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防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防治
  • 刘福塄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14176·44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防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总论1

目录1

第一章 冠状动脉的解剖2

一、冠状动脉的解剖2

二、冠状动脉的分布分支变化6

第二章 冠心病的病理变化7

一、冠状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7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8

三、心肌梗塞的部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的关系10

四、急性心肌梗塞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11

五、心肌梗塞的病理改变11

第三章 冠心病的病因及患病率13

第一节 冠心病的患病率13

第二节 病因14

二、性别15

一、年龄15

三、家族遗传因素16

四、饮食习惯16

五、吸烟16

六、体力活动与冠心病的关系17

七、有关疾病与冠心病的关系17

八、精神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18

九、职业和冠心病的关系18

十、饮水软硬度与冠心病的关系19

十一、微量元素与冠心病的关系19

第四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理21

第一节 脂质代谢21

一、血脂组成及其存在形式21

二、各类脂蛋白的特征及其代谢24

第二节 高脂蛋白血症27

一、脂质渗入学说33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理33

二、血栓形成学说34

三、血液动力学学说35

四、血管壁代谢异常35

五、动脉内膜上的内皮细胞层损伤裂隙36

六、反应过强性的动脉内皮细胞学说36

第五章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37

第六章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类型39

一、隐匿型(无症状型)39

二、心绞痛39

三、心肌梗塞39

四、梗塞前综合症40

五、充血性心力衰竭40

六、心律失常40

七、猝死40

三、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41

二、可疑冠心病41

第七章 冠心病的诊断41

一、冠心病41

第一节 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1979年9月修订)41

四、心绞痛分型42

五、运动试验45

(一)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测验45

(二)分级运动试验46

〔附件一〕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49

(1979年9月修订)49

〔附件二〕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50

参考标准(1979年9月修订)50

〔附件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中医54

辨证参考标准(1979年9月修订)54

〔附件四〕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1974年修订)55

一、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标准58

〔附件五〕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参考标准58

(1974年修订)58

二、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59

第二节 冠心病的心电图变化59

一、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59

二、冠状循环功能负荷试验60

三、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62

四、心电图ptfv1测量62

五、动态心电图63

第三节 冠心病的心向量图诊断63

第四节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改变及其临床意义67

第五节 超声心动图检查70

第六节 同位素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74

一、冠状动脉循环血流指数测定74

二、血清肌红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74

三、心肌扫描75

第七节 冠状动脉造影76

一、造影法76

二、适应症78

三、禁忌症78

四、并发症78

第八章 冠心病的预后79

第九章 冠心病的预防80

一、要适当参加体力活动80

二、控制体重81

三、合理的膳食制度81

四、要禁酒戒烟90

五、要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及避免精神过劳90

六、要积极治疗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治疗)90

七、降低血脂的药物91

八、降血脂中草药97

九、其他预防冠心病的药物99

第一节 冠状动脉傍路移植术100

第十章 冠状动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100

一、适应症101

二、手术效果102

第二节 冠心病引起解剖变化的外科手术104

第十一章 辅助循环在冠心病的应用106

一、适应症107

二、并发症108

三、禁忌症108

四、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动法与体外反搏动法的比较108

第二部分 心绞痛110

第一章 心绞痛的病因及疼痛发生原理110

一、冠状动脉本身及其他原因影响冠状循环的病理解剖改变110

二、影响发生心绞痛的其他因素111

一、疼痛112

三、心绞痛的发生原理112

第二章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112

二、心绞痛伴发的其他症状114

三、体征114

四、心电图表现115

第三章 心绞痛的分类115

一、稳定型心绞痛116

二、最近开始的心绞痛116

三、不稳定型心绞痛116

四、中间型心绞痛117

五、变异型心绞痛117

六、心肌梗塞后心绞痛118

第四章 心绞痛的诊断118

一、要注意详细询问病史118

四、冠状动脉造影119

三、寻找引起心绞痛的心血管病的证据119

二、正确估价心电图及心电图负荷试验119

第五章 心绞痛的鉴别诊断120

一、风湿性主动脉瓣疾患120

二、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的鉴别120

三、梅毒性主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0

四、梗阻性主动脉瓣下狭窄122

五、急性心包炎122

六、带状疱疹122

七、肋间神经疼122

八、神经根症候群122

九、胸膜炎122

十二、心脏神经官能症123

第六章 心绞痛的治疗123

第一节 一般治疗123

十一、β受体高敏状态123

十、纵膈肿瘤123

第二节 抗心绞痛药物124

第三节 祖国医学治疗心绞痛136

第三部分 急性心肌梗塞144

第一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学144

第一节 基本病因144

第二节 发病因素145

第二章 心肌梗塞的病理生理学改变146

第三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149

第一节 梗塞前综合症149

第二节 症状150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塞心脏方面的体征151

第四节 心肌坏死产物被吸收后引起的全身反应153

第五节 合并症156

第四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165

第一节 典型表现165

第二节 心肌梗塞在心电图上的分期167

第三节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169

第四节 非穿壁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172

第五节 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175

第六节 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178

第七节 心肌梗塞合并预激综合征179

第八节 多发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179

第九节 复发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181

第十节 非心肌梗塞出现酷似心肌梗塞的心电图182

第十一节 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183

第五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18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分型188

第二节 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89

第三节 鉴别诊断190

第六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及预防192

第一节 预后192

第二节 预防195

第七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196

第一节 入院前的诊治196

第二节 住院后的处理19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199

第四节 减少梗塞面积的措施199

第五节 血液动力学监护202

第六节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204

第八章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治疗20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20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212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219

第四节 冠心病与猝死220

第四部分 充血性心力衰竭240

一、心脏的生理功能240

三、病理状态下心脏的代偿功能241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对心排血量的影响241

四、增大的心脏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242

五、心力衰竭的诱因243

六、心力衰竭的类型245

七、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245

八、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246

九、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分级247

十、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248

十一、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264

十二、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264

第五部分 心律失常266

第一章 心脏的生理学267

第一节 与心脏节律有关的心肌性能267

第二节 影响心脏自律性应激性和传导性的因素270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速271

第二章 窦性心律失常271

第二节 窦性心动过缓272

第三节 窦房结内的游走心律及非呼吸性心律失常272

第四节 窦房结暂停(窦性静止)273

第五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74

第三章 房性心律失常275

第一节 房性过早搏动275

第二节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276

第三节 心房扑动279

第四节 心房颤动280

第四章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283

第五章 房室传导阻滞284

第一节 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84

第二节 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85

第三节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87

第四节 完全性(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87

第五节 束支传导阻滞289

第六章 室性心律失常292

第一节 室性过早搏动292

第二节 室性心动过速294

第三节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295

第六部分 高血压病的防治296

第一章 高血压病总论296

第一节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96

第二节 高血压的患病率300

第三节 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00

第四节 高血压分类304

第二章 原发性高血压308

第一节 临床病状和对重要脏器的损害308

第二节 高血压病的分期311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313

第四节 常用降压方案314

第五节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316

第六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317

第七节 高血压病的物理治疗327

第八节 高血压病的预防329

第三章 与肾有关的继发性高血压332

第一节 肾实质性高血压332

第二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333

第四章 与内分泌有关的继发性高血压338

第一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39

第二节 嗜铬细胞瘤345

第五章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350

第一节 高血压的病因和辨证分型治疗350

第二节 针刺治疗高血压351

第三节 中风351

第四节 中风后遗症的处理353

第五节 降血压中草药3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