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神史 上 中国整体思想发展史简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精神史 上 中国整体思想发展史简编
  • 董晋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0056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精神史 上 中国整体思想发展史简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 精神史缘起1

简编 中国整体思想发展史概论7

第一部分 中国原始和奴隶社会整体思想史26

一、早期整体实践阶段26

(一)早期物质实践所表现的整体思想28

1.华夏民族早期的宇宙观和物质观28

2.早期的农业整体实践29

3.早期的简单手工业活动31

4.早期的科学技术32

(二)早期精神文化活动中的整体思想39

1.鬼神信仰39

2.占卜巫术42

3.节日43

二、早期整体精神阶段45

(一)“原始语言”时期46

1.语言产生的整体性条件46

2.“原始语言”的整体性特征48

(二)“原始舞蹈”时期50

1.原始舞蹈产生于原始整体实践50

2.原始舞蹈的整体性特征52

(三)原始音乐时期53

1.原始音乐的产生53

2.原始乐器的出现54

3.原始音乐的整体性特征55

(四)原始绘画时期59

1.原始绘画的产生60

2.原始绘画的整体意义62

(五)明器雕塑时期65

1.明器雕塑产生于现实整体实践65

2.明器雕塑的整体意义67

(六)文字古籍时期68

1.文字产生的整体性68

2.古籍中所表现的整体意识70

3.文字的整体意义71

(七)原始科学技术中的整体意识75

1.衣冠服饰75

2.建筑园林78

3.兵家韬略79

4.武术气功81

5.中医中药86

6.民俗(鬼神、丧葬)87

三、早期整体论形成阶段91

(一)早期整体论产生的条件:文字和文官92

1.整体论产生的必要条件93

2.文字和文官的出现97

(二)《易经》中的整体论思想98

(三)《尚书》中的整体论思想103

(四)《诗经》中的整体论思想106

四、诸子百家阶段112

(一)诸子百家产生的现实整体条件114

1.生产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115

2.分封建藩的实行116

3.共和行政的作为118

4.商鞅变法119

5.注重个人才能的风气121

(二)法家的整体论思想122

1.管仲等人的整体论思想实践122

2.申不害的法治整体观126

3.商鞅的法治整体思想与实践127

4.韩非的法治整体思想和反“矛盾”说129

(三)墨家的整体论思想133

1.墨翟的整体论思想133

2.惠施和公孙龙的整体论思想137

五、古典儒家的整体论思想140

(一)孔子的整体论思想142

1.孔子思想的现实整体性143

2.“仁”的思想的整体性145

3.“礼”的思想的整体性146

4.“中庸”思想的整体性148

5.孔子的现实生活的整体理想151

(二)孟子的整体论思想152

1.“仁政”思想的整体性153

2.性善论中的整体思想155

(三)荀子的整体论思想159

1.礼法并重的整体思想160

2.性恶论中的整体观163

3.天人关系中的整体观念167

六、古典道家的整体论思想169

(一)老子的整体论思想170

1.老子思想的现实性170

2.老子的“道”的整体性173

3.“一、二、三”的整体思想177

(二)庄子的整体思想181

1.庄子论“道”183

2.“不谴是非”辩186

3.“疱丁解牛”的整体思想189

4.庄子逻辑思想中的整体性190

第二部分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秦、汉)整体思想史193

一、封建社会前期的整体实践193

(一)秦汉大一统整体实践的酝酿准备阶段194

1.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整体性趋势194

2.实践中科学技术的较大发展196

(二)秦、汉时期的整体实践197

1.秦王朝的实践整体活动198

2.汉王朝政治上的整体实践活动199

3.汉王朝生产和科技上的整体实践活动203

二、封建社会前期的整体精神207

(一)秦汉经学的整体发展过程209

1.“罢黜百家”后的经学209

2.经学的神学化212

(二)道教的整体发展216

1.早期道教的产生217

2.汉代道教的发展218

(三)封建社会前期整体论思想的特点220

1.“焚书坑儒”的整体性分析221

2.“独尊儒术”的整体性发展223

3.董仲舒的封建整体性思想226

4.王充等人的整体性思想233

第三部分 中国封建社会中朝(魏晋南北朝)整体思想史242

一、封建整体实践的继续发展242

(一)魏晋(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封建整体实践245

1.三国时期的封建整体实践246

2.司马氏集团的兴衰247

3.五胡十六国的“民族大融合”248

(二)南北朝时期的封建整体实践251

1.封建社会中期的“改革”252

2.贾思勰《齐民要术》的整体思想257

3.郦道元《水经注》的整体思想258

4.祖冲之的整体思想259

二、封建整体精神的继续发展260

(一)魏晋时期的整体思想261

1.魏晋玄学的整体思想261

2.王弼和郭象的整体思想264

3.魏晋其他思想家的整体思想268

(二)南北朝时期的整体思想273

1.儒学的继续发展274

2.道教的发展275

3.佛教的进一步发展277

第四部分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隋、唐)整体思想史285

一、封建历史上最大程度的整体发展285

(一)封建统治者的历史性成熟285

1.政治上的成熟286

2.经济上的行家里手290

3.封建法制的最大化发展292

(二)社会生产上的成熟293

1.隋朝统治者的成熟表现293

2.唐朝统治者的成熟表现294

(三)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297

1.农民起义与战争的历史整体性297

2.对农民起义与战争领袖的认识298

二、封建整体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301

(一)隋唐时期的儒家思想303

1.缺少声势的形式和缺乏发展的内容303

2.才志平平的王通和颜之推308

3.无奈的柳宗元和刘禹锡310

4.没有效果的古文运动313

(二)隋唐时期的佛教316

1.起“补遗”作用的佛教316

2.佛教的发展318

3.佛教的中国化319

(三)隋唐道教的发展321

1.繁荣发展的道教322

2.“以道抑佛”323

3.司马承祯的思想327

第五部分 资本主义的孕育及其中断时期(两宋)整体思想史332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整体孕育332

(一)社会生产力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333

1.两宋时期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333

2.两宋时期生产方式上的整体性变革353

3.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358

二、资本主义孕育的“中断”——封建的政治腐朽368

(一)两宋在“统一”上的失策及与辽、西夏(金)的鼎立369

(二)官僚政治体制导致国家贫弱和腐败的进一步加剧372

三、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精神378

(一)李觏的新功利思想381

(二)王安石的功利观念384

(三)薛季宣、胡宏的功利思想385

1.薛季宣的功利观念385

2.胡宏的思想理论386

(四)陈亮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387

1.陈亮的现世观387

2.陈亮的人欲论388

3.陈亮的人道观389

4.陈亮的功利论390

5.陈亮的“农商相补”论390

(五)叶适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391

1.叶适的“道物”一致论392

2.叶适的认识论393

3.叶适的启蒙说,“本末并兴”394

4.叶适的发展论,“宽民”“利人”394

(六)功利学派的羸弱属性395

四、封建正统思想的没落和僵死化397

(一)周敦颐的理学理论399

1.理学性质的“太极”学说399

2.关于“诚”的概念分析401

(二)邵雍的理学思想403

1.彻底的“太极”论403

2.倒置的整体思想405

(三)张载的理学理论405

1.关于“气一元论”的研究406

2.理学化的“天人合一”408

(四)二程的理学思想409

1.僵化的“理”论410

2.对人性的根本否定412

(五)朱熹的理学体系414

1.理在物先的理学414

2.“格物穷理”论415

第六部分 中国“泛封建化”时期(元、明、清)整体思想史419

一、“泛封建化”时期的民族问题419

(一)元朝的民族冲突与战争420

1.铁木真等的西征及蒙古汗国的建立420

2.元朝的民族歧视统治延缓了历史的发展423

(二)清代民族问题的有限解决425

1.“八旗”制的实行426

2.满清“整体性”的汉化427

二、“泛封建化”时期的政治腐败431

(一)君主专制是“泛封建化”时期的政治本质431

1.元朝的君主专制431

2.明代的君主专制433

3.清代的君主专制434

(二)明代的宦官专权与官吏腐败436

1.明代的宦官乱政437

2.明代的官吏腐败442

(三)清代的“八旗”没落和官吏腐败447

1.“八旗”的没落448

2.清代的官吏腐败450

三、“泛封建化”时期整体实践的复杂性453

(一)“泛封建化”阶段的整体实践454

1.元代整体实践的有限发展455

2.明代整体实践的较大发展456

3.清代整体实践的缓慢发展459

(二)“泛封建化”时期整体实践的恶劣氛围460

1.元朝对积极的整体实践的干扰460

2.明朝对积极的整体实践的限制462

3.清代积极的整体实践的日益萎缩463

四、“泛封建化”时期精神思想的专制与僵化466

(一)精神思想方面的专制467

1.元代的精神思想专制467

2.明代的精神思想专制468

3.清代的精神思想专制470

(二)精神思想方面的有限作为474

1.明代在精神思想上的发展475

2.清代在精神思想上的发展478

(三)精神思想上的僵化483

1.明代精神思想上的僵化483

2.清代精神思想上的僵化485

五、“泛封建化”时期的文艺成就492

(一)元杂剧的成就493

1.元杂剧的形成493

2.元杂剧发展的整体性阶段496

(二)明清小说的整体性成就499

1.小说的产生500

2.小说的整体性特点501

3.《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整体性意义507

4.《金瓶梅》的非凡价值513

5.《红楼梦》的成就及其悲剧516

第七部分 中国二十世纪整体思想发展史提纲520

一、前言520

1.必要性和可能性520

2.“提纲”的由来522

二、对中国二十世纪整体实践的基本认识523

三、对中国二十世纪整体思想的基本认识524

附:《整体论》目录5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