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 综合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 综合卷
  • 中国工程院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4343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淮河-流域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 综合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合报告3

一、淮河流域基本情况3

(一)历史沿革3

(二)自然条件与资源环境特征3

(三)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5

二、淮河流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6

(一)农业基础设施能力有限,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6

(二)产业体系层次低端,发展模式依然粗放7

(三)城镇功能不健全,聚集能力偏低7

(四)水土流失与采矿塌陷严重,生态安全面临风险7

(五)防灾减灾体系薄弱,旱涝灾害形势依然严峻7

(六)农业面源、重金属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依旧恶劣8

三、淮河流域发展的战略思路8

(一)指导思想8

(二)发展定位9

(三)战略举措10

四、淮河流域发展的对策措施13

(一)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13

(二)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4

(三)着力提高城镇质量,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16

(四)建立有效的生态保育对策,重构生态安全体系18

(五)强化流域管理,推进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9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淮河水质20

五、政策建议21

(一)建立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区21

(二)实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重大工程21

(三)支持建设国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22

(四)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2

(五)进行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与利用23

(六)组织开展沿淮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研究23

(七)建设引江济淮和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包括以适当线路和方式向黄河下游补水23

附件: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项目设置及主要成员24

专题报告29

报告一 淮河流域自然环境及人为影响问题研究29

一、淮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背景29

二、淮河流域的气候环境背景30

(一)流域气候特征30

(二)淮河流域四省气候特征30

三、淮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及其影响31

(一)近50年淮河流域气候变化31

(二)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的影响36

(三)淮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38

(四)淮河流域四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39

四、近10年气象灾害特征41

(一)淮河流域旱涝变化特征41

(二)其他气象灾害特征44

(三)淮河流域四省气象灾害特征49

五、风能资源评估及其分散式风电开发50

(一)淮河流域四省风能资源50

(二)分散式风电发展规划与开发现状53

(三)分散式风电开发的风能资源精细化评估技术53

(四)风力提水技术在淮河流域的应用前景54

六、淮河流域的地质环境背景55

(一)淮河流域的地貌特征及其地质背景56

(二)淮河流域地质构造特征与活动方式61

(三)淮河流域环境的地质背景74

七、淮河流域主要自然环境单元的演化变迁及其人为影响78

(一)淮河流域河流水系的演化变迁与人为影响78

(二)淮河流域湖泊演化及其人为影响88

八、淮河流域采煤塌陷的问题与对策建议97

(一)采煤塌陷问题的由来97

(二)采煤塌陷的影响98

(三)采煤塌陷问题的性质与定位103

(四)问题的应对104

九、对策与建议107

(一)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咨询建议107

(二)采煤沉陷区与可持续发展建议109

参考文献110

附件:课题组成员名单112

报告二 淮河流域生态保育问题研究114

一、淮河流域生态背景及评价114

(一)淮河流域地理地貌和气候状况114

(二)淮河流域生态区划115

(三)淮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变化117

(四)淮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格局120

(五)淮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24

(六)淮河流域森林与水土流失状况124

(七)淮河流域湿地与水生态状况135

二、淮河流域生态保育取得的成就147

(一)淮河流域生态建设取得较大成就147

(二)生态相关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153

(三)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156

(四)淮河流域典型发展与保护模式158

三、淮河流域生态保育仍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169

(一)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风险170

(二)生态管理政策与机制方面的问题179

四、淮河流域生态保育对策措施183

(一)构建淮河流域安全的生态格局183

(二)加强淮河流域森林保育建设,促进水土保持187

(三)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191

(四)加大城镇绿化建设,建设美丽淮河流域195

(五)推广各地较好的模式,增加生态保育成效195

(六)增强基层生态保育能力,提高生态文明理念196

(七)加强生态保育工作的部门协调和监管196

五、淮河流域生态保育政策保障198

(一)划定生态用地红线,以确保美丽淮河198

(二)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政策机制,确保生态保育资金投入199

(三)在国家层面考虑淮河流域湿地保育的法规政策203

附表1 湖泊主要植物名录206

附表2 阜阳市重要湿地鸟类211

附表3 皖北地区的鱼类种类与分布214

附件:课题组成员名单216

报告三 淮河流域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217

一、总论217

(一)课题的来源217

(二)主要研究内容218

二、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防治218

(一)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防治历程回顾219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227

(三)地表水污染主要问题识别242

(四)地表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分析244

(五)对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249

(六)淮河流域面源污染防治专题研究252

三、淮河流域大气污染防治277

(一)大气污染现状分析277

(二)大气污染问题识别297

(三)大气污染具体原因300

(四)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307

四、淮河流域土壤污染防治316

(一)土壤污染现状分析316

(二)土壤污染问题识别319

(三)土壤污染原因分析321

(四)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323

五、淮河流域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研究325

(一)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现状分析325

(二)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识别332

(三)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原因分析337

(四)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对策与建议339

六、南水北调东线环境污染防治339

(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339

(二)现状分析344

(三)问题识别349

(四)原因分析351

(五)对策与建议354

七、总结和建议354

(一)成果总结355

(二)建议359

附件:课题组成员名单361

报告四 淮河流域工矿产业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362

一、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特征362

(一)发展阶段:工业经济相对落后,但发展势头强劲362

(二)工业结构:资源密集型产业主导、初加工产品比重大369

(三)工业布局:地区工业布局趋同严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373

(四)承接产业转移趋势明显,承接方式仍显粗放374

(五)淮河流域优势产业发展问题分析377

二、淮河流域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关系379

(一)工业污染排放状况379

(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380

(三)淮河流域资源利用与污染排放绩效384

三、淮河流域矿业发展的生态问题和挑战388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389

(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390

四、淮河流域“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诊断396

(一)发展模式: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工业发展意愿强烈396

(二)工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受限,新型工业化发展乏力398

(三)工业布局403

(四)区域统筹408

(五)发展规划的资源环境影响410

五、淮河流域工矿发展战略建议413

(一)战略目标:保护环境、谋求发展413

(二)战略途径413

(三)战略重点: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19

(四)战略保障:国家助力城镇化442

参考文献449

附件:课题组成员名单451

报告五 淮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农业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453

一、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453

(一)土地利用现状与趋势453

(二)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458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466

(一)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466

(二)建设用地需求增长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466

(三)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粗放469

(四)部分山丘区坡耕地持续增加,水土流失危险加大470

(五)滩涂、沼泽等自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471

三、农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475

(一)生产条件问题475

(二)管理与组织问题476

(三)农业生态保护问题480

(四)空间布局问题483

四、优化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方式的建议486

(一)土地利用对策建议486

(二)农业对策建议491

参考文献494

附件:课题组成员名单496

报告六 淮河流域城镇化进程与环境问题研究497

一、淮河流域城镇发展历程与启示497

(一)城镇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497

(二)城镇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499

(三)城镇发展历程回顾的启示501

二、淮河流域城镇化特征与问题501

(一)城镇概况501

(二)城镇化发展特征50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507

三、淮河流域城镇化发展目标与战略516

(一)城镇发展形势分析516

(二)城镇化发展目标519

(三)新型城镇化战略520

四、淮河流域城镇发展对策措施520

(一)改革试点,探索农业地区城镇化道路520

(二)着力发展节点城市,提升城镇服务功能522

(三)整合流域空间,构筑沿淮城镇发展带和淮海城镇群522

(四)关注城乡安全,探索安全隐患地区适宜的城镇化模式523

(五)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524

(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镇供水安全526

五、主要结论与建议528

(一)主要结论528

(二)政策建议529

附件:课题组成员名单530

报告七 淮河流域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问题研究532

一、流域概况532

(一)水文气象532

(二)地形地貌534

(三)河流水系534

(四)水旱灾害536

(五)流域特点537

二、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538

(一)流域水资源538

(二)水资源开发现状和预测539

(三)水质和水生态541

三、流域水利工程542

(一)水利工程建设542

(二)水利工程现状549

(三)水利工程规划550

四、流域水管理551

(一)历史上的流域管理551

(二)流域管理现状和问题552

(三)国外流域管理556

(四)改进流域水管理558

五、水利与流域发展559

(一)古代水利发展及影响560

(二)新中国治淮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562

(三)流域水利发展展望571

六、需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相关评估573

(一)淮河与洪泽湖的关系573

(二)淮河中游洪涝治理581

(三)临淮岗控制工程蓄水利用586

(四)跨流域调水589

(五)采煤沉陷区595

七、结论和建议596

(一)结论596

(二)建议598

参考文献600

附件:课题组成员名单6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