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原理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通信原理 第2版
  • 沈保锁,侯春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151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通信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原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1.1 通信的概念1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2

1.3 信息及其度量4

1.4 衡量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5

习题6

第二章 信道8

2.1 信道的定义和分类8

2.2 信道模型9

2.3 恒参信道10

2.4 变参信道12

2.5.1 随机过程的定义14

2.5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14

2.5.2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15

2.5.3 平稳随机过程15

2.5.4 平稳随机过程的遍历性(各态历经性)16

2.5.5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16

2.5.6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乘法器17

2.6 信道的加性噪声18

2.7 信道容量20

习题21

第三章 模拟调制系统24

3.1 调制的概念24

3.2 幅度调制25

3.2.1 标准调幅(AM)25

3.2.2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制(DSB)27

3.2.3 单边带调制(SSB)28

3.2.4 残留边带调制(VSB)30

3.3 调幅系统的解调31

3.4 调幅系统的抗噪声性能32

3.4.1 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33

3.4.2 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37

3.5 角度调制系统38

3.5.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39

3.5.2 窄带调频(NBFM)41

3.5.3 宽带调频(WBFM)42

3.5.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47

3.5.5 调频中的预加重和去加重51

3.5.6 调频系统的专用芯片54

3.6 频分复用(FDM)55

习题57

4.1 抽样定理61

第四章 信源编码61

4.1.1 理想低通信号抽样定理62

4.1.2 自然抽样64

4.1.3 平顶抽样66

4.1.4 带通信号的抽样68

4.2 时分复用(TDM)69

4.2.1 时分复用原理69

4.2.2 传输TDM-PAM信号所需的信道带宽70

4.3 脉冲编码调制(PCM)71

4.3.1 量化72

4.3.2 编译码原理78

4.3.3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2

4.3.4 PCM编解码器芯片84

4.4 增量调制(ΔM)85

4.4.1 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86

4.4.2 量化噪声和过载噪声87

4.4.3 增量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9

4.4.4 PCM和ΔM的性能比较92

4.5 其它的脉冲数字调制93

4.5.1 总和增量调制(Δ-∑M)93

4.5.2 数字压扩增量调制94

4.5.3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DPCM)95

4.5.4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PCM)96

4.5.5 增量调制解调器芯片97

4.6 话音压缩编码99

4.6.1 话音和声音压缩编码99

4.6.2 线性预测编码(LPC)101

4.7 图像信号压缩编码103

4.7.1 图像压缩机理103

4.7.2 图像压缩编码算法分类104

4.7.3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简介105

习题108

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112

5.1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常用码型112

5.1.1 二元码112

5.1.2 三元码114

5.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117

5.3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与码间串扰121

5.3.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21

5.3.2 码间串扰121

5.3.3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122

5.3.4 具有滚降幅度特性的低通滤波器124

5.4 部分响应系统128

5.5 无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噪声性能分析132

5.6 发送和接收滤波器传输函数的最佳分配135

5.7 眼图136

5.8 均衡138

5.9 扰码与解扰140

习题141

第六章 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144

6.1 二进制数字调制144

6.1.1 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144

6.1.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145

6.1.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147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151

6.2.1 2ASK的功率谱151

6.2.2 2FSK信号的功率谱152

6.2.3 2PSK信号的功率谱153

6.3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53

6.3.1 最佳接收准则154

6.3.2 匹配滤波器155

6.3.3 相关法接收159

6.3.4 二进制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60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抗噪声性能162

6.4.1 2ASK的抗噪声性能162

6.4.2 2FSK的抗噪声性能165

6.4.3 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67

6.4.4 二进制最佳接收的噪声性能168

6.4.5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171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172

6.5.1 多进制幅移键控(MASK)172

6.5.2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173

6.5.3 多进制相移键控174

习题180

7.1 恒定包络调制方式182

7.1.1 最小频移键控(MSK)182

第七章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182

7.1.2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186

7.1.3 正弦频移键控(SFSK)189

7.1.4 平滑调频(TFM)190

7.1.5 交错正交相移键控(OQPSK)192

7.1.6 无符号干扰和抖动—交错正交相移键控(IJF-OQPSK)193

7.2 线性调制方式195

7.2.1 π/4-QPSK调制方式196

7.2.2 正交调幅(QAM)方式200

7.3 正交频分复用(OFDM)201

7.3.1 OFDM基础202

7.3.2 OFDM的原理203

7.3.3 OFDM系统的实现204

7.4.1 概述206

7.4 扩频通信206

7.4.2 伪随机码208

7.4.3 直接序列(DS)扩频通信系统210

7.4.4 跳频(FH)系统211

7.4.5 码分多址(CDMA)214

7.4.6 码分多址的地址码216

习题218

第八章 同步原理220

8.1 载波同步220

8.1.1 插入导频法220

8.1.2 非线性变换—滤波法221

8.1.3 同相正交法(科斯塔斯环)222

8.1.4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224

8.2 位同步226

8.2.1 插入导频法227

8.2.2 自同步法228

8.2.3 位同步系统性能231

8.3 帧同步233

8.3.1 起止式同步法234

8.3.2 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234

8.3.3 集中插入同步法234

8.3.4 分散插入同步法239

8.3.5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240

8.4 跳频信号的同步241

8.4.1 跳频同步的内容及方法242

8.4.2 跳频系统的等待自同步法242

8.5 网同步245

习题247

9.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249

9.1.1 有扰离散信道编码定理249

第九章 信道编码249

9.1.2 检错和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250

9.1.3 码距、编码效率和编码增益251

9.1.4 差错控制方式252

9.1.5 差错分类254

9.1.6 纠错码分类254

9.2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254

9.2.1 奇偶监督码255

9.2.2 二维奇偶监督码255

9.2.3 恒比码256

9.2.4 群计数码256

9.3 线性分组码256

9.3.1 基本概念256

9.3.2 监督矩阵258

9.3.3 生成矩阵259

9.3.4 伴随式(校正子)260

9.3.5 汉明码261

9.4 循环码262

9.4.1 循环码的特点及码多项式262

9.4.2 生成矩阵和生成多项式265

9.4.3 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267

9.4.4 BCH码269

9.5 纠正和检测突发错误的分组码270

9.5.1 交织码270

9.5.2 RS码271

9.5.3 CRC码272

9.6 卷积码273

9.6.1 基本概念273

9.6.2 卷积码的编码273

9.6.3 卷积码的译码277

9.7 网格编码调制(TCM)281

9.7.1 TCM编码器结构282

9.7.2 归一化欧几里德距离282

9.7.3 信号点集的划分283

9.7.4 TCM码网格图的构造284

9.8 Turbo码285

9.8.1 级联码的概念285

9.8.2 Turbo码285

习题287

第十章 通信网概论290

10.1 通信网的概念290

10.1.1 通信网的组成290

10.1.2 通信网的分类291

10.1.3 电话网292

10.1.5 数字数据网(DDN)294

10.1.4 数字通信网294

10.1.6 计算机网络296

10.2 交换原理297

10.2.1 交换的基本功能297

10.2.2 电路交换298

10.2.3 报文交换299

10.2.4 分组交换299

10.3 通信网的信令与协议301

10.3.1 电话信令301

10.3.2 计算机通信协议303

10.4 综合业务数字网305

10.4.1 ISDN的基本定义及特点305

10.4.2 ISDN的基本功能306

10.4.3 ISDN用户/网络接口308

10.5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309

10.5.2 B-ISDN的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310

10.5.1 B-ISDN业务310

10.5.3 B-ISDN网络的基本结构311

10.6 异步转移模式(ATM)311

10.6.1 ATM的概念311

10.6.2 ATM信元结构313

10.6.3 ATM系统模型313

10.6.4 ATM的交换314

习题315

附录316

附录一 常用数学公式316

附录二 傅里叶变换316

附录三 贝塞尔函数表Jn(β)318

附录四 误差函数、互补误差函数表319

部分习题答案321

参考文献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