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手册 1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分析化学手册 1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
  • 郭伟强主编;张培敏,边平凤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24767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941页
  • 文件大小:327MB
  • 文件页数:9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手册 1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2

第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数据及表解2

第一节 国际单位制(SI)及其相关单位间的换算2

一、国际单位制2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5

第二节 分析工作中常用的符号及缩略语11

第三节 化学元素的基本参数19

第四节 离子的基本参数43

一、离子半径43

二、各种离子的活度系数46

第五节 溶液的基本参数53

一、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53

二、常用溶剂的基本特性79

三、常用酸、碱、盐溶液的浓度和密度143

第六节 生成常数和解离常数154

一、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54

二、水的离子积常数163

三、酸和碱的解离常数164

第七节 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基本参数235

一、金属配合物形成常数235

二、配位体的基本参数262

三、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的配位效应系数265

第八节 分析化学数据信息源及其查询方法274

一、数据类刊物274

二、数据中心275

三、主要的手册、丛书277

四、有关化学与物理性质的重要网站277

五、其他国内外化学化工网站简介278

参考文献280

第二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281

第一节 纯水的制备与检定281

一、分析用纯水的制备281

二、水质的检定287

第二节 常用器皿、用具及其洗涤288

一、化学实验常用器皿与用具288

二、分析器皿的洗涤303

三、常用洗涤液304

四、玻璃器皿的干燥305

第三节 滤纸、滤膜及过滤方法305

一、滤纸305

二、滤膜307

三、滤纸的折叠和过滤操作307

第四节 研钵和坩埚308

第五节 干燥方法311

一、固体样品的干燥313

二、液体样品的干燥314

三、气体的干燥315

第六节 冷却方法316

一、实验室常用制冷剂316

二、使用液态气体作制冷剂的注意事项318

第七节 加热方法319

一、固体加热方法319

二、液体加热方法319

三、微波加热介绍321

第八节 试剂的提纯和制备方法323

一、无机试剂的提纯与制备323

二、有机试剂的提纯与制备333

第九节 气体的获取和纯化347

一、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347

二、常用气体的制备与纯化348

第十节 试剂的回收和净化354

一、贵重试剂的回收与净化354

二、废旧电池处理及重金属回收358

三、有机溶剂的回收360

第十一节 化合物重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方法362

一、熔点的测定362

二、沸程的测定366

三、沸点的测定372

四、密度的测定373

五、凝固点的测定375

六、结晶点的测定375

七、色度的测定376

八、黏度的测定379

九、比旋光度的测定391

十、折射率的测定392

十一、软化点的测定393

十二、闪点与燃点的测定394

十三、玻璃化温度的测定398

十四、辛烷值的测定(马达法)401

参考文献421

第二篇 准备工作及试剂424

第三章 试剂和溶液424

第一节 基本知识424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424

二、化学试剂的规格424

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426

第二节 普通酸、碱及盐溶液的配制426

一、酸溶液的配制426

二、碱溶液的配制427

三、盐溶液的配制427

第三节 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430

一、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的配制430

二、测定化学试剂杂质用标准溶液434

三、某些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441

第四节 滴定分析用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442

一、滴定分析用基准试剂442

二、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443

第五节 缓冲溶液455

一、常见缓冲体系455

二、pH标准缓冲体系458

三、各类缓冲溶液的配制459

四、生化缓冲体系471

参考文献473

第四章 普通分析仪器的校正和检定474

第一节 天平474

一、天平的类型及使用474

二、砝码的级别与检定478

第二节 容量器皿的校正479

一、容量器皿的校准479

二、玻璃量器的最大允许公差488

第三节 测温装置及其校正489

一、1990年国际温标(ITS—90)489

二、实验室玻璃温度计的校正491

三、电子测温装置494

第五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保存和制备505

第一节 样品采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505

一、抽样检查的基本概念505

二、抽样检查的类别505

三、抽样方法506

四、采样时需注意的事项507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507

一、水样采集前的准备工作507

二、取样时的注意事项508

三、各类水样采集的一般方法508

四、水样的保存511

五、分析项目的确定515

第三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515

一、采样的原则和目的515

二、采样方法516

三、食品的采样量及注意事项517

四、样品的保存517

五、样品的制备518

六、食品样品的前处理518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520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520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521

第五节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521

一、采样的一般原则521

二、样品采集量521

三、样品的采集方法522

四、植物样品的制备522

五、含水量的测定523

第六节 气体样品的采集523

一、直接采样法524

二、富集采样法526

三、无动力采样530

四、采样效率的评价方法531

参考文献532

第六章 分析样品的准备和处理533

第一节 分析样品的准备533

第二节 试样的前处理537

一、溶剂/熔剂的性质与要求538

二、溶解法分解试样543

三、熔融法分解试样545

四、增压溶样法546

五、试样的蒸馏处理550

六、金属在酸、碱中的溶解性质550

七、无机试样分解方法552

八、有机试样的分解方法570

九、复杂样品中相关组分的提取方法571

十、无溶剂样品前处理方法583

十一、在线前处理方法584

参考文献586

第三篇 安全知识588

第七章 分析实验室安全588

第一节 一般安全知识588

一、预防中毒588

二、预防火灾和爆炸588

三、防止化学烧伤、割伤、冻伤588

四、实验室安全设备588

五、其他方面590

第二节 使用煤气设备的安全守则591

第三节 使用电器设备的安全守则591

第四节 使用高压和高能装置的安全守则591

第五节 防火与灭火592

第六节 不幸事故的应急处理593

一、急救常识593

二、应急处理594

三、应急处理案例——氯气中毒治疗原则及现场处置方案606

第七节 现场采样的安全事项607

第八节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608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一览表611

二、化学物质环境标准672

三、化学致癌物质674

四、职业卫生监控的化学物质683

五、欧盟REACH法规中的高关注度物质694

六、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及监控化学品700

第九节 实验室废物的处理721

一、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的一般办法721

二、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的注意事项721

三、实验室废物储存的注意事项722

四、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理722

参考文献740

第八章 安全分析与实验室风险防范741

第一节 动火分析741

一、燃烧法测定可燃性气体总量742

二、爆炸法试验气体爆炸燃烧情况742

三、几种可燃可爆气体的动火分析方法743

第二节 有毒气体分析745

一、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745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测定方法747

第三节 高危化学品的使用和防护752

一、一般概念752

二、遇强氧化剂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危险物质及其他危险物质758

三、醚中过氧化物的爆炸与控制759

四、三氯化氮爆炸的预防及三氯化氮的测定761

五、高氯酸和高氯酸盐的处理764

六、实验室内发生爆炸的原因、爆炸情况与应对措施767

七、防毒措施770

第四节 高压装置的使用776

一、气瓶的结构与减压器776

二、高压气体的使用778

三、高压釜的使用784

第五节 高能装置的使用784

第六节 放射性辐射的防护措施785

一、有关名词的解释、特有的单位系统和换算785

二、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789

三、对放射性污染的处理796

四、对开放型放射性实验室的主要防护要求802

参考文献803

第四篇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806

第九章 计量检测和质量检验806

第一节 计量、测量、测试和质量检验806

第二节 计量器具及其检定806

一、计量器具806

二、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808

三、计量器具的非强制检定811

四、计量器具的校验812

五、计量器具检定的法规要求813

第三节 标准物质815

参考文献817

第十章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818

第一节 实验室组织系统818

一、实验室的基本要求818

二、实验室组织机构819

三、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体系819

四、实验室的公正性保证819

第二节 实验室各岗位责任制度821

一、各负责人和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821

二、各科室的岗位责任822

三、各层次人员的技术职责823

第三节 实验室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监控823

一、仪器设备的管理823

二、仪器设备的检定823

三、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824

四、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824

五、仪器设备检测值的溯源824

第四节 实验室分析人员的素质824

一、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检验管理人员824

二、计量检定人员的素质825

三、检测人员的素质825

第五节 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控制825

一、检测质量目标826

二、抽样826

三、检测前的检查827

四、检测实施细则827

五、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828

六、常规分析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图828

第六节 分析数据记录和检测报告的规范要求831

一、原始记录831

二、数据整理831

三、检测报告831

第七节 实验室日常工作制度832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832

二、检测工作管理制度833

三、事故分析报告制度833

四、计量标准器具管理制度834

五、标准物质及样品的管理制度834

六、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及管理制度834

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835

八、保密制度835

九、危险品、贵重物品管理制度835

十、安全管理制度836

十一、质量申诉处理制度837

第八节 实验室环境要求838

参考文献839

第五篇 分析数据处理及实验条件优化842

第十一章 数理统计基础842

第一节 基础概念842

一、总体和样本842

二、真值、平均值与中位数842

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843

四、精密度和准确度844

五、误差、偏差、方差和标准偏差845

六、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847

第二节 正态分布848

一、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848

二、标准正态分布849

三、对数正态分布851

第三节 t分布851

第四节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855

第五节 x2分布855

一、x2分布概率密度函数855

二、估计总体方差σ2的置信区间856

第六节 F分布857

第七节 方差分析863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863

二、双因素方差分析865

三、多因素方差分析869

第八节 回归分析873

一、一元线性回归873

二、一元非线性回归880

三、多元线性回归881

第十二章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检验886

第一节 测试数据分布类型的检验886

一、直方图886

二、正态概率图示检验法887

三、x2分布类型检验法887

四、Shapiro-Wilk检验法888

五、偏度-峰度检验法890

第二节 离群数据的检验891

一、3s法/4d法891

二、Dicson法892

三、Grubbs法893

四、t检验法894

五、tR极差检验法894

六、实验室间数据的检验894

第三节 精密度的检验895

一、一个总体方差的检验896

二、双总体方差检验896

三、多个方差的检验896

第四节 准确度的检验899

一、u检验899

二、t检验899

第十三章 试验条件优化方法901

第一节 单因素优化法901

第二节 正交试验设计902

一、正交试验的原理及特点902

二、正交表902

三、正交试验设计步骤912

四、正交试验结果分析912

五、拓展正交分析915

第三节 单纯形优化法915

一、基本单纯形优化法915

二、改进单纯形优化法918

三、单纯形优化的参数选择919

第四节 均匀设计试验法919

一、均匀设计表920

二、均匀设计试验安排922

三、数据分析与优化处理922

主题词索引923

表索引9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