为主248

第四节 惠棟之《易》学理论249

一、弃宋复汉249

二、以天地造分、〈乾〉〈坤〉相交为《易》理252

第五节 惠棟之《易》学成就255

一、对汉《易》之恢复与保存255

二、建立完整之汉《易》考据学257

第九章 张惠言《易》学研究261

第一节 张惠言之生平与学术著作261

一、生平261

二、学术著作263

第二节 张惠言《易》学之渊源271

第三节 张惠言之《易》学思想273

一、象数、义理并重273

二、阐明证补虞氏《易》义275

第四节 张惠言之《易》学成就277

一、以虞翻之《易》义治词277

二、梳理汉魏诸家学说280

三、《周易》经传文字之训诂282

四、考辨《易》图283

五、辑存汉魏《易》注284

第十章 焦循《易》学研究287

第一节 焦循之生平与学术著作287

一、生平287

二、学术著作290

第二节 焦循《易》学之渊源297

一、源于家学、师友提攜297

二、得于前贤之启示298

第三节 焦循治《易》之方法299

一、实测299

二、天元术300

三、以假借治《易》302

第四节 焦循之《易》学基础建构305

一、旁通305

二、相错309

三、比例312

四、时行317

第五节 焦循之《易》学识见319

一、《易》为圣人之作,且为教人改过之书320

二、反对唯汉是从,纠正荀、虞、郑之谬321

三、以为卜筮之道于《易》中,乃在「立教」323

第十一章 姚配中《易》学研究327

第一节 姚配中之生平与学术著作327

一、生平327

二、学术著作329

第二节 姚配中《易》学之渊源336

一、友朋启迪336

二、沿袭前人论说337

第三节 姚配中之《易》学思想概观340

第四节 姚配中之《易》学特色345

一、元为《易》之原346

二、用七八九六之义,以与〈月令〉所述之五神、五虫、五音、五味、五祀、五脏相比附350

第十二章 结论357

参考书目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