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丁淦林,刘家林,孙文铄等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7608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新闻事业史-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1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
二、秦代的新闻传播活动3
三、汉代官方新闻传播方式4
四、露布——军事新闻宣传手段6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7
一、“新闻”概念的形成7
二、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8
三、进奏院状的出现9
四、唐代新兴传播媒介及其特点10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11
一、进奏院性质的变化11
二、邸报的抄传制度13
三、朝报的商品化与政府监督15
四、小报的产生与盛行16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17
一、元朝的新闻传播活动17
二、明朝邸报的发抄办法19
三、民间抄报行的出现21
四、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新闻传媒22
第五节 清代的报房京报24
一、京报的由来24
二、报房京报的性质与内容25
三、报房京报与近代报纸的递代28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初步发展30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30
一、近代报业出现的时代背影30
二、《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创办31
三、《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的宣传倾向33
四、外文报刊开始在华出版36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的勃兴39
一、英文商业报纸的大量涌现39
二、《遐迩贯珍》的问世41
三、中文商业报纸的产生42
第三节 上海报业的崛起44
一、外报在上海的发展44
二、上海早期的教会报刊46
三、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47
四、《申报》开创报业的新纪元49
第四节 外报在华的扩展和影响51
一、外报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原腹地51
二、外报垄断是殖民主义者侵略行为54
三、外报客观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55
四、外报办报实践有助于我国报业的发展56
第三章 国人办报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59
第一节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59
一、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59
二、国人早期所办报刊62
第二节 康有为与强学会的报刊70
一、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70
二、京师强学会与《中外纪闻》72
三、上海强学会与《强学报》73
第三节 梁启超与《时务报》75
一、梁启超是维新派报刊宣传的主将75
二、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时务报》76
三、一场争夺《时务报》的斗争77
第四节 维新派的其他报刊与报人79
一、澳门《知新报》79
二、《湘学新报》和《湘报》81
三、严复与《国闻报》84
第五节 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及维新派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87
一、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及其特点87
二、维新派的办报思想89
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作用与贡献92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96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96
一、陈少白与《中国日报》96
二、郑贯公的办报活动98
三、留日学生早期创办的报刊100
四、沪、杭等地的革命报刊102
第二节 《苏报》和“苏报案”104
一、《苏报》的创刊及其发展104
二、“苏报案”始末105
第三节 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07
一、《清议报》与《新民丛报》107
二、改良派在海外办的其他报刊109
三、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报刊110
四、立宪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报刊114
第四节 革命派报刊大发展与两派报刊的论战116
一、《民报》的创刊116
二、两派报刊的大论战117
三、革命派报刊在海外的发展119
四、革命派在国内办的重要报刊120
第五节 清政府对报业的管理和控制130
一、制定法规限制报刊出版发行130
二、迫害报刊与报人131
三、出版官报控制舆论132
第六节 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初步形成133
一、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发展133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135
第七节 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特点和新闻业务的改进137
一、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特点137
二、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业务的改进139
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142
第一节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142
一、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情况和原因142
二、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蜂起和堕落145
第二节 袁世凯统治期间的新闻事业150
一、“二次革命”与“癸丑报灾”150
二、袁世凯控制舆论的反动手段153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157
一、新闻事业的复苏与倒退157
二、新闻事业在逆境中发展159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著名记者161
一、“报界奇才”黄远生161
二、“新闻全才”邵飘萍164
三、其他较有影响的记者165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169
第一节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169
一、《新青年》的创办及其主编陈独秀169
二、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171
三、李大钊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177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中新闻事业的发展180
一、《每周评论》创刊与五四运动宣传180
二、宣传新思潮的报刊蓬勃发展185
第三节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188
一、《新青年》改组和《共产党》创刊188
二、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创办192
三、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193
第四节 私营报业发展的趋势195
一、上海商业性报纸向现代企业化大报方向发展195
二、“政争”中的北京报业197
第五节 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199
一、政论的发展与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199
二、倡导新文风200
三、新闻业务的改进201
四、副刊与杂志的革新203
五、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206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0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初创阶段的报刊208
一、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的创办208
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报刊的创办212
三、工人团体报刊的创办216
四、中共早期的党报工作建设和办报思想217
第二节 国共合作后报刊的发展演变222
一、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222
二、共产党、共青团报刊初步形成网络224
三、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225
四、五卅运动中新闻战线的斗争228
五、北伐战争前后军队报刊的涌现和分化232
六、革命宣传打破反革命宣传233
七、在“四一二”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的报刊236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239
一、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统制和摧残239
二、私营大报发展的动向241
三、中国通讯社事业的进展和广播事业的出现243
四、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244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248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248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建立和扩张248
二、共产党地下报刊的创办254
三、左翼及进步新闻事业257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261
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261
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报刊270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271
一、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报刊271
二、《申报》改革与史量才被害274
三、邹韬奋的报刊活动277
四、《新生》周刊事件281
五、影响很大的小型报《立报》284
六、范长江与斯诺的西北采访活动285
第四节 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289
一、新闻学研究289
二、新闻教育事业292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294
第一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294
一、延安的新闻事业294
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302
三、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与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发展306
四、中外记者采访抗日民主根据地311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316
一、抗战初期上海、武汉等地的新闻事业316
二、战时重庆的新闻事业321
三、桂林、昆明等大后方城市和香港地区的新闻事业324
第三节 沦陷区的新闻事业329
一、沦陷区敌伪新闻事业329
二、沦陷区爱国、进步的新闻事业336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343
第一节 国统区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343
一、国统区新闻事业中心的转移343
二、“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351
三、国民党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362
第二节 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369
一、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收缩369
二、新华社作用的加强372
三、军事宣传报道的发展374
四、反“客里空”运动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377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划时代巨变381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381
二、人民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384
第十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390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事业的建立390
一、全国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90
二、对私营新闻事业的改造394
三、新闻政策法规的颁布与新闻总署的设立3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改进与探索400
一、党的新闻工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400
二、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利弊得失405
三、新闻业务建设与新闻教育的发展408
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新闻报道411
一、经济宣传报道411
二、政治宣传报道414
三、思想文化宣传报道420
第四节 1956年的新闻工作改革426
一、新闻工作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方针426
二、《人民日报》改版428
三、新闻工作改革的全面开展431
四、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与意义434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437
第一节 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事业437
一、从宣传“双百方针”到报道整风运动437
二、“鸣放”中的新闻界439
三、新闻界的反右派斗争441
第二节 “大跃进”与“反右倾”中的新闻事业445
一、“大跃进”宣传报道的开始445
二、“大跃进”宣传报道的特征和问题446
三、“反右倾”和“继续跃进”的宣传报道448
四、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的改进450
第三节 新闻工作的调整与改进453
一、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理论与政策453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455
三、知识性加强,杂文兴旺456
四、新闻事业的调整与新闻队伍建设458
第四节 革命化宣传与学术文化批判460
一、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460
二、歌颂社会主义祖国与新道德新风尚宣传462
三、学术文化批判463
四、围绕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斗争464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46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新闻宣传468
一、鼓动“造反”,宣传个人崇拜468
二、新闻界“夺权”与“夺权”报道470
三、小报泛滥473
四、批判的矛头指向刘少奇473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期的新闻宣传475
一、“斗、批、改”宣传475
二、对于林彪:从颂扬到批判477
三、批极“左”思潮的不同声音478
四、新闻教育的厄运480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新闻宣传481
一、“批林批孔”中的影射宣传481
二、“反复辟”的典型宣传483
三、“批邓”宣传486
四、“四五”运动前后的新闻舆论斗争48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492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492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92
二、新闻界的拨乱反正496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中的新闻工作498
一、加强改革开放的新闻报道498
二、恢复和加强批评报道504
三、新闻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508
四、新时期的新闻改革513
第三节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闻事业519
一、新闻宣传空前活跃519
二、深化新闻改革,促进新闻事业发展526
三、我国新闻事业十五年改革成就531
第十五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536
第一节 台湾的新闻事业536
一、台湾的报刊业536
二、台湾的广播电视业545
三、台湾的其他新闻事业548
第二节 香港的新闻事业550
一、香港的报刊业550
二、香港的广播电视业556
三、香港的其他新闻事业558
第三节 澳门的新闻事业560
一、澳门的报刊业560
二、澳门的广播电视业562
后记563
热门推荐
- 280643.html
- 96803.html
- 2052612.html
- 3843899.html
- 3167716.html
- 3557304.html
- 2820447.html
- 607431.html
- 3311632.html
- 871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2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7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0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7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0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2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4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4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