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减贫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951340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村减贫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减贫体系5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6
(一)经济结构6
(二)人口和就业7
(三)自然条件8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主要成就10
(一)宏观经济快速发展10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12
(三)减贫成绩显著13
(四)人类发展指数升高14
(五)千年发展目标进展顺利15
(六)社会基础设施系统逐渐完善16
(七)民族自治和融和16
三、中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7
(一)发展不平衡问题17
(二)贫困问题依然严峻20
四、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体系21
(一)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模式21
(二)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体系24
(三)农村社会安全网28
第二章 缓解贫困——中国跨世纪的伟大工程31
一、减贫战略的阶段特点31
(一)1978—1985年,制度变革下经济增长引发的大规模缓解贫困31
(二)1986—2000年,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式扶贫32
(三)2001年以来,开发式扶贫与多项惠农减贫政策并举的整合阶段35
二、减贫目标的实现37
(一)贫困人口减少37
(二)贫困群体生存需求的满足39
(三)贫困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消费的满足39
(四)劳动力素质提高41
(五)贫困群体发展的区域条件得到改善41
三、减贫成就的影响43
(一)对弱势群体的赋权,促进社会公平43
(二)推动经济发展45
(三)和谐社会关系48
(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49
(五)对全球反贫困贡献巨大50
第三章 经济增长——中国减贫的动力机制53
一、宏观经济增长与减贫53
二、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55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55
(二)农村分配政策和农产品流通政策55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56
(四)农业生产支持政策57
(五)区域发展政策58
三、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59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59
(二)中国经济增长对减贫的作用60
四、农业增长与减贫62
(一)农业部门经济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扶贫的影响62
(二)农业部门发展与减贫的未来政策选择66
五、乡镇企业发展与减贫67
(一)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减贫的贡献67
(二)乡镇企业发展对目前及未来农村减贫的作用和挑战68
(三)非农就业和减贫69
六、城市化与减贫71
(一)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减贫的历史评价71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扶贫行动面临的挑战71
七、相关经济因素与减贫的关系73
(一)收入分配和减贫73
(二)国有企业及乡镇企业改革和减贫74
(三)通货膨胀及农产品价格和减贫75
(四)贸易市场化和减贫75
八、城乡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与中国的扶贫77
(一)从统筹城乡的角度全面设计今后的扶贫策略77
(二)选择有助于解决贫困问题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战略77
(三)审慎评估农业在农村扶贫中的作用78
第四章 政府主导——中国反贫困的领导、组织和保障80
一、政府主导的背景和内涵80
二、政府主导扶贫开发的组织保障83
三、政府主导扶贫开发的政策体系86
(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86
(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89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90
(四)目标瞄准政策和扶贫监测体系91
四、政府主导的资金投入95
(一)扶贫资金的分配政策和机制96
(二)专项扶贫项目的目标和管理机制99
第五章 社会参与——中国反贫困资源调动的重要补充104
一、扶贫计划中的社会参与104
(一)社会参与的理论基础104
(二)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105
(三)社会参与扶贫的方式106
(四)社会参与扶贫的成效107
二、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109
三、政府非职能性扶贫模式——政府部门在扶贫中的参与111
四、社会扶贫工程模式——民间组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参与113
(一)中国民间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概况113
(二)社会扶贫工程模式的特点114
(三)希望工程115
(四)春蕾计划116
(五)幸福工程117
(六)天使工程118
五、企业参与扶贫的模式119
(一)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119
(二)参与扶贫的企业类型及参与途径121
(三)光彩事业121
第六章 自力更生——中国缓解贫困的立足点125
一、自力更生的政策内涵125
(一)自力更生减贫的政策层面126
(二)贫困类型与自力更生减贫126
(三)自力更生减贫的内力和外力128
二、自力更生减贫的环境条件129
三、乡镇企业发展与自力更生减贫132
(一)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132
(二)乡镇企业发展对减贫的贡献134
(三)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135
四、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与自力更生减贫136
(一)农村劳务输出的政策137
(二)劳务输出缓解贫困的理论基础139
(三)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特点141
(四)劳务输出对减贫的贡献142
第七章 开发扶贫——中国缓贫的战略措施145
一、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变14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45
(二)有力的政府主导146
(三)开发式扶贫模式的形成146
(四)开发式扶贫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147
(五)开发式扶贫政策中的瞄准机制147
(六)开发式扶贫政策与贫困人口的参与147
(七)开发式扶贫政策与社会参与148
(八)开发式扶贫政策与国际合作148
二、开发式扶贫政策的理论基础148
(一)经济增长是减缓贫困的必要条件148
(二)人口迁移可以提高穷人的收入水平和生存能力149
(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可以为脱贫致富奠定条件149
(四)为穷人提供稀缺的生产要素有助于解除经济发展的瓶颈150
(五)穷人赋权和扩大参与是缓解贫困的一项根本保证150
(六)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有助于农村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151
三、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扶贫措施——以工代赈151
(一)以工代赈项目的政策演变151
(二)以工代赈项目的作用与特点153
(三)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完善154
四、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扶贫措施——自愿性移民155
(一)自愿性移民的主要政策155
(二)自愿性移民搬迁的具体实施156
(三)自愿性移民搬迁所取得的主要成就158
(四)自愿性移民搬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158
五、调动信贷资源的扶贫——扶贫贴息贷款159
(一)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实施与演变159
(二)扶贫贴息贷款的绩效162
六、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扶贫措施——科技扶贫163
(一)科技扶贫的主要政策内容163
(二)科技扶贫的主要成效164
七、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扶贫措施——整村推进165
(一)贫困村的确定165
(二)整村推进项目的规划与实施165
(三)整村推进所取得的成就166
(四)整村推进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167
八、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力的扶贫措施——产业化扶贫168
(一)产业化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168
(二)产业化扶贫政策所取得的主要成就169
(三)产业化扶贫政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170
九、人力资源开发的扶贫措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70
(一)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主要政策170
(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成效173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173
第八章 全面发展——中国减贫的可持续性175
一、“全面发展”的战略要点176
(一)将扶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76
(二)加强贫困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177
(三)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178
二、“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180
(一)福利学基础180
(二)国家政策基础181
(三)减贫实践基础185
三、全面发展的减贫成就187
(一)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88
(二)扶贫重点县的全面发展192
(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194
(四)贫困社区的发展195
(五)贫者为本的发展198
四、低保制度对开发式扶贫的补充作用200
第九章 国际合作——减贫资源和经验的分享机制203
一、国际援助对中国减贫的支持203
(一)参与中国减贫活动的国际组织204
(二)国际支持中国减贫的概况205
二、国际援助对中国减贫的贡献208
(一)配合中国减贫的援助框架208
(二)对减贫资源的贡献210
(三)对减贫理念的贡献210
(四)对减贫方法的贡献211
(五)国际援助方法的局限性214
三、国际对华援助的发展趋势215
(一)对华援助资金规模将会减少216
(二)合作领域的转移与扩展216
(三)加强与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216
(四)中国减贫国际合作的需求217
四、中国对外发展援助和发展趋势221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状况222
(二)中国对外援助的组织机构223
(三)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方式和内容225
(四)中国国际援助的发展趋势227
第十章 任重道远——新世纪我国农村贫困和反贫困的新特点231
一、新世纪农村贫困状况231
二、新世纪农村贫困的基本特征234
(一)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分散化234
(二)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化235
(三)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突出236
(四)返贫人口增加236
(五)贫困深度加重237
(六)农村贫困向城市转移237
(七)农村贫困的女性化238
(八)城市贫困问题239
三、农村贫困人口的需求特征240
(一)对强化自身以及家庭资本的需求240
(二)对外部环境的需求240
(三)对权利的需求241
(四)特殊群体的需求241
四、新世纪农村扶贫开发的特征241
(一)政策安排241
(二)资金投入243
(三)新世纪我国主要扶贫方式244
五、新世纪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248
(一)目标瞄准偏离问题248
(二)扶贫资金总量投入不足249
(三)建立在项目基础上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249
(四)扶贫主体的低度参与249
(五)对扶贫项目缺乏有效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250
六、新世纪农村扶贫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领域250
(一)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面临的挑战250
(二)提供有效的外部支持251
(三)建立维护农民权利的各种机制251
(四)确认企业与民间组织在反贫困战略的制定及其实施中的位置252
(五)进行扶贫立法的研究和探索252
七、减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253
(一)目标瞄准与减贫的关系253
(二)农村宏观政策与减贫的关系254
(三)市场化、私有化及经济全球化与减贫的关系256
(四)社会保障体系定位与减贫的关系256
热门推荐
- 333425.html
- 1173048.html
- 1406644.html
- 2980254.html
- 1679148.html
- 868376.html
- 1763388.html
- 1299383.html
- 1151713.html
- 36004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6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6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6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8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9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2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