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
  • 童庆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4449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本课题的社会现实背景2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其分析7

三、本课题研究之学术策略11

第一章 儒—道—释——中华古代文论的文化根基17

一、儒家的文学观念19

二、道家的文学观念29

三、释家的文学观念36

四、儒家和道家的诗歌功能观40

五、儒家、道家、释家文学思想的互补45

第二章 气—神—韵—境—味——中华古代文论的民族文化个性51

一、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范畴:气、神、韵、境、味51

二、和:气、神、韵、境、味的共同民族文化之根67

三、整体流动性:气、神、韵、境、味统摄文学的独特形式74

四、空灵感: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78

五、形成古代文论民族文化个性的社会经济原因82

第三章 感物—言志—原道——“天人合一”式的文学本原论89

一、“感物”——第一序列观念92

二、“吟志”——第二序列观念101

三、“原道”——第三序列观念115

第四章 “眼中”—“胸中”—“手中”——“胸有成竹”式的文学创作论130

一、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130

二、“即景会心”与艺术直觉132

三、“神与物游”与艺术想像147

四、“成竹于胸”与艺术心象155

五、“出语惊人”与艺术表达164

第五章 “言外”—“象外”—“韵外”——“文外之重旨”式的文学作品论177

一、现代文学作品论的简要回顾177

二、言、意、象与文学作品三层面190

三、美在“言外”、“象外”、“韵外”196

四、性情、意味——文学作品的“至处”207

第六章 “虚静”—“逆志”—“品味”——“知音”式文学读者论218

一、“文情难鉴”——读者的意义219

二、“虚静”“无己”——读者襟怀与心境226

三、“以意逆志”——读者接受过程的对话性质233

四、“含蓄无垠”——对读者发出的意义邀请242

五、“品味”“涵泳”——诗意的整体的把握251

第七章 “志思蓄愤”—“情景交融”—“联辞结采”——中国古代文学抒情论262

一、“志思蓄愤”——艺术情感生成之一263

二、“情景交融”——艺术情感生成之二276

三、“联辞结采”——艺术情感生成之三283

四、“家国情怀”与“独造”——抒情的社会性与个性309

五、“平澹”——抒情的民族性318

六、“赋比兴”——情感的表现方式324

第八章 “格物”—“性格”—“闲笔”——中国古代文学叙事论332

一、“叙事实出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起源333

二、“格物”与“动心”——叙事文学作者的条件与本领341

三、“事体情理”与“天然图画”——叙事文学的艺术真实348

四、“同而不同处有辨”——叙事文学人物性格的塑造354

五、“闲笔不闲”——文学叙事功能的扩大与延伸371

六、“杂而不越”——文学叙事的文法376

第九章 意象—意境—典型——中华古代文学审美理想论394

一、西方文学理想论的成功与缺憾394

二、“意象”——象征型文学的理想404

三、“意境”——抒情型文学的理想415

四、“典型”——写实型文学的审美理想436

第十章 传统—诠释—新变——中国文学理论的通与变444

一、传统不可割裂444

二、诠释——继承与革新传统的必由之路449

三、在古今中西基础上实现新变453

后记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