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 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 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
  • 李俊清,王臻荣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ISBN:780636620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村民委员会(学科: 群众自治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村民委员会 群众自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 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村政制度的历史沿革1

一、中国历代农村基层政权的演变1

(一) 乡村的形成与发展2

(二) 古代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4

(三) 近代的农村基层政权的变化与发展11

(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建制16

二、近现代山西村政制度的变迁19

(一) 清末山西地方保甲制20

(二) 阎锡山的村本政治23

(三)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乡村政权建设27

(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的乡村权力组织建设34

三、中国村政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40

(一) 农村基层权力组织地位和作用40

(二) 农村基层权力组织的特征分析42

(三) 关于我国农村基层权力组织的几点思考48

(一) 西方民主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51

一、民主的内涵及其特征5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村民自治产生的理论基础51

(二)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及其内涵55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实践60

(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追求与探索60

(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62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的选择:村民自治产生的客观必然性70

一、实行村民自治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70

(一)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转移71

(二) 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76

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84

三、实行村民自治是农民传统价值观念转变和政治意识增强必然反映93

(一) 依附意识的弱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96

(二) 保守意识的弱化与开放意识的增强101

(三) 和中意识的弱化和竞争意识的增强106

(四) 礼治意识的弱化和法律意识的增强107

(五) 消极意识的弱化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114

四、实行村民自治是解决农村现实社会问题,填补农村社区管理真空状态的必然选择127

(一) 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素质较差,违法违纪现象严重,干群关系紧张128

(二) 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恶化132

(三) 社会公益事业相对落后133

(四) 家族、宗教势力的复兴及其对农村社会的消极影响134

第四章 产生与发展:村民自治的历程148

一、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发展阶段148

(一) 第一阶段(1980年至1982年):村民自治组织的萌芽时期148

(二) 第二阶段(1982年至1987年):村民委员会正式建立时期150

(三)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0年):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建立和实践时期152

(四) 第四阶段(1990至今):村民自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时期158

二、与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做的重大修改172

(一) 增加了村民自治性质和内容的规定172

(二) 增加了在村民自治中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规定172

(三) 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相互关系172

(四) 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方面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选举程序172

(五) 增加了完善民主决策的规定174

(七) 增加了自治章程,完善了村规民约的有关规定175

(六) 增加了民主监督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监督程序175

(八) 增加了保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的规定,以体制上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176

第五章 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177

一、村民会议177

(一) 村民会议的组成177

(二) 村民会议的结构178

(三) 村民会议的性质和地位180

(四) 村民会议的职权180

二、村民代表会议187

(一) 村民代表会议产生的原因188

(二) 村民代表会议的性质和地位189

(三) 村民代表会议的结构189

(四) 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190

(五) 村民代表191

三、村民委员会194

(一) 村民委员会的设置194

(二) 村委会的性质和地位196

(三) 村委会的组织机构197

(四) 村委会的职责和任务199

(五) 村委会的决策原则与方法212

(六) 村委会的任期和待遇213

四、村民小组和村委会下属委员会214

(一) 村民小组214

(二) 村委会下属委员会217

第六章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220

一、村民民主选举制度220

(一) 民主选举原则221

(二) 选举主体的资格限定223

(三) 民主选举的程序225

(四) 民主选举的保障238

二、民主决策制度241

(一) 会期制度241

(二) 会议的召集和主持242

(三) 会议的决议方式243

(四) 会议的程序244

三、民主管理制度247

(一) 村民自治章程247

(二) 村规民约250

(三) 村民直接参与管理253

四、民主监督制度254

(一) 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254

(二) 民主评议制度255

(三) 村务公开制度257

第七章 村民自治相关理论分析268

一、自治与村民自治的含义268

(一) 自治的含义268

(二) 自治的基本要素268

(三) 自治的基本类型269

二、村民自治的特点283

(一) 范围的地域性283

(二) 内容的民主性284

(四) 本质的自治性287

(三) 主体的群众性287

(五) 形式的多样性288

(六) 组织的系统性289

(七) 任务的复杂性289

(八) 参与的广泛性292

(九) 政府的推动性292

三、与村民自治相关的几个重要关系293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的关系293

(十) 过程的曲折性293

(二) 乡(镇)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302

(三) 村民委员会与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311

(四)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317

(五) 村民委员会和驻在单位的关系318

(六) 村民委员会与农村社会群团组织的关系320

(七) 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民自治关系322

四、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基本经验332

(一) 加强领导是搞好村民自治的关键332

(二) 注重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办事,是搞好村民自治的保证333

(三) 全面贯彻和落实“四个民主”是搞好村民自治的基础334

(四) 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搞好村民自治的前提335

(五) 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解决农村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335

(六) 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循序渐进,是推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基本方法337

五、实行村民自治的伟大意义338

(一) 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338

(二) 村民自治对改革我国农村村级组织管理体制,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作用339

(三) 村民自治将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339

(四) 村民自治将促进农村干群关系的改善和农村社会安定团结340

(五) 村民自治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341

(六) 村民自治是向国际社会反映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窗口341

附录34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44

2.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350

3.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361

参考文献381

后记3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