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钳工技术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978750824560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钳工-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钳工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资料篇1
1 基础资料1
1.1 常用字符1
1.1.1 汉语拼音字母及英语字母1
1.1.2 俄语字母1
1.1.3 希腊字母2
1.1.4 罗马数字2
1.1.5 化学元素符号3
1.2 常用数学公式4
1.2.1 常用数学符号4
1.2.2 常用数学公式5
1.2.3 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6
1.2.4 常用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9
1.2.5 圆内接、圆外接正多边形几何尺寸11
1.2.6 弓形几何尺寸12
1.2.7 锥度与锥角系列13
1.3 国内外部分标准代号14
1.3.1 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14
1.3.2 部分国际标准及外国标准代号15
1.4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16
1.4.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6
1.4.1.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6
1.4.1.2 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17
1.4.1.3 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17
1.4.1.4 国际单位制(SI)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17
1.4.1.5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8
1.4.2 常用单位换算18
2 工程材料20
2.1 材料的物理常数20
2.1.1 常用材料的密度20
2.1.2 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的泊松比21
2.1.3 常用材料之间滑动摩擦系数21
2.1.3.1 常用材料之间滑动摩擦系数21
2.1.3.2 轴承的摩擦系数22
2.1.4 常用材料的滚动摩擦系数22
2.1.5 常用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23
2.2 金属材料23
2.2.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3
2.2.1.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3
2.2.1.2 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24
2.2.2 钢25
2.2.2.1 钢按化学成分分类25
2.2.2.2 常用钢材的牌号27
2.2.2.3 优质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及应用28
2.2.2.4 合金结构钢力学性能及应用30
2.2.2.5 工具钢的应用31
2.2.3 铸铁33
2.2.4 铜和铜合金33
2.2.4.1 铸造铜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3
2.2.4.2 黄铜及其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4
2.2.4.3 青铜及其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6
2.2.5 铝和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8
2.2.6 铸造轴承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9
2.3 钢的热处理40
2.3.1 常用热处理工艺40
2.3.2 常用钢材的热处理工艺规范41
2.4 常用钢材43
2.4.1 常用型钢43
2.4.1.1 热轧等边角钢43
2.4.1.2 热轧工字钢45
2.4.1.3 热轧槽钢47
2.4.2 常用钢管48
2.4.2.1 热轧无缝钢管48
2.4.2.2 冷拔钢管48
2.4.3 圆钢、方钢、六角钢49
2.4.4 钢板49
2.4.4.1 热轧钢板49
2.4.4.2 冷轧钢板50
2.4.4.3 镀锌板50
2.4.5 钢丝50
2.5 非金属材料51
2.5.1 橡胶制品51
2.5.1.1 工业用橡胶板51
2.5.1.2 钢丝编织液压胶管52
2.5.1.3 夹布压力胶管53
2.5.2 常用工程塑料53
2.5.3 毛毡和纸板56
2.5.3.1 平面毡56
2.5.3.2 纸板56
3 工程图样57
3.1 视图57
3.1.1 基本视图57
3.1.2 斜视图58
3.1.3 局部视图58
3.1.4 剖视图59
3.1.5 断面图60
3.1.6 局部放大图61
3.1.7 剖面符号61
3.2 机件的表达62
3.2.1 图样的简化画法62
3.2.1.1 规定简化画法62
3.2.1.2 省略画法63
3.2.1.3 简化投影64
3.2.2 零件上常见的结构64
3.2.2.1 铸造工艺结构64
3.2.2.2 加工工艺结构66
3.2.3 通用机械零件的规定画法67
3.2.3.1 螺纹的规定画法67
3.2.3.2 平键联接的规定画法68
3.2.3.3 齿轮、齿条、链轮、蜗轮的规定画法69
3.2.3.4 弹簧的规定画法71
3.2.3.5 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73
3.3 零件图的识读73
3.4 装配图的识读75
4 极限、配合和表面粗糙度78
4.1 尺寸公差78
4.1.1 主要术语78
4.1.2 标准公差等级78
4.1.3 基本偏差80
4.1.3.1 基本偏差代号80
4.1.3.2 孔的基本偏差80
4.1.3.3 轴的基本偏差80
4.1.4 尺寸公差的标注80
4.2 配合89
4.2.1 配合的种类89
4.2.2 基准制90
4.2.3 配合的标注90
4.2.4 优先选用的孔和轴公差带90
4.3 形状和位置公差92
4.3.1 形位公差的符号92
4.3.1.1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符号92
4.3.1.2 被测要素、基准要素的标注要求及其他附加符号93
4.3.2 形位公差的标注93
4.3.2.1 形位公差框格的标注规定93
4.3.2.2 被测要素的标注94
4.3.2.3 形位公差带的标注95
4.3.2.4 基准的标注96
4.3.2.5 局部限制的标注98
4.3.2.6 形位公差其他要求的标注99
4.3.3 形位公差值100
4.3.3.1 圆度和圆柱度公差值100
4.3.3.2 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值100
4.3.3.3 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值101
4.3.3.4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101
4.4 表面粗糙度102
4.4.1 表面粗糙度的高度特性评定参数102
4.4.1.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102
4.4.1.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102
4.4.2 表面粗糙度的附加评定参数103
4.4.2.1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103
4.4.2.2 轮廓支承长度率tp103
4.4.3 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104
4.4.3.1 Ra的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104
4.4.3.2 Rz、Ry的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104
4.4.4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104
4.4.4.1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104
4.4.4.2 表面粗糙度高度评定参数标注法105
4.4.4.3 其他相关要求的标注106
5 技术测量107
5.1 常用量具107
5.1.1 常用量具的规格和应用107
5.1.2 常用量具的结构和使用111
5.1.2.1 各种游标卡尺的结构和使用111
5.1.2.2 各种千分尺的结构和使用117
5.1.2.3 百分表的结构和使用122
5.1.2.4 游标万能角度尺的结构和使用125
5.1.3 量块126
5.1.3.1 量块的组成126
5.1.3.2 成套量块的组合尺寸126
5.1.3.3 量块的研合127
5.1.4 正弦规127
5.1.4.1 正弦规测量装置和应用127
5.1.4.2 用正弦规测量莫氏锥度时量块的高度值129
5.1.5 塞尺129
5.1.5.1 塞尺的组成和应用129
5.1.5.2 成组塞尺的规格130
5.2 常用检测技术131
5.2.1 形位误差的检测131
5.2.1.1 形状误差的检测131
5.2.1.2 位置误差的检测135
5.2.1.3 跳动量的检测140
5.2.2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141
5.2.3 螺纹中径的检测141
5.2.3.1 常用螺纹中径测量方法141
5.2.3.2 量针型号及直径的选择142
5.2.4 角度的检测143
5.2.5 圆锥的测量144
5.3 装配精度的检测145
第2部分 钳工基础篇148
6 钳工的基础操作148
6.1 钳工常用工具148
6.1.1 扳手148
6.1.2 螺钉旋具151
6.1.3 钳子152
6.1.4 虎钳153
6.1.5 圆头锤154
6.1.6 拆卸工具155
6.2 划线157
6.2.1 划线工具157
6.2.2 划线步骤158
6.2.3 平面划线159
6.2.4 空间划线160
6.3 锯割和錾削162
6.3.1 锯割162
6.3.1.1 锯弓162
6.3.1.2 钢锯条163
6.3.1.3 锯割方法163
6.3.1.4 锯割工艺163
6.3.2 錾削164
6.3.2.1 錾子的种类和用途164
6.3.2.2 常见的錾削工艺165
6.4 锉削166
6.4.1 钳工锉166
6.4.2 锉削方法166
6.5 钻孔与铰孔168
6.5.1 钻孔168
6.5.1.1 钻头168
6.5.1.2 锥度套筒169
6.5.1.3 钻孔时的装夹方法170
6.5.1.4 钻孔工艺172
6.5.1.5 钻孔时的切削液173
6.5.1.6 钻孔时钻头损坏的原因和预防方法173
6.5.1.7 钻孔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和预防方法174
6.5.2 铰孔174
6.5.2.1 铰刀175
6.5.2.2 铰削余量的选择176
6.5.2.3 机铰切削用量的选择177
6.5.2.4 铰削时切削液的选择177
6.5.2.5 铰制圆锥内孔的检验177
6.5.2.6 铰孔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和预防方法178
6.5.2.7 铰刀损坏的原因和预防方法179
6.6 攻螺纹和套螺纹179
6.6.1 常用螺纹的标注方法179
6.6.2 攻螺纹180
6.6.2.1 丝锥的结构180
6.6.2.2 常用丝锥的种类和用途181
6.6.2.3 普通螺纹攻螺纹前底孔直径182
6.6.2.4 英制螺纹、圆柱管螺纹攻螺纹前底孔直径183
6.6.2.5 圆锥管螺纹攻螺纹前底孔直径183
6.6.2.6 攻螺纹的步骤184
6.6.2.7 攻螺纹时产生废品的原因与预防方法186
6.6.2.8 丝锥折断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87
6.6.2.9 攻螺纹时丝锥折断的取出方法188
6.6.3 套螺纹189
6.6.3.1 板牙189
6.6.3.2 套螺纹时圆杆直径190
6.6.3.3 套螺纹方法190
6.6.3.4 套螺纹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91
6.7 刮削192
6.7.1 刮削检验工具192
6.7.1.1 刮削检验工具种类及用途192
6.7.1.2 标准平板的规格及精度等级193
6.7.1.3 平尺工作面的精度193
6.7.2 刮削刀具194
6.7.3 显示剂194
6.7.3.1 显示剂的种类194
6.7.3.2 显示剂的使用195
6.7.3.3 不同类型工件研点注意事项195
6.7.4 平面刮削工艺要点196
6.7.4.1 刮削方法196
6.7.4.2 平面刮削方法197
6.7.4.3 平面刮削步骤198
6.7.4.4 平面刮削的参考余量199
6.7.4.5 平面刮削精度检查199
6.7.5 曲面刮削200
6.7.5.1 内曲面刮削的研点方法200
6.7.5.2 内曲面刮削方法200
6.7.5.3 孔的刮削余量201
6.7.5.4 各种滑动轴承的接触点数201
6.7.6 刮削面常见的缺陷202
6.8 研磨202
6.8.1 研磨余量203
6.8.1.1 平面研磨的加工余量203
6.8.1.2 圆柱面研磨的加工余量203
6.8.1.3 内孔研磨的加工余量203
6.8.2 研具203
6.8.3 研磨剂205
6.8.3.1 常用研磨料的代号、特性和用途205
6.8.3.2 磨料粒度的选用205
6.8.3.3 常用研磨剂的配比205
6.8.4 常用研磨工艺206
7 通用装配技术208
7.1 螺纹联接的装配208
7.1.1 普通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208
7.1.2 双头螺柱联接的装配209
7.1.3 螺钉(栓)、螺母的装配210
7.1.4 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211
7.1.5 螺栓取出器213
7.2 键联接的装配214
7.2.1 键联接的类型214
7.2.2 平键联接的装配215
7.2.3 楔键联接的装配215
7.2.4 矩形花键的装配216
7.2.4.1 矩形花键的基本尺寸216
7.2.4.2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217
7.2.4.3 矩形花键联接的标记代号217
7.2.4.4 花键的装配218
7.3 销联接的装配218
7.3.1 销联接的类型218
7.3.2 常用销的种类219
7.3.3 圆柱销和圆锥销联接的装配220
7.4 过盈连接的装配222
7.5 滚动轴承的装配224
7.5.1 滚动轴承的代号224
7.5.1.1 滚动轴承基本代号224
7.5.1.2 滚动轴承的前置代号228
7.5.1.3 滚动轴承的后置代号229
7.5.1.4 常用滚动轴承代号231
7.5.2 滚动轴承的配合232
7.5.2.1 滚动轴承配合的公差带232
7.5.2.2 向心轴承/P0级公差轴承与轴颈和壳体孔的配合233
7.5.3 滚动轴承的装配234
7.5.3.1 深沟球轴承的装配235
7.5.3.2 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237
7.5.3.3 角接触球轴承的装配239
7.5.4 滚动轴承运转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242
7.5.5 滚动轴承常见的损坏形式242
7.6 滑动轴承的装配243
7.6.1 整体式轴套的装配243
7.6.2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245
7.7 铆接与粘接247
7.7.1 铆接247
7.7.1.1 铆钉直径的选择247
7.7.1.2 铆钉孔直径的选择247
7.7.1.3 铆钉长度的选择247
7.7.1.4 铆接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48
7.7.2 粘接249
7.7.2.1 胶接工艺过程249
7.7.2.2 常用材料胶接表面的处理方法250
7.7.2.3 常用胶粘剂及用途251
7.7.2.4 拆胶方法254
第3部分 实用钳工工艺篇255
8 装配钳工工艺255
8.1 概述255
8.1.1 装配生产的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255
8.1.1.1 装配生产的类型255
8.1.1.2 装配生产的组织形式255
8.1.2 装配精度256
8.1.3 装配尺寸链257
8.1.3.1 装配尺寸链的概念257
8.1.3.2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257
8.1.3.3 装配尺寸链的应用258
8.1.4 装配方法的种类258
8.1.5 机器装配工作内容260
8.1.6 装配工艺过程261
8.1.6.1 装配工艺过程261
8.1.6.2 装配工艺流程图261
8.1.7 确定装配顺序的原则261
8.2 典型部件的装配262
8.2.1 带传动的装配262
8.2.1.1 带传动的类型及特点262
8.2.1.2 带轮的装配263
8.2.1.3 装带263
8.2.1.4 带传动的张紧装置264
8.2.1.5 带传动装配的要求265
8.2.2 链传动的装配265
8.2.2.1 链传动装配的技术要求265
8.2.2.2 链条的接合266
8.2.2.3 链条下垂度的检查266
8.2.3 圆柱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267
8.2.3.1 圆柱直齿轮各部分名称及计算267
8.2.3.2 圆柱直齿轮评定指标268
8.2.3.3 齿轮评定指标的检测方法269
8.2.3.4 齿轮传动机构装配的技术要求269
8.2.3.5 圆柱直齿轮传动的装配270
8.2.3.6 圆柱直齿轮接触斑点的调整271
8.2.4 圆锥直齿轮传动的装配273
8.2.4.1 齿轮箱体两安装孔轴线的检查273
8.2.4.2 锥齿轮传动轴向位置的调整273
8.2.4.3 接触斑点的调整273
8.2.5 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276
8.2.5.1 蜗杆传动机构装配的技术要求276
8.2.5.2 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276
8.2.5.3 蜗轮齿面接触斑点的调整277
8.2.6 联轴器的装配279
8.2.6.1 联轴器的典型结构279
8.2.6.2 联轴器的装配279
8.2.7 牙嵌式离合器的装配280
8.2.8 传动丝杠螺母的装配281
8.2.8.1 丝杠螺母副配合间隙的调整281
8.2.8.2 丝杠螺母副同轴度及其与基准面平行度的调整283
8.2.9 机床导轨的装配283
8.2.9.1 车床导轨的刮削284
8.2.9.2 导轨表面淬火285
8.2.10 曲轴、连杆、活塞机构的装配285
8.2.10.1 曲轴的装配间隙285
8.2.10.2 连杆的装配286
8.2.10.3 活塞的装配287
8.2.10.4 曲轴、连杆、活塞机构的总装配288
8.3 减速器的装配288
8.3.1 减速器装配的技术要求290
8.3.2 减速器的组件装配290
8.3.3 减速器的装配和调整290
8.4 液压、气动系统的装配292
8.4.1 齿轮泵的装配和调试292
8.4.1.1 齿轮泵的结构292
8.4.1.2 齿轮泵的装配293
8.4.1.3 齿轮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294
8.4.2 叶片泵的装配和调试295
8.4.2.1 叶片泵的结构295
8.4.2.2 叶片泵的装配295
8.4.2.3 叶片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297
8.4.3 液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298
8.4.3.1 液压系统的安装要求298
8.4.3.2 液压系统的调试299
8.4.3.3 液压系统的检修300
8.4.4 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300
8.4.4.1 气动系统的安装300
8.4.4.2 气动系统的调试301
8.4.4.3 气动系统的检修301
8.5 普通车床的装配301
8.5.1 床鞍与床身的拼装301
8.5.2 齿条的装配305
8.5.3 进给箱、溜板箱和托架的装配307
8.5.4 主轴箱和尾架的安装311
8.5.5 小刀架及其他部件的安装314
8.5.6 车床的试车与验收314
9 机修钳工工艺317
9.1 概述317
9.1.1 修理对象的确定317
9.1.2 机械零件主要失效形式的特征317
9.1.3 常用的零件修理技术322
9.1.4 零件失效的修复工艺过程323
9.1.5 选择修理工艺的主要参数324
9.1.5.1 常用修复工艺对零件材料的适应性324
9.1.5.2 常用修复工艺的合理修复层最佳厚度324
9.1.5.3 修复层的力学性能325
9.1.6 制定修理工艺规程的注意事项325
9.1.7 零件修复质量控制326
9.2 典型零(部)件的检修327
9.2.1 机械连接的检修327
9.2.2 轴类零件的检修328
9.2.2.1 一般轴的检修328
9.2.2.2 机床主轴的检修328
9.2.2.3 曲轴的检修329
9.2.2.4 花键轴的检修329
9.2.2.5 丝杠副的检修330
9.2.2.6 螺旋传动机构间隙的调整330
9.2.3 轴承的检修332
9.2.3.1 滑动轴承的检修332
9.2.3.2 滑动轴承的常见故障及排除332
9.2.3.3 滑动轴承合金的浇铸方法333
9.2.3.4 滚动轴承的故障及排除333
9.2.3.5 滚动轴承的代用方法334
9.2.4 传动机构的检修335
9.2.4.1 带传动的检修335
9.2.4.2 链传动的检修336
9.2.4.3 齿轮传动的检修336
9.2.4.4 传动件内孔的检修337
9.2.5 壳体类零件的检修337
9.3 机床液压、气压装置的检修338
9.3.1 液压装置的检修338
9.3.1.1 机床液压装置的组成338
9.3.1.2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338
9.3.1.3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339
9.3.1.4 液压泵的故障及排除339
9.3.1.5 液压缸常见故障及排除341
9.3.1.6 液压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342
9.3.2 气压装置的检修344
9.3.2.1 气泵常见故障及排除344
9.3.2.2 气动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345
9.3.2.3 气动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346
9.4 普通机床机械故障及排除347
9.4.1 普通卧式车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47
9.4.2 铣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51
9.4.3 刨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54
9.4.4 外圆磨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57
9.4.5 平面磨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61
9.5 冲剪机械设备故障及排除363
9.5.1 冲压液压机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63
9.5.2 剪板机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65
9.6 机床床身及导轨的检修367
9.6.1 机床导轨的检测367
9.6.2 导轨常见故障及排除372
9.6.3 导轨磨损的检修方法373
9.6.4 提高导轨耐磨性的措施373
9.6.5 机床导轨单面间隙的检修373
9.6.6 机床导轨的刮研修复374
10 工具钳工工艺376
10.1 弹簧的制作376
10.1.1 压缩弹簧的制作376
10.1.2 拉伸弹簧的制作377
10.2 样板的制作378
10.2.1 样板制作的工艺过程379
10.2.2 样板型面的精加工379
10.2.3 角度样板的制作380
10.2.4 简单圆弧样板的制作380
10.2.5 渐开线齿形样板的制作381
10.2.5.1 齿轮的加工381
10.2.5.2 渐开线齿形样板的制作382
10.3 凸轮的制作383
10.3.1 阿基米德螺线的画法384
10.3.2 盘形阿基米德螺线凸轮的制作384
10.3.2.1 凸轮的图样与技术要求384
10.3.2.2 凸轮划线385
10.3.2.3 凸轮的制作387
10.4 模具的制作387
10.4.1 常见模具的种类388
10.4.2 冷冲模的制作388
10.4.2.1 常见冷冲模的种类388
10.4.2.2 冷冲模主要零件的加工方法390
10.4.2.3 冷冲模的装配391
10.4.3 锻模392
10.4.3.1 锻模的构造392
10.4.3.2 模槽的加工392
10.4.4 简单冲裁模的制作393
10.4.4.1 冲裁模的结构394
10.4.4.2 主要零件的制作394
10.4.4.3 主要零件的装配394
10.4.4.4 冲裁模的总装配396
10.4.5 复合冲裁模具的制作397
10.4.5.1 复合冲模的结构397
10.4.5.2 复合冲模主要零件的制作398
10.4.5.3 复合冲模的总装配402
10.4.6 橡胶模的制作403
10.5 夹具的制作405
10.5.1 钻模的制作406
10.5.1.1 钻模主要零件的加工方法406
10.5.1.2 保证钻模装配精度的措施408
10.5.1.3 钻模的装配409
10.5.2 镗模的制作410
10.5.2.1 镗模的一般结构410
10.5.2.2 镗模的装配411
10.5.3 组合夹具的组装411
10.5.3.1 组合夹具组装步骤411
10.5.3.2 磨削刀座组合夹具的组装412
10.6 螺纹检具的制作413
10.6.1 螺纹塞规的制作413
10.6.1.1 螺纹塞规的结构413
10.6.1.2 螺纹塞规制作的工艺过程414
10.6.2 螺纹环规的制作414
10.6.2.1 螺纹环规的结构414
10.6.2.2 螺纹环规制作的工艺过程414
10.7 专用刀具的制作415
10.7.1 丝锥的制作415
10.7.1.1 丝锥的结构415
10.7.1.2 丝锥制作的工艺过程415
10.7.2 指形齿轮铣刀的制作415
第4部分 相关资料篇419
11 机械加工基础419
11.1 金属切削基本概念419
11.1.1 零件表面的形成419
11.1.2 切削运动419
11.1.3 切削用量419
11.2 金属切削刀具422
11.2.1 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422
11.2.2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要素422
11.2.2.1 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422
11.2.2.2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423
11.2.3 常用刀具的材料423
11.3 金属切削过程424
11.3.1 金属切削变形过程424
11.3.2 切屑的种类425
11.3.3 积屑瘤425
11.3.4 切削热和切削液426
11.4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426
11.4.1 车削加工426
11.4.2 刨削加工427
11.4.3 钻削加工427
11.4.4 铣削加工427
11.4.5 磨削加工429
11.5 金属切削加工工艺规程429
11.5.1 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429
11.5.2 工艺文件的类型430
12 电工常识431
12.1 电气元件431
12.1.1 电气元件图形符号431
12.1.1.1 线路连接图形符号431
12.1.1.2 发电机和电动机图形符号431
12.1.1.3 电阻、电容、绕组图形符号432
12.1.1.4 开关和控制装置图形符号433
12.1.1.5 继电器图形符号433
12.1.2 常用低压电器434
12.2 机床电路436
12.2.1 机床电路的特点436
12.2.2 机床电路的识读436
12.2.2.1 电力拖动436
12.2.2.2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438
12.3 安全用电常识439
12.3.1 人体触电方式439
12.3.2 安全用电440
13 液压与气动基础441
13.1 液压与气动系统441
13.1.1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441
13.1.2 液压与气动系统常用元件的图形符号441
13.2 液压与气动常用元件446
13.2.1 动力元件446
13.2.1.1 液压泵的类型446
13.2.1.2 空气压缩机的类型446
13.2.2 执行元件446
13.2.3 控制元件449
13.2.3.1 压力控制阀449
13.2.3.2 方向控制阀450
13.2.3.3 流量控制阀451
13.2.4 辅助元件451
13.2.4.1 常用管件451
13.2.4.2 常用管接头452
13.2.4.3 常用密封件453
13.3 基本控制回路453
13.3.1 压力控制回路453
13.3.2 速度控制回路456
13.3.3 缓冲回路459
13.3.4 顺序动作回路460
13.4 典型液压与气动系统461
13.4.1 组合机床液压动力滑台系统461
13.4.1.1 系统工作状态的控制顺序463
13.4.1.2 系统工作状态的油路分析463
13.4.2 公共汽车车门气压系统464
主要参考文献466
第1部分 资料篇1
1 基础资料1
1-1 汉语拼音字母及英语字母1
1-2 俄语字母1
1-3 希腊字母2
1-4 罗马数字2
1-5 化学元素符号3
1-6 常用数学符号4
1-7 常用数学公式5
1-8 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6
1-9 常用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9
1-10 圆内接、圆外接正多边形几何尺寸11
1-11 锥度与锥角系列13
1-12 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14
1-13 部分国际标准及外国标准代号15
1-14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6
1-15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17
1-16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17
1-17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17
1-18 与SI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单位18
1-19 常用单位换算18
2 工程材料20
2-1 常用材料的密度20
2-2 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21
2-3 常用材料之间滑动摩擦系数21
2-4 轴承的摩擦系数22
2-5 常用材料的滚动摩擦系数22
2-6 常用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23
2-7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3
2-8 金属材料硬度的种类及应用24
2-9 各类钢合金元素含量界限26
2-10 常用钢材的牌号27
2-11 优质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及应用28
2-12 合金结构钢力学性能及应用30
2-13 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的应用31
2-14 铸铁的牌号及用途33
2-15 铸造铜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3
2-16 加工黄铜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4
2-17 加工青铜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6
2-18 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8
2-19 铸造轴承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应用39
2-20 常用热处理工艺40
2-21 常用钢材的热处理工艺规范41
2-22 角钢的规格43
2-23 热轧工字钢规格45
2-24 热轧槽钢规格47
2-25 热轧无缝钢管48
2-26 冷拔(轧)钢管48
2-27 圆钢、方钢、六角钢49
2-28 热轧钢板49
2-29 冷轧钢板50
2-30 镀锌薄钢板50
2-31 钢丝50
2-32 工业用硫化橡胶板性能51
2-33 钢丝编织液压胶管的规格尺寸52
2-34 夹布压力胶管53
2-35 常用工程塑料的特性及用途53
2-36 平面毡56
2-37 纸板56
3 工程图样57
3-1 基本视图的形成57
3-2 斜视图的形成58
3-3 局部视图的形成58
3-4 剖视图的形成59
3-5 断面图的形成60
3-6 局部放大图的形成61
3-7 各种材料的剖面符号61
3-8 规定简化画法62
3-9 常用省略画法63
3-10 常见的简化投影64
3-11 铸造工艺结构64
3-12 常见的机械加工结构画法与标注66
3-13 内、外螺纹及螺纹联接画法67
3-14 平键联接的画法68
3-15 齿轮、齿条、链轮、蜗轮画法69
3-16 弹簧的规定画法71
3-17 常用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和特征画法73
3-18 零件图识读基本要求75
3-19 齿轮泵装配图识读基本要求77
4 极限、配合和表面粗糙度78
4-1 尺寸公差主要术语78
4-2 标准公差数值79
4-3 孔的基本偏差数值81
4-4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85
4-5 配合的种类及其公差带图89
4-6 两种基准制90
4-7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92
4-8 被测要素、基准要素的标注要求及其他附加符号93
4-9 形位公差框格的标注规定93
4-10 被测要素的标注94
4-11 形位公差带的标注95
4-12 基准的标注96
4-13 局部限制的标注98
4-14 形位公差其他要求的标注99
4-15 圆度和圆柱度公差值100
4-16 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值100
4-17 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值101
4-18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101
4-19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数值102
4-20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的数值102
4-21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的数值103
4-22 轮廓支承长度率(tp)的数值103
4-23 Ra的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的选用值104
4-24 Rz、Ry的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的选用值104
4-25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104
4-26 高度评定参数值的标注105
4-27 其他相关要求的标注106
5 技术测量107
5-1 常用量具的规格和应用107
5-2 各种游标卡尺的结构和使用111
5-3 千分尺的结构和使用117
5-4 百分表的结构和使用122
5-5 游标万能角度尺的结构和使用125
5-6 成套量块的组合尺寸126
5-7 用正弦规测量莫氏锥度时量块的高度值129
5-8 成组塞尺的规格130
5-9 形状误差的检测131
5-10 位置误差的检测135
5-11 跳动量的检测140
5-12 常用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141
5-13 常用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141
5-14 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选择量针型号及直径142
5-15 常用角度测量方法143
5-16 常用圆锥的测量方法144
5-17 装配精度检验145
第2部分 钳工基础篇148
6 钳工的基础操作148
6-1 常用扳手的种类和用法148
6-2 螺钉旋具的种类和用法151
6-3 钳工常用的钳子种类和用途152
6-4 虎钳的种类和用途153
6-5 圆头锤的规格154
6-6 常用拆卸工具的种类和用途155
6-7 常用划线工具157
6-8 划线的一般步骤158
6-9 平面划线的方法159
6-10 空间划线的方法160
6-11 锯弓的结构形式及用途163
6-12 钢锯条的规格及应用163
6-13 锯割方法163
6-14 锯割工艺164
6-15 錾子的种类和用途164
6-16 常见的錾削工艺165
6-17 钳工锉的规格166
6-18 典型锉削方法166
6-19 钻头168
6-20 锥度套筒的规格169
6-21 钻孔时的装夹方法170
6-22 钻孔工艺172
6-23 各种材料钻孔时的切削液173
6-24 钻孔时钻头损坏的原因和预防方法173
6-25 钻孔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和预防方法174
6-26 铰刀的种类和用途175
6-27 铰削余量的选择176
6-28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选择177
6-29 铰削时切削液的选择177
6-30 铰孔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和预防方法178
6-31 铰刀损坏的原因和预防方法179
6-32 各种螺纹的标注方法179
6-33 常用丝锥的种类和用途181
6-34 普通螺纹攻螺纹前底孔直径182
6-35 英制螺纹、圆柱管螺纹攻螺纹前底孔直径183
6-36 圆锥管螺纹攻螺纹前底孔直径183
6-37 攻螺纹的步骤184
6-38 攻螺纹时产生废品的原因与预防方法186
6-39 丝锥折断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87
6-40 取出折断在螺孔中丝锥的方法188
6-41 用板牙套螺纹时所需圆杆的直径190
6-42 套螺纹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91
6-43 刮削检验工具种类及用途192
6-44 标准平板的规格及精度等级193
6-45 平尺工作面的精度要求193
6-46 刮削刀具的种类与用途194
6-47 显示剂的种类194
6-48 显示剂使用方法195
6-49 不同类型工件研点注意事项195
6-50 刮削方法196
6-51 平面刮削方法197
6-52 平面刮削步骤198
6-53 平面刮削的参考余量199
6-54 各种精度平面所要求的接触点数199
6-55 孔的刮削余量201
6-56 各种滑动轴承的接触点数201
6-57 刮削面常见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202
6-58 平面研磨的加工余量203
6-59 圆柱面研磨的加工余量203
6-60 内孔研磨的加工余量203
6-61 研具及用途203
6-62 常用研磨料的代号、特性和用途205
6-63 常用研磨粉粒度205
6-64 常用研磨剂的配比206
6-65 常用研磨工艺206
7 通用装配技术208
7-1 普通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208
7-2 双头螺柱装配要点209
7-3 螺钉、螺母的装配要点210
7-4 螺纹联接常用的防松方法211
7-5 螺栓取出器213
7-6 键联接的类型214
7-7 平键联接的装配步骤215
7-8 楔键联接的装配步骤216
7-9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217
7-10 花键的装配要点218
7-11 各种销的特点和用途219
7-12 圆柱销和圆锥销的装配221
7-13 过盈连接装配要点223
7-14 滚动轴承类型代号224
7-15 滚动轴承尺寸系列代号227
7-16 滚动轴承公称内径代号227
7-17 滚动轴承前置代号228
7-18 内部结构代号229
7-19 密封、防尘与外部形状变化代号229
7-20 公差等级代号230
7-21 游隙代号230
7-22 配置代号230
7-23 常用滚动轴承代号231
7-24 向心轴承/P0级公差轴承与轴颈的配合233
7-25 向心轴承/P0级公差轴承与壳体孔的配合234
7-26 深沟球轴承的装配方法235
7-27 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调整方法238
7-28 角接触球轴承的预紧方法239
7-29 角接触球轴承预紧量的测量方法240
7-30 滚动轴承运转异常的原因分析242
7-31 滚动轴承常见的损坏形式242
7-32 整体式轴套的装配243
7-33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245
7-34 铆钉直径与板件厚度的一般关系247
7-35 铆钉孔直径的选择247
7-36 铆接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48
7-37 胶接工艺过程249
7-38 常用材料胶接表面的处理方法250
7-39 常用胶粘剂及用途251
7-40 拆胶方法254
第3部分 实用钳工工艺篇255
8 装配钳工工艺255
8-1 装配生产的组织形式255
8-2 机器的装配精度256
8-3 建立装配尺寸链的步骤258
8-4 装配方法的种类259
8-5 装配工作内容260
8-6 装配工艺过程261
8-7 带传动的类型及特点262
8-8 带传动的张紧方法264
8-9 链传动装配的技术要求265
8-10 圆柱直齿轮各部分名称及计算267
8-11 圆柱齿轮评定指标268
8-12 常用检测仪器269
8-13 圆柱直齿轮传动的装配270
8-14 齿轮副的接触斑点271
8-15 圆柱直齿轮接触斑点的检查及调整方法271
8-16 锥齿轮副啮合接触斑点规范274
8-17 锥齿轮副接触斑点的调整方法275
8-18 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276
8-19 蜗轮齿面接触斑点的调整方法277
8-20 联轴器的装配279
8-21 丝杠螺母副配合间隙的调整方法281
8-22 丝杠螺母副同轴度及其与基准面平行度的调整方法283
8-23 车床导轨刮削方法284
8-24 轴颈与轴承的安装间隙286
8-25 连杆的装配286
8-26 活塞销与销孔的配合287
8-27 活塞环与活塞的装配间隙287
8-28 减速器组件装配工作290
8-29 减速器的装配和调整290
8-30 齿轮泵的装配293
8-31 齿轮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294
8-32 叶片泵的装配295
8-33 叶片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297
8-34 液压系统的安装要求298
8-35 液压系统的调试299
8-36 液压系统检修周期及方法300
8-37 气动系统的安装300
8-38 气动系统检修周期及方法301
8-39 床鞍与床身的拼装302
8-40 齿条的安装306
8-41 进给箱、溜板箱和托架的装配308
8-42 主轴箱和尾座的装配311
8-43 小刀架及其他部件的安装314
8-44 车床的试车与验收314
9 机修钳工工艺317
9-1 零件主要失效形式的特征及其判定317
9-2 常用的零件修理技术322
9-3 常用修复工艺对零件材料的适应性324
9-4 常用修复方法修复层的最佳厚度324
9-5 各种修复工艺获得修补层的力学性能325
9-6 制定修理工艺规程的注意事项325
9-7 常见机械连接件的检修327
9-8 一般轴的检修方法328
9-9 机床主轴的检修方法328
9-10 曲轴的检修方法329
9-11 花键轴的检修方法329
9-12 丝杠副的损坏现象及修理方法330
9-13 螺旋传动机构间隙消除方法330
9-14 滑动轴承检修方法332
9-15 滑动轴承的常见故障及排除332
9-16 轴承合金的浇铸方法333
9-17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排除333
9-18 滚动轴承的代用方法334
9-19 带传动的检修方法335
9-20 链传动的检修方法336
9-21 齿轮传动的故障及排除336
9-22 传动件内孔的检修337
9-23 常见壳体类零件的检修337
9-24 机床液压装置的组成338
9-25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338
9-26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339
9-27 齿轮泵的故障及排除339
9-28 叶片泵的故障及排除340
9-29 螺杆泵的故障及排除341
9-30 液压缸常见故障及排除341
9-31 压力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342
9-32 方向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343
9-33 流量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344
9-34 往复式压缩机常见故障及排除344
9-35 气缸常见故障及排除345
9-36 活塞式气动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345
9-37 叶片式气动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346
9-38 气动压力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346
9-39 气动方向控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347
9-40 普通卧式车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47
9-41 铣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51
9-42 刨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54
9-43 外圆磨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57
9-44 平面磨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61
9-45 冲压液压机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63
9-46 剪板机床常见故障及排除365
9-47 导轨的精度及检测方法367
9-48 导轨常见故障及排除372
9-49 导轨磨损的检修方法373
9-50 提高导轨耐磨性的措施373
9-51 机床导轨单面间隙的检修374
9-52 床身导轨刮研步骤375
10 工具钳工工艺376
10-1 压缩弹簧的手工制作工艺376
10-2 样板制作工艺过程379
10-3 样板型面的精加工379
10-4 角度样板的制作380
10-5 渐开线齿形样板的制作382
10-6 常见模具的种类388
10-7 常见冷冲模的种类388
10-8 凹凸模的加工方法390
10-9 冷冲模的装配391
10-10 模槽的加工方法393
10-11 冲裁模主要零件的制作394
10-12 冲模主要零件的装配394
10-13 冲裁模具的总装配396
10-14 复合冲模主要零件的制作398
10-15 橡胶模的制作404
10-16 钻模主要零件的加工方法406
10-17 保证钻模装配精度的措施408
10-18 钻模的装配409
10-19 镗模的装配411
10-20 组合夹具组装步骤412
10-21 螺纹塞规制作工艺过程414
10-22 螺纹环规制作工艺过程414
10-23 丝锥制作工艺过程415
10-24 指形齿轮铣刀制作工艺过程417
第4部分 相关资料篇420
11 机械加工基础420
11-1 切削运动420
11-2 切削用量三要素421
11-3 刀具的种类422
11-4 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422
11-5 车刀的几何参数423
11-6 常用刀具的材料423
11-7 金属切削变形过程424
11-8 切屑的类型425
11-9 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429
11-10 工艺文件的类型430
12 电工常识431
12-1 电气线路连接符号431
12-2 发电机和电动机图形符号431
12-3 电阻、电容、绕组图形符号432
12-4 开关和控制装置图形符号433
12-5 继电器图形符号433
12-6 常用低压电器的类型及用途434
12-7 机床电路的特点436
12-8 Z3050钻床的拖动电机438
12-9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438
12-10 人体触电方式439
12-11 用电安全措施440
13 液压与气动基础441
13-1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441
13-2 系统常用元件的图形符号441
13-3 液压泵的性能446
13-4 常用空压机的类型及性能447
13-5 常用执行元件448
13-6 常用压力控制阀449
13-7 常用方向控制阀450
13-8 常用流量控制阀451
13-9 常用管件类型451
13-10 常用管接头类型452
13-11 常用密封件类型453
13-12 常见液压压力控制回路453
13-13 速度控制回路456
13-14 缓冲回路459
13-15 顺序动作回路460
13-16 系统工作状态的控制顺序463
13-17 系统工作状态的油路分析463
13-18 公共汽车车门气路分析465
热门推荐
- 3633633.html
- 1814513.html
- 2450880.html
- 2252646.html
- 1450616.html
- 2653174.html
- 1467603.html
- 477618.html
- 2554199.html
- 3085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2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8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5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2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3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1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2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4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