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题
  • 刘德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161699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民法-法的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环境对民商法学基本理论的影响1

一、网络时代的特征1

(一)网络环境的技术特征1

(二)网络环境的社会特征3

二、网络环境对民法与民法理论的影响5

(一)对民法价值理念的影响5

(二)对民法基本原则的影响11

(三)对民法方法论的影响15

(四)对民商法体系的影响22

(五)对现行民法的效力范围产生影响29

(六)对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的方式及对代理制度的适用产生影响30

(七)对现行的交易形态、交易结构和交易制度产生影响35

(八)拓展了民法的调整对象36

(九)改变了现行有关当事人的身份、信用的识别、判断方法的适用条件38

(十)对民事权利体系的影响39

(十一)对民法基本范畴体系的协调带来挑战40

(十二)交易安全制度将成为民商法最重要的问题41

(十三)加大了现行法上主体地位平等原则向罗马法上的主客体差序格局回归的步伐44

(十四)民间立法日益突出并成为民事立法的重要补充45

(十五)使全球民商事立法将趋于统一,法系的划分理论将趋于没落46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民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49

一、网络环境下民法的价值理念49

(一)自由49

(二)平等50

(三)安全50

(四)效率51

二、网络时代民法的基本原则52

(一)意思自治原则52

(二)中立、平等原则54

(三)诚实信用原则56

(四)安全原则57

(五)效率原则59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归属与确认60

一、网络环境中信息归属与确认的规则60

(一)国外有关信息归属及其确认规则的立法规范60

(二)信息归属的确认及其效果问题64

(三)信息被错发或重复发送的识别、判断及其效果65

(四)我国有关信息归属及其确认规则的立法完善69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收讫的确认方式及其效果71

(一)国外相关立法规范情况71

(二)信息收讫确认制度的功能、适用条件73

(三)信息收讫确认制度的法律效力74

(四)关于收讫确认中的买方(消费者)特殊保护问题77

(五)我国关于信息收讫确认的立法及其完善78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的规则81

一、现实环境中意思表示的基本规则81

(一)现实环境中意思表示的分类81

(二)现实环境中意思表示的发出规则83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规则84

(四)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91

(五)意思表示的瑕疵95

二、网络环境条件下意思表示的规则101

(一)关于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的发出、送达与生效的立法规范101

(二)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属性的定位106

(三)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生效的时间、地点问题107

(四)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的撤销、撤回问题110

(五)网络环境下意思表示的瑕疵及其效力问题112

第五章 网络交易安全的技术保障机制及其法律规制125

一、网络交易安全的技术保障机制125

(一)信息加密技术125

(二)电子签名126

(三)网络认证130

(四)电子签名与网络认证之间的关系138

二、网络交易安全的法律规制139

(一)电子签名的立法规制139

(二)网络认证的法律规制142

第六章 网络时代的物权法问题143

一、网络时代物权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143

(一)现行物权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143

(二)网络时代物权法的价值理念148

(三)网络时代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50

二、网络时代的物权公示制度与物权变动模式162

(一)现行物权公示制度与物权变动模式162

(二)网络时代的物权公示制度与物权变动模式166

三、网络时代物权法的基本范畴169

(一)现行物权法上的基本范畴169

(二)网络时代物权法范畴的新问题171

(三)网络时代物权法范畴问题的调整172

四、网络时代物权与债权的区分175

(一)物权与债权的区分理论及其评价175

(二)网络环境对现行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影响182

五、网络时代物权行为理论的困境187

六、善意取得制度在网络时代的适用问题192

七、网络时代的物权法体系问题194

八、网络时代物权立法的趋势196

(一)网络时代物权立法的全球化趋势197

(二)物权证券化将更加兴盛198

(三)债权物权化的范围将会进一步拓展198

一、网络环境对合同法的影响201

(一)网络环境对合同法的宏观影响201

第七章 网络环境下合同法问题201

(二)网络环境对合同法的具体影响203

二、安全电子交易中的法律关系210

(一)安全电子交易及其工作原理210

(二)安全电子交易的工作流程及有关主体211

(三)安全电子交易中的法律关系213

三、安全电子邮件通信中的法律关系探讨218

(一)安全电子邮件通信的原理和传递机制219

(二)安全电子邮件传递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主体221

(三)安全电子邮件传递过程中的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223

(一)通过ISP的网络注册会员制度对当事人的缔约能力进行识别227

四、网络合同中当事人缔约能力的识别问题227

(二)通过CA的网络认证制度对当事人的缔约能力进行识别228

五、网络合同当事人的身份识别及信用安全问题229

(一)网络合同当事人的身份识别229

(二)当事人之间的信用安全问题的解决230

六、网络合同的成立232

(一)现行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233

(二)网络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234

七、计算机信息交易中的法律问题237

(一)计算机信息的含义与分类237

(二)计算机信息交易的含义与特征238

(三)合同的订立及其过程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239

八、网络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273

(一)网络消费者合同的涵义与特征273

(二)网络消费者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275

(三)网络消费者合同纠纷的管辖282

(四)网络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286

第八章 网站在合同法上的地位与责任296

一、网站的类型及其功能299

二、网站在网络交易中的地位299

三、网站在合同法上的义务与责任304

(一)网站在网络服务合同中的义务与责任305

(二)网站在他人网络交易中的义务与责任307

第九章 网络服务者在侵权法中的地位与责任310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结构的组成与功能310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侵权法中的地位312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侵权法中的责任及归责原则314

(一)国外的观点和实践314

(二)我国的立法现状320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及其归责原则与我国的立法对策321

一、现行隐私保护的主要内容325

(一)隐私与隐私权概述325

第十章 网络时代对隐私的保护325

(二)现行隐私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330

二、互联网对隐私保护的影响333

(一)互联网对隐私保护的宏观影响333

(二)互联网对隐私保护的具体影响335

三、网络环境下隐私与隐私侵权问题的特点338

(一)个人隐私的载体主要体现为数据338

(二)隐私范围进一步拓展339

(三)隐私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339

(四)隐私权表现为兼人格权与财产权于一体的复合型权利339

(六)隐私侵权问题进一步复杂化340

(五)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与现实环境有所不同340

四、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的对策341

(一)目前国外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的立法经验341

(七)有关隐私的法律冲突和管辖冲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341

(二)我国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的对策345

第十一章 电子商务法352

一、电子商务的语义分析、分类与称谓352

二、电子商务法的名称定位、涵义、调整对象与内容355

(一)电子商务法与电子交易法的名称选择355

(二)电子商务法的涵义、调整对象与内容356

(一)电子商务法的特征365

三、电子商务法的特征、性质与地位365

(二)电子商务法的性质与地位367

第十二章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问题370

一、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70

(一)电子商务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含义370

(二)电子商务的特征与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72

二、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内容、名称与体系376

参考文献378

后记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