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质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遵仪等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01319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和回顾1
一、古代的采矿和冶炼术1
二、中国文献中的地质观察1
三、现代地质学2
第二章 中国的地势山川4
一、地形特征4
二、水系4
第三章 中国地层绪论7
一、中国地层分区7
二、地层分类和术语8
三、中国地层发育概况9
第四章 太古界13
一、引言13
二、东北南部(辽宁和吉林)14
三、胶东半岛和鲁东南地区16
四、山东中、西部16
五、淮阳地区18
六、阴山—燕山区18
七、太行山—五台山—吕梁山区21
八、秦岭东段北坡及相邻地区22
九、西北地区23
十、太古代地层的对比24
十一、中国太古界的某些演化特征24
十二、华北地台太古代变质岩一些重要类型的某些化学特征26
第五章 元古界29
一、下元古界29
二、中元古界和上元古界36
第六章 震旦系49
一、引言49
二、扬子地台50
三、中国东南部52
四、中国西北部54
五、中国北部58
六、中国其它地区60
七、中国震旦纪主要古地理特征61
第七章 寒武系64
一、引言64
二、稳定型或地台型沉积(华北型)65
三、活动型或盆地型沉积69
四、相对活动或过渡型沉积(江南型)70
五、界线问题70
第八章 奥陶系73
一、引言73
二、稳定沉积类型74
三、活动型或盆地型沉积78
四、过渡沉积类型(江南型)79
五、界线问题80
六、奥陶系的划分对比80
第九章 志留系83
一、引言83
二、稳定沉积类型84
三、活动沉积型87
四、过渡沉积类型89
五、界线问题89
六、志留系的划分对比90
第十章 泥盆系93
一、引言93
二、稳定沉积型94
三、活动沉积类型100
四、界线问题102
五、国际对比102
第十一章 石炭系105
一、引言105
二、稳定沉积类型106
三、活动型沉积113
四、石炭纪生物地理区系114
五、界线问题115
六、石炭系国际对比116
第十二章 二叠系117
一、引言117
二、中国二叠纪年代地层单位118
三、地台型沉积122
四、盆地型沉积126
五、古地理区划127
六、界线问题128
第十三章 三叠系131
一、引言131
二、稳定型沉积132
三、活动型沉积139
四、过渡型沉积141
五、界线问题141
六、对比144
第十四章 侏罗系146
一、引言146
二、海相侏罗系146
三、非海相侏罗系153
四、界线问题157
五、侏罗系对比158
第十五章 白垩系159
一、引言159
二、非海相生物162
三、海相白垩系169
四、非海相白垩系170
五、界线问题173
六、白垩系划分对比174
第十六章 新生界175
一、第三系175
二、第四系183
第十七章 中国的岩浆岩和岩浆作用189
一、引言189
二、岩浆活动的地质年代顺序189
三、岩浆岩主要分区194
四、雅鲁藏布江逆冲蛇绿岩带——蛇绿岩套之一例202
五、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204
六、华南东部的花岗岩205
七、超基性侵入岩体的岩浆系列211
第十八章 中国的变质岩系及变质带212
一、引言212
二、变质岩系和变质带的分布和特征212
三、变质作用的某些演化特征222
四、关于多期变质作用和同期变质作用的多阶段问题223
五、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变质地体的实例226
六、蓝闪石片岩和有关岩石的产地以及双变质带232
七、混合岩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实例234
第十九章 构造轮廓和大地构造单元237
一、引言237
二、中国的大地构造单元238
三、北部(西伯利亚——蒙古)陆缘构造域240
四、中国北方大陆及陆缘构造域244
五、中国南方大陆及陆缘构造域249
六、南方构造域的西部各单元252
七、环太平洋陆缘构造域254
第二十章 大地构造发展阶段257
一、引言257
二、中国地壳发展的大阶段和阶段260
三、陆核形成大阶段:前元古代的中国地壳发育261
四、地台形成大阶段:中、晚元古代(前震旦纪)中国的地壳发育261
五、联合古陆形成大阶段:中国震旦纪至三叠纪的地壳发育264
六、联合古大陆解体大阶段:中国后印支阶段的地壳发育271
七、结论275
热门推荐
- 3217191.html
- 3663695.html
- 2091221.html
- 2883380.html
- 1401840.html
- 1061110.html
- 1238520.html
- 2642639.html
- 1760175.html
- 2575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3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3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2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04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9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4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6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