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 杨知行,王军,王昭诚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4218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数字电视-数字信号传输-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1

1.1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1

1.2 数字电视的国际化与区域性组织及其概述4

1.3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相关配套标准和拓展应用7

1.4 数字电视系统组成11

1.4.1 系统设备组成11

1.4.2 数字电视的功能分层13

1.5 压缩层和复用层16

1.5.1 图像格式16

1.5.2 数字电视信号编码方式17

1.5.3 MPEG-2压缩关键技术环节18

1.5.4 帧内编码18

1.5.5 帧间编码19

1.5.6 音频压缩20

1.5.7 MPEG-2码流21

1.5.8 MPEG-2多路复用21

1.5.9 传输流22

参考文献23

第2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信道特性25

2.1 概述25

2.2 无线信道的数学模型26

2.2.1 多径信道冲激响应的统计模型27

2.2.2 信道冲激响应的确定性参数模型28

2.3 无线衰落信道的参数特性29

2.3.1 多径时延扩展和频率选择性衰落30

2.3.2 多普勒频移与时间选择性衰落32

2.3.3 无线信道的时间-频率选择性衰落35

2.4 常用的衰落信道统计模型35

2.4.1 瑞利(Rayleigh)衰落模型35

2.4.2 莱斯(Rician)衰落模型37

2.5 DTTB信道模型38

2.5.1 典型的DTTB信道模型38

2.5.2 DTTB单频网信道模型42

2.6 本章小结46

参考文献46

第3章 地面数字电视调制与编码技术47

3.1 概述47

3.2 单载波调制技术49

3.2.1 限带信号和成形滤波器49

3.2.2 QPSK数字调制51

3.2.3 2M-QAM系统52

3.2.4 2M-QAM调制器的实现53

3.2.5 基于DVB的QAM系统54

3.2.6 残留边带调制55

3.3 多载波调制57

3.3.1 子载波的正交58

3.3.2 OFDM的FFT实现59

3.3.3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60

3.3.4 OFDM系统的传输效率62

3.3.5 信号的峰均比62

3.3.6 OFDM基本参数的选择63

3.4 SC-FDE65

3.4.1 单载波调制的频域自适应均衡65

3.4.2 SC-FDE的数学表示66

3.5 信道编码技术67

3.5.1 RS码69

3.5.2 卷积码71

3.5.3 串行级联码73

3.5.4 Turbo码75

3.5.5 LDPC码77

3.5.6 小结80

参考文献81

第4章 国内外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82

4.1 美国ATSC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82

4.1.1 概述82

4.1.2 8-VSB传输模式83

4.1.3 16-VSB传输模式89

4.2 欧洲DVB-T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89

4.2.1 概述89

4.2.2 信道编码和调制91

4.2.3 OFDM调制95

4.3 日本ISDB-T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99

4.3.1 概述99

4.3.2 传输过程101

4.4.3 信道编码102

4.3.4 调制105

4.4 中国DTMB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109

4.4.1 概述109

4.4.2 DTMB标准的基本需求110

4.4.3 DTMB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性能111

4.4.4 DTMB标准介绍113

参考文献122

第5章 数字电视信道接收机实现技术124

5.1 概述124

5.2 信道同步和估计的数学基础126

5.2.1 信道同步126

5.2.2 信道估计129

5.3 单载波系统133

5.3.1 定时同步133

5.3.2 载波同步136

5.3.3 ATSC/8-VSB系统举例139

5.3.4 信道估计和均衡143

5.3.5 ATSC/8-VSB系统举例145

5.4 多载波系统147

5.4.1 定时同步147

5.4.2 载波同步147

5.4.3 DVB-T/COFDM系统举例151

5.4.4 信道估计及多载波系统举例153

5.5 欧洲DVB-T标准内接收机简介156

5.6 中国DTMB标准内接收机简介158

5.6.1 帧同步159

5.6.2 载波同步160

5.6.3 信道估计和均衡161

参考文献165

第6章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测试及性能比较167

6.1 系统测试167

6.1.1 误比特率(BER)的测量和判决门限167

6.1.2 载噪比(C/N)的测量170

6.1.3 接收机输入电平171

6.1.4 接口参数171

6.1.5 多径模型171

6.1.6 实验室闭路测试172

6.2 实验室测试方案174

6.2.1 实验室测试平台174

6.2.2 平台接口设定174

6.2.3 高斯信道下的载噪比门限175

6.2.4 高斯信道下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176

6.2.5 最大接收信号电平177

6.2.6 莱斯信道下的载噪比门限178

6.2.7 瑞利信道下的载噪比门限180

6.2.8 动态多径条件下的最大多普勒频移上限182

6.2.9 两径条件下0 dB回波的最大时延183

6.2.10 两径条件下0 dB回波的载噪比门限184

6.2.11 抗脉冲噪声干扰最大宽度185

6.2.12 抗同频和邻频模拟干扰C/I测试186

6.2.13 同频和邻频数字干扰C/I测试188

6.2.14 抗单频干扰C/I测试190

6.2.15 相位噪声测试191

6.3 现场测试193

6.3.1 现场开路测试193

6.3.2 现场测试的目的、内容和工作模式194

6.3.3 测试信号195

6.3.4 测试天线196

6.3.5 测试时间和信道特性记录197

6.3.6 测试点、校准和测试记录文档197

6.3.7 测试装置和配套设备197

6.3.8 覆盖测试流程198

6.3.9 服务测试流程200

6.3.10 地面数字电视场地测试指南203

6.3.11 现场测试平台203

6.3.12 固定接收测试204

6.3.13 移动接收测试205

参考文献205

第7章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系统207

7.1 概述207

7.2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207

7.2.1 数字发射机和模拟发射机的不同点207

7.2.2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构成及组合方式208

7.2.3 数字发射机的技术要求211

7.2.4 术语和定义212

7.2.5 数字发射机激励器212

7.2.6 功率放大器224

7.2.7 功率分配与合成网络230

7.2.8 整机控制系统238

7.2.9 发射机的冷却系统239

7.3 滤波器240

7.4 多工器241

7.5 发射天线244

7.6 发射机主要技术指标测试246

7.6.1 测试条件246

7.6.2 测试项目246

7.6.3 测试方法246

附录A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8MHz带宽系统的最大净码率(Mbps)255

参考文献256

第8章 地面数字电视的网络规划257

8.1 概述257

8.2 无线覆盖的若干概念257

8.3 地面广播的频段规划260

8.4 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261

8.5 多频网264

8.6 单频网264

8.7 地面广播信号的接收270

8.8 分集技术271

8.8.1 分集实现方法271

8.8.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分集方案的设计原则272

8.8.3 发射分集技术273

8.8.4 接收分集技术282

参考文献287

第9章 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技术方案288

9.1 概述288

9.2 CMMB系统289

9.3 CDMB系统293

9.4 T-MMB系统294

9.5 DMMB-W系统295

9.6 DMMB-N系统299

9.7 基于国标系统的物理层子信道技术302

9.7.1 物理层子信道303

9.7.2 信道编码306

9.7.3 信道调制307

9.7.4 时间交织307

9.7.5 物理层子信道技术的发端结构307

9.7.6 物理层子信道技术的工作模式308

9.8 DVB-H系统309

9.8.1 DVB-H标准目标和系统框图310

9.8.2 DVB-H系统技术特点311

9.9 ATSC-M/H系统313

9.10 本章小结317

参考文献318

第10章 欧洲第二代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319

10.1 概述319

10.2 DVB-T2系统组成320

10.2.1 输入处理321

10.2.2 比特交织编码与调制323

10.2.3 组帧模块328

10.2.4 OFDM符号生成330

10.3 DVB-T2的关键技术336

10.3.1 物理层支持多业务336

10.3.2 提高最大传输速率337

10.3.3 更高的地面传输性能和更多的可选技术339

10.4 DVB-T2接收机341

10.4.1 P1符号检测和同步342

10.4.2 信道估计和均衡342

10.4.3 帧提取和BICM解码344

10.4.4 性能仿真347

参考文献349

第11章 未来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展望351

11.1 概述351

11.2 帧结构351

11.2.1 基于框架理论的帧结构351

11.2.2 采用灵活训练序列填充的帧结构353

11.2.3 训练序列的设计354

11.3 分集356

11.3.1 发射分集概述356

11.3.2 下一代数字电视系统发射分集方案357

11.3.3 空频信道估计358

11.3.4 空时信道估计359

11.3.5 仿真结果360

11.4 信道编码和调制361

11.5 多级业务支持365

11.6 广播回传信道368

11.6.1 概述368

11.6.2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回传信道方案DTMB—RCT369

11.6.3 DTMB—RCT的接收机设计371

11.6.4 DTMB—RCT的性能仿真372

11.7 无线定位374

11.7.1 基于数字电视系统的无线定位374

11.7.2 基于TDOA的时频定位算法375

11.7.3 仿真结果381

11.8 前导序列设计382

参考文献385

第12章 交互电视与数字电视回传信道387

12.1 概述387

12.2 DVB-RCT系统388

12.2.1 DVB-RCT系统的特点和设计原则388

12.2.2 DVB-RCT物理层389

12.2.3 DVB-RCT的MAC层396

12.2.4 DVB-RCT部署方案396

12.2.5 应用实例398

12.3 WiMAX方案399

12.3.1 1EEE 802.16协议概述400

12.3.2 IEEE 802.16协议结构401

12.3.3 IEEE 802.16物理层技术403

12.3.4 WiMAX用户地面数字电视回传业务实例407

12.4 LTE系统介绍409

12.4.1 概述409

12.4.2 LTE的系统架构410

12.4.3 LTE的物理层关键技术411

12.4.4 LTE上下行物理层信道412

12.4.5 LTE上下行的帧结构413

12.4.6 LTE信道编码414

12.4.7 LTE增强技术LTE-A415

12.5 本章小结416

参考文献4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