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框架式地道桥设计理论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框架式地道桥设计理论与应用
  • 朱尔玉,王恒栋,谢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213365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刚构桥-地道桥-桥梁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框架式地道桥设计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概述1

1.2 国内外地道桥发展概况2

1.2.1 国内发展概况2

1.2.2 国外发展概况4

1.3 框架式地道桥结构内力分析方法及原理概述5

1.3.1 框架式地道桥结构内力分析方法5

1.3.2 传统框架式地道桥结构内力分析原理5

1.4 框架式地道桥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7

1.4.1 框架式地道桥设计存在的问题7

1.4.2 框架式地道桥的发展方向8

第2章 框架式地道桥的设计荷载9

2.1 荷载类型9

2.2 恒载10

2.2.1 结构自重计算10

2.2.2 土压力12

2.2.3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13

2.3 活载14

2.3.1 一般铁路活载14

2.3.2 冲击作用18

2.3.3 列车活载引起的水平土压力18

2.3.4 公路活载与人行道活载19

2.3.5 高速铁路活载20

2.4 附加力22

2.4.1 一般铁路制动力22

2.4.2 高速铁路制动力22

2.4.3 温度变化的影响22

2.5 框架式地道桥荷载汇总23

第3章 框架式地道桥计算方法24

3.1 框架式地道桥计算方法的发展24

3.2 框架式地道桥结构力学计算理论25

3.2.1 计算方法25

3.2.2 计算公式27

3.3 框架式地道桥的有限元计算42

3.3.1 框架式地道桥的有限元计算理论43

3.3.2 框架式地道桥的有限元计算实例56

3.4 框架式地道桥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65

第4章 框架式地道桥的结构设计67

4.1 概述67

4.2 框架式地道桥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的因素67

4.2.1 路桥总体方案68

4.2.2 地质条件68

4.2.3 其他因素69

4.3 结构形式的选择及截面尺寸的拟订69

4.3.1 框架式地道桥结构形式的选择69

4.3.2 框架式地道桥截面尺寸的拟订71

4.4 框架式地道桥结构设计的基本假定72

4.5 框架式地道桥内力组合72

4.6 框架式地道桥配筋计算方法73

4.6.1 板壳理论概述73

4.6.2 正交框架式地道桥各截面配筋设计73

4.6.3 斜交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计算77

4.6.4 顶、底板配筋原理78

4.6.5 框架式地道桥墙体配筋计算80

4.7 斜交框架式地道桥力学特性分析86

4.7.1 斜交框架式地道桥近似计算方法的讨论86

4.7.2 内力计算90

4.7.3 结构配筋特点91

4.7.4 对大斜交框架式地道桥配筋的建议92

第5章 框架式地道桥设计软件系统94

5.1 框架式地道桥设计软件系统简介94

5.2 软件系统的开发说明94

5.2.1 总体编程流程图94

5.2.2 前处理模块95

5.2.3 计算分析模块98

5.2.4 后处理模块100

5.2.5 图形显示模块101

5.2.6 配筋在程序中的实现101

5.2.7 CAD绘图模块106

5.3 软件应用实例107

5.3.1 工程概况107

5.3.2 沿铁路线路方向的配筋计算结果111

5.3.3 垂直于铁路线路方向的配筋计算结果112

5.3.4 与实际配筋对比结果112

第6章 框架式地道桥的计算算例113

6.1 工程概况113

6.1.1 地质条件113

6.1.2 水文地质条件113

6.1.3 设计荷载114

6.1.4 结构设计原则114

6.1.5 主要建筑材料114

6.1.6 附属结构及工程115

6.2 四孔框架式地道桥按极限状态法分析计算算例116

6.2.1 顶、底板配筋116

6.2.2 墙体配筋120

6.2.3 框架角隅配筋验算123

6.3 四孔框架式地道桥按容许应力法分析计算算例123

第7章 框架式预应力地道桥的设计和计算125

7.1 预应力技术发展概述125

7.2 预应力技术介绍及其优点126

7.3 荷载平衡法及其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128

7.3.1 预应力等效荷载原理128

7.3.2 荷载平衡法原理132

7.3.3 荷载平衡法的设计步骤133

7.3.4 荷载平衡法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134

7.3.5 荷载平衡法的局限性135

7.4 框架式预应力地道桥结构设计135

7.4.1 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截面尺寸拟订135

7.4.2 预应力筋的估算137

7.4.3 预应力筋的布置方式138

7.4.4 张拉控制应力及偏心距的确定139

7.4.5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140

7.5 框架式预应力混凝土地道桥施加预应力的方法142

7.6 框架式地道桥的计算算例143

7.6.1 结构尺寸拟订和内力组合分析143

7.6.2 预应力筋的配置146

7.6.3 非预应力筋的配置156

7.6.4 抗裂验算159

7.6.5 构造要求163

第8章 框架式预应力地道桥设计软件系统164

8.1 概述164

8.2 预应力筋配置计算理论165

8.2.1 预应力筋束的线形选择165

8.2.2 预应力筋布置计算过程介绍166

8.2.3 预应力筋配置程序总体设计167

8.3 内力计算分析模块的改进与开发168

8.3.1 内力计算分析模块简介168

8.3.2 针对预应力配筋的开发内容169

8.3.3 内力计算分析模块设计169

8.3.4 前处理及后处理模块的设计170

8.3.5 内力计算分析程序的使用说明171

8.4 预应力筋配置计算模块的开发177

8.4.1 预应力计算过程中的相关理论178

8.4.2 预应力配筋计算程序的实现185

8.4.3 CAD绘图模块的程序实现195

8.5 框架式预应力地道桥设计软件系统验证实例196

8.5.1 工程概况197

8.5.2 软件系统计算结果197

8.5.3 软件系统验证200

第9章 线路加固设计204

9.1 概述204

9.2 线路加固方法介绍204

9.2.1 吊轨横梁法和吊轨加纵横梁法204

9.2.2 工字钢束梁207

9.2.3 便梁加固法209

9.3 无缝线路加固方法215

9.3.1 无缝线路加固的一般做法215

9.3.2 桥体位于无缝线路不同区段的加固方法215

9.3.3 在无缝线路固定区顶桥施工217

9.3.4 对无缝线路变形的分析和处理217

9.4 地道桥顶进法施工对既有轨道动态特性的影响218

9.4.1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218

9.4.2 数据分析结果219

9.4.3 相关结论220

9.5 提高限速的加强措施220

第10章 工作坑和排降水设计222

10.1 工作坑的类型222

10.2 工作坑设置的原则223

10.3 工作坑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的因素224

10.4 工作坑的支护设计224

10.4.1 排桩支护224

10.4.2 地下连续墙围护228

10.4.3 水泥土墙围护229

10.4.4 SMW工法挡墙229

10.4.5 土钉墙支护230

10.4.6 预应力鱼腹梁钢支撑支护230

10.5 施工排降水231

10.5.1 地道桥排降水的重要性231

10.5.2 工作坑的排降水232

10.5.3 雨水流量计算232

10.6 路基内的降水233

10.6.1 地下水涌水量计算234

10.6.2 井点间距及数量的确定238

10.6.3 计算实例239

第11章 引道及泵站设计241

11.1 概述241

11.2 分离式引道242

11.2.1 引道的横断面形式242

11.2.2 挡土墙设计243

11.2.3 路面243

11.2.4 栏杆及照明244

11.3 封闭式引道244

11.4 引道排水管道设计245

11.4.1 一般原则245

11.4.2 引道内排水量的计算245

11.4.3 雨水口及井箅的设计246

11.4.4 雨水管渠及附属构筑物的设计247

11.5 盲沟设计248

11.6 排水泵站设计249

11.6.1 一般规定249

11.6.2 排水泵站位置的选择250

11.7 桥面与边墙外侧防水与排水250

第12章 框架式地道桥顶进施工方法252

12.1 框架式地道桥顶进法概述252

12.1.1 顶进法简介252

12.1.2 框架式地道桥顶进法简介253

12.2 顶进法分类254

12.2.1 一次顶入法254

12.2.2 中继间法254

12.2.3 顶拉法255

12.2.4 多箱分次顶进法257

12.2.5 对顶法258

12.2.6 开槽顶进法259

12.2.7 牵引法259

12.2.8 顶进刚构与顶梁结合法260

12.2.9 管幕-箱涵顶进法261

12.2.10 桥式盾构法263

12.3 顶进方法方案比选264

12.3.1 总体原则264

12.3.2 不同顶进方法的优缺点比较265

12.4 斜交框架式地道桥顶进266

12.5 顶进作业267

12.5.1 现场调查267

12.5.2 顶进设备268

12.5.3 顶进作业271

12.5.4 恢复线路274

12.6 软土地基上的顶进作业275

12.6.1 软土地基顶进施工特点275

12.6.2 门槛设置及滑板接长275

12.6.3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式的选择276

第13章 滑板与箱涵制作279

13.1 滑板279

13.1.1 滑板的作用及其技术要求279

13.1.2 滑板的结构形式279

13.1.3 滑板的种类280

13.1.4 滑板施工要点282

13.1.5 地锚梁设置282

13.1.6 润滑隔离层283

13.2 箱涵预制283

13.2.1 钢筋工程284

13.2.2 模板工程285

13.2.3 混凝土工程287

13.2.4 船头坡的设置288

13.2.5 刃角的设置289

13.2.6 转正块的设置292

13.2.7 防止桥体混凝土产生温差裂缝的措施292

13.2.8 后浇带施工293

13.2.9 箱涵防水层设置293

13.2.10 箱涵预制施工质量控制294

第14章 顶力计算与后背墙设计296

14.1 概述296

14.2 顶力计算296

14.2.1 顶进阻力的分类296

14.2.2 顶力计算方法296

14.2.3 顶力简易估算297

14.2.4 斜交顶进顶力计算297

14.2.5 顶桥最大顶力检算298

14.2.6 减小箱涵与土之间的摩擦力的措施298

14.3 后背墙设计299

14.3.1 后背墙的类型及构造299

14.3.2 后背墙承受顶力后的变形特点301

14.3.3 重力式后背墙设计302

14.3.4 钢板桩式后背墙设计305

14.3.5 板桩式后背墙的稳定性验算308

14.3.6 拼装式后背墙的设计309

14.3.7 后背梁的设计310

14.3.8 修建后背墙的注意事项311

第15章 框架式地道桥施工现场测量与控制技术312

15.1 框架式地道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12

15.2 地道桥顶进自动化控制系统312

15.3 施工中的自动化监测技术316

15.3.1 自动化施工的原理316

15.3.2 光纤检测技术在地道桥施工监测中的应用316

15.4 顶进方向及高程的控制317

15.4.1 顶进中的方向控制317

15.4.2 顶进中的高程控制318

15.5 顶进方向和高程的自动化监测321

15.6 框架式地道桥现场测量工程实例322

15.6.1 框架式地道桥施工过程现场测量322

15.6.2 框架式地道桥成桥状态现场测量325

参考文献328

后记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