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基础教学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计算机基础教学法
  • 周学文,王世伦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5562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基础教学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计算机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学1

0.1.1 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教育学的概念1

0.1.2 计算机教育学的特性1

0.1.3 计算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2

0.2 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概况2

0.3 我国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3

0.4 开设计算机教学法的目的与任务4

第一章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理论6

1.1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6

1.1.1 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特点6

1.1.2 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7

1.1.3 计算机课程的一般学习过程8

1.2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特点10

1.3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1

1.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1

1.3.2 科学性与渐进相结合的原则13

1.3.3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14

1.3.4 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15

1.3.5 形象直观性与抽象性概括相结合的原则16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19

2.1 计算机专业教育内容简介19

2.1.1 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19

2.1.2 美国〈91教程〉介绍19

2.1.3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93教程〉21

2.2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层次和内容21

2.2.1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22

2.2.2 计算机教育的层次22

2.3 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23

2.3.1 怎样确定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目的23

2.3.2 中学计算机学科的教育目的25

2.3.3 国家教委〈中小学计算机课程92纲要〉介绍25

2.3.4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内容与教学安排26

2.3.5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26

2.4 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具体内容26

2.4.1 模块一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6

2.4.2 模块二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27

2.4.3 模块三 几个常用软件介绍28

2.4.4 模块四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基础30

2.4.5 模块五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1

2.4.6 模块六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青少年智力开发32

2.4.7 模块七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32

2.5 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编选原则33

2.5.1 计算机课程的课程形态33

2.5.2 教材编选原则33

第三章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35

3.1 教学方法概述35

3.1.1 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35

3.1.2 教学方法的分类36

3.1.3 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36

3.2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方法37

3.2.1 讲授法37

3.2.2 上机实习法39

3.2.3 演示法40

3.2.4 练习法41

3.2.5 自学指导法41

3.2.6 谈话法42

3.2.7 讨论法43

3.2.8 程序教学法43

3.3 常见的计算机教学模式44

3.3.1 以讲授为主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模式44

3.3.2 以实习为主在普通机房进行的模式44

3.3.3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45

3.3.4 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式模式45

3.4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46

3.4.1 教学方法的选择46

3.4.2 教学方法的评价47

3.5 启发式教学48

第四章 教学手段51

4.1 教学手段概述51

4.2 计算机辅助教学52

4.2.1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应用52

4.2.2 课件及其设计56

4.2.3 课件的局限性59

4.2.4 积件(Integrable ware)61

4.2.5 积件的特点63

4.2.6 积件的开发64

4.3 远程教学64

4.3.1 远程教育系统的组成65

4.3.2 远程教育系统的特点及优势65

4.3.3 远程教育网络模式66

4.4 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的应用68

4.4.1 以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作为主要教学手段68

4.4.2 以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作为辅助教学手段71

4.5 其它教学手段72

4.5.1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72

4.5.2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73

4.5.3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74

第五章 智力因素的发展与能力培养74

5.1 学生智力的发展75

5.1.1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75

5.1.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77

5.1.3 培养学生的记忆力77

5.1.4 培养学生的思维力78

5.1.5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81

5.2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82

5.2.1 学习情感及其培养83

5.2.2 学习兴趣的培养85

5.3 学生能力的培养86

5.3.1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88

5.3.2 自学能力的培养89

5.3.3 编程能力的培养93

5.3.4 创造能力的培养95

第六章 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99

6.1 备课99

6.1.1 备课的实质99

6.1.2 备课工作的具体内容99

6.1.3 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100

6.1.4 课题(单元)计划101

6.1.5 课时计划(教案)101

6.1.6 附:计算机课参考教案一103

6.1.7 附:计算机课参考教案二107

6.2 课堂教学110

6.2.1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111

6.2.2 教学课的类型和结构113

6.2.3 课堂教学艺术114

6.2.4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119

6.2.5 课堂教学见习120

6.3 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考核120

6.3.1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121

6.3.2 计算机实验的分类122

6.3.3 计算机实验的组织实施124

6.3.4 实验的考核125

6.4 学生成绩的考核125

6.4.1 考试(查)的意义125

6.4.2 考查的方式126

6.4.3 考试的方式126

6.4.4 考试的基本环节127

6.5 课外工作129

6.5.1 课外辅导129

6.5.2 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132

6.5.3 中学计算机的竞赛活动133

6.6 教学过程的优化135

6.6.1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135

6.6.2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特点135

6.6.3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环节135

6.6.4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施程序136

6.7 教育实习136

6.7.1 教育实习的意义136

6.7.2 计算机教育实习的特点和基本要求138

6.7.3 实习的组织管理140

第七章 教学内容的基本类型141

7.1 概念教学141

7.1.1 什么是概念141

7.1.2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41

7.1.3 概念间的关系142

7.1.4 概念的定义142

7.1.5 概念教学示例144

7.1.6 附:计算机课程参考教案三145

7.2 操作命令教学146

7.2.1 命令146

7.2.2 命令的教学设计147

7.2.3 命令教学的注意事项147

7.2.4 操作类的教学设计147

7.2.5 附:计算机课程参考教案四149

7.3 程序语言基础教学153

7.3.1 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153

7.3.2 程序设计语言的语义154

7.3.3 语法和语义的教学154

7.3.4 附:计算机课程参考教案六154

7.4 程序设计教学158

7.4.1 程序设计的概述158

7.4.2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159

7.4.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162

7.4.4 逻辑程序设计语言164

7.4.5 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165

第八章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170

8.1 教学评价概述170

8.1.1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70

8.1.2 教学评价的作用171

8.1.3 教学评价的原则172

8.1.4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173

8.2 教学评价的内容174

8.2.1 教学评价的内容174

8.2.2 教学评价的分类177

8.3 教学评价的方法179

8.3.1 计算机成绩的相对评价179

8.3.2 计算机成绩的绝对评价181

8.3.3 计算机成绩的个人内差异评价182

8.3.4 中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评价183

第九章 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研究184

9.1 教学研究过程概述184

9.1.1 什么是教学研究184

9.1.2 教学研究的任务185

9.1.3 教学研究的过程186

9.1.4 教学研究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186

9.2 教学研究课题和对象的选择187

9.2.1 教学研究课题的分类188

9.2.2 选择课题的指导思想188

9.2.3 选择课题的原则和选题程序190

9.2.4 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估计和订立计划191

9.3 教学研究的方法192

9.4 教学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195

9.4.1 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195

9.4.2 撰写研究报告常存在的几类问题196

9.4.3 撰写研究报告的质量标准197

9.4.4 学术论文的写法198

9.4.5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注意事项199

9.4.6 附:教学论文示例200

一、CAI为中学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

二、中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现状201

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如何面向中学教育开展CAI教学202

三、CAI教学改革的构想203

四、结论204

参考文献204

练习与思考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