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总论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法总论 第2版
  • 龙卫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83777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41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654页
  • 主题词:民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法总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 言1

第一节 法律分立中的私法1

一、法律的定义1

二、法律和法院3

三、实在法和理想法5

四、法律分立中的私法6

第二节 我国民法的制度语源12

一、日本移植说辨析12

二、日本创造民法术语的史实13

三、“民法”语源探寻的意义13

四、民法传统的一元性14

第三节 民法概念及调整对象15

一、民法的实质含义16

二、民法的形式含义:民法典16

三、民法的调整对象18

四、民法和商法22

五、民法和经济法25

第四节 民法的法律渊源27

一、民法法源概说28

二、萨维尼的法源理论28

三、大陆法系民法的法律渊源29

四、英美法系民法的法律渊源33

五、我国民法的法律渊源34

第五节 民法法条36

一、法条的概念36

二、法规范、法律规定与法条37

三、民法法条的性质38

四、完全性法条的逻辑结构40

五、不完全性法条42

六、复合性法条48

第六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48

一、法律原则(Rechtsprinzipien)的意义48

二、传统民法的基本原则50

三、现代民法基本原则的修正54

四、我国《民法通则》宣示的基本原则60

五、民法基本原则或原则条款的适用问题63

第七节 民法体系和体例64

一、19世纪概念法学的民法体系观65

二、现代法学的民法体系观66

三、大陆法系的民法体系和体例68

四、普通法系的民法体系和体例72

五、我国民法的体系和体例73

第八节 民法的效力及其范围74

一、民法效力之范围性74

二、民法对时间的效力的原则76

三、民法对空间的效力的原则76

四、民法对人的效力的原则77

五、民法对事项的效力的原则77

第九节 民法的适用78

一、传统理论上法律适用的逻辑模式78

二、取得小前提:确定案件事实,并通过判断进行涵摄或归属80

三、取得大前提:确定应适用的法规范及其具体内容85

四、推断法律适用的结论:赋予具体法效果86

五、法律适用中的法律解释87

六、法律适用中的法律补充95

七、英美国家的法律解释和法律补充101

八、威尔威格的类观点学方法102

第二章 法律关系和权利104

第一节 法律关系104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规范属性104

二、法律关系的本质106

三、法律关系作为私法的基本工具110

四、法律关系的要素111

五、法律关系的分类113

六、民法上“不法”的构成与法律关系115

第二节 权 利116

一、“权利”的概念和语源117

二、权利的本质和意义118

三、法益、权限和权能120

四、权利主体、标的、内容121

五、权利的种类123

六、法规竞合和权利竞合133

七、权利的行使和实现135

八、义务143

九、权利概念和人权概念144

十、权利概念和民权概念145

十一、我国“权利”制度的当代发展146

第三节 权利(法律关系)的变动及其原因147

一、权利(法律关系)的变动148

二、权利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149

三、法律事实的类型153

第三章 权利主体164

第一节 权利主体概说164

一、权利主体和人法164

二、权利能力或主体资格的概念165

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66

四、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167

五、当代权利能力理论的发展168

第二节 权利主体制度的演进170

一、古罗马的权利主体制度170

二、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主体制度180

三、《德国民法典》的主体制度183

四、主体制度合理化思考187

第三节 自然人概述191

一、自然人的概念192

二、自然人概念的规范属性194

三、自然人的生命196

四、自然人的权利能力199

五、胎儿的特殊问题202

六、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失踪人法律问题208

第四节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218

一、行为能力的概念和制度价值218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的设定标准220

三、我国民法上的自然人行为能力制度221

四、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制度比较223

五、特别行为能力231

六、自然人的责任能力233

第五节 监护制度及其改革241

一、监护的概念和制度意义241

二、我国的监护制度242

三、监护制度的比较247

第六节 自然人的人格权263

一、自然人人格权的概念264

二、自然人人格权制度的两种体例265

三、自然人人格权制度的当代发展269

四、我国《民法通则》自然人人格权制度及其发展280

五、自然人死后人格保护问题298

六、自然人人格权保护的限制300

七、简单总结304

第七节 自然人的其他法律属性305

一、自然人的住所305

二、自然人的身份权311

三、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312

第八节 法人概述313

一、法人的概念314

二、法人和自然人315

三、法人主体地位的实在性316

四、法人的本质320

五、法人制度的作用334

六、法人的分类335

第九节 法人的权利能力344

一、法人权利能力的取得和消灭344

二、法人权利能力的性质限制346

三、法人权利能力的法令限制348

四、法人权利能力的目的事业限制349

第十节 法人机关354

一、法人机关的地位属性354

二、广义法人机关的内部结构364

三、法人的对外代表或对外执行机关368

四、法人的知悉或法人机关的知悉构成问题369

第十一节 法人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370

一、法人的行为能力370

二、法人的责任能力376

第十二节 法人的成立及其管理381

一、法人成立管理的理论基础381

二、法人成立管理的原则和程序383

三、筹备中法人的法律地位389

四、国家对成立后法人的管理393

第十三节 法人的其他属性395

一、法人的住所396

二、法人的分支机构396

三、联营制度397

第十四节 法人人格的否认399

一、法人人格否认的概念和形式399

二、直索责任适用的范围401

三、直索责任的替代方法402

第十五节 法人终止和清算中的法人404

一、法人终止的条件和程序405

二、清算中的法人407

第十六节 无权利能力社团408

一、民法上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408

二、学说批评409

三、有关国家立法和实务新发展411

四、无权利能力社团问题的评析414

第十七节 合 伙414

一、合伙的概念415

二、合伙的类型415

三、我国合伙制度417

第四章 法律行为421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理念421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421

二、法律行为和私法自治427

三、法律行为理论的成就430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433

一、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433

二、财产法律行为和身份法律行为436

三、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439

四、加利行为与非加利行为441

五、要物行为和诺成行为441

六、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441

七、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441

八、独立行为与补足行为442

九、生存行为与死因行为442

十、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442

十一、生效的法律行为和不生效的法律行为442

十二、其他分类443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成立443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和一般效力443

二、法律行为的三要素444

三、意思表示的概念、构成和方式446

四、意思表示的方式451

五、意思表示的类型453

五、意思表示的完成454

六、意思表示的撤回458

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生效459

一、法律行为的效力形态的区分459

二、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460

三、法律行为主体的生效要件460

四、法律行为内容的生效要件466

五、意思表示的生效要件480

六、法律行为形式的生效要件480

第五节 意思表示瑕疵484

一、意思表示瑕疵的规范类型484

二、意思和表示不一致的意思表示485

三、意思瑕疵的意思表示497

第六节 不符合生效要件的法律行为515

一、不符合生效要件的法律行为的类型515

二、(绝对)无效法律行为516

三、相对无效的法律行为520

四、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524

五、对特定人无效的法律行为528

六、部分无效529

七、法律行为无效时的更换531

第七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532

一、法律行为的计划的可能性533

二、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性质533

三、附条件的法律行为533

四、附期限的法律行为536

第八节 法律行为的交易基础瑕疵学说537

一、交易基础学说的必要性538

二、温德塞的学说539

三、法律行为交易基础的分类构造540

四、客观交易基础理论的发展540

五、主观交易基础理论的发展542

第九节 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解释544

一、法律行为解释的必要性545

二、法律行为(意思表示)解释与法律解释的区别545

三、我国法上的法律行为解释547

三、德国法上的法律行为解释547

四、法国法上的合同解释551

五、瑞士法的法律行为解释552

第十节 物权行为的理论和应用553

一、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和早期发展554

二、《德国民法典》的观念555

三、基尔克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批评557

四、《德国民法典》的立场557

五、判例和学说的新发展559

六、物权行为无因性和善意取得的制度功能区别561

七、我国关于物权行为的制度和理论562

第十一节 代 理563

一、代理制度的源流和制度理由563

二、代理与归属规范565

三、法人机关与代理制度567

四、代理的性质567

五、代理的要件571

六、代理的范围575

七、代理权的取得575

八、无权代理583

九、代理权的滥用限制590

十、再代理问题592

十一、共同代理(复数代理)595

十二、代理权的消灭595

十三、间接代理和行纪598

第五章 民法上的时间601

第一节 时间的民法意义及其规范属性601

一、时间在民法上的意义601

二、民法上时间规范的作用类型和法律属性602

三、时间在民法上的规定形式602

第二节 期日和期间603

一、期日和期间的立法体例603

二、期日604

三、期间605

第三节 时 效609

一、时效的概念和规范特点610

二、时效的类型和历史源流610

三、取得时效611

四、诉讼时效或消灭时效612

第四节 除斥期间638

一、除斥期间的概念、性质和客体638

二、除斥期间的历史源流639

三、除斥期间的类型639

四、除斥期间的期限及其起算640

五、除斥期间完成的法律效力640

六、除斥期间的中断、中止和不完成问题6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