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混凝土大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混凝土大全
  • 冯乃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918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307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1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混凝土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混凝土原材料3

第一章 水泥3

1.1 导言3

1.2 硅酸盐水泥熟料3

1.2.1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4

1.2.2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5

1.2.3 熟料的率值与矿物组成计算8

1.3 无机矿物质混合材10

1.4 水泥水化与硬化16

1.4.1 硅酸盐水泥熟料单矿物的水化16

1.4.2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21

1.4.3 水化产物24

1.4.4 外加物和温度对水化的影响30

1.4.5 新拌水泥浆体微结构的形成35

1.4.6 新拌水泥浆体的流变性38

1.4.7 水泥浆体的凝结与硬化41

1.4.8 硬化水泥浆体的结构与性能43

1.4.9 水泥浆体与骨料的黏结44

1.5 硅酸盐系列品种水泥47

1.5.1 硅酸盐水泥48

1.5.2 普通硅酸盐水泥51

1.5.3 矿渣硅酸盐水泥54

1.5.4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58

1.5.5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61

1.5.6 复合硅酸盐水泥64

1.6 特种水泥68

1.6.1 快硬高强水泥系列69

1.6.2 膨胀水泥系列92

1.6.3 自应力水泥系列96

1.6.4 水工水泥系列100

1.6.5 油井水泥107

1.6.6 装饰水泥113

1.6.7 耐高温水泥及胶凝材料系列117

1.6.8 其它特种水泥121

1.7.1 引言133

1.7 生态水泥133

1.7.2 生态水泥的概念134

1.7.3 生态水泥的性质134

1.7.4 制造工艺136

1.7.5 生态水泥用途的开发138

1.7.6 结论139

1.8 省资源、省能源的水泥140

1.8.1 省资源、省能源水泥的类型140

1.8.2 省资源、省能源水泥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140

1.8.3 省资源、省能源水泥的性能141

参考文献143

2.2 化学外加剂的定义与分类145

2.2.1 概述145

2.1 导言145

第二章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145

2.2.2 分类146

2.2.3 命名与定义146

2.3 普通减水剂146

2.3.1 概述146

2.3.2 种类147

2.3.3 几种主要减水剂的制备149

2.3.4 普通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50

2.3.5 减水剂的应用155

2.4.1 概述156

2.4 高效减水剂156

2.4.2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57

2.4.3作用机理160

2.4.4 萘系减水剂的性能与应用161

2.4.5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162

2.5 早强剂165

2.5.1 概述165

2.5.2 品种165

2.6 速凝剂168

2.6.1 概述168

2.6.2 速凝剂的品种169

2.6.3 速凝剂的作用机理170

2.6.4 影响速凝剂作用的因素171

2.7.1 概述173

2.7 防冻剂173

2.7.2 防冻剂的种类174

2.7.3 防冻剂的作用机理175

2.7.4 防冻剂的应用176

2.8 膨胀剂177

2.8.1 概述177

2.8.2 各类膨胀剂简介178

2.9 防水剂(防湿剂)187

2.9.1 概述187

2.9.2 防水剂的种类及其主要化学成分187

2.9.3 各种防水剂的防水效果188

2.9.4 防水剂的规格及试验方法191

2.9.5 对新拌砂浆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91

2.9.7 影响防水剂作用效果的因素192

2.9.6 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92

2.10 泵送剂193

2.10.1 概述193

2.10.2 泵送剂的种类194

2.10.3 泵送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194

2.10.4 泵送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95

2.10.5 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97

2.10.6 影响泵送剂性能因素197

2.10.7 其它外加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作用197

2.11 阻锈剂198

2.11.1 概述198

2.11.2 阻锈剂的种类198

2.12.2 引气剂种类200

2.12 引气剂/引气减水剂200

2.12.1 概述200

2.12.3 引气减水剂的作用机理201

2.12.4 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03

2.12.5 引气剂对硬化混凝土的影响203

2.12.6 影响引入空气量的因素205

参考文献207

第三章 矿物质超细粉208

3.1 水泥-矿物质超细粉最密实填充208

3.2 超细粉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210

3.2.1 试验用原材料210

3.2.2 试验方法211

3.2.3 不同品种不同掺量超细粉浆体的稠度变化212

3.2.4 超细粉与NE共同掺用时浆体流动度的变化213

3.2.5 NF掺量对超细粉增塑效果的影响214

3.2.6 NF添加方式对浆体流动度的影响214

3.2.7 超细粉对水泥强度的增强效果216

3.3 不同粉体对HPC耐久性的影响218

3.3.1 掺硅粉(SF)混凝土218

3.3.2 掺矿渣超细粉(SG)混凝土219

3.3.3 掺粉煤灰(FA)混凝土220

3.3 结论223

参考文献224

4.1.1 岩石分类225

4.1 骨料的岩石与矿物225

第四章 骨料225

4.1.2 不同岩石骨料的性能226

4.1.3 骨料中有害作用的矿物227

4.2 骨料的化学性质228

4.2.1 耐酸性及耐碱性228

4.2.2 碱-骨料反应(详见耐久性部分)228

4.3 骨料的物理性质228

4.3.1 骨料的类型与物理性质228

4.3.2 骨料的含水状态及其吸水率229

4.3.3 骨料的强度231

4.3.4 表观密度p、堆积密度p1233

4.3.5 级配234

4.3.6 级配理论239

4.3.7 杂质含量及其控制243

4.3.8 骨料的耐久性244

4.4 普通骨料246

4.4.1 天然普通骨料246

4.4.2 人工普通骨料246

4.5 轻骨料247

4.5.1 人造轻骨料的历史248

4.5.2 人造轻骨料的制造248

4.5.3 人造轻骨料的性能250

4.6 重骨料253

参考文献254

5.1 有机纤维255

第五章 增强材料255

5.1.1 天然有机纤维256

5.1.2 有机合成纤维258

5.2 无机纤维264

5.2.1 石绵纤维264

5.2.2 玻璃纤维266

5.2.3 碳纤维272

5.2.4 用于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其它陶瓷纤维277

5.3 金属纤维277

5.3.1 钢纤维277

5.3.2 不锈钢纤维282

5.3.3 非晶态金属纤维283

5.4 钢筋284

5.4.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284

5.4.2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288

5.4.3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290

5.4.4 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291

5.4.5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293

5.4.6 冷轧带肋钢筋294

5.4.7 混凝土制品用冷拔冷轧低碳螺纹钢丝296

5.4.8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297

5.4.9 预应力混凝土用低合金钢丝299

5.4.10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301

5.4.11 钢绞线、钢丝束无黏结预应力筋303

5.4.12 冷轧扭钢筋305

5.4.13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307

5.4.14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309

参考文献314

第六章 拌合用水316

6.1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316

6.1.1 拌合用水的类型316

6.1.2 技术要求317

6.2 其它规范的技术要求318

6.2.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318

6.2.2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施工(JTJ221-87)]318

6.3 关于磁化水319

参考文献319

6.2.3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海港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JTJ228-87)]319

第二篇 混凝土的性能325

第一章 新拌混凝土325

1.1 新拌混凝土流变学325

1.1.1 关于流变学问题325

1.1.2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学研究326

1.1.3 流变学模型326

1.1.4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学参数331

1.1.5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学试验332

1.2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概念及涵义334

1.3 工作性试验方法336

1.3.1 流动性试验336

1.3.2 贯入性试验340

1.3.3 填充性试验342

1.3.5 泵送性试验347

1.3.4 组分分离性试验347

1.4 组分分离性349

1.4.1 粗骨料的分离349

1.4.2 泌水349

1.4.3 泌水量试验349

参考文献350

第二章 早期混凝土351

2.1 离析351

2.2.1 凝结试验352

2.2.2 水化引起的温升352

2.2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和放热352

2.3 早期强度353

2.3.1 早期抗压强度353

2.3.2 早期压应变354

2.3.3 早期抗拉强度355

2.3.4 早期拉应变356

2.4 早期冻害357

2.5 早期收缩357

2.5.1 混凝土的自收缩357

2.5.2 早期收缩的影响因素358

2.6 早期开裂361

2.6.2 高强高流态混凝土的早期开裂362

2.7 早期脱模后混凝土的养护及强度发展362

2.6.1 影响早期开裂行为的因素362

参考文献364

第三章 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366

3.1 混凝土的组织结构366

3.1.1 骨料相的结构366

3.1.2 硬化水泥浆体的结构368

3.1.3 水泥石与骨料间过渡区相的结构371

3.2 强度374

3.2.1 混凝土强度理论374

3.2.2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及强度发展383

3.2.3 混凝土的其它强度396

3.3.2 混凝土脆性研究的一些结论405

3.3.1 脆性指标405

3.3 脆性405

3.3.3 脆性破坏机理的研究概况406

3.3.4 影响脆性的外界因素408

3.4 弹性模量、泊松比408

3.4.1 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408

3.4.2 弹性模量411

3.4.3 泊松比413

3.5 干缩、徐变414

3.5.1 混凝土的干缩414

3.5.2 混凝土的徐变422

3.6 体积稳定性429

3.6.1 自生体积变化(收缩、膨胀)429

3.6.2 温度变形430

3.7 混凝土的表观密度431

3.8 含水率431

3.9 热性能432

3.9.1 导热系数432

3.9.2 导温系数(热扩散系数)432

3.9.3 比热433

3.9.4 热膨胀系数434

3.10 声学、电气、放射线屏蔽性能435

3.10.1 声学性能435

3.10.2 电学性能436

3.10.3 防射线屏蔽性能438

参考文献439

第四章 混凝土的耐久性440

4.1 抗渗性440

4.1.1 渗透原理及影响因素440

4.1.2 抗渗性的量测与表征440

4.1.3 混凝土渗透性的控制443

4.2 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及其防护449

4.2.1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机理449

4.2.2 混凝土中性化449

4.2.3 氯离子侵蚀455

4.2.4 提高混凝土护筋性能的措施458

4.3 耐磨蚀性470

4.3.1 混凝土磨蚀破坏的机理470

4.3.2 混凝土磨蚀试验方法472

4.3.3 影响混凝土耐磨蚀性能的因素474

4.3.4 混凝土抗磨蚀性能的设计476

4.4 化学侵蚀478

4.4.1 侵蚀的过程与分类478

4.4.2 侵蚀性环境介质487

4.4.3 混凝土化学侵蚀举例496

4.4.4 混凝土化学侵蚀的防护措施500

4.5 混凝土在土壤中的腐蚀与强度发展规律510

4.5.1 试验材料与编号510

4.5.2 土壤腐蚀的一般规律511

4.6.2 碱-骨料反应的类型及反应要素518

4.6.1 概况518

4.6 碱-骨料反应518

4.6.3 碱-骨料反应引起膨胀的机理519

4.6.4 碱-骨料反应的评价方法521

4.6.5 AAR的抑制措施524

4.7 抗冻性与耐低温性525

4.7.1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525

4.7.2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526

4.7.3 保证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措施527

4.7.4 耐低温性530

4.8 混凝土的表面劣化530

4.8.1 冻融剥蚀破坏530

4.8.4 环境化学侵蚀引起的剥蚀531

4.8.3 由于钢筋锈蚀引起的剥蚀破坏531

4.8.2 磨蚀引起的剥蚀531

4.8.5 低强和风化引起的剥蚀532

4.9 耐热性、耐火性532

4.9.1 混凝土受热时的破坏532

4.9.2 高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533

4.9.3 影响混凝土耐热性及耐火性的因素535

4.9.4 提高混凝土耐热性、耐火性的措施537

4.9.5 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耐热性、耐火性537

4.10 电流对钢筋的腐蚀537

参考文献538

5.1.1 强度、流动性及耐久性配量原则542

5.1 配合比的基本原理及配量公式542

第五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42

5.1.2 配合比定量准则545

5.2 配合比设计典型举例546

5.2.1 绝对体积法546

5.2.2 假设表观密度法548

5.2.3 普通强度混凝土高性能化的配合比设计550

参考文献550

第三篇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及设备555

第一章 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555

1.1 现场制备555

1.1.1 搅拌机555

1.1.2 计量560

1.1.3 搅拌方法563

1.1.4 搅拌温度的调整567

1.2 预拌混凝土568

1.2.1 散装水泥569

1.2.2 混凝土搅拌站(楼)570

1.2.3 商品混凝土的制备574

1.2.4 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组575

1.2.5 混凝土(砂浆)干拌料575

参考文献578

2.1 现场制备混凝土的常规运输579

2.1.1 一般要求579

第二章 混凝土的输送579

2.1.2 手推车运输580

2.1.3 机动翻斗车580

2.1.4 混凝土吊斗581

2.2 预拌混凝土的运输581

2.2.1 一面卸料的混凝土运输车(自卸汽车)运输581

2.2.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581

2.3 混凝土泵送和布料584

2.3.1 泵送对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基本要求584

2.3.2 泵送设备585

2.3.3 布料设备594

2.3.4 泵送混凝土施工要点594

3.1 模板体系600

3.1.1 模板类型600

第三章 成型600

3.1.2 模板配置及计算609

3.1.3 脱模剂615

3.2 振捣616

3.2.1 振捣设备616

3.2.2 振捣作业616

3.3 浇注620

3.3.1 浇注前的准备工作620

3.3.2 分层浇注与浇注厚度、浇注路线的确定621

3.3.3 连续浇注及浇注间歇允许时间623

3.3.4 施工缝留置623

3.3.5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626

3.4.2 真空吸水表面处理634

3.4 混凝土表面处理634

3.4.1 新浇混凝土的表面处理634

3.5 预制构件与制品成型635

3.5.1 现场预制635

3.5.2 挤出法生产制品649

3.5.3 离心法生产制品650

第四章 混凝土特殊施工方法651

4.1 喷射法651

4.1.1 原材料及配合比651

4.1.2 喷射施工工艺656

4.1.3 喷射混凝土的特性660

4.1.4 锚杆喷射混凝土661

4.1.5 纤维喷射混凝土663

4.2.1 概述669

4.2.2 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669

4.2 预填骨料法669

4.2.3 预填骨料灌浆法施工要点671

参考文献676

第五章 养护678

5.1 湿度、温度的影响678

5.1.1 湿度的影响678

5.1.2 温度的影响679

5.2 标准养护680

5.3 自然养护681

5.3.1 潮湿养护682

5.4 混凝土制品的养护683

5.4.1 养护设备683

5.3.2 保水养护683

5.3.4 保温养护683

5.3.3 空气中养护683

5.4.2 养护加热方式686

5.4.3 养护制度692

参考文献694

第六章 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控制695

6.1 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体系695

6.2 新拌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控制697

6.2.1 新拌混凝土的质量指标697

6.2.2 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697

6.2.3 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698

6.3 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控制700

6.3.1 混凝土强度检验与控制700

6.3.2 混凝土强度评定701

6.3.3 混凝土外观检查及允许偏差702

6.3.4 预制混凝土构件检验703

6.4 混凝土强度统计检验与控制707

6.4.1 混凝土强度的统计检验707

6.4.2 混凝土强度控制708

参考文献711

1.1.2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716

1.1.1 定义716

1.1 普通混凝土716

第一章 按密度及形状分类的混凝土716

第四篇 各种混凝土716

1.1.3 普通混凝土的配比设计717

1.1.4 普通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718

1.2 轻骨料混凝土719

1.2.1 轻骨料混凝土的定义及分类719

1.2.2 轻骨料720

1.2.3 轻骨料混凝土的技术性质721

1.2.4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728

1.2.5 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731

1.3.1 概述732

1.3.2 重混凝土的原材料732

1.3 重混凝土732

1.3.3 防辐射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733

1.3.4 重混凝土的应用及施工注意事项736

1.4 多孔混凝土736

1.4.1 概述736

1.4.2 多孔混凝土的原料737

1.4.3 多孔混凝土的技术性能737

1.4.4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40

1.4.5 多孔混凝土的应用与注意事项742

1.5.2 特细砂资源及使用情况743

1.5.3 特细砂的含泥量743

1.5.1 定义743

1.5 特细砂混凝土743

1.5.4 特细砂混凝土的配制原则745

1.5.5 特细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47

1.6 轻骨料多孔混凝土749

1.6.1 原材料及其技术要求750

1.6.2 载气体多孔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强度与载气体掺量关系750

1.6.3 轻骨料多孔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强度与轻骨料掺量关系751

1.6.4 多孔混凝土与轻骨料多孔混凝土的结构特点752

参考文献754

第二章 按流动性分类的混凝土755

2.1 干硬、超干硬混凝土755

2.1.1 概述755

2.1.2 干硬、超干硬性混凝土的原材料756

2.1.3 干硬、超干硬混凝土的压实机理757

2.1.4 干硬、超干硬性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759

2.1.5 干硬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763

2.2 塑性混凝土764

2.3 流动性混凝土764

2.3.1 概述764

2.3.2 流动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764

2.4 流态混凝土767

2.4.1 概述767

2.4.2 流态化作用及其机理767

2.4.3 流态混凝土的原材料769

2.4.4 流态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771

2.4.5 流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772

2.5 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776

2.5.1 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的组成材料776

2.5.2 自流平材料配合比实例777

2.5.3 自流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778

2.5.4 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方法与应用注意事项780

参考文献781

第三章 按性能用途分类的混凝土782

3.1 高强混凝土782

3.1.1 概述782

3.1.2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途径784

3.1.3 高强混凝土的性能786

3.1.4 高强混凝土施工789

3.1.5 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790

3.2 高性能混凝土791

3.2.1 概述791

3.2.2 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796

3.2.3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797

3.2.4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803

3.3 道路混凝土804

3.3.1 常用道路混凝土简介805

3.3.2 道路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基本要求806

3.3.3 道路混凝土的工作性808

3.3.4 道路混凝土抗折强度810

3.3.5 道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11

3.3.6 道路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815

3.3.7 其它道路水泥混凝土819

3.4 大体积混凝土821

3.4.1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822

3.4.2 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823

3.4.3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827

3.4.4 高强及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828

3.5 引气混凝土829

3.5.1 混凝土引气量的影响因素830

3.5.2 气泡分布状态833

3.5.3 引气混凝土的性能834

3.5.4 引气混凝土的应用838

3.6 膨胀混凝土838

3.6.1 补偿收缩混凝土839

3.6.2 自应力混凝土843

3.6.3 补偿收缩混凝土与自应力混凝土的区别844

3.6.4 膨胀混凝土的应用845

3.6.5 膨胀混凝土的发展847

3.7 耐海水混凝土847

3.7.1 海水对混凝土腐蚀的特点848

3.7.2 耐海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848

3.7.3 耐海水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配合设计850

3.8 耐酸混凝土851

3.8.1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概述852

3.8.2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及其技术性能852

3.8.3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855

3.8.4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857

3.8.5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的施工及应用859

3.9 耐磨耗混凝土861

3.9.1 混凝土的耐磨性861

3.9.2 各种耐磨耗混凝土867

3.9.3 耐磨耗混凝土施工868

3.10 耐热混凝土869

3.10.1 概述869

3.10.2 耐热混凝土的种类及原材料869

3.10.3 耐热混凝土的配合比选择870

3.10.4 使用耐热混凝土的注意事项871

3.13 硫磺混凝土873

3.11 屏蔽混凝土(参见重骨料混凝土)873

3.12 修补混凝土(参见第五篇)873

3.13.1 硫磺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技术要求874

3.13.2 硫磺混凝土的配合比878

3.13.3 硫磺混凝土的性能878

3.13.4 硫磺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882

3.14 装饰混凝土884

3.14.1 装饰混凝土的概念884

3.14.2 装饰混凝土的成型工艺887

3.14.3 装饰混凝土的耐久性891

3.14.4 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品的应用893

3.15.1 研究应用背景及意义894

3.15 透水性混凝土894

3.15.2 透水性混凝土的种类及基本性能895

3.15.3 透水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896

3.15.4 透水性混凝土的用途897

3.15.5 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898

3.15.6 物理力学性能900

3.15.7 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的施工902

3.16 绿化混凝土903

3.16.1 绿化混凝土的开发研究现状903

3.16.2 绿化混凝土的类型及其基本结构904

3.16.3 绿化混凝土的性能906

4.1 预拌混凝土908

4.1.1 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概况908

第四章 按施工方法分类的混凝土908

4.1.2 预拌混凝土的发展趋势909

4.1.3 预拌混凝土现场施工方法910

4.2 碾压混凝土911

4.2.1 概述911

4.2.2 碾压混凝土压实机理912

4.2.3 碾压混凝土的性能913

4.2.4 碾压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913

4.2.5 碾压混凝土施工916

4.3 水下浇注混凝土918

4.3.1 概述918

4.3.2 水下浇注混凝土原材料选择919

4.3.3 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性能921

4.3.4 水下浇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923

4.4 冬季施工混凝土924

4.4.1 概述924

4.4.2 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比选择925

4.4.3 冬季条件对混凝土的影响926

4.4.4 冬季条件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927

4.5 夏季施工混凝土929

4.5.1 概述929

4.5.2 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确定930

4.5.3 夏季混凝土施工930

4.7 真空脱水混凝土932

4.7.1 概述932

4.6 喷射混凝土(见第三篇第四章)932

4.7.2 真空脱水原理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933

4.7.3 真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934

4.8 预填骨料混凝土936

参考文献936

第五章 特种增强混凝土937

5.1 纤维增强混凝土937

5.1.1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分类937

5.1.2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理论938

5.1.3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行为特征944

5.1.4 天然纤维增强混凝土946

5.1.5 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947

5.1.6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954

5.1.7 合成纤维增强混凝土958

5.1.8 钢纤维增强混凝土961

5.1.9 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976

5.1.10 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980

5.2 钢管混凝土988

5.2.1 概述988

5.2.2 钢管混凝土的分类988

5.2.3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989

5.2.4 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设计994

5.2.5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997

5.2.6 钢管混凝土的应用998

参考文献999

6.1.1 原材料1005

6.1 纯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PC1005

第六章 聚合物混凝土1005

6.1.2 纯聚合物混凝土的常见种类1007

6.1.3 纯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1009

6.1.4 纯聚合物混凝土的化学和物理性能1013

6.1.5 PC的应用1017

6.1.6 纯聚合物混凝土(PC)的标准1022

6.2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PMC)1024

6.2.1 PMC和PMM用的聚合物及其改性机理1024

6.2.2 PMM和PMC的性能1029

6.2.3 聚合物改性砂浆和混凝土的应用1035

6.2.4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标准和指南1036

6.3.1 浸渍用的聚合物材料1038

6.3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1038

6.3.2 浸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1040

6.3.3 浸渍混凝土的性能1042

6.4 沥青混凝土1044

6.4.1 沥青混凝土的特性和分类1044

6.4.2 沥青混凝土组成材料1046

6.4.3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049

6.4.4 冷沥青混凝土(储存式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1051

参考文献1054

第七章 水泥混凝土制品1059

7.1 建筑砌块1059

7.1.1 普通混凝土砌块1060

7.1.2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1065

7.1.3 砌块成型机1068

7.2 混凝土路面砖1068

7.3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1071

7.3.1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发展1071

7.3.2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并式梁板结构1074

7.3.3 预应力混凝土梁1076

7.3.4 预应力混凝土板1078

7.4 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1080

7.4.1 概述1080

7.4.2 一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管制作工艺1080

7.4.3 离心成型的三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管工艺1083

7.4.4 三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管的悬辊制作工艺1084

7.4.5 钢筒芯预应力压力管的生产工艺1086

7.5 自应力管1087

7.5.1 概述1087

7.5.2 自应力管用原材料1087

7.5.3 自应力管生产工艺1088

7.5.4 自应力管专用设备1088

7.5.5 自应力管的应用1088

7.6 电杆1090

7.6.1 电杆种类和结构型式1090

7.6.2 环型空心截面预应力电杆1091

7.6.3 生产工艺1095

7.7.2 我国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1097

7.7.1 混凝土轨枕的类型1097

7.7 轨枕1097

7.7.3 混凝土轨枕用的材料1100

7.7.4 混凝土轨枕外形尺寸的选择1100

7.7.5 混凝土轨枕结构设计1101

7.7.6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生产1102

7.8 管桩1102

7.8.1 预应力管桩结构设计1103

7.8.2 预应力管桩制造工艺1105

7.8.3 管桩的结构技术性能1106

7.8.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海港码头中的应用1106

7.9.1 概述1108

7.9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1108

7.9.2 原材料及制备1109

7.9.3 生产工艺1114

7.9.4 加气混凝土的特性1119

7.10 建筑水磨石制品1119

7.10.1 原材料1120

7.10.2 预制水磨石的生产1122

7.11 水泥船1128

参考文献1129

1.1.1 混凝土结构病害的表现特征1133

1.1 混凝土结构病害的表现特征及其产生原因1133

1.1.2 混凝土病害产生的原因1133

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病害的诊断1133

第五篇 混凝土结构的病害及修补加固1133

1.2 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的检测1136

1.2.1 混凝土构件外型尺寸的检测1136

1.2.2 混凝土构件表面蜂窝面积和深度的检测1136

1.2.3 混凝土结构表面孔洞和露筋缺陷的检测1136

1.2.4 混凝土结构裂缝缺陷的检测1137

1.3 结构混凝土中钢筋材质的检查1138

1.3.1 钢筋材质的检验1138

1.3.2 钢筋位置和保护层的测定1138

1.3.3 钢筋锈蚀程度的检验1139

1.4 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1140

1.4.1 ?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140

1.4.2 超声、?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144

1.4.3 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146

1.4.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156

1.5 混凝土工程检测与评估1159

1.5.1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1159

1.5.2 静力检测混凝土基桩的方法1167

1.5.3 动力检测混凝土基桩的方法1169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的维修与加固1176

2.1 混凝土结构加固原则1176

2.1.1 加固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则1176

2.1.2 加固施工的程序1177

2.1.3 维修加固方法及其选择1177

2.2 混凝土缺陷的修补1180

2.2.1 混凝土浅层缺陷的修补1180

2.2.2 混凝土裂缝注浆修补1183

2.2.3 工程应用实例1184

2.3 加大混凝土截面的修补1185

2.3.1 加大截面的计算方法1186

2.3.2 加固时的构造要求1187

2.3.3 施工要求1188

2.4 外包钢加固1189

2.4.1 加大计算方法1189

2.4.2 加固方式的规定1191

2.4.3 加固施工要点1191

2.5.1 加固特点及适用范围1193

2.5.2 加固设计构造要求1193

2.5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1193

2.5.3 预应力加固施工要求1197

2.5.4 预应力加固的计算方法1198

2.6 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1204

2.6.1 特点及适用范围1204

2.6.2 设计计算方法1204

2.6.3 设计结构构造的规定1205

2.6.4 加固施工要点1206

2.7 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1208

2.7.1 喷射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208

2.7.2 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设计1209

2.7.3 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1209

2.7.6 喷射施工工艺1210

2.7.5 喷射机具1210

2.7.4 配合比1210

2.7.7 工程应用实例1212

2.8 混凝土工程的快速修复1213

2.8.1 概述1213

2.8.2 修补所用材料1214

2.8.3 快速修补路面、桥面的施工1216

2.8.4 工程应用实例1217

参考文献1218

第六篇 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1222

第一章 破碎与切断工程方法1222

1.1 钻孔1222

1.1.1 炮眼布设1222

1.1.2 钻眼机具1224

1.2 爆破与无声爆破1225

1.2.1 爆破材料1225

1.2.2 装药方式1230

1.2.3 装药量1231

1.2.4 防护覆盖1232

1.2.5 起爆1233

1.2.6 无声爆破1233

1.3 拆除1235

1.4 切断1237

1.4.1 研削切割1237

1.4.2 熔融切割1238

1.5.3 筛分1240

1.5.2 挤压破碎1240

1.5 破碎1240

1.5.1 冲击破碎1240

1.5.4 破碎设备1241

1.6 喷流、洗净1243

参考文献1244

第二章 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1245

2.1 搅拌站废料1245

2.1.1 清洗水及清洗污渣废水1245

2.1.2 退返混凝土1245

2.2 解体混凝土块1245

2.2.1 概述1245

2.2.2 再生骨料特性1246

2.2.3 再生骨料混凝土1247

2.2.4 再生骨料及其混凝土的应用1252

2.2.5 再生骨料的制造1253

2.2.6 混凝土微粉的再利用1253

参考文献1255

第七篇 混凝土的测试分析1259

第一章 硬化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测试1259

1.1 硬化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测试(密度、吸水率和孔隙率)1259

1.2 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测试1260

1.2.1 强度1260

1.2.2 变形性能试验1267

1.2.3 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试验1274

1.3.1 抗冻性能试验1275

1.3 硬化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1275

1.3.2 动弹性模量试验1277

1.3.3 抗渗性能试验1278

1.3.4 碳化试验1279

1.3.5 抗硫酸盐腐蚀1280

1.3.6 氯离子渗透性试验1280

1.3.7 碱-骨料反应1283

1.3.8 耐磨耗性能测试1284

参考文献1285

第二章 微观分析1286

2.1 粒度分析1286

2.1.1 勃氏法1286

2.1.3 沉降法1287

2.1.2 BET法1287

2.1.4 激光粒度分析1288

2.1.5 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1289

2.2 组成与结构分析1290

2.2.1 粉末X射线衍射1290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1295

2.2.3 热重分析与差热分析1301

2.2.4 压汞法1305

2.2.5 表面硬度1306

2.2.6 核磁共振法(NMR)1307

参考文献1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