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壮族文化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壮族文化史
  • 杨宗亮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3676053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壮族-民族文化-文化史-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壮族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源流1

第一节 族称的演变与分布1

一、东汉至隋代的濮、僚2

二、唐宋时期的僚人7

三、元至民国的侬人、沙人、土僚与仲家等14

第二节 族源27

一、云南高原越文化遗迹27

二、上古至西汉云南境内的越人及其分布29

三、越人建立的方国31

第三节 生活环境及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33

一、生活环境33

二、壮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37

第二章 历史文化沿革45

第一节 历代王朝对壮族地区的统治与壮族文化变迁45

一、秦汉至隋代的郡县制与羁縻制初创45

二、唐宋时期的羁縻制48

三、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与府县制52

四、改土归流及其对壮族文化的影响63

第二节 明清时期壮汉文化交流的方式69

一、流官——汉文化的倡导者69

二、汉族移民——壮汉文化交流的主体71

三、土司朝贡——壮汉文化交流的特殊方式77

第三节 民国时期壮族地区的设治与国民政府对壮族文化的改良78

一、民国时期壮族地区的设治78

二、国民政府对壮族文化的改良79

第四节 壮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83

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成立83

二、其他壮族区域自治地方86

第三章 语言文字89

第一节 语言89

第二节 文字91

一、古壮字91

二、新壮文97

第四章 宗教信仰99

第一节 原始宗教99

一、自然崇拜99

二、文身、鸟与蛙崇拜106

三、灵魂观与祖先崇拜111

四、英雄崇拜116

五、布摩——壮族原始宗教的祭司118

第二节 道教、佛教对壮族的影响120

一、道教、佛教的影响120

二、寺坛与大众神灵121

第三节 占卜与巫术123

一、古代占卜与巫术123

二、现代占卜、巫术与前兆迷信125

第五章 风俗习惯127

第一节 生活习俗127

一、饮食127

二、服饰132

三、建房习俗139

第二节 人生礼仪与丧葬141

一、生育礼仪141

二、寿礼143

三、丧葬144

第三节 节庆、娱乐与禁忌157

一、年157

二、三月歌会与开、关秧门165

三、其他节庆167

四、禁忌168

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社会伦理观171

第一节 古代婚俗171

一、唐宋时期婚俗171

二、元明清时期婚俗173

第二节 现代婚姻176

一、婚姻原则176

二、婚姻方式与过程177

三、婚礼特点186

四、寡妇婚及其他189

第三节 家庭、家族与社会伦理观190

一、家庭结构与家族190

二、亲属称谓194

三、姓氏196

四、社会伦理观197

第七章 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202

第一节 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202

一、农业生产202

二、手工业与工矿业211

三、交通与商贸216

第二节 社会形态224

一、社会形态与社会结构224

二、村落社区管理与传统农村公社遗俗235

第八章 文学与艺术244

第一节 民间文学244

一、民间歌谣244

二、神话259

三、民间故事261

第二节 艺术268

一、古代歌舞与音乐268

二、壮剧269

三、民间舞蹈271

四、民间美术273

第九章 教育、科技与体育276

第一节 传统教育与儒学教育276

一、传统教育276

二、儒学教育279

第二节 近现代教育286

一、近代教育的开端286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287

三、现代教育289

第三节 科技与体育291

一、传统的宇宙观291

二、气象观察与医药292

三、民族体育292

第十章 建筑与文物古迹294

第一节 建筑294

一、干栏建筑及其起源294

二、元明清时期的壮族民居296

三、近现代壮族民居297

四、古建筑300

第二节 文物古迹304

一、铜鼓304

二、古遗址307

三、古墓冢309

四、碑记 崖画310

参考文献313

后记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