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合同法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永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4686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841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862页
- 主题词:合同法-中国-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合同法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私法体系中的契约制度1
第一节 契约的概念与边缘界定1
一、契约的概念1
二、准契约17
第二节 契约制度在私法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1
一、契约制度在私法体系框架内的地位21
二、契约制度在私法领域中的作用22
第三节 契约法的性质28
一、契约法应为任意法28
二、契约法应为权利法29
第四节 契约的分类30
一、大陆法系对契约的分类31
二、英美法系国家对契约的分类39
第二章 契约自由及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43
第一节 契约自由的一般概述43
一、契约自由的含义43
二、契约自由原则的形成47
三、契约自由原则在各国法上的确立57
四、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61
一、契约自由原则衰落的显著表现62
第二节 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62
二、契约自由原则衰落的根本原因72
三、对契约自由进行限制中的问题与思考78
第三节 契约自由原则在现代契约法上的地位80
第三章 契约关系的确立及其程式87
第一节 契约关系的确立及其程式概述87
第二节 契约成立的第一步——要约89
一、要约的一般含义89
二、有效要约的法律构成90
三、要约与要约邀请96
四、要约的形式109
五、要约的生效及效力110
六、要约的撤回116
七、要约的撤销117
八、要约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对要约效力的影响122
九、向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发出的要约之效力124
十、要约效力的基础124
十一、要约效力的终止127
第三节 契约成立的决定性阶段——承诺128
一、承诺的概念128
二、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应具备的条件129
三、逾期承诺的法律效力137
四、承诺的形式138
五、沉默在何种情况下构成承诺142
六、受要约人死亡的,其继承人能否有效承诺?145
七、承诺生效的时间146
八、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153
九、承诺的撤回154
十、合同确认书及其法律效力155
第四节 契约订立的特殊程式158
一、交叉要约158
二、事实契约159
第五节 契约成立的性质和要件166
一、契约成立的性质166
二、契约成立的要件166
第六节 缔约失败的责任基础:缔约过失责任167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167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168
三、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175
四、我国合同法上的缔约过失责任178
第四章 契约效力的根源及其正当化说明理论18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80
一、古典私法体系与约定理论183
第二节 约定理论及其正当化(一)——内在的视点183
二、约定理论及其正当化184
第三节 约定理论及其正当化(二)——外在的视点195
一、权利分配的社会决定论195
二、富勒的信赖利益理论197
第四节 关系契约论——法社会学的新视点202
一、对古典契约理论的批判202
二、关系契约理论能否成为实定法上的正当化说明理论?209
第五节 英美法上的约因理论211
一、对问题的说明211
二、约因理论创立的初因及在契约法上的作用213
三、约因的发展与衰落以及对契约效力的影响216
四、约因理论的衰亡220
五、约因的未来225
第六节 大陆法上的原因理论227
一、原因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227
二、原因的定义228
三、原因的作用230
第七节 对契约效力根源的分析与思考235
一、对约定理论的分析235
二、对关系契约理论的评判236
三、原因和约因理论的对比237
四、对于契约拘束力根源的思考238
第五章 契约的生效240
第一节 对私人行为的法律评价的意义与标准240
第二节 当事人的缔约能力242
一、缔约能力要件在契约法中的价值242
二、自然人的缔约能力244
三、法人的缔约能力246
四、非法人组织的缔约能力257
五、对于行为能力的补充性说明261
三、意思表示真实的内在含义262
二、意思表示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262
一、意思表示真实要件在契约法上的地位和价值262
第三节 意思表示应当真实而无瑕疵262
第四节 合同形式应符合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265
一、合同形式与契约自由原则的对立和统一265
二、形式的意义与分类266
三、关于契约形式问题的学理和立法269
四、违反法定形式的后果272
五、违反约定形式的后果273
第五节 合同的标的确定、可能并合法274
一、合同之标的的概念274
二、标的确定275
三、标的可能276
四、标的合法277
第六节 合法的原因或者对价278
一、合同的交易性本质278
二、原因与约因278
三、小结280
第六章 定式合同及其规制282
第一节 定式合同概说282
一、定式合同的概念282
二、定式合同的特征283
三、定式合同的适用对象285
一、定式合同的经济基础286
第二节 定式合同产生与存在的基础286
二、定式合同的理论基础288
三、定式合同的法律基础293
四、追索成本对定式合同的影响295
第三节 对定式合同规制的法理基础296
一、定式合同对契约自由的背离296
二、定式合同与契约正义的冲突298
三、不公平条款的表现形式301
第四节 对定式合同的立法规制302
一、民事一般法的规制302
二、特别法上的规制306
三、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以因错误而撤销为视角314
第五节 对定式合同的司法规制316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规制316
二、英美法上的司法规制319
第六节 对定式合同的预防性规制324
一、刑事责任324
二、集团诉讼325
三、行政控制326
第七节 我国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体系327
一、现行合同法颁布前我国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体系的基本框架327
二、我国现行合同法对定式合同规制的方法及规则329
三、小结335
第七章 病态契约及其法律救济337
第一节 病态契约及其法律救济的一般概述337
一、病态契约的基本理论337
二、关于病态契约之病因的立法例341
三、关于对病态契约的救济措施342
第二节 病因之一——错误343
一、重大误解与错误的概念辨析343
二、为什么因错误而订立的合同是可以请求撤销的?345
三、什么样的错误是可以撤销的?346
四、错误发生的阶段352
五、错误的类型及法律救济性353
六、主要国家立法例356
七、对于与错误有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364
第三节 合同病因之二——胁迫374
一、胁迫的概念374
二、对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进行法律救济的法理基础375
三、胁迫的法律构成376
四、经济胁迫问题384
第四节 病因之三——欺诈388
一、欺诈概述388
二、欺诈的法律构成391
三、法律救济手段的竞合问题402
第五节 病因之四——显失公平403
一、显失公平概述403
二、显失公平的法律构成408
第六节 病因之五——不当影响414
一、不当影响的概念及英美法系的学说与判例规则414
二、不当影响在大陆法系与我国合同法上的地位418
第七节 病因之六——善良风俗与公共秩序418
一、作为合同法救济的善良风俗418
二、公共秩序及其适用430
第八节 病因之七——违反法律规定435
一、救济制度概述437
第九节 对病态契约的救济437
二、无效制度与可撤销制度的法律适用440
三、对合同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主张权利的归属444
四、合同的部分无效447
五、无效合同的转换453
六、无效合同的补正456
七、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的法律后果458
第一节 契约权利与义务移转概述467
一、契约权利与义务的可移转性467
第八章 契约权利与义务的移转467
二、合同权利义务移转的原因及其无因性471
第二节 合同债权的让与472
一、债权让与的限制472
二、债权让与的效力478
三、债权让与的通知及其效力486
四、债权的部分让与问题488
五、债权让与是否经债务人同意的问题490
第三节 债务承担491
一、债务承担的含义491
二、免责的债务承担492
三、并存的债务承担494
第四节 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承受496
一、概述496
二、合同权利义务概括承受的法律效力499
第九章 涉他性契约504
第一节 契约效力的相对性原则及其衰落504
一、契约相对性原则与私法体系的构建504
二、契约相对性原则的衰落507
第二节 契约效力相对性的例外——契约的涉他性512
一、债权不可侵性理论512
二、德国法上“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519
三、为第三人利益的契约523
四、物权合同与物权化合同530
五、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531
第三节 合同相对性原则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532
第十章 交易基础瑕疵与合同效力534
第一节 交易基础瑕疵理论的基本概述534
一、命题的本质所在534
二、交易基础的概念与理论说明534
第二节 对主观法律行为基础瑕疵的法律救济541
一、德国法上的救济541
三、我国合同法应当采取的救济方法543
二、法国法与英美法上的法律救济543
第三节 客观行为基础瑕疵及其救济544
一、对客观行为基础瑕疵救济的理论基础544
二、情事变更之原则适用的条件561
三、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的法律后果567
第四节 我国法上的情事变更原则567
一、关于是否规定情事变更原则的立法争议567
二、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上适用的可行性570
三、情事变更与交易安全570
第一节 合同债权保全的概念571
第十一章 合同债权的保全571
第二节 债权人的代位权573
一、代位权的概念与种类573
二、代位权的制度价值质疑——代位权存废之争575
三、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法律要件579
四、代位权的行使580
五、我国合同法与相关司法解释关于代位权的立法评议583
第三节 债权人的撤销权585
一、撤销权的概念585
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585
三、撤销权的行使586
四、撤销权行使的效力587
第十二章 契约履行中的抗辩588
第一节 同时履行抗辩权588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概述588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592
三、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力596
第二节 不安抗辩权597
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597
二、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599
三、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效力603
一、契约解释的客观必要性605
第一节 契约解释概述605
第十三章 契约解释规则605
二、契约解释的性质609
三、合同解释的目的和对象610
四、合同解释与法律解释的区别611
五、合同的解释与合同的可撤销性及无效性612
第二节 解释的基本原则613
一、主观解释规则613
二、客观解释规则615
三、合同解释原则的现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620
第三节 客观主义兼主观主义原则下的解释规则624
一、整体解释规则624
四、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解释原则624
二、目的解释规则626
三、公平解释规则627
四、交易习惯与交易前例解释629
五、诚信解释规则633
第四节 补充性解释634
一、概述634
二、依补充性法律规定的补充解释635
三、法官用自己制定的规则加以解释638
一、法官通过合同解释而为当事人订立合同——合同解释的客观本质640
第五节 合同解释对意思自治的影响640
二、客观解释对主观的替代——是否是契约死亡的新注脚644
三、合同解释的客观性与对当事人意思尊重之矛盾调和的制度安排647
第十四章 违约与救济649
第一节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649
一、大陆法系关于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传统理论649
二、我国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之争论651
三、对合同法上的归责原则的思考654
第二节 违约的一般概述655
一、违约的一般理论655
二、我国学理及立法关于违约形态的观点659
一、问题的提出661
第三节 期前毁约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救济制度对比661
二、英美法预期违约理论662
三、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所针对的问题在大陆法系现有的体系框架内能否得到适当的救济670
四、我国合同法是否应规定独立的预期违约制度674
第四节 加害给付676
一、加害给付概述676
二、对加害给付债权的救济——是否存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685
第五节 救济措施690
第六节 契约的解除703
一、契约解除概述703
二、合同解除的限制705
三、解除权的行使714
四、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715
第七节 损害赔偿721
一、损害赔偿的基本目的721
二、最优赔偿政策的选择727
三、损害赔偿的限制728
四、赔偿额的具体计算746
五、损害赔偿与违约金749
第八节 免责事由758
一、免责事由概述758
二、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759
第十五章 因违约而产生的非财产性损害之合同救济764
第一节 违约与侵权二元救济体制的历史与现状764
一、对问题的说明764
二、英国的判例与学说765
三、美国的判例与学说772
四、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说与判例774
五、《国际商事合同通则》775
第二节 对非财产性损害给予合同救济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法依据776
一、如何从理论与实证法上解释对非财产性损害给予合同救济的必要性776
二、“预期利益+可预见性”公式的涵摄范围777
三、加害给付案件中的非财产性损害问题781
第三节 对非财产性损失进行赔偿的限制783
一、商业合同与非商业合同的区别783
二、可预见性和因果关系的必然性784
三、非财产性损害必须达到一定程度784
四、原告减轻损失的义务785
第四节 我国学理判例与立法对于非财产性损失的合同救济的态度786
一、学理之态度786
二、判例之态度787
三、立法规定789
四、小结791
一、买卖合同与所有权移转概述793
第十六章 买卖契约特则793
第一节 买卖契约与所有权移转793
二、关于所有权转移问题的主要立法例794
三、所有权转移与物权行为798
第二节 风险负担821
一、风险负担概述821
二、风险转移的时间822
三、违约对风险负担的影响825
四、我国法对风险负担问题的规定825
第三节 瑕疵担保责任827
一、传统的瑕疵担保理论827
二、对瑕疵担保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的讨论828
三、我国法上的瑕疵担保制度830
第十七章 契约法的未来832
第一节 契约法本身的未来832
一、契约法会死亡吗832
二、什么可以代替契约法而登堂入室835
第二节 契约制度价值与契约制度本身的未来836
一、契约制度的内在价值是否会发生巨大变化836
二、科学发展将对契约法提出挑战839
三、诚实信用原则将在合同法上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839
四、主观与客观、逻辑与经验将进一步结合840
热门推荐
- 1399684.html
- 663389.html
- 382380.html
- 1981578.html
- 162969.html
- 82970.html
- 560317.html
- 590247.html
- 1207823.html
- 1962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0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6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7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00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8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2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6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5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