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 从经济学视角求解伦理学难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国乡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2941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道德-案例-分析-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 从经济学视角求解伦理学难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茅于轼1
序二&张森根6
前言&王国乡13
第一章 从两个典型案例看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困惑1
1.1 2008年雪灾“不感恩事件”凸显中国人的道德实践困惑4
“不感恩事件”引发的道德争议4
“不感恩事件”凸显中国人的道德实践困惑9
农民道德模范的屈辱与媒体人的尴尬——中国人的道德实践困惑的一般透视14
1.2“孔子诞辰事件”凸显中国人的道德理念困惑20
“孔子诞辰事件”的缘起20
“孔子诞辰事件”凸显西方学者与政界尊崇孔子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21
“孔子诞辰事件”凸显中国网民与学者非议孔子伦理思想的鲜明态度23
“孔子诞辰事件”凸显当代中国人的道德理念困惑28
当代中国人道德理念困惑的一般透视31
1.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发展市场经济理论、构建市场经济伦理学的启示40
经济人具有自主选择权利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本质特征40
经济人的“&自主权利”是形成市场经济道德的基础41
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作为“理性自主权利人”必然也是道德人43
现代微观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为证明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提供了一把“金钥匙”43
1.4中国人道德理念困惑在著名高校伦理学教材中的反映45
第二章 走出“无私奉献道德观”的认识误区——浅析“不损人”是经济人自主权利的道德边界49
2.1伦理学质疑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私奉献,还是有偿服务?52
公职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私奉献论”的思想渊源52
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是有偿服务53
普通民众没有“无偿服务”的义务,却有“自主自利”的权利54
公职人员参与抗冰救灾和抗震救灾是有偿救人55
刘吉桂收费救人照样是英雄,是道德模范55
2.2伦理学质疑之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可以普遍推广实行的道德规范吗?56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原则肯定“无私利人”是道德,“损人利己”不道德56
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原则是“为己互利”的道德原则57
“无私利人”的道德原则必然导致“损人利己”的后果58
损己利人的道德行为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力量59
国内学者提出的几种市场经济道德原则的初步辨析60
2.3伦理学质疑之三:无私利人(损己利人)与舍己救人(舍己助人)是同一个道德原则吗?63
辨析“无私利人”与“舍己救人”道德原则区别的必要性63
茅于轼对“舍己为人”道德的解释63
经济人的平等在于自主生存能力的平等65
天灾人祸造成的“自主生存能力”的不平等是人道救助的必要条件65
作为人道救助行为的“舍己救人”的道德的含义66
“舍己救人”与“损己利人”的本质区别69
2.4伦理学质疑之四:“损己利集体”的道德原则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吗?70
确认“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存在矛盾是提倡“损己利集体”道德原则的主要理由70
斯密《国富论》的主旨在于说明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71
现代微观经济学采用边际分析方法证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72
只有计划经济才需要“&损己利集体”的道德原则74
2.5伦理学质疑之五:个人应当为某种错误的“公共政策目标”而“舍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吗?76
“损己利公”道德原则提出的根据和含义76
“损己利公”道德原则违反我国“依法治国”和“以民为本”的大政方针78
孙志刚事件是对“损己利公”道德原则不合理性的证明80
计划经济时期的错误公共政策是导致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81
市场经济的公共政策是宏观间接调控82
2.6伦理学质疑之六:市场经济是导致经济人“坑、蒙、拐、骗”和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原因吗?83
经济违法与官员腐败不是经济人追求利润的结果,而是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的产物83
健全市场法规,提倡市场经济道德是治理市场违法、违规现象的有效手段84
健全要素市场,防止官商勾结是治理腐败现象的关键85
当今中国人的市场经济道德水平已经取得长足进步87
2.7伦理学质疑之七: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个人道德或“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为了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还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88
个人应当“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是无私奉献道德观的核心理念88
“自利不损人”是人们自觉选择的现实生活方式89
把个体道德或人生价值定义为“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是毫无根据的90
只有在计划经济中,个人才会被要求作为客体去满足由中央计划体现的“社会需要”97
2.8伦理学质疑之八:个体道德是行为主体对他人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还是对自己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99
价值主体的需要只能是现实的个人需要,而不可能是抽象的社会需要99
价值主体对他人行为“&应该”的价值判断或评价101
价值主体对自己行为“应当”的价值判断或评价103
“无私奉献”道德观的谬误在于伦理学者没有进行“自省式”价值判断105
2.9伦理学质疑之九:“无私奉献论”者是利他主义者,还是极端利己主义者?107
2.10伦理学质疑之十:道德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还是经济基础上个人行为“应当”?112
2.11伦理学质疑之十一:市场经济基础需要共产主义的道德上层建筑吗?116
2.12伦理学质疑之十二:市场经济伦理学能够问避“理性自利”的经济人假定吗?118
第三章 回归道德伦理的良心家园——从“良心道德”视角解读孔子与斯密的伦理思想123
3.1伦理学质疑之十三:个人道德(美德或品德)的本质,是人们的经济行为应当(经济道德),还是人格行为应当(人格道德)?125
当代中国人特有的道德困惑125
为什么大多数网民认为,刘吉桂救人,即使收费,也还是道德模范?127
“难识庐山真面目”的道德究竟是什么?129
刘吉桂的“良心”就是人格道德的本源130
3.2伦理学质疑之十四:人格道德与经济道德的本质区别何在,其相互关系与共同属性又是什么?133
人格道德与经济道德“并存论”的提出133
个人为什么要修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品德或美德?134
从市场经济“行为因果链”看“两种道德”的区别与联系137
作为人格道德的人道救助行为,为什么不能转化为经济道德?140
警惕伦理学中的“语义陷阱”141
为什么人格道德可以推己及人?143
人格道德与经济道德都是以良心、良知为本源的道德146
从更多角度分析市场经济中“两种道德”的本质区别与相互关系146
人格道德与经济道德的共同属性156
3.3伦理学质疑之十五:从市场经济“两种道德”或“良心道德”的视角能够解释“孔子诞辰事件”引起的道德理念困惑吗?158
从市场经济“两种道德”视角解读孔子的“仁义之道”、“忠恕之道”与“天命之道”159
西方学者、政要推崇孔子伦理思想的原因175
近代中国人贬抑孔子伦理思想的原因180
3.4伦理学质疑之十六:从“两种道德”或“良心道德”的视角能够解释“斯密悖论”问题吗?185
“斯密悖论”问题的伦理学意义185
“斯密悖论”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学术环境187
读懂斯密《《道德情操论》的“五把钥匙”190
斯密经济思想与伦理思想的时代局限性197
第四章 点破“道德终极标准论”的迷津——“帕累托标准”是怎样被误解和滥用的201
4.1伦理学质疑之十七:《伦理学原理》一书提出的“三大善原则”是市场经济道德原则吗?205
“三大善原则”是不可“普遍化”的,因而是不可推广实行的206
同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有多重道德标准必然引起全民道德困惑208
4.2伦理学质疑之十八:“义务做好事”是“无私利他”的人格道德行为,还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不道德行为?210
4.3伦理学质疑之十九:道德本身是目的,还是实现目的的手段?215
“为守道德而守道德”是个体人性被束缚、被奴役的标志217
实现终极利益是个人为“拥有美德而快乐”的源泉219
在人格道德或美德需要环节中,不存在“无私利他”、“自我牺牲”的道德需要221
道德相对于终极权益目的而言,其本质只是手段,道德手段转化为目的只是一种心理现象223
4.4伦理学质疑之二十:道德是社会制定的,还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自觉选择的和谐生活方式?224
社会道德必须由社会制定是《原理》一书的核心理念224
“道德人为制定论”的实质是否定人们在现实社会中过和谐生活的可能性225
“道德人为制定论”的“元伦理学”根据不能成立226
忽视孔子与斯密的推己及人的伦理方法,是《原理》一书陷入迷津的原因之一229
混淆市场经济制度伦理与经济人道德伦理的界限,是《原理》陷入迷津的另一个原因231
4.5伦理学质疑之二十一:道德对个人而言是善,还是恶?是快乐,还是痛苦?234
4.6伦理学质疑之二十二: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能够为市场经济“利益无冲突”理论提供科学证明吗?236
两部教材在“集体主义”道德理念上的冲突236
“两书”的意见分歧反映出不同作者在市场经济制度伦理观上的意见分歧238
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不能为市场经济“利益协调论”提供科学证明240
只有新古典经济学采用的边际分析方法才能证明市场经济制度的合理性或正义性240
4.7伦理学质疑之二十三:“帕累托标准”是一种制度正义标准,还是一种个人行为应当(道德)标准?241
帕累托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思想242
“两书”部分作者对“帕累托标准”的误读与误用252
帕累托序数效用分析方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255
第五章 从高考分数线看经济学边际分析的数学含义——用通俗语言解释资源配置的“等边际原理”259
5.1运用边际分析方法研究经济伦理问题的必要性261
道德伦理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伦理问题261
普及现代经济学的边际分析知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263
用通俗方法阐述现代经济学的“边际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67
5.2从高考录取分数线看边际分析的经济数学要义——边际分析与等边际原理浅释268
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在择优录取考生中的筛选作用268
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的形成机制269
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所体现的选优数学原理——等边际原理271
5.3从考生择优录取分数线看经济资源择优配置的边际选优原则276
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择优利用资源问题276
从高考择优录取的数学原理看经济资源择优配置的理想境界279
计划择优分配资源的不可行性281
5.4边际分析的经济数学要义282
第六章“看得见的手”与经济人自利选择的富国奥秘——等边际原理与一部巨型生物计算机的发现287
6.1研究市场经济问题的社会共识与经济分析的公认前提289
完全竞争市场假定289
经济人假定290
经济资源稀缺性假定290
时间空间有限性假定291
市场经济是一种用商品来生产商品的经济制度假定291
边际分析应用于经济研究的可行性假定291
市场失灵与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假定292
6.2供求规律的现象形态及其体现的函数关系292
6.3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推导需求规律295
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消费品需求规律296
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推导生产要素需求规律307
需求条件的变动与需求曲线的移动319
6.4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推导供给规律——成本函数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及经济人自利选择321
成本的概念321
短期成本323
短期成本函数表列与图像324
短期成本函数变动趋势的必然性325
从单一可变要素的成本函数到多种可变要素的成本函数326
产品生产的产量选择区间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定义域327
最大利润产量的决定与供给规律329
供给条件的变动与供给曲线的移动331
6.5均衡价格的决定与资源配置的等边际原理332
从生产的短期供给规律到市场的即期供给规律333
均衡价格决定的规律334
均衡价格在实现经济资源配置中的经济意义336
6.6市场经济的均衡价格机制——一部神奇的巨型生物计算机340
6.7市场经济的缺陷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341
市场垄断341
外部效应343
经济周期波动344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344
6.8本书分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独特视角347
第七章制度伦理与道德伦理的等边际标准——经济学“边际革命”的伦理学意义349
7.1等边际标准作为社会经济制度正义性标准的伦理意义352
保障经济人自主权利的制度伦理原则353
经济人行为应当以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制度伦理原则355
经济人应当受预算硬约束的制度伦理原则358
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形成均衡价格机制的制度伦理原则358
确认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应当具有间接性的制度伦理原则359
划清自发存在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制度的界限是理解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关键360
7.2等边际标准作为个体道德标准的伦理意义361
经济人厉行自利不损人的经济道德是社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必要条件361
经济人按均衡价格交换就是在厉行“自利不损人”的道德原则363
根据等边际标准,经济人厉行“自利不损人”的道德是一种社会责任365
市场经济制度合理或正义(符合等边际标准)是个体道德实现的必要条件367
7.3等边际标准对于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伦理意义368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必须是间接调控政策的伦理原则369
国家财政补贴和福利政策的伦理原则370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伦理原则371
国家反垄断法规或垄断行业宏观管理政策制定的伦理原则372
7.4伦理学的边际革命呼唤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典伦理思想的复兴375
伦理学边际革命的核心理念375
伦理学边际革命与中国传统“以义制利”伦理观的终结377
伦理学边际革命呼唤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古典伦理思想的复兴379
7.5《我很重要》——毕淑敏散文对市场经济伦理观的形象化诠释382
附录:作者主要论著(改革开放初期)386
后记388
出版后记417
热门推荐
- 2201072.html
- 3833526.html
- 3294016.html
- 3718934.html
- 474237.html
- 2811352.html
- 1030961.html
- 3896352.html
- 3693648.html
- 1602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4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0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6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0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3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4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61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8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3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