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 邱玲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9404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引言1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

第一章 绪论1

1.3 移动通信系统介绍2

1.4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研究进程4

参考文献6

2.2 离散信源编码7

2.2.1 离散无记忆信源编码7

2.1 引言7

第二章 信源编码技术7

2.2.2 离散平稳信源编码10

2.3 量化技术11

2.4 语音编码器13

2.5 语音的波形编码14

2.5.1 时域语音编码15

2.5.2 频域语音编码15

2.6 基于模型的语音编码16

2.6.1 声码器16

2.6.2 线性预测编码17

2.7 用于移动通信的语音编码18

2.8.1 AMR的概念19

2.8 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编码19

2.8.2 采用AMR的实际系统模型29

参考文献30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调制和扩频技术32

3.1 引言32

3.2 脉冲成型技术33

3.2.1 消除ISI的奈奎斯特准则33

3.2.2 升余降滤波器34

3.2.3 高斯脉冲成型滤波器35

3.3 线性调制技术36

3.3.1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36

3.3.3 四相相移键控(QPSK)37

3.3.2 差分相移键控(DPSK)37

3.4 恒包络调制39

3.4.1 二进制频移键控(BFSK)39

3.4.2 最小频移键控(MSK)40

3.4.3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40

3.5 线性和恒包络联合调制技术41

3.5.1 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41

3.5.2 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42

3.5.3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43

3.6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43

3.7.1 扩频序列44

3.7 扩频调制技术44

3.7.2 直接序列扩频(DSSS)49

3.7.3 跳频(FH)和跳时(TH)51

参考文献52

第四章 智能天线技术54

4.1 引言54

4.2 智能天线的原理55

4.2.1 智能天线的概念55

4.2.2 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63

4.3 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的研究63

4.4.1 TD-CDMA系统中智能天线的应用66

4.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的研究66

4.4.2 TD-SCDMA系统中智能天线的原理和实现70

4.4.3 使用智能天线出现的新问题71

参考文献73

第五章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75

5.1 引言75

5.2 频分多址和时分多址76

5.3 码分多址77

5.3.1 跳频多址(FHMA)79

5.3.2 混合扩频技术(HSST)79

5.4 空分多址80

5.5.1 ALOHA随机接入方式82

5.5 随机接入方式82

5.5.2 载波检测多址(CSMA)协议84

5.5.3 预留ALOHA85

5.5.4 分组预留多址(PRMA)86

5.6 多载波CDMA86

5.7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90

5.7.1 WCDMA系统中的多址方式91

5.7.2 cdma2000系统中的多址方式92

5.8 多址接入方式和系统容量96

5.8.2 蜂窝CDMA的容量98

5.8.1 蜂窝TDMA的容量98

参考文献100

第六章 同步技术103

6.1 同步技术概述103

6.2 伪随机信号的同步捕获104

6.2.1 同步捕获的随机特性105

6.2.2 同步捕获系统的参数和分类105

6.2.3 同步捕获电路的性能指标107

6.3 捕获时间的均值和方差107

6.3.1 环形状态转移图107

6.4 串行搜索的相关积分捕获电路109

6.3.2 直接概率计算109

6.4.1 多逗留积分110

6.4.2 多逗留积分对性能的改善112

6.5 快速捕获技术112

6.5.1 并行捕获112

6.5.2 匹配滤波器同步捕获115

6.6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118

6.6.1 WCDMA系统中的同步技术119

6.6.2 cdma2000系统中的同步技术128

6.6.3 TD-SCDMA系统中的同步技术129

6.7 跟踪技术133

6.8 载波同步133

参考文献133

第七章 均衡和分集技术135

7.1 引言135

7.2 均衡技术135

7.2.1 均衡原理135

7.2.3 线性均衡器138

7.2.4 非线性均衡器139

7.2.5 一种常用的自适应均衡器141

7.2.6 均衡器算法142

7.3 时间分集——交织144

7.4 RAKE接收145

7.4.1 RAKE接收的概念145

7.2.2 均衡器分类147

7.4.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相干RAKE接收147

7.5 发射分集151

7.5.1 空时码151

7.5.2 分集系统模型156

7.6 cdma2000系统中传输分集技术的应用158

7.7.1 开环发射分集160

7.7 WCDMA系统中传输分集技术的应用160

7.7.2 闭环发射分集163

参考文献168

第八章 信道编码技术172

8.1 引言172

8.2 线性分组码173

8.2.1 基本原理173

8.2.2 线性码的最小码距界限174

8.3 卷积码174

8.3.1 卷积码的结构和描述175

8.3.2 卷积码的距离特性176

8.3.3 卷积码的译码176

8.4 Reed-Muller码177

8.5 Turbo码181

8.5.1 Turbo码的原理181

8.5.2 Turbo码解码原理188

参考文献196

第九章 功率控制、多用户检测和切换技术198

9.1 功率控制198

9.1.1 开环、闭环和外环功率控制198

9.1.2 正向链路和反向链路功率控制200

9.1.3 功率控制算法201

9.1.4 功率控制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206

9.2 多用户检测207

9.2.1 CDMA通信系统模型和常规接收机208

9.2.2 多用户检测接收机210

9.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和多用户检测214

9.3.1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214

9.3.2 下行链路功率控制216

9.4 切换217

9.4.1 切换的分类217

9.4.2 软切换的实现218

9.5 TD-CDMA系统中的联合检测[53]220

9.5.1 白化匹配滤波器221

9.5.2 迫零分组线性均衡器(ZF-BLE)222

9.5.3 迫零分组判决反馈均衡器(ZF-BDFE)223

参考文献224

第十章 无线网络228

10.1 引言228

10.2 无线网络的发展229

10.2.1 GSM系统的典型网络结构229

10.2.2 GPRS系统典型网络结构230

10.2.3 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231

10.3 无线网络上业务的路由233

10.3.1 移动IP233

10.3.2 无线网络的路由236

10.4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239

10.4.1 3GPP移动通信网240

10.4.2 3GPP2移动通信网243

参考文献246

第十一章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248

11.1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探索和思考248

11.2 移动数据通信249

11.3 卫星移动通信252

参考文献255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