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毓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龄出版社
- ISBN:780178346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公务员法-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理性抉择: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与政策保障2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诠释与宽泛化6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思想观12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5
一、动态发展上的可持续性原则15
二、效率基础上的公平性原则15
三、“三低”原则与刚性原则16
四、宏观调控基础上的目标性原则17
第五节 制度创新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18
一、社会保障基金供求均衡化动机19
二、社会保障运行效益最大化动机19
三、社会保障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化动机20
四、社会保障运行的安全化动机21
五、社会保障制度技术化动机21
第六节 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评估22
一、动态的社会保障水平评估22
二、社会保障禀赋资源评估23
三、数学模型方法评估24
四、指标体系法评估24
第七节 建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体系及其科学方法25
第二章 正视现实:现阶段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与体制障碍30
第一节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30
一、失业阵痛短期内难以缓解30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二元经济结构并存34
三、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38
四、贫富阶层分化与部分社会群体边缘化40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存在偏差43
一、微观操作与政府目标难以啮合45
二、社会保险缴费率过高和资源短缺并存47
三、提前退休、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矛盾48
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与逆向选择不协调49
五、社会保障预期偏低不利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施50
六、企业改制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中存在磨擦51
七、最低工资标准线制度功能弱化52
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严重滞后不利于工业化与城市化55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财政危机浮出水面56
一、养老保险制度依赖财政输血步履维艰57
二、对老年人的医疗救助难以维系老年人的基本生活58
三、失业、扩大就业与通货紧缩对财政的压力不断攀升59
第一节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的人文精神65
第三章 励精图治: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5
一、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人文观及其演进66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人文本质73
三、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关联与分析76
第二节 消除贫困和大力扩大中间阶层80
一、消除贫困:追求平等的可持续发展81
二、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均要努力扩大中间阶层84
第四章 正本清源: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系统95
第一节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条件与体制保障96
一、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矩阵98
第二节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98
二、经济发展政策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101
三、人口政策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103
四、财政政策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104
五、税收政策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105
六、投资金融政策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108
七、劳动政策和人力资本政策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110
第五章 定量模拟: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估116
第一节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指标设计原则与分类116
一、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17
二、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指标聚类118
第二节 对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几种现象的描述122
一、社会保障随机型现象122
二、社会保障模糊型现象123
三、社会保障灰色型现象125
第三节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28
第四节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评估模型131
一、西方国家的评估目标131
二、社会保障层次分析法评估133
三、社会保障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估137
四、社会保障民意测验与问卷评估142
第六章 多支柱架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152
第一节 养老金再分配理论与多支柱理论153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53
二、代内与代际再分配及多支柱方案155
三、与养老保险相关的消费与储蓄理论161
第二节 1995年我国混杂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持续的“蝴蝶效应”164
第三节 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筹集模式167
一、代际间帕累托最优的理论歧义与养老保险财务制度的定位167
二、我国养老保险宜于采取部分基金式财务制度170
三、部分积累筹资模式是我国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174
四、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的投资收益179
第四节 可持续的关键要素:个人账户从“空账”向“实账”转化180
一、“空账”的产生与隐患181
二、对消化隐性债务措施的评判与反思183
三、个人账户基金与社会统筹基金分开管理难以一蹴而就190
第五节 美日企业年金制与我国企业年金制的可持续193
一、美日企业年金制的发展及其解读194
二、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与性质定位198
三、企业年金待遇确定与管理模式200
四、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走向208
第六节 个人长期储蓄寿险制度与政府养老制度的结合211
一、商业保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212
二、吸引更多的基本养老保险投保人同时投保个人储蓄寿险新品种215
三、优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证券市场的组织模式218
四、寿险新品种与开放式基金接轨220
第七节 政府养老保险基金与人寿保险市场的战略组合223
一、个人账户制基础上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的融合发展224
二、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共筑社会保障大堤225
三、管理体制与金融化触媒养老基金入市机制创新229
四、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委托代理231
第八节 培植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金增值机制235
一、养老保险基金入市规模颇具庞大的增长空间236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与运营管理238
三、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关键在于品种选择与结构治理242
四、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与监督保证基金规范化运作246
第七章 多方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险制度250
第一节 构建多支柱的医保体系250
第二节 三项制度改革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257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57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59
三、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改革261
四、实行药品采购公开招标制度262
第三节 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263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控制医疗费用非正常增长269
一、利用财政手段控制医疗费的供给量269
二、利用需求政策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270
三、通过总额预算控制医疗费用上涨270
四、实行药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管理体制271
五、实行多元化监管272
六、建立成本效果评价办法272
八、分割部分统筹账户基金用于疾病预防273
七、选择按病种付费的结算办法273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274
一、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分开核算及支出分析274
二、界定基本医疗支出范围275
三、实施定点医院仲裁制276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结算办法277
五、运用IT减少医疗成本278
六、实现医疗保险制度基金的收支平衡的措施279
第六节 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模式283
第七节 建立城乡公共医疗应急机制285
第八节 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估287
第八章 转轨并制:可持续发展的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机制分析290
第一节 降低制度成本:三条保障线向两条保障线并轨290
一、财政主导型的角色在并轨中占据重要地位291
二、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失业保险制度有待改革295
三、失业者摆脱窘境的关键在于重塑自我298
第二节 中国就业机制的分析与评价300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及其影响300
二、中国的就业环境分析与就业心态分析301
三、就业结构的矛盾加剧要求加快就业结构调整305
第三节 就业最大化:责任政府的第一要务308
第四节 实施就业战略的机理选择与政策调整316
一、以经济发展促进劳动需求的扩张317
二、产业结构调整联动就业增长319
三、利用科技进步拓宽就业空间322
四、中介服务、关系网辅助再就业与促进非正规就业330
五、就业培训预期规避再就业风险332
六、女性再就业与弹性就业应有为而治334
第九章 多管齐下:降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与管理成本340
第一节 GDP、社会成本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340
第二节 优化分配体制降低贫富差距343
一、财税体制改革344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改革346
三、社会保障分配体制改革348
四、积极利用转移支付政策降低贫富差距350
第三节 观念变革与强化自我保障理念353
一、突破年龄婚配观有利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353
二、就业观念、自愿失业与积极就业359
三、注意生育文化、储蓄倾向对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影响361
第四节 建立公平为基础、效率为主导的社会保障政策导向机制365
第五节 从制度设计上降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与运行成本368
参考文献373
热门推荐
- 2508802.html
- 3719471.html
- 3038196.html
- 630057.html
- 3871399.html
- 1901391.html
- 8934.html
- 3104457.html
- 3188562.html
- 2472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1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2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72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8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8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4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1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1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