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试用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978750283073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0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122页
- 主题词:地震-救灾-法律-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试用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引言1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形式1
二、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2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3
第二节 防震减灾与防震减灾法律体系3
一、防震减灾的含义3
二、我国正在建设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4
三、有关《防震减灾法》的执行问题6
四、关于《防震减灾法》的条文释义6
第三节 《防震减灾法》的立法宗旨、调整对象和空间适用范围7
一、《防震减灾法》的立法宗旨、目的7
二、《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8
三、《防震减灾法》的空间适用范围8
第四节 《防震喊灾法》在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的作用9
一、灾害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9
二、《防震减灾法》在社会发展与政府公共事务服务职能中的作用10
思考题12
第二章 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原则的法律规定13
第一节 防震减灾工作方针13
一、我国防震减灾方针的沿革13
二、我国目前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13
第二节 防震减灾工作原则14
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14
二、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15
三、加强政府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15
四、坚持防震减灾面向社会、面向科技、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原则16
五、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原则19
思考题19
第三章 地震监测预报的基本法律制度20
第一节 依法保障地震监测迅速发展20
一、我国地震台网迅速发展20
二、台网的主要功能21
三、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几点措施22
第二节 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22
一、台网建设统一规划制度22
二、台网建设的法律制度23
第三节 地震监测台网的常规管理25
一、地震监测台网分级分类管理制度25
二、保证台网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的规定25
三、严格检查各类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执行,确保地震监测信息的安全和质量26
第四节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制度27
一、法律、法规的规定27
二、禁止占用、拆除、损坏监测设施27
三、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28
四、地震监测人员在识别干扰方面要有所作为29
五、处理建设工程干扰地震观测环境的法律规定30
第五节 我国地震预报的基本法律制度30
一、引言30
二、地震预报的含义及其类型31
三、地震预报意见的管理32
四、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33
五、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制度34
六、平息地震谣言的法定制度34
思考题35
第四章 地震灾害的工程性预防与非工程性预防的法律规定36
第一节 引言36
第二节 抗震设防与抗震设防要求37
一、抗震设防的概念37
二、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37
三、科技进步在地震灾害预防中发挥着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作用37
第三节 地震区划图的内容及其法律效力38
一、主要名词概念38
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GB18306—200139
第四节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法律规定40
一、引言40
二、严格执行评价规范42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42
四、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43
五、监督管理45
第五节 依法编制防震减灾规划45
第六节 依法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培训教育工作46
一、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47
二、加强宣传,提高群众防灾意识48
三、公众应知应会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48
四、发挥新闻媒体在防震减灾宣传中的重要作用49
五、开展防震减灾专业培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49
六、地震台在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的作用50
第七节 市县地震工作机构的作用51
第八节 城市(或地)区防震减灾能力的综合评价52
一、美国的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简况52
二、开展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价,提高政府灾害管理水平52
思考题54
第五章 地震紧急应急的法定内容与措施55
第一节 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55
一、地震应急的法律法规55
二、关于应急机构的规定55
三、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55
四、临震预报发布后的临震应急工作56
五、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工作56
第二节 贯彻落实地震应急的法律规定57
一、组织好地震应急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57
二、地震应急工作原则58
第三节 地震应急预案58
一、地震应急预案的概念58
二、预案的作用和意义59
三、预案的体系化60
四、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和社会基层单位地震应急预案提要61
五、地震台应急预案64
第四节 地震灾害损失及其评估67
思考题67
第六章 震后应急救援与重建的法律规定69
第一节 震后自救互救与应急救援69
一、引言69
二、震后自救互救69
三、应急救援70
四、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71
第二节 灾民救助72
一、灾民的生活安置72
二、对灾民救助的五条原则72
第三节 救灾物资的接收与转运、分配73
第四节 临时征用与适当补偿制度73
第五节 有关地震灾区重建统筹规划制度73
第六节 维护社会秩序74
思考题74
第七章 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76
第一节 法律责任76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76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76
三、行政强制措施79
第二节 地震行政执法81
一、地震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征81
二、地震行政执法的原则81
三、地震行政执法管辖81
四、地震行政执法内容82
五、地震行政执法程序82
第三节 地震行政救济84
一、地震行政救济的概念84
二、地震行政复议84
三、地震行政诉讼86
第四节 地震行政法制监督88
一、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和特征88
二、地震行政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及法制监督人员的职责88
三、地震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制度及问题处理89
第五节 关于《防震减灾法》第七章附则的说明90
第六节 案例分析90
思考题94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96
附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102
参考文献104
防震减灾法规考试大纲105
热门推荐
- 3884198.html
- 226839.html
- 2093858.html
- 2324468.html
- 1094652.html
- 2293754.html
- 1226691.html
- 2674417.html
- 301676.html
- 1906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4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4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8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5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3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8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8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15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6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