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水务工作实务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樊荣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53764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945页
- 文件大小:319MB
- 文件页数:973页
- 主题词:水法-研究-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时期水务工作实务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3
第一章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3
第一节 落实“三个代表”,建设现代水利3
一、建设水利现代化,保障和促进生产力发展4
二、建设水利现代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
三、建设水利现代化,造福于人民群众5
第二节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治水思路6
一、坚持与时俱进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6
二、治水思路的创新是坚持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7
三、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坚持和发展治水新思路8
第三节 加大保护利用力度,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8
一、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迅猛发展9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9
第二章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4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14
一、水资源的涵义及其特性14
二、水资源与人口16
三、水资源与环境21
四、水资源与经济26
第二节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31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1
二、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32
三、节水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33
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依靠现代科技34
五、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赖于社会公众的参与36
第三章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37
第一节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问题37
一、新中国水利发展历程37
二、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43
三、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48
四、我国水资源发展潜力54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58
一、水资源发展思路58
二、水资源发展战略选择60
三、21世纪初期水资源发展的战略目标62
四、水资源发展“十五”规划目标63
五、实施“十五”计划的措施64
六、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计划建议67
第四章 全面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74
第一节 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成绩与经验74
一、新时期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74
二、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79
第二节 新时期水利发展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81
一、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81
二、新时期水利发展的任务82
三、新时期水利工作重点87
第二篇 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新《水法》95
第一章 新《水法》的颁布与实施95
第一节 新《水法》的颁布95
一、《水法》修订的历史背景95
二、新《水法》的特点96
三、新《水法》的重点内容96
第二节 学习贯彻新《水法》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98
一、全面贯彻新《水法》,把我国水利事业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98
二、抓好以新《水法》配套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立法工作99
三、实施新《水法》的核心是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99
四、加强水行政队伍建设,提高水政监察人员素质100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释义101
第一节 “总则”释义(第一条至第十三条)101
第二节 “水资源规划”释义(第十四条至第十九条)113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释义(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九条)118
第四节 “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释义(第三十条至第四十三条)128
第五节 “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释义(第四十四条至第五十五条)141
第六节 “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释义(第五十六条至第六十三条)153
第七节 “法律责任”释义(第六十四条至第七十七条)156
第八节 “附则”释义(第七十八条至第八十二条)164
第三篇 深化水利体制改革173
第一章 水利改革概论173
第一节 我国水利改革发展情况和基本经验173
一、我国水利改革发展情况173
二、水利改革基本经验174
第二节 水利改革的内容及其重点174
一、水利改革的内容174
二、水利改革的重点176
第二章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77
第一节 贯彻《实施意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77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77
二、水管体制改革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解决水管单位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178
三、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80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措施182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182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83
第三节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87
一、关于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责问题187
二、关于水管单位分类定性问题188
三、关于规范财政支付问题188
四、关于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问题189
五、关于水价和水费征收问题190
六、关于妥善安置分流人员问题190
七、关于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问题191
第三章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192
第一节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的必要性192
一、水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192
二、水价标准低、水费收取难是制约水管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192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193
第二节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194
一、《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制定194
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195
第三节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197
一、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构成及水价核定原则197
二、水价制度、管理权限及法律责任198
第四章 水务管理体制改革200
第一节 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依据200
一、水务管理概述200
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01
三、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203
第二节 我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204
一、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204
二、深圳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207
三、上海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210
四、黑龙江省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215
五、安徽省水务体制改革经验219
六、内蒙古自治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223
七、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226
八、山东省滕州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228
第三节 全面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231
一、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31
二、全面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233
三、明确和规范水务管理机构职责241
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处理好几个关系243
第四篇 加强水资源管理249
第一章 水资源管理概述249
第一节 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与任务249
一、水资源管理涵义249
二、我国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249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251
一、维护水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原则251
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252
三、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252
四、综合利用,维护生态环境原则252
五、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技术的研究、推广原则252
第二章 水资源规划253
第一节 水资源规划的地位和作用253
一、水资源规划是加强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可靠保证253
二、水资源规划是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的基本要求254
三、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水资源规划的物质基础255
四、经批准的水资源规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255
第二节 水资源规划体系256
一、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256
二、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257
三、规划同意制度257
四、水资源论证制度257
第三节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258
一、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意义258
二、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262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262
四、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和步骤263
五、规划编制中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263
六、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要点265
第四节 全国水资源专业规划简介266
一、《全国节水规划纲要》简介266
二、《全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简介270
三、《全国水利扶贫规划纲要(2001—2010年)》简介275
四、《全国乡镇供水“十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简介280
五、《全国雨水集蓄利用“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简介284
六、《水利技术装备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简介288
七、《全国水利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简介293
八、《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十五”规划》简介297
九、《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简介301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306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306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涵义306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及基本要求306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307
一、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307
二、城乡生活用水优先原则308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309
一、大力发展城乡供水,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兼顾农业、工业用水需要309
二、加强灌溉、排涝、水土保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310
三、鼓励开发、利用水能和水运资源311
四、开发利用水资源应考虑生态环境用水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312
五、鼓励开发利用多种水源313
第四章 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315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315
一、水资源保护的涵义315
二、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316
三、水资源保护的目的318
四、水资源保护的原则323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措施326
一、建立水体功能区划制度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治水污染326
二、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加强排污口的管理327
三、合理开发地下水,保护地下水资源329
四、转变观念,切实履行职责,保护好水资源330
第三节 水工程保护330
一、水工程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30
二、水工程保护面临的问题331
三、单位和个人要切实担负起保护水工程的义务332
四、划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加强水工程保护管理332
五、建立和完善占用水工程的补偿机制333
六、保障水工程,特别是水坝和堤防的安全,限期消除险情334
七、使用水工程供水应当缴纳水费335
第五章 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336
第一节 编制水中长期供求规划336
一、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的要求336
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的原则337
第二节 水量分配方案339
一、江河水量分配方案339
二、旱情紧急期水量调度预案和年度水量分配方案340
三、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342
第三节 水资源的节约使用343
一、节约用水的涵义343
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43
三、新《水法》对节约用水的规定345
第六章 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349
第一节 取水许可制度349
一、取水许可制度概述349
二、取水许可的审批与发证351
三、取水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发证354
四、取水许可的调整、变更、吊销和监督管理354
第二节 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355
一、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涵义355
二、水资源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58
第七章 水污染防治360
第一节 水污染与《水污染防治法》360
一、水污染的涵义及其危害360
二、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趋势361
三、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364
第二节 我国水污染防治监督与管理体制及其原则365
一、我国水污染防治监督与管理体制365
二、我国水污染防治监督与管理原则365
第三节 水污染防治管理的内容366
一、制定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366
二、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368
三、防止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368
四、水污染防治的监督与管理370
第五篇 做好防洪防汛工作377
第一章 防洪防汛管理体制377
第一节 《防洪法》概述377
一、《防洪法》的立法背景、立法过程及立法宗旨377
二、《防洪法》规定的管理制度379
第二节 防洪工作管理体制380
一、防洪工作基本管理制度380
二、防洪工作管理机构及职责381
三、各级人民政府在防洪工作中的基本职责382
四、单位和个人对防洪工作的义务383
第三节 防洪管理原则和制度384
一、防洪管理原则384
二、防洪管理工作制度387
第四节 防洪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及战略措施389
一、我国的防洪面临的形势389
二、我国防洪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390
三、防洪减灾指导思想、治理方针和总目标391
四、防洪减灾总体布局393
五、做好防洪减灾工作的战略对策395
第二章 防洪规划管理397
第一节 防洪规划概述397
一、防洪规划的特点、地位及作用397
二、防洪规划的种类及相互关系398
第二节 防洪规划的编制398
一、防洪规划的编制机关及制定、审批权限398
二、编制防洪规划的原则400
三、防洪规划的内容402
第三节 特种地区防洪规划402
一、受风暴潮威胁的沿海地区防洪规划402
二、山洪多发地区防洪规划403
三、易涝地区防洪规划404
四、制定重大河流整治规划405
第四节 防洪规划保留区制度与防洪规划同意书制度406
一、防洪规划保留区制度406
二、防洪规划同意书制度407
第三章 江河湖泊治理与防护工程建设409
第一节 江河湖泊治理与防护概述409
一、防治江河洪水的简要回顾409
二、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工程的原则和程序410
三、整治河道、湖泊及协调好与航运等部门的关系411
四、完善河道、湖泊管理体制和范围412
第二节 堤防工程建设与管理417
一、堤防工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418
二、堤防工程的规划设计420
三、堤防工程施工426
第三节 水库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431
一、水库与水库防洪431
二、水库防洪调度437
三、水库防洪管理456
第四节 分蓄洪工程的建设与管理458
一、分蓄洪工程458
二、分蓄洪区进出水量的调洪演算463
三、分蓄洪区的管理465
第四章 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管理470
第一节 防洪区的组成及范围470
一、防洪区的涵义470
二、防洪区的组成及范围470
第二节 防洪区的安全与建设471
一、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防洪工作的领导,动员、指导全社会共同参与471
二、按照防洪规划对防洪区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管理473
三、组织实施防洪区安全建设规划,保障蓄滞洪区和洪泛区人民安定的生活、生产环境474
四、建立、完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475
第三节 重点防洪对象安全与保护477
一、防洪重点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477
二、防洪工程设施管理和保护478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478
四、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材料480
第五章 防汛抗洪与抢险481
第一节 防汛抗洪概述481
一、洪水的形成481
二、防汛抗洪的涵义484
三、防汛抗洪的基本原则485
第二节 防汛责任制与防汛组织机构486
一、防汛责任制486
二、防汛组织机构488
第三节 洪水预报489
一、水文遥测系统489
二、防洪决策支持系统493
第四节 防御洪水方案496
一、防御洪水方案的制定依据及主要内容497
二、防御洪水方案的制定和审批497
第五节 汛期和紧急防汛期的防汛与抢险497
一、汛期和紧急防汛期的确定497
二、汛期和紧急防汛期的防汛抢险498
三、防汛措施499
第六节 抢险技术506
一、洪水漫顶的抢护506
二、临河堤岸坍塌的抢护508
三、散浸的抢护509
四、内脱坡的抢护512
五、跌窝的抢护514
六、漏洞的抢护515
七、裂缝的抢护517
八、管涌的抢护518
九、风浪的抢护519
十、涵闸漏水渗水的抢护521
第六章 防洪保障措施与法律责任524
第一节 防洪保障措施524
一、正确、全面评价防洪效益,加大投入,改变防洪事业建设滞后的局面524
二、实行多渠道筹集、吸纳资金,完善防洪投资体制526
三、实施洪水保险531
第二节 防洪法律责任532
一、擅自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的责任532
二、未按照规划治导线整治河道和修建工程影响防洪的责任533
三、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进行违法活动的责任533
四、非法围海造地、围湖造地、围垦河道的责任535
五、未经同意或者未按批准要求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从事工程设施建设活动应当承担的责任536
六、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未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和防洪工程设施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的责任537
七、擅自填堵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的责任538
八、破坏、侵占堤防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的责任539
九、妨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责任540
十、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的责任541
第六篇 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545
第一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545
第一节 水土保持概述545
一、水土保持的概念545
二、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546
三、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549
四、水土保持的管理体制550
第二节 水土保持取得的成就及经验551
一、《水土保持法》实施以来的主要进展和成效551
二、水土保持工作的显著特点552
三、基本经验553
第三节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554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554
二、“十五”期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措施555
三、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与措施557
四、《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简介558
第二章 水土流失的预防565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涵义及其类型565
一、水土流失的涵义565
二、水土流失的类型及侵蚀强度分级567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预防570
一、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与审批570
二、预防水土流失的法律规定571
三、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内容572
第三章 水土流失的治理574
第一节 水土流失可持续治理措施574
一、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574
二、水土流失林业治理措施579
三、水土流失农牧业技术治理措施584
第二节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86
一、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现状586
二、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587
三、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589
四、小流域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标准590
五、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592
六、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标准593
七、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方法594
第四章 水土保持的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599
第一节 水土保持的监督检查599
一、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的概念599
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的执法主体599
三、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的内容599
四、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的实施600
第二节 水土保持“两费”的征收与使用601
一、“两费”的涵义601
二、“两费”的收费对象602
三、防治费的使用与管理602
第三节 违反水土保持法的法律责任602
一、民事法律责任602
二、行政法律责任603
三、刑事法律责任603
第四节 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03
一、存在的问题603
二、对策措施604
第七篇 加强河道管理609
第一章 河道管理体制609
第一节 河道管理概述609
一、河道的概念609
二、河道管理的任务610
三、河道管理范围610
四、河道与航道管理的关系610
五、河道管理与土地管理的关系611
第二节 河道管理体制与原则611
一、河道管理体制611
二、河道管理原则612
第三节 加强河道管理工作的措施613
一、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河道管理613
二、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加强河道管理新途径613
三、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同步进行,实行建管并重613
四、开发创收渠道,解决河道管理经费614
五、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齐心协力,搞好河道管理工作614
第二章 河道整治616
第一节 河道整治基础知识616
一、河流及河道的组成616
二、河道的分类616
三、河道的水力要素和特性617
四、河床演变632
五、各类河型的河床演变638
第二节 河道整治规划651
一、河道整治规划的原则651
二、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河道的要求652
三、河道整治规划资料的收集和整理653
四、整治标准、纵横剖面及整治线654
第三节 河道整治658
一、不同河型河道的整治658
二、局部河段的改善660
第四节 河道的保护与清障667
一、河道的保护667
二、河道清障667
第三章 河道工程建设669
第一节 河道工程建设管理概述669
一、制定河道等级标准,划分河道管理范围669
二、制定、组织实施河道整治与建设规划670
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与管理670
第二节 河道护岸工程671
一、护岸工程的规划671
二、护岸工程的结构673
第二节 河道堤防工程682
一、堤防的种类682
二、堤防的规划原则与防洪标准683
三、堤防工程的规划设计685
第四节 河道丁坝工程687
一、丁坝的性能及布置原则687
二、丁坝结构类型689
三、丁坝冲刷深度计算691
第五节 河道顺坝、锁坝工程694
一、顺坝工程694
二、锁坝工程695
第八篇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699
第一章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概述699
第一节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及其管理的程序与体制699
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涵义与分类699
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程序700
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702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与重点任务704
一、水利建设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重要保障704
二、水利建设总体布局705
三、水利建设的任务与重点706
第二章 水利工程造价、定额与概预算711
第一节 水利工程造价的项目划分与费用构成711
一、水利工程造价项目划分711
二、水利工程费用构成712
第二节 水利工程定额718
一、施工定额的编制719
二、预算定额与概算定额723
第三节 水利工程单价724
一、人工预算单价724
二、材料预算价格725
三、施工用电、风、水价格728
四、施工机械台班费730
五、砂石料单价734
六、建筑工程单价738
七、土方工程单价739
八、石方工程单价742
九、混凝土工程单价744
十、基础处理工程单价748
十一、安装工程单价750
第四节 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752
一、概算文件编制程序752
二、设计概算文件组成754
三、各部分概算编制755
四、总概算编制759
第三章 水利工程招标与投标761
第一节 工程招标投标概述761
一、工程招标761
二、工程投标762
第二节 水利工程招标条件与程序763
一、水利工程招标条件763
二、水利工程招标程序763
第三节 水利工程招标标底编制765
一、标底的涵义、作用及编制依据765
二、标底编制的程序766
第四节 水利工程投标767
一、投标项目选择767
二、投标文件的编制768
三、投标报价的编制769
四、水利工程投标技巧772
第五节 水利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774
一、订立水利工程承包合同的基本条件及原则774
二、水利工程承包合同的计价形式775
三、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的组成777
第四章 水利工程施工组识与管理780
第一节 水利工程施工组识设计780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原则780
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782
三、施工总布置786
四、临时设施790
第二节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790
一、施工计划管理790
二、施工定额管理791
第三节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794
一、质量管理的涵义794
二、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794
第四节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799
一、施工安全制度799
二、做好事故的统计与分析800
附录I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划分801
第九篇 加强水文信息管理817
第一章 水文管理概述817
第一节 水文学与水文现象817
一、水文学817
二、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和规律818
三、水文学的发展819
第二节 水文基础知识821
一、水文循环821
二、水量平衡822
三、河流822
四、流域825
五、降水826
六、蒸发833
七、下渗834
八、径流835
第三节 水文管理体制、原则及内容838
一、文管理概念838
二、水文管理体制与原则839
三、水文管理的内容840
第四节 水文事业的发展规划842
一、水文发展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842
二、水文发展规划编制原则和规划目标843
三、水文发展规划建设任务843
四、水文发展实施保障措施844
第二章 水文信息采集846
第一节 水文测站846
一、水文测站的任务846
二、测验断面的布设846
三、布设基线847
第二节 水位观测与资料整理847
一、水位的定义847
二、水位观测的目的847
三、水位观测设备847
四、水位观测848
五、水位资料整理848
第三节 流量观测849
一、断面测量849
二、流速测量849
第四节 流量资料整编853
一、水位流量关系分析853
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856
三、推流856
第五节 河流泥沙计量857
一、河流泥沙的来源及影响因素857
二、河流泥沙对水利建设的影响及对策858
三、河流泥沙的分类与计量方法859
四、泥沙测验860
第六节 水文信息收集途径862
一、水文调查862
二、水文遥感862
三、水文信息处理成果的获取863
第三章 水文信息的统计分析864
第一节 水文信息的频率计算方法864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864
二、随机变量865
三、随机变量的频率分布866
四、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868
五、频率计算871
第二节 水文信息的相关分析方法878
一、简单的直线相关879
二、复相关882
第十篇 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885
第一章 水事纠纷处理885
第一节 水事纠纷概述885
一、水事行为与水事纠纷885
二、加强水事纠纷处理的重要性886
三、新《水法》在水事纠纷调处方面增加的内容887
第二节 水事纠纷处理的原则和程序888
一、调处水事纠纷的原则888
二、水事纠纷的处理程序888
三、处理水事纠纷临时调处措施889
第三节 水事纠纷的预防、调处及法律责任890
一、水事纠纷的预防和调处890
二、违反水事纠纷处理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892
第二章 水行政执法894
第一节 行政执法与水行政执法894
一、行政执法概述894
二、水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征896
三、水行政执法的依据897
四、水行政执法的主体898
五、水行政执法的实施形式899
六、水行政执法要件899
第二节 水行政决定与水行政许可900
一、水行政决定900
二、水行政许可的涵义901
三、水行政许可的种类与内容901
四、水行政许可的程序903
第三节 水行政征收905
一、水行政征收的特征905
二、水行政征收与水行政征用之间的区别905
三、水行政征收与水行政没收之间的区别906
四、水行政征收的种类与内容906
五、水行政征收的方式与程序908
第四节 水行政确认909
一、水行政确认的特征909
二、水行政确认的内容909
三、水行政确认的作用910
第五节 水行政指导911
一、水行政指导的涵义与特征911
二、水行政指导的作用912
三、《水利产业政策》的内容912
第六节 水行政处罚914
一、水行政处罚的特征914
二、水行政处罚的原则915
三、水行政处罚的种类916
四、水行政处罚的管辖917
五、水行政处罚简易程序918
六、水行政处罚一般程序921
七、水行政处罚(处理)的作出936
八、执行940
九、结案944
热门推荐
- 649114.html
- 2182259.html
- 1341283.html
- 3631772.html
- 2169409.html
- 876415.html
- 3126077.html
- 874357.html
- 772955.html
- 2743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3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95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2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3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60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2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1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0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95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