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镇远县历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镇远县历史
  • 中共镇远县党史研究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99816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52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镇远县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1949.10)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在镇远的传播1

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影响与新思潮的传入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镇远的传播与进步青年外出寻求革命真理2

第二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镇远5

第一节 红六军团西征转战镇远5

第二节 红军右纵队在镇远的战略阻击13

第三节 红二、六军团过镇远19

第三章 中共镇远支部的革命斗争21

第一节 地下党支部的建立和发展21

第二节 党领导下的外围组织及联络点24

第三节 镇远新光书店25

第四节 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活动26

第五节 支部遭破坏27

第四章 党在“和平村”的民主宣传与反战运动30

第一节 对日俘进行宣传教育30

第二节 组建反战同盟“和平村”训练班33

第三节 康天顺赴任镇远“和平村”41

第四节 鹿地亘访问镇远“和平村”50

第五章 党在黎明前的活动54

第一节 《告同胞书》震惊古城54

第二节 张儒楷在镇远被捕牺牲55

第二篇 解放接管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1—1956.10)59

第六章 解放接管59

第一节 解放镇远59

第二节 接管城乡政权64

第三节 建立各种群团组织70

第七章 剿匪与镇压反革命74

第一节 敌特土匪气焰嚣张74

第二节 依靠群众掌握匪情78

第三节 政治攻势与重点打击79

第四节 铁壁合围消灭残匪81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95

第六节 内部肃反和审干100

第八章 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103

第一节 支援抗美援朝运动103

第二节 土地改革109

第三节 党的建设114

第四节 文教卫工作120

第九章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25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125

第二节 统购统销130

第三节 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6

第十章 民主政治建设15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镇远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52

第二节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8

第三节 建立政治协商制度164

第四节 群团组织建设165

第三篇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10月—1966年5月)16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67

第一节 贯彻党的八大精神167

第二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69

第三节 “一五”计划的完成与“二五”计划的制订172

第十二章 “大跃进”运动176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176

第二节 镇远、三穗、岑巩三县合一191

第三节 “大跃进”的严重后果197

第四节 反右倾斗争200

第五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202

第六节 经验教训209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调整213

第一节 农村经济的调整213

第二节 工业经济的调整224

第三节 商业的调整227

第四节 甄别冤假错案231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33

第六节 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与十年成就237

第四篇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8年10月)241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41

第一节 贯彻五一六通知,发动“文化大革命”241

第二节 县委工作组进驻文教系统243

第三节 学生冲向社会,开展“红卫兵”串联活动245

第四节 破“四旧”立“四新”活动247

第五节 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活动高潮249

第十五章 “造反派”群众组织“造反”与夺权253

第一节 成立各派别战斗团体,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及大辩论活动253

第二节 “五·二○”和“五·二八”造反组织的派性对立斗争255

第三节 造反派批斗“走资派”及全面夺权260

第十六章 “三支两军”与“斗批改”266

第一节 成立“三结合”革命委员会266

第二节 造反派掌权,成立“九·三○红卫兵兵团”开展“三反一粉碎”运动268

第三节 全面开展“斗、批、改”运动270

第四节 干部下放“五七干校”273

第五节 遣送五类分子、疏散城镇闲散人员和下放干部职工274

第六节 开展革委补台工作和“一打三反”运动275

第七节 开展整党建党运动282

第十七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86

第一节 起因286

第二节 知青工作286

第三节 知青返城289

第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工农业生产290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农业学大寨290

第二节 农业水利建设295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与工业生产298

第四节 支援三线建设305

第十九章 揭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307

第一节 揭批林彪叛党叛国罪行307

第二节 声讨“四人帮”篡党夺权罪行310

第三节 徘徊中的两年311

第五篇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10月—2006年12月)317

第二十章 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317

第一节 恢复党的组织建设317

第二节 建立县人大常委会、恢复县政协和公检法机关320

第三节 恢复党的统战工作323

第四节 落实党的政策324

第五节 摘帽工作与落实港澳台侨人员政策331

第六节 兑现政策,激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34

第二十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336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36

第二节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351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68

第二十二章 政治体制改革374

第一节 党政分开374

第二节 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396

第三节 撤区并乡建镇工作406

第二十三章 机构改革410

第一节 历次机构改革410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427

第三节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435

第二十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442

第一节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442

第二节 公民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444

第三节 创建文明县城446

第四节 开展精神文明“四创”活动448

第二十五章 发展科教文卫事业453

第一节 科技创新453

第二节 科学技术普及456

第三节 教育普及工作458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466

第五节 医疗卫生事业476

第二十六章 基础设施与园区建设485

第一节 交通建设485

第二节 能源建设488

第三节 信息网络建设492

第四节 工业园区建设495

第二十七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498

第一节 镇远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498

第二节 名城保护与开发499

第三节 自然景区保护与开发501

第四节 建设旅游大县504

第二十八章 农村工作507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作507

第二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13

第三节 小康新村试点建设518

第四节 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村税费改革523

结束语529

附录:党史人物简介531

跋548

后记5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