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嵩明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云南省嵩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18018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84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8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嵩明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3
附:1986~1992年大事辑要49
第一篇 地理56
第一章 政区56
第一节 建置56
沿革56
境域变迁56
明清时期57
民国时期57
第二节 行政区划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58
第二章 自然环境65
第一节 地貌65
盆地65
岩溶丘原66
山地丘原66
中山河谷66
侵蚀浅切割中山66
构造溶蚀中山66
第二节 地质69
地层69
结构70
第三节 水系72
牛栏江源头72
盘龙江源头74
南盘江支流74
第四节 气候74
气温74
日照79
降水81
风83
第五节 资源83
土壤83
水84
矿藏85
植物86
动物87
第六节 灾害88
干旱 洪涝88
低温 霜冻89
冰雹90
大风 大雪91
病害 虫灾91
地震92
总人口96
第一节 总人口 分布96
第一章 分布 结构96
第二篇 人口96
分布97
第二节 结构97
性别97
年龄97
民族99
文化100
职业101
表彰102
宣传102
第一节 宣传教育102
第二章 计划生育102
第二节 晚婚 节育103
晚婚晚育103
节制生育103
第三节 优生优育103
优生103
优育103
第四节 机构104
县计划生育办公室104
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组104
附104
①嵩明县1979~1985年计划生育情况表104
②嵩明县人口发展概况表105
第三篇 农业107
第一章 耕地107
第一节 田107
秧田107
保水田107
雷响田107
第二节 地107
旱地107
水浇地107
轮歇地107
封建土地所有制110
第三节 所有制110
农民土地所有制111
集体所有制112
全民所有制114
第二章 粮食作物114
第一节 稻谷114
品种114
分布115
产量115
第二节 包谷115
传统品种115
引进品种115
蚕豆116
第四节 豆类116
白芸豆116
豌豆116
大豆116
荞116
燕麦116
大麦116
小麦116
第三节 麦类116
第五节 薯类117
马铃薯117
甘薯117
第三章 经济作物117
第一节 烤烟117
扶持政策118
栽培119
效益121
机构 队伍123
第二节 油菜125
大春油菜125
小春油菜125
第三节 蔬菜125
种类125
产量125
第四节 麻125
大麻125
苎麻125
换种126
第一节 品种改良126
选种126
育种126
野生药材126
家种药材126
第五节 药材126
第四章 农艺126
第二节 整地改土127
土壤改良127
条田梯地127
第三节 肥料127
农家肥127
绿肥128
化肥128
施肥技术128
旱地耕作129
农事节令129
第四节 耕作制度129
水田耕作129
间种复种129
第五节 灾害防治130
病害防治130
虫害防治130
草害防治130
霜冻防御130
收获机具131
植保器械131
播种机具131
排灌机具131
第一节 种类131
第五章 农作机具131
耕作机具131
第二节 农机经营管理132
经营形式132
机务管理132
安全监督132
第六章 畜禽饲养133
第一节 畜类133
猪133
驴134
羊134
马134
骡134
牛134
兔135
第二节 禽类135
鸡135
鸭135
鹅135
配合饲料136
青贮饲料136
精饲料136
蚕136
第四节 饲料136
第三节 其它饲养136
鹰136
鸽136
蜂136
自然草场137
第五节 疫病防治137
畜禽疫病及防治137
检疫137
第七章 渔业138
第一节 养殖138
鱼种培育138
库塘养鱼138
鱼病防治139
鱼饲料139
秧田养鱼139
2814工程139
稻田养鱼139
第二节 捕捞140
捕捞方法140
捕捞量140
第八章 管理140
第一节 机构140
农牧局140
农技站140
能源办公室141
农机公司141
农经管理站141
茶桑果站141
畜牧站141
种子站141
第二节 经营管理142
计划管理142
劳动管理142
财务管理142
第三节 收益分配142
粮食分配142
现金分配144
附145
①《嵩明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摘要145
②嵩明军马场简介147
第一节 中型水库152
上游水库152
第四篇 水利152
第一章 蓄水工程152
大石头水库154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156
八家村水库156
杨官庄水库156
西冲河水库156
小海子水库157
小石缸水库157
獭猫洞水库157
大冲河水库158
弥良河水库158
小麦地水库158
阿革勺水库158
山冲水库159
闸坝水库159
黄龙水库159
小石坝水库160
干河水库160
老坝水库160
第三节 小库塘161
小(二)型水库161
塘坝161
河湾村闸166
石龙闸166
小营闸166
罗良闸166
第四节 河闸166
古城闸166
果子园闸166
龙喜闸166
第二章 排灌 饮水工程167
第一节 提水167
木质水车167
机械提水167
电力排灌168
城镇饮水169
第二节 饮水工程169
农村饮水170
第三章 河湖治理170
第一节 开发嘉丽泽171
疏浚牛栏江171
建立农场172
第二节 牛栏江源头支流173
果马河173
普沙河173
对龙河174
杨林河174
弥良河174
匡郎河175
第三节 盘龙江源头支流175
冷水河175
牧羊河175
第四章 水利管理176
第一节 机构176
水利局176
区水利管理站176
水库管理所176
第二节 工程管理176
维修养护176
移民安置177
安全管理177
灌溉管理177
第五篇 林业180
第一章 森林180
第一节 林地180
面积180
分布181
第二节 树种181
用材林木181
经济林木183
杂木184
集体山林186
私有山林186
第三节 山林权属186
国有山林187
第二章 植树造林188
第一节 采种 育苗188
采种188
育苗188
种苗引进188
第二节 造林188
荒山造林188
退耕还林189
四旁绿化189
县森林派出所190
区林业站190
第二节 护林防火190
火灾防救190
县林业局190
国营林场19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90
第三章 森林管理190
种苗站190
病虫害防治191
护林法规191
纠纷调处192
第三节 木材经营193
采伐193
购销193
第一节 所有制196
私营手工业196
第一章 体制 行业196
第六篇 工业196
集体工业197
国营工业197
第二节 体制改革197
对私改造197
工业体制改革197
第三节 地方国营工业198
电力198
农机修造199
钢窗200
水泥200
酿酒201
酱菜加工202
肉食加工202
粮油加工202
饲料加工202
第四节 县属集体工业202
农机修配202
糕点加工202
印刷203
制鞋203
木器204
运输机械修理204
缝纫204
五金205
第二章 工业管理206
第一节 机构206
工业交通局206
电管所206
第二节 管理制度206
生产管理206
财务管理207
附:驻县厂矿简介207
①四营煤矿207
②第九建设公司机械总厂209
村办企业211
乡办企业211
联户 个体办企业211
第一章 行业 结构211
第一节 结构211
第七篇 乡镇企业211
区办企业211
第二节 工业企业212
建材212
采煤213
冶炼213
铸造213
机械213
印刷214
铁器加工214
弹花214
造纸214
玻璃214
化工214
塑料制品215
制陶215
食品215
竹 麻编织216
镀锌216
碳素216
养殖217
编织217
种植217
第五节 商业 饮食业 服务业217
商业零售217
机构 队伍217
设备217
第三节 建筑业217
猪鬃217
第四节 农业企业217
机动车218
畜力车218
附:嵩明县1985年重点乡镇企业名录218
第六节 运输业218
服务业218
饮食业218
第二章 效益221
第一节 经济效益221
扩大税源221
以工补农221
收入分配221
第二节 社会效益221
公益事业221
富余劳力就业221
技术 质量222
资金222
财务222
安全生产222
购销222
第一节 机构222
建筑工程总公司222
乡镇企业局222
第三章 企业管理222
第二节 经营管理222
第八篇 交通223
第一章 道路223
第一节 驿道223
嵩富县际驿道224
省道224
国道224
第二节 公路224
邵甸北道224
嵩宜县际驿道224
兔耳关中道224
杨林大道224
县道225
乡道228
专用线228
木船货运229
漂运原木229
第一节 驿站 车站229
驿站229
第二章 设施229
准轨229
米轨229
第三节 铁路229
第四节 水路229
铺舍230
汽车站230
火车站230
第二节 桥梁 隧道230
桥梁230
土主山机场233
盖山机场233
羊街机场233
第三节 机场233
隧道233
第四节 管道234
中印油管234
排污管234
第三章 运输234
第一节 运输机构234
县汽车运输公司234
驻嵩厂矿车队234
第二节 运输工具235
民间运输235
木船235
货运236
第三节 运量236
拖拉机236
汽车236
机动船236
机动三轮车236
客运237
第四章 管理240
第一节 机构240
交通局240
运输管理站240
交通监理站240
交通安全委员会240
附:重大交通事故240
杨林公路管理段241
县公路养护队241
第二节 公路管理241
羊街公路养护段241
第九篇 邮政 电信244
第一章 邮政244
第一节 邮路与投递244
邮路244
投递246
机要通信248
第二节 邮政业务248
信函248
汇兑249
包裹249
报刊发行250
其它业务251
第三节 邮政资费251
国内平信251
印刷品251
国内汇兑251
国际邮资251
第二章 电信251
第一节 电话 电报251
设备251
市内电话252
长途电话252
农村电话253
会议电话253
电报255
第二节 资费255
电报资费255
长途电话资费255
市内电话资费255
第三章 管理256
第一节 机构256
邮电局256
邮电所256
财会制度257
收支项目257
第二节 财务257
第十篇 商业259
第一章 贸易259
第一节 经营体制259
私营259
集体260
国营261
第二节 集市贸易261
集市261
专业市场264
供销社网点265
集体商业网点265
国营网点265
第三节 商业网点265
个体商贩266
第二章 商品流通268
第一节 购进268
工业品购进268
农副产品采购268
第二节 销售272
批发272
零售273
煤炭 石油277
化轻 建材 机电277
第三节 计划物资供应277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278
金属278
其它278
第三章 饮食 服务279
第一节 饮食业279
饭店 食摊279
茶馆279
冷饮279
理发280
照相280
旅社280
第二节 服务业280
沐浴281
第四章 扶持商品生产281
第一节 扶持养殖业281
猪281
蜂282
兔282
鸡283
鸭283
第二节 扶持种植业283
烤烟283
大白芸豆283
药材283
计划284
第一节 企业管理284
物价284
竹编284
席编284
第三节 扶持编织业284
第五章 商业管理284
财务287
储运287
民主管理288
第二节 机构289
商业局289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90
商会293
工商业联合会293
第三节 商业团体293
物资供应公司293
第十一篇 粮油295
第一章 粮油购销295
第一节 粮食市场295
自由买卖295
统购统销295
第二节 农村购销295
征购295
统购297
议购298
返销298
奖售298
饲料供应299
第三节 城镇供应299
粮油供应299
第二章 加工300
第一节 粮油加工300
粮食加工300
菜油加工300
第二节 饲料加工300
精饲料300
粗饲料300
调运301
第二节 储运301
供应证301
料票301
粮票301
第一节 票证301
第三章 粮油管理301
仓储302
储备粮303
第三节 机构303
县粮食局303
粮食管理所304
职工队伍304
农业税征收306
第一节 收入306
第一章 财政306
第十二篇 财政税务306
工商税收308
企业上缴利润308
杂项收入309
债券收入309
第二节 支出311
经济建设费311
行政管理费312
其它经费312
社会福利费312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312
第三节 管理与监督314
财政机构314
财政体制315
预算决算管理316
企业财务管理316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317
审计318
第二章 税务318
第一节 税制318
民国税制318
税制改革318
税种319
第二节 税种 税率319
税率322
第三节 征管323
机构323
征管形式324
反偷税漏税325
减免税325
第十三篇 金融327
第一章 货币327
第一节 货币种类327
金属币327
纸币327
投放与回笼328
第二节 货币流通328
流通渠道328
第二章 存贷与保险331
第一节 存款331
合作金库存款331
对公存款331
个人储蓄331
农村存款332
第二节 贷款333
民间借贷333
农业借贷334
工商贷款335
其它贷款336
基本建设贷款336
第三节 国库338
金库338
公债338
国库券338
第四节 保险338
保险种类338
保险额338
保险赔付338
人民银行县支行339
县合作金库339
第一节 机构339
第三章 金融管理339
工商银行县支行340
农业银行县支行340
建设银行县支行340
信用合作组织340
保险公司县支公司340
第二节 管理监督341
现金管理341
金银管理341
基本建设拨款监督341
同城结算342
异地结算342
第三节 转账结算342
农业拨款监督342
第十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343
第一章 计划343
第一节 计划编制343
年度计划343
中长期计划344
专项计划344
第二节 计划管理345
生产计划管理345
流通计划管理346
交通运输计划管理346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347
财政金融计划管理347
第三节 机构 队伍348
机构348
队伍348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348
第一节 市场管理348
查处投机倒把活动348
维持市场秩序34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350
国营供销企业350
集体 个体企业350
第三节 经济合同351
鉴证351
第五节 机构 团体352
商标管理352
工商行政管理局352
第四节 商标352
调解仲裁352
商标注册352
工商行政管理所353
个体劳动者协会353
第三章 物价353
第一节 价格演变353
农副产品价格353
生产资料价格354
生活资料价格354
饮食服务业价格355
管理机构358
第二节 物价管理358
分级管理359
第四章 计量359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359
度器359
量器359
衡器359
第二节 计量管理359
管理机构359
标准化管理360
第一节 统计调查361
人口普查361
第五章 统计361
工业普查362
城镇房地产普查362
土壤普查363
农业产量抽查363
农村住户调查363
第二节 统计管理365
统计局365
统计监督365
统计服务365
第一节 县城367
城池367
第一章 城镇建设367
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367
政府建筑369
街道369
公用设施370
商业服务设施372
城区住宅373
第二节 杨林镇374
沿革374
街道374
文教卫生设施374
杨桥街375
第一节 集市设施375
第二章 乡村建设375
公用设施375
小街376
兔街376
小新街376
四营街376
白邑街376
阿子营街376
牧羊街376
第二节 农村设施376
农宅376
饮水377
文教卫生设施377
村寨道路377
用电378
第三章 建设管理378
第一节 环境保护378
环境绿化378
治理污染379
第二节 建筑管理383
规划383
设计383
施工383
城建环保局384
第四节 机构 队伍384
地产管理384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384
公房管理384
环境卫生管理站385
技术培训385
附:境内古建筑简介385
第十六篇 政党38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86
第一节 组织387
县委机构387
基层组织392
党员394
党员教育396
第二节 党务396
干部管理397
时事政策宣传397
统一战线399
纪律检查401
党史研究402
信访403
保密404
第三节 党员代表会405
代表会议405
代表大会405
镇压反革命运动407
第四节 重大政事407
抗美援朝407
“三反”“五反”408
土地改革409
改造落后乡411
农业合作化411
肃反 审干412
整风“反右”413
“大跃进”414
“四清”运动415
“文化大革命”417
落实政策420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2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423
第一节 组织424
县党部424
区党(分)部424
党员424
第二节 党务425
国共合作及破裂425
抗日征兵募捐425
反共活动425
附:中国民主社会党嵩明县党部筹备处425
县总工会426
第一节 组织426
第十七篇 群众团体426
第一章 工会426
基层工会427
第二节 代表会427
县工代会427
基层会员大会428
职工代表大会428
第三节 工会活动429
增产节约竞赛429
职工福利429
职工教育 文体活动430
经费431
团县委432
第二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32
第一节 机构432
基层团组织433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434
第一次团代会434
第二次团代会434
第三次团代会434
第四次团代会434
第五次团代会435
第六次团代会435
第七次团代会435
第八次团代会435
思想教育436
第三节 团队活动436
第九次团代会436
表彰先进437
少先队437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438
第一节 机构438
县妇联438
第二次妇代会439
第五次妇代会439
第三次妇代会439
第四次妇代会439
第一次妇代会439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439
基层妇女组织439
第六次妇代会440
第七次妇代会440
第三节 妇联工作440
动员参军支前440
托幼工作440
争先创优441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441
第四章 农会442
第一节 机构 活动442
县农会442
农代会443
第二节 代表会议443
基层农会443
贫下中农代表会444
农协代表大会444
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445
县个体劳动者协会445
县小学教师联合会445
县中苏友好协会445
县工商联合会445
县商会445
第二节 其他团体445
县科普电影协会445
县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445
县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445
中华医学会篙明分会445
县水利学会445
县科学技术协会445
县卫生工作者协会445
第一节 学术团体445
第五章 其他群众组织445
第十八篇 政权 政协446
第一章 权力机关446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446
推选各界人民代表447
历届普选447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49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和会议449
县人民代表大会450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450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452
常委会议453
主要工作455
附:第七、八届县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任期表457
第二章 行政机关458
第一节 明 清政权458
州衙458
厢里458
附:明清两朝知州更迭表459
县行政公署464
第二节 民国政权464
县政府465
区乡保甲465
附:民国时期县知州 县知事 县长任职表465
第三节 人民政府467
县级政府机构467
基层人民政权468
主要政绩469
附473
县人民政府1985年底所属机构沿革表473
县人民政府1985年前所属机构撤销降格表475
县人民政府历届县长 副县长任期表476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关477
县参议会沿革478
第一节 民国参议会478
附479
自治公所 议事会 参议会正副议长任职表479
议员选举479
会议480
第二节 人民政协480
历届政协委员会480
政协常务委员会481
附482
县历届政协委员会委员组成情况表482
政协主要工作483
县历届政协主席 副主席更迭表483
政协小组活动485
第十九篇 政法487
第一章 公安487
第一节 机构 队伍487
公安局487
派出所487
武警中队487
第二节 惩治罪犯488
剿匪488
镇压反革命488
取缔反动会道门489
打击刑事犯罪490
禁烟禁毒491
禁赌491
户口管理491
第三节 治安管理491
特种行业管理492
爆炸物品管理492
枪支管理492
监督管制493
第四节 社会治保493
治保组织493
查处治安案件493
交通管理493
治安联防494
治安责任制494
帮教违法青少年494
第五节 预审 看守494
预审494
看守495
第六节 消防495
组织495
设施495
监督检查495
检察院496
第一节 机构496
附:重大火灾纪实496
第二章 检察496
检察组(室)497
第二节 刑事检察497
审查批捕497
审查起诉498
侦察监督498
审判监督498
经济检察499
第四节 监所 告诉检察499
监所检察499
法纪检察499
第三节 法纪 经济检察499
告诉检察500
第三章 法院500
第一节 机构500
司法处500
人民法院500
人民法庭501
第二节 审判502
刑事审判502
民事审判503
经济案件审判503
人民陪审503
律师事务所504
公证处504
司法局504
第二节 法制教育504
法制宣传504
第四章 司法行政504
来访504
来信504
第三节 信访504
第一节 机构504
普及法律知识505
第三节 民事调解505
组织505
活动505
律师506
公证506
第四节 律师 公证506
第二十篇 军事507
第一章 武装507
第一节 驻军507
军屯507
国民政府驻军508
驻羊街机场美军508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508
武警部队驻军508
第二节 地方武装508
团 练508
第三节 民兵509
护乡大队509
组织509
常备队509
保卫队509
民众自卫总队509
装备510
训练510
活动510
元代兵事511
明代兵事511
清代兵事511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兵事511
第二章 兵事511
第二节 民国匪患513
清剿普小洪513
歼灭韦天成513
第三节 革命武装活动514
红军长征过嵩明514
嵩寻游击大队516
嵩宜路武工队519
接管县政权519
剿灭残匪519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521
征兵521
义务兵役制521
志愿兵役制521
第一节 募兵 征兵521
第三章 兵役521
募兵521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522
预备役制522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523
县武装部523
第三节 人民武装机构523
兵役局523
军事科523
关 铺 哨 塘523
所 汛523
第一节 明清时期军事机构523
第四章 军事机构523
区武装部524
第二十一篇 民政526
第一章 优抚 安置526
第一节 拥军优属526
拥军支前526
优待527
抚恤528
第二节 安置529
复员 退伍军人安置529
自然灾害救济530
第一节 救济530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530
第二章 社会福利530
火灾救济531
贫困救济532
病 残救济532
精减职工救济532
起义投诚 获释人员救济532
第二节 福利事业533
孤寡老人供养533
敬老院533
民政局534
安置办公室534
第一节 机构534
第三章 机构 管理534
干休所535
第二节 管理535
婚姻登记535
地名普查535
收容遣送535
殡葬改革536
民工动员536
第二十二篇 劳动人事537
第一章 干部职工队伍537
第一节 干部537
来源与分配537
结构538
集体所有制职工540
全民所有制职工540
第二节 职工540
第二章 工资福利541
第一节 工资 奖金541
供给制541
等级工资制541
计件 计时工资制542
附加工资542
工资调整542
转正定级544
工资改革544
奖金544
津贴 补贴545
第二节 劳保福利545
劳动保护545
公费医疗546
假期546
困难补助547
退职金547
丧葬抚恤547
第三章 管理547
第一节 机构547
劳动人事局547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548
第三节 劳动管理548
考核 任免548
招工548
第二节 人事管理548
编制548
劳动服务公司548
调动548
职业培训549
就业安置549
工人调动550
第四节 离退休制度550
干部离退休550
工人退休551
第一节 私塾 义学 书院553
私塾553
第一章 普通教育553
第二十三篇 教育553
义学554
书院554
第二节 幼儿教育555
托儿所555
幼儿园555
第三节 小学教育555
学校设置555
课程564
教学564
学制564
第四节 中学教育565
县办中学565
完小附设初中班568
区(镇)办中学568
学制568
课程569
教学569
附:1985年驻嵩厂矿的中学简况571
第五节 思想教育571
政治教育571
品德教育572
勤工俭学573
法制教育573
第二章 职业教育574
第一节 师范教育574
师范讲习所574
师训班574
短期师范学校574
中学附设师范班575
县教师进修学校575
第二节 职业学校575
职业中学575
县农业中学575
嵩明一中附设职业班575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576
扫盲576
文化补课576
第三章 业余教育576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76
识字班576
函授 电大577
自学考试577
第四章 教师队伍 待遇577
第一节 教师队伍577
公办教师577
民办教师578
教师结构578
教师任免考核578
政治待遇579
第二节 教师待遇579
工资福利580
第五章 教育管理581
第一节 机构581
文教局581
区(镇)文教管理581
第二节 教育经费581
来源581
开支582
第三节 教学设施584
校舍584
设备585
第二十四篇 科学技术586
第一章 科技研究586
第一节 调查研究586
土壤普查586
农作物病虫害普查586
林业普查587
水资源普查587
禽畜资源普查587
草场普查587
地震测报588
第二节 科技测报588
综合农业区划研究588
地名普查588
中药资源普查588
气象测报589
水文测报589
第二章 科技应用590
第一节 推广普及591
工业科技591
籽种改良592
薄膜覆盖育栽592
红壤改良592
推广化肥 农药592
畜种改良595
果树栽培596
节能改灶596
推广沼气596
配合饲料596
第二节 科技成果597
经济效益597
获奖项目597
嵩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600
农村能源办公室600
地震办公室600
第一节 机构600
第三章 科技管理600
气象站601
水文站601
学术团体601
第二节 科技队伍602
科技人员构成602
职称评定602
第二十五篇 文化艺术605
第一章 文化605
第一节 戏剧605
嵩明花灯605
第二节 民族歌舞608
苗族歌舞608
话剧608
滇戏608
民族民间舞蹈609
第三节 曲艺609
说唱609
评书609
洞经音乐609
第四节 民间文艺610
民间文学610
民间艺术611
民间工艺612
著述613
第五节 创作613
艺术615
第六节 图书发行 流通616
图书发行616
图书流通617
第七节 电影617
电影发行617
放映618
电影管理618
电影宣传620
第八节 机构设施623
文化馆 站623
图书馆 室624
业余文艺队 组624
花灯团624
新华书店625
电影公司(院 队)625
第九节 社会文化管理626
书刊 门联管理626
台球管理626
录像放映管理626
第二章 文物 名胜626
第一节 文物626
历史文物626
革命文物642
馆藏文物644
机构648
第三节 文物管理648
海潮水晶宫648
文物普查648
文物保护648
第二节 名胜648
马军仙人洞648
黄龙洞648
彩云岩648
药灵山648
第三章 广播电视649
第一节 广播649
有线广播649
覆盖面651
差转台651
无线广播651
第二节 电视651
检修652
第四章 档案652
第一节 分类652
文书档案652
科技档案652
文物档案653
第二节 管理653
收集653
诉讼档案653
人事档案653
立卷654
设备654
第三节 利用654
检索654
效益654
第二十六篇 卫生657
第一章 医疗657
第一节 中医657
发展657
诊疗657
单方 验方658
门诊659
巡回医疗659
第二节 西医659
发展659
住院医疗66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661
诊治661
护理661
第四节 医疗机构662
县人民医院662
区(镇)卫生院663
乡村卫生所(室)665
私人诊所665
附:驻嵩厂矿医院简介665
房屋667
第五节 医疗设备667
病床668
器械668
第二章 医药668
第一节 中药668
野生药材668
采药669
种药669
制药669
第二节 西药669
主要药品669
供应量670
鼠疫671
第一节 急性烈性传染病671
霍乱671
机构671
效益671
第三节 药械经营671
第三章 防疫671
伤寒 副伤寒672
麻疹672
痢疾672
百日咳672
疟疾672
回归热672
天花67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73
第二节 地方病673
甲状腺肿673
克山病673
第三节 麻风 性病673
麻风673
性病673
第四节 预防 免疫673
预防接种673
节育指导674
妇女病防治674
新法接生674
第二节 婴幼保健674
第四章 妇幼保健674
计划免疫674
第一节 妇女保健674
儿童保健675
儿童蛔虫病治疗675
第五章 监督管理675
第一节 机构675
卫生局675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675
卫生防疫站675
第二节 卫生监督676
食品卫生676
爱国卫生运动676
药品检验管理所676
皮肤病防治站676
妇幼保健站676
饮水卫生677
第三节 药政677
毒 麻药品管理677
销毁淘汰药品677
宣传《药品管理法》677
药品检验677
第四节 公费医疗678
管理办法678
公医支出678
体育课679
第一节 学校体育679
第二十七篇 体育679
第一章 体育活动679
课外活动680
劳卫制680
健身操681
第二节 群众体育682
民间体育682
农村体育682
职工体育682
体育项目683
运动会685
田径场687
田径体操类687
球类687
第二节 器材687
游泳池687
第一节 场地687
排球场687
篮球场687
足球场687
第二章 体育设施687
经费688
业余培训688
裁判员培训688
教师培训688
第二节 培训 经费688
体委会68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688
第三章 体育管理688
体育队伍688
第二十八篇 民族690
第一章 彝族690
第一节 源流 分布690
源流690
婚俗691
丧葬691
传统节日691
第二节 习俗691
分布691
生产习俗692
生活习俗692
第三节 语言 文字692
彝语692
彝文693
第二章 回族694
第一节 源流 分布694
源流694
分布694
生活习俗695
生产习俗695
节日695
丧葬695
第二节 习俗695
婚俗695
第三节 语言 文字696
语言696
阿文696
第三章 苗族697
第一节 源流 分布697
源流697
分布697
丧葬698
节日698
婚俗698
第二节 习俗698
生产习俗699
生活习俗699
第三节 语言 文字700
苗语700
苗文700
第四章 汉族701
第一节 源流 分布701
源流701
第二节 习俗703
婚俗703
分布703
丧葬704
传统节日704
生活习俗704
第三节 语言705
汉语(参见社会篇汉语方言章)705
第五章 民族事务705
第一节 民族经济706
扩展基础设施706
发展多种经营706
搞活商品流通706
改善文化 医疗条件707
教学设施707
第二节 民族文化教育707
第三节 民族团结708
贯彻民族政策708
培养民族干部709
第二十九篇 社会710
第一章 人民生活710
第一节 农民生活710
居住条件710
衣 食 用具710
附711
①1956~1985年农村经济粮食分配表711
②农户收支情况表711
职工712
第二节 城镇居民 职工生活712
城镇居民713
第二章 家庭 姓氏714
第一节 家庭714
家庭结构714
称谓714
第二节 姓氏716
性别716
宗族大姓717
少数民族姓氏717
第三章 宗教717
第二节 道教718
活动718
第一节 佛教718
寺庙718
佛事718
宫观阁719
第三节 伊斯兰教719
教务719
清真寺719
第四节 基督教720
传教720
教堂720
第一节 传统风尚721
敬老爱幼721
第四章 民风721
舍己救人722
乡规民约723
第二节 文明新风725
好人好事725
见义勇为726
集体婚礼726
救灾与公益727
学赖宁活动727
第三节 迷信 陋习727
迷信727
陋习728
第五章 汉语方言729
第一节 语音730
声母730
韵母732
声调734
音节735
音变741
第二节 词汇743
词汇构成743
词汇特点744
第三节 语法745
词法745
句法746
谚语747
第四节 谚语 歇后语747
歇后语749
人物751
一 人物传751
兰茂751
本帖753
胡浚754
刘国威754
顾秉钧755
陈鼎755
赵伸756
周文人758
诸同然759
刘僴759
杨环761
陈子毅762
马学同763
司沂764
胡如瑛764
李兴仁765
杨鼎元767
李少竹767
张贵渊769
孟立人770
杨思诚772
杨泽773
杨池生774
魏泽民775
汪向宸776
李文汉777
杨保忠777
杨毓彬778
温林启779
李如膏779
尹鸿780
雷发春781
1.先进人物表783
二 人物表783
2.出国留学人员表785
3.明清两朝进士人物表785
4.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表786
5.嵩明籍地师级以上干部表787
三 英名录788
1.抗日阵亡将士788
2.革命烈士796
附录801
一 州志县志例言序言选801
二 诗词选806
三 艺文选818
四 文告选826
热门推荐
- 444352.html
- 1085396.html
- 2764136.html
- 1162903.html
- 506273.html
- 282902.html
- 420091.html
- 2113760.html
- 2441536.html
- 772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9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7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5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9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7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4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9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4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