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航高研院·法政文丛 中国宪制转型的政治宪法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北航高研院·法政文丛 中国宪制转型的政治宪法原理
  • 田飞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2739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宪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航高研院·法政文丛 中国宪制转型的政治宪法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政治宪法观的学术视野1

一、背景描述与问题界定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简述12

三、研究方法说明21

四、写作思路与篇章结构22

第一章 大国宪政的异数: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宪政转型29

第一节 司法宪政主义的公式:宪政=司法审查32

一、司法宪政主义的经验模式(1):美国模式35

二、司法宪政主义的经验模式(2):欧陆模式42

三、司法宪政主义的经验模式(3):转型国家模式53

四、小结:选择理由与观念基础58

第二节 宪政母国的另一种声音:英国的“政治宪法”传统60

第三节 一次失败的尝试:齐玉苓案与中国“宪法司法化”的规范诉求63

一、何以成案:知识状况与基本案情63

二、宪法司法化:黄松有的法官逻辑67

三、走向失败与理论反思70

第四节 小结:中国宪政转型的刚性约束71

第二章 中国宪法文本中的“政治宪法结构”:历史与思想溯源79

第一节 宪法序言:中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80

一、序言之于宪法:背景性和规范性80

二、中国宪法序言:一种政治宪法学的理解82

三、经史互济:宪法序言的解释学价值87

第二节 孙中山的宪政阶段论与旧政协的宪法意义89

一、孙中山宪法思想体系:规范论、制度论与实践论89

二、宪政阶段论的政治背景与宪法形态92

三、训政的转型与旧政协的宪法意义99

第三节 毛泽东的民主宪政论及其发展105

一、新民主主义论:一种全新而全面的立国理论108

二、新民主主义宪政论:毛泽东民主宪法思想专论113

三、联合政府论:中共七大的政治路线与建国方略117

四、历史周期率与民主: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延安对话120

五、小结: “大民主”的宪政观与共产党人的政治阶段论122

第四节 小结: “政治宪法结构”的合理性与正当性124

第三章 政治宪政主义理论基础的比较考察(上):美国的“人民自己”模式127

第一节 政治正当程序:阿克曼的政治宪法学131

一、阿克曼政治宪法理论的学术背景131

二、政治正当程序:阿克曼的二元民主论145

第二节 “人民宪政论”:一条重要的辅线157

一、“这里,人民统治”:帕克的人民宪政论157

二、“四驾马车”:人民宪政论的发展形态160

第四章 政治宪政主义理论基础的比较考察(中):英国的“议会自己”模式170

第一节 英国“政治宪法”的近代脉络172

一、从柯克到布莱克斯通:普通法学者的“政治成熟”172

二、从白芝浩到戴雪:英国“政治宪法”的学术法典化179

三、政治宪法:理解英国宪政的一条线索196

第二节 英国的“政治宪法”:公法与政治理论的视角197

一、汤姆金斯的“共和宪法”200

二、贝拉米的常态政治宪政主义208

第五章 政治宪政主义理论基础的比较考察(下):德国的“总统自己”模式226

第一节 施米特的宪法处境:议会制的衰败230

一、魏玛议会制的衰败与经典代议制的思想原则231

二、施米特的民主概念:同质性的设定与追求233

三、神学与法学之间:施米特的复调面向235

第二节 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的概念基础:政治的概念与宪法的概念237

一、施米特的政治概念:区分敌我237

二、施米特的宪法概念:存在论与总决断241

第三节 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的制度化:“总统自己”247

一、总统作为宪法守护者:正面理由248

二、总统作为宪法的守护者:排除理由250

三、施米特“总统自己”模式的极端化及其理论救赎254

第六章 中国宪法学脉络中的政治宪法学(上):价值基础与学术状况256

第一节 从“阶级论”到“共和论”:新旧政治宪法理论的价值分野259

一、“毛泽东时代”:关于国体的宪法学263

二、改革前后:学术跟随时代变迁265

三、转向共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宪法学的价值基础273

第二节 一种新式政治宪法理论的兴起:综述与整合274

一、陈端洪:主权、制宪权与根本法的结构275

二、高全喜:宪制发生学的思想史进路292

三、翟小波:代议机关至上的人民宪政与公议民主311

第七章 中国宪法学脉络中的政治宪法学(下):学术对话与初步理论334

第一节 学术批评视野中的政治宪法学:对话与匡正336

一、早期批评:宪法司法化的理论拉锯336

二、正式批评:学术状况与基本特点338

三、政治宪法学的学术定位:理论流派与方法论的视角342

第二节 政治宪法学与政治宪政主义:理论性质与制度原则347

一、宪法学的时间观与政治宪法学的三种形态347

二、政治宪政主义的规范基础与制度原则353

第八章 政治宪政主义的制度运用:一个初步的讨论379

第一节 政治宪政主义在中国:一个整体性讨论382

一、 “双重代表制”之一:基于人民主权的“党的领导”384

二、“双重代表制”之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化路径403

三、非代表制的参与民主制:一种基础性的补充415

第二节 权力公开与政治宪法结构417

一、公开性法律建构的改革史简述420

二、公开类型与制度类型:一种理论逻辑上的整理425

三、公开性法律建构的司法环节:公法文化的视角429

四、公开性法律建构的制度创新:以长沙县开放型政府建设为例435

五、公开性与政治宪法结构439

第三节 行政民主与政治宪法结构441

一、新行政法与行政民主:行政法的宪法重构443

二、厦门PX模式:政治宪政主义的公共行政实例454

第四节 社会自治与政治宪法结构476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自治之维:没有“社会”的管理创新477

二、最大的社会自治及其异化:以村民自治为例481

三、自治秩序的现实失败及其重建488

第九章 结语:政治宪政主义与中国宪政转型491

参考文献497

后记5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