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与超越 世纪之交中西文论之比较研究 文艺理论阐释专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艺声,王建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825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与超越 世纪之交中西文论之比较研究 文艺理论阐释专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阎国忠1
第一章 新文论走向: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中西文论概观1
第一节 裂变期的人文文化开拓2
一 时序,星移斗转2
二 地缘,天接云涛4
三 意识,一天风露5
第二节 转型期的中西文论走向8
一 创作与理论的反差8
二 中西文论的错位12
三 走出反差的怪圈16
第三节 创新期的中西文论景观21
一 文学创作的态势21
二 文艺批评的特色23
三 文学理论的承启26
第二章 新解《文心雕龙》: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的现代转化31
第一节 《文心雕龙》学理的时序衍化32
一 《龙》学创作论的时序承前32
二 《龙》学诗学论的范畴理念39
三 《龙》学赏评论的时序独创47
第二节 《讲疏》文本的总体结构与治学方法58
一 《讲疏》的创作契机58
二 《讲疏》的文本结构59
三 《讲疏》的治学方法67
第三节 《讲疏》文本的学理对话与现代转化73
一 儒、释、道三教的误差语境74
二 古代与现代的转化对话81
三 中国与西方的交融对话86
第三章 新理性精神:钱中文理性学理的比照解读95
第一节 理性意识历代出线的时域流变因96
一 西方理性意识的时域流变96
二 中国新儒学的出线流变99
三 新理性精神的出线背景101
第二节 理性意识同构异态的学理文质因103
一 欧洲理性与非理性意识流变概况103
二 钱氏新理性精神的三大系列特征107
第三节 新理性精神本体结构的核心因子118
一 弘扬人文精神119
二 倡导对话交流122
三 营造精神家园126
四 审美创造工程130
第四章 新“文化诗学”:童庆炳“走向文化诗学”研究之一137
第一节 文化诗学提出的现实语境138
一 童、葛文化诗学论比较138
二 新时期文论的四次转变141
三 童庆炳的“文化研究”观144
一 文化研究与文化诗学146
第二节 文化诗学的基本内涵146
二 文化诗学的现实性品格148
三 文化诗学的审美性品格150
第三节 文化诗学的操作方案153
一 古代诗学的现代学理性解读153
二 童心说与天真说的比较研究158
三 古代诗学现代转化的三个原则163
第五章 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探究:王元骧文学原理的哲学思考168
第一节 反映论的新探索169
一 传统反映论的衍化170
二 机械反映论的弊端171
三 新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品格174
第二节 实践论的新思辨180
一 实践论的新解读181
二 知行关系异同性187
三 知行说中西比较188
第三节 本体论的新拓展193
一 自然本体论194
二 人类本体论198
三 生命本体论201
第六章 新美学原则:孙绍振审美创造论的中西比照207
第一节 欧洲美学的历时性透视208
一 康德的哲学批判性与美学判断力208
二 黑格尔《美学》构架与美学理念213
三 当代西方哲学相应学派的共时性观照218
第二节 孙氏新美学原则当代性的反思判断224
一 反思判断的契机225
二 反思判断的学理230
三 反思判断的模式236
第三节 孙氏新美学原则独创性的比照解读242
一 整体结构的比照解读242
二 错位理论的比照解读248
三 叙述话语的比照解读254
第七章 新美学认知结构:许明意识形态批评与方法论260
第一节 审美学理的比照解读261
一 《美的认知结构》的本位解读261
二 康德两种美论的学理性阐释269
三 康德美学的贡献与局限273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反思比照276
一 意识形态的历史话语277
二 意识形态的流变话语280
三 意识形态的比照话语285
第三节 人文研究的三元方法292
一 发现方法论293
二 溯因方法论294
三 实验方法论296
第一节 批评文化的理解与感悟299
一 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学批评299
第八章 新文学批评论:南帆当代文学批评观的走向比照299
二 英美新批评等各类学派的文学批评302
三 南帆文学批评的文本意识305
第二节 审美的历史文化模式与革命308
一 艺术形式置于主体品格308
二 “文学冲突”置于历史语境312
三 语言符号置于文化网络316
第三节 语言文化的权力与解读319
一 文本的话语符号319
二 文学的社会历史322
三 文论的意识形态329
第四节 电子文化的传播与震荡331
一 新型的文化符码的推出331
二 电子符号与文学符号的比较333
三 电子传媒及其权力机制336
一 文化产业发展341
第一节 文化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出台341
第九章 新世纪文论景观:展望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西文论341
二 网络文化出台342
第二节 创新文论版本与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版本345
一 文艺美学的相关版本345
二 文艺生态学的版本346
三 文艺社会学的版本348
四 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生命力350
第三节 西语逻各斯与华文逻各斯的错位353
一 西语逻各斯的反拨354
二 华文逻各斯的反思355
三 中西逻各斯的对话357
第四节 后殖民理论与民族意识论:全球化逻各斯的剖析359
一 后殖民理论的剖析359
二 民族意识论的弘扬361
三 全球化逻各斯的剖析363
后记366
热门推荐
- 2463124.html
- 963171.html
- 2850316.html
- 766218.html
- 3268309.html
- 2777878.html
- 2468755.html
- 9331.html
- 3323574.html
- 1046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4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7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4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4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7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6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2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0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1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