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童立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51083970X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一)中国统一的必然性2
(二)“国家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三大历史任务之一4
二、研究现状5
三、研究框架与创新点9
(一)研究框架9
(二)创新点11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13
第一章 相关概念、表述及相互关系15
一、国家与民族国家15
二、国家统一17
(一)“国家统一”概念解析17
(二)国家统一的实践、政策与理论及其相互关系18
三、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的前提和基础20
(一)国家统一理论的产生前提20
(二)国家统一理论的形成基础21
四、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政策的重要表述和概念24
(一)“十条政策”24
(二)“一纲四目”25
(三)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25
(四)“叶九条”26
(五)“邓六条”26
(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7
(七)“江八点”28
(八)“胡六点”29
(九)“两岸一家亲”29
第二章 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思想31
一、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行为体31
二、国家统一是当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33
(一)国家统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33
(二)国家统一是一种新的文明的形成过程34
(三)国家统一是人的发展过程35
三、国家统一的策略——以德国、意大利统一为例37
(一)采取灵活方式实现国家统一37
(二)正确分析统一战争的性质38
(三)依据形势认可统一的领导力量40
(四)统一需等待成熟的时机和条件42
(五)正确分析和判断统一的外部因素43
(六)发挥无产阶级在统一进程中的作用44
第三章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的国家统一政策与实践48
一、1949—1978年:和平解放西藏,形成对台湾、香港和澳门基本战略48
(一)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过程48
(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香港、澳门的基本方针51
(三)从“武力解放”转向“和平解放”的对台政策53
二、1978—1999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及其成功实践55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对台政策演变55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56
三、1999—2005年:创新国家统一政策与反“台独”58
(一)调整创新国家统一政策58
(二)与“台独”势力进行斗争与较量60
四、2005年至今: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阶段62
(一)启动海峡两岸党际交流62
(二)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63
(三)积极推进两岸政治协商65
第四章 国家统一的标准:国家主权统一67
一、国家主权概念及其演进67
(一)主权理论的发展历史67
(二)国家主权概念及其挑战69
二、中国共产党国家主权理论变迁历程72
(一)建党时期:初识国家主权7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绝对主权观73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维护国家主权75
(四)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形成系统主权理论76
三、创新主权理论,促进国家统一79
(一)坚持“主权第一”原则79
(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80
(三)创新主权—管治权模式85
第五章 国家统一的方式:和平统一89
一、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90
(一)和平状态由生产力发展决定91
(二)和平是一种交往方式92
(三)和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观94
(四)和平是辩证统一的过程95
(五)和平共处思想96
二、中国和平统一的动因与根据97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98
(二)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影响99
(三)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必然追求100
(四)社会主义和平性质的必然属性101
三、以和平方式统一的前提和基础102
(一)以不放弃使用武力为底线思维102
(二)以政治谈判和协商为主要方式103
(三)以法律为保障和平的主要武器105
四、中国和平统一的理论贡献106
(一)运用和发挥了“和平共处理论”106
(二)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107
(三)体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思想108
第六章 国家统一的路径:以发展促统一110
一、发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10
二、发展与国家统一的互动机理112
(一)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113
(二)国家统一进程对发展的反作用114
(三)国家统一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114
三、中国统一的发展路径115
(一)培育统一与完善的国内市场体系116
(二)直接的、特殊的援助和扶持119
(三)连接共同利益关系,壮大主张统一阵营122
(四)促进国家主体部分发展124
(五)以文化等互动交流培育国家认同126
四、以发展求统一,以统一促发展129
第七章 国家统一的制度建设133
一、国家制度134
(一)中国特色的“两制共存”:突破国家制度与社会制度关系的基本模式134
(二)“两制共存”的动因与依据136
(三)“两制共存”的内容与性质138
二、国家结构形式140
(一)国家结构形式分类140
(二)中国国家结构形式发展历史142
(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现状与未来144
三、国家职能147
(一)阶级结构变化导致国家职能性质发生转变147
(二)国家职能内容的扩展与实现方式的转化148
第八章 国家统一的国际因素151
一、国际因素对国家统一的正面意义及其表现151
(一)利用国际因素促统151
(二)利用国际因素反“独”154
(三)与相关国际因素谈判解决统一问题155
二、国际因素对国家统一的负面意义及其表现157
(一)相关国家对中国统一存有戒心157
(二)部分国际势力破坏、阻挠中国统一158
三、国际因素对中国统一影响的延续性和变化性159
四、台湾问题中美国因素的变化和趋势160
五、正确分析和看待国际因素163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的哲学意涵与理论特点167
一、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的哲学意涵167
(一)认识论向度:从实际出发167
(二)方法论向度:求同与存异171
(三)价值向度:以人为本175
二、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的特点178
结论183
一、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183
二、确立和阐述“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概念187
三、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的发展趋势189
参考文献193
热门推荐
- 2306228.html
- 3582970.html
- 651841.html
- 3622907.html
- 69890.html
- 1671781.html
- 1679512.html
- 2723109.html
- 269012.html
- 3678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7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7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2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2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2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3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3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38.html