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希凡文集 第5卷 艺术评论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希凡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0636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272MB
- 文件页数:609页
- 主题词:李希凡-文集;艺术评论-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李希凡文集 第5卷 艺术评论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1994年国庆节为希腊《商报》作1
弘扬文化传统 修筑“文化长城”——199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传统文化保存东京国际会议上的发言8
源远流长 古今相承——1995年在中印文艺传统研讨会上的致词12
高标准要求把这部综合的艺术通史写好——1996年8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一次编委会上的讲话14
关于“中华艺术精神”总体特征的一种理解——1996年11月22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三次编委会扩大会上的开场白24
发掘传统 发扬传统——1997年1月24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四次编委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摘要)27
史论结合 以史证论——1997年4月19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五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31
有了整体把握,才能有准确的概括——1997年4月24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六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35
贯串写作主旨 力求体例统一——1998年1月9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二次样章、样节讨论会上的小结40
导言是统帅和灵魂——1998年4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九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45
写好导言 纲举目张——1998年8月23日至27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十一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50
把握传统 瞩目未来——《中华艺术通史》总序58
《中华艺术通史》总后记96
丰富的遗存 智慧的创造——《图说中国艺术史丛书》总序102
《艺苑篇》序说105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中国艺术》前言113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外国艺术精粹赏析》前言116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就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编撰情况答《文艺报》记者问118
为加速发展我国的艺术科研事业而奋斗——1990年10月16日在全国艺术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词120
既继承中国传统 也借鉴外国文艺——答联邦德国新闻社记者夏明娜问131
再接再厉 再创新的佳绩——中国艺术研究院1994年优秀科研成果评奖颁奖会上的小结139
出路仍在于推陈出新145
应当建立符合戏曲规律的导演体制147
“推陈出新”首先是“出”思想之“新”——漫谈几个传统剧目的改编151
戏曲艺术要上一个新台阶——在中国戏曲导演学会成立大会上的祝词164
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在中国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167
“更好的继承,更多的创造”——在首都戏剧界缅怀梅兰芳、周信芳艺术大师座谈会上的发言170
还是要“推陈出新”——在传统剧目改编研讨会上的致词176
珠联璧合的创作集体——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的致词179
一以贯之的创作道路——在总政话剧团创作道路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词184
历史的回顾——在纪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词发表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87
要有一个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戏剧舞台200
“徽班进京”的启示208
作家的主观和作品的客观——论《琵琶记》作者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214
赵五娘和《琵琶记》228
《四郎探母》的由来及其思想倾向237
非常有害的“有鬼无害”论248
一出具有浓郁神话情趣的好戏——评京剧《碧波仙子》262
《胆剑篇》和历史剧——漫谈《胆剑篇》的艺术处理和形象创造269
略论话剧《甲午海战》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281
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的颂歌——漫谈话剧《神拳》的剧本和演出292
南京路上的一场新的战斗——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启示301
剪裁、集中和再创造——评中国铁路文工团话剧团《红岩》的改编308
团结起来,斗争向前——读包尔汉同志的历史剧《火焰山的怒吼》318
为充满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而欢呼——评1963年反映当代生活的优秀剧目324
“史实”和“虚构”——漫谈历史剧创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338
答吴晗同志——《说争论》读后351
“历史知识”及其他——再答吴晗同志356
历史剧问题的再商榷——答朱寨同志365
“历史剧”是题材的标志,还是“事实”的概念——再答朱寨同志389
关于京剧《曹操与杨修》及其评价——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406
漫话革命历史题材的剧作417
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电影《东方红》观后431
把侵略者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海洋里——重看反映抗日战争故事片后的几点感想437
为有牺牲多壮志——谈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改编443
再探索 再创造——略论影片《骆驼祥子》中的虎妞的形象447
要从“笔尖滴出血与泪来”——谈影片《骆驼祥子》454
是提高还是“拔高”——关于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及其电影改编457
一部凝注着浓郁乡情的好影片——《城南旧事》观后468
战天斗地的英雄史篇——看《特急警报333》471
关于文学名著改编影视的对话474
忠实与再创造——电影文学剧本《红楼梦》第一、二部读后478
艺术家的理解——关于电影系列片《红楼梦》485
名著改编在电视屏幕上的新成就491
诸葛亮在屏幕形象上的新创造——评电视连续剧《诸葛亮》的改编494
一个文学典型的艺术重塑——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与曹操的形象500
群体智慧的再创造——序《再塑群雄——〈三国演义〉从原著到屏幕》505
人而神神而圣——在《中华武圣关羽》文学剧本(初稿)讨论会上的发言508
血肉丰满的再创造——在《武圣关公》电视剧本座谈会上的发言518
略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改编526
《水浒》的英雄主义及其大失败的结局——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所想到的533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前六集印象543
儿女真情的新境界547
如何理解贾宝玉的“多情”549
“……俺只念木石前盟”——论宝黛爱情悲剧与黛玉之死554
关于结局问题的一点看法——在《团结报》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座谈会上的发言570
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电视剧《凯旋在子夜》座谈会上的发言572
电视剧应当少一点“戏说”574
“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读毛主席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576
要有民族的独特的韵律——在1988年中国音乐观摩与研讨会上的发言580
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在《中国舞蹈艺术》(1942~1992)出版座谈会上的致词583
一个新闻摄影家的追求——看《吕相友摄影艺术展览》所想到的586
中国美食文化的奇葩——品尝扬州红楼宴随感591
热门推荐
- 1007108.html
- 1621253.html
- 2450142.html
- 589227.html
- 973394.html
- 3066606.html
- 3256463.html
- 3522637.html
- 835020.html
- 1550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7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5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4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2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5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6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7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2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