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崔家生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54742083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1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1

一、基本概念1

二、概念外延4

第二节 网络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革命8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9

二、教育模式的创新11

三、教育内容的时效性12

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13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分析14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性14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性17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18

四、实践的不足19

五、原因分析21

六、方法与对策22

第四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25

一、主体之间的平等性26

二、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26

三、教育内容的选择性27

四、教育手段的交互性28

五、教育过程的生活性28

六、教育资源的共享性28

七、教育环境的虚拟性29

第五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29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功能29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31

第二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构41

第一节 基本原则42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的原则42

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46

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46

四、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48

五、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0

第二节 基本方法51

一、跟踪获取法52

二、筛选法52

三、资源优化法52

四、主题灌输法53

五、交互法53

六、虚拟引导法54

七、宣泄疏导法54

八、寓教于乐法54

九、技术渲染法54

十、反馈评估法55

第三节 基本模式55

一、传统模式55

二、大众传播模式56

三、网络教育模式57

第四节 发展趋势59

一、开放性趋势59

二、订单化趋势61

三、同步性趋势62

四、同质化趋势62

五、制度化趋势63

第三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64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客体的界定65

一、主体与客体关系65

二、教育对象65

三、主体双向互动66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和客体的认识论意义67

一、丰富了认识论的内涵67

二、强化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68

三、改变了主客体间的认知结构69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69

一、双主体关系69

二、权力中心的转移71

三、权威的分散72

第四节 主客体间的交互方式74

一、形成要素75

二、交互类型75

三、互动的特殊性77

第五节 互动关系的完善78

一、确立平等的思想意识78

二、强化教育者信息素质79

三、提升工作对象的网络素质80

四、建设高水准的信息网络82

五、实现网上网下的优势互补85

第四章 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88

第一节 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89

一、网络舆论的内涵89

二、网络舆论的特点89

第二节 网络舆论对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影响91

一、价值观的影响91

二、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92

三、识辨能力的影响93

第三节 网络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93

一、网络舆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93

二、网络舆论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94

三、网络舆论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94

第四节 网络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95

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加复杂化95

二、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96

三、传统教育效果弱化96

第五节 网络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96

一、即时高效96

二、早期预警97

三、目标明确97

四、强化主体98

第五章 网络舆论的管控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99

第一节 网络舆论管控的基本认识103

一、基本内涵103

二、主要特点104

三、发展历程107

四、构成要素112

第二节 网络舆论管控基本现状116

一、网络舆论管控的难点116

二、网络舆论管控需要解决的问题120

第三节 网络舆论管控的要求、原则及方法122

一、正确引导122

二、基本原则124

三、可行方法126

第四节 网络舆论管控的运行机制134

一、教育管理机制134

二、预警机制136

三、信息分析评估机制137

四、敏感舆情处置机制138

五、协作机制140

第五节 网络舆论管控的平台与队伍建设142

一、平台建设142

二、人才队伍建设146

第六章 网络心理及其干预与引导151

第一节 网络心理的特点151

一、自我意识增强,追求认同感151

二、注重自我展示,个性化明显152

三、价值观更务实,但缺乏核心价值观152

四、奉行自我中心与及时享乐153

五、包容接受力强,但道德准则模糊153

六、缺乏足够的耐挫力和奉献意识154

七、沉迷虚拟社交,产生网络依赖154

八、缺乏自我保护和自律意识155

第二节 网络心理的形成155

一、影响因素155

二、研究价值157

三、关注焦点158

四、研究视角160

第三节 网络群体极化的心理机制分析164

一、非理性164

二、无意识165

三、从众心理166

第四节 网络心理的干预和引导167

一、加强网络心理教育167

二、培养青年人用网能力168

三、心理调节保障机制169

第七章 网络道德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71

第一节 网络交往行为中的人175

一、网络交往行为中人的主要特征175

二、网络交往行为中人的价值选择179

三、网络交往行为中人的现实走向182

四、网络主体伦理行为“应然”的问题188

五、伦理行为从“实然”走向“应然”的中介190

第二节 网络道德共识的确立198

一、网络道德共识确立的可能性198

二、网络对话机制202

三、从网络对话机制到道德共识确立211

第三节 网络道德共识功能的实现213

一、对话机制的扩展213

二、道德赏罚机制的建立215

三、文化环境的建设218

第八章 网络法纪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226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行为基本现状226

一、基本概况226

二、基本特点227

三、影响因素22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违反法纪行为的预防23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制教育230

二、防范网络犯罪235

三、网络信息发布中的法纪问题239

参考文献247

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