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泥炭地碳储量与碳排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泥炭地碳储量与碳排放
  • 马学慧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6831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5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泥炭沼泽-碳-储量-研究-中国;泥炭沼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泥炭地碳储量与碳排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全球泥炭地和泥炭资源概况第一节 全球泥炭的分布规律1

一、泥炭的分布概况1

二、强度泥炭堆积带3

三、弱度泥炭堆积带4

四、主要泥炭地的类型分布4

第二节 全球泥炭资源面积和储量10

一、全球泥炭资源面积10

二、全球泥炭资源储量估算12

第三节 全球泥炭地有机碳储量14

一、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14

二、各大洲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估算14

三、几个泥炭大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概况15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我国泥炭资源分布第一节 我国泥炭资源分布及其特点19

一、我国泥炭的分布19

二、我国泥炭资源分布特点25

第二节 我国泥炭资源面积和储量28

参考文献32

第三章 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估算第一节 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估算方法33

第二节 我国泥炭地不同勘探等级的碳储量估算34

一、我国泥炭资源量勘探等级分类及分级34

二、可利用泥炭资源有机碳储量估算34

三、尚难利用泥炭资源有机质储量估算35

第三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泥炭地有机碳储量35

第四节 我国不同气候带泥炭地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38

第五节 典型省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41

一、四川省泥炭地有机碳储量41

二、黑龙江省泥炭地有机碳储量42

第六节 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区44

一、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区原则与依据44

二、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区45

参考文献51

第四章 我国泥炭地有机碳特征分析第一节 泥炭地有机碳密度53

一、泥炭地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53

二、不同蕴藏形式的泥炭地有机碳密度55

三、不同裸露泥炭(沼泽)剖面的有机碳密度差异56

四、泥炭地有机碳密度与灰分相关关系分析58

第二节 我国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堆积量59

一、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堆积量的空间分布59

二、典型区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堆积量60

三、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堆积量与一些要素的相关性分析63

第三节 我国泥炭地有机碳积累强度64

一、泥炭地有机碳积累强度的空间分布64

二、典型泥炭地分布区有机碳积累强度67

参考文献70

第五章 我国泥炭地主要造炭植物对大气CO2的吸收与固定第一节 某些造炭植物的光合作用73

一、造炭植物光合作用73

二、CO2浓度与光合速率74

第二节 造炭植物的净生产力75

一、芦苇生物量变化76

二、长白山沟谷沼泽地乌拉苔草生物量变化82

三、三江平原沼泽地毛苔草生物量变化89

四、环境条件对沼泽植物生物量的影响91

第三节 造炭植物的分解与积累92

一、立枯物和凋落物92

二、泥炭地主要植物凋落物的分解93

三、泥炭的积累95

第四节 造炭植物中的有机碳变化95

一、沼泽与沼泽化草甸沉积物剖面有机碳的变化96

二、不同土地利用下有机碳差异97

三、湿地生态系统沉积物有机碳与水分变化的关系98

参考文献99

第六章 我国典型区泥炭沼泽地碳排放第一节 泥炭沼泽地碳排放研究进展101

一、泥炭地碳循环101

二、泥炭地碳通量观测方法105

第二节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地碳排放108

一、区域泥炭沼泽概况108

二、泥炭沼泽地CO2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109

三、泥炭沼泽地CH4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114

四、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地碳排放估算115

第三节 三江平原沼泽地碳交换115

一、三江平原概况117

二、三江平原泥炭地分布120

三、三江平原沼泽地CO2交换121

四、三江平原沼泽地CH4交换130

五、三江平原沼泽地碳交换估算133

第四节我国其他地区沼泽地碳排放研究135

参考文献137

第七章 减少泥炭地碳排放的对策第一节 减少泥炭地碳排放的意义144

一、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碳汇144

二、保护泥炭地能够减缓气候变化145

第二节 国际上减少泥炭地碳排放对策147

一、泥炭地的保护和恢复147

二、减少泥炭地碳排放的管理措施148

第三节 减少泥炭地碳排放的体制和政策152

一、泥炭地综合管理152

二、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152

第四节 我国减少泥炭地碳排放对策154

一、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现状154

二、我国的泥炭地管理现状155

三、我国泥炭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55

参考文献1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