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中医走到今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焦振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1010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中医走到今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关于中医的基本概念1
第一节 中医的涵义1
一、“中医”的概念1
二、中医的形成3
三、医巫关系辨7
第二节 中医的分期12
一、中医分期的意义和依据12
二、酝酿期的中医18
三、形成期的中医19
四、发展期的中医22
五、变革期的中医24
第三节 中医的内容27
一、目录层面的中医内容27
二、文献层面的中医内容32
三、学科层面的中医内容34
四、知识层面的中医内容39
第四节 中医的性质42
一、中医的民族性42
二、中医的传统性44
三、中医的科学性46
四、中医的人文性48
第二章 中医的哲学指导53
第一节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53
一、中国哲学的特点53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出现55
三、阴阳五行学说的性质57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的影响61
一、阴阳五行介入医学的时代61
二、阴阳五行——解说中医的万能钥匙66
三、越俎代庖——阴阳五行之于医学概念的替代70
四、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负面作用73
第三节 影响中医学术的其他哲学思想79
一、道家思想的影响79
二、佛家思想的影响83
三、理学思想的影响87
四、机械唯物论的影响91
第四节 现代中医发展的哲学思考95
一、阴阳五行还能走多远95
二、机械唯物论指导下的实验方法能否解释中医98
三、哲学指导思想变革的可能性101
第三章 关于中医生命学说106
第一节 生命学说与医学的关系106
一、生命学说的萌芽106
二、生命学说之于中医学术108
三、生命学说关乎医学的成熟111
四、我们是否需要独立的生命学说115
第二节 “现代中医生命学说”的解析121
一、“现代中医生命学说”的时代性121
二、“现代中医生命学说”的贫弱性125
三、“现代中医生命学说”在表述中的模糊性128
四、“现代中医生命学说”的不完整性131
第三节 中医生命学说的特点及不足134
一、“司外揣内”的研究方法134
二、“比类取象”的思维模式140
三、整体观念的强大影响144
四、阴阳五行的无所不在149
第四节 关于“中医生命学”的构建152
一、构建的必要性152
二、“中医生命学”在哪里154
三、构建的可能性与艰巨性158
第四章 关于中医疾病学说161
第一节 中医对疾病的基本认识161
一、从“疾”到“病”——关于疾病的概念161
二、从“疾首”到“太阳中风”——关于疾病的命名164
三、名称的背后——病名之于临床的意义166
第二节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171
一、从茫然到豁然171
二、哲学光影中的病因173
三、寂寞的天才175
第三节 中医对病机的认识177
一、病机概念的缘起177
二、病机的复杂性格179
三、病机的把握及其不确定性181
第四节 中医对临床征象的认识183
一、“有诸内者形诸外”的意义183
二、“身有所苦”与“身无痛”185
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88
四、关于“假象”不假的辨析190
五、难以避免的主观性193
第五节 中医对证候的认识195
一、证候是什么195
二、证候概念的形成198
三、证候的抽象与具体201
四、从方剂看证候204
第五章 关于中医诊断学说208
第一节 诊断的概念208
一、“诊断”一词的沿革208
二、诊断学与疾病学的关系211
三、中医诊断学的内容213
第二节 中医诊断的依据216
一、学院知识216
二、文献知识221
三、临床经验223
四、直觉与心悟227
第三节 中医诊断的思维模式230
一、司外揣内论230
二、四诊合参论233
三、主诉中心论237
四、唯一病机论240
第四节 关于中医诊断的思考243
一、个体性的思维与行为过程243
二、客观征象在主观感知后可能的“变形”245
三、围绕着证候诊断的思维单一化倾向248
四、诊断并行的不利252
第六章 关于中医治疗学说257
第一节 治疗历史论257
一、史前的推想257
二、从治疗方法到治疗学说261
三、中医治疗学说的内容264
四、中医治疗学说的结构267
第二节 治疗原则及其思想基础269
一、“治病求本”与“天地母”269
二、“反之于平”与“中庸”思想272
三、祛邪与“贼”的概念275
四、扶正与“正气”、“和气”279
第三节 中医治则治法的解析285
一、关于正治与反治285
二、八法提出的依据288
三、八法的实际应用293
第四节 关于中医治法的思考295
一、“王道”与“王道”的无奈295
二、相关理论及其局限性299
眺望中医的未来(代后记)304
热门推荐
- 116287.html
- 3856130.html
- 3297448.html
- 3602752.html
- 26135.html
- 364235.html
- 2100400.html
- 3265301.html
- 554432.html
- 1202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4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1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4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8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9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6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5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1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4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